盗火者:几经周折的纪录片,豆瓣评分9.2记载当代教育新思

2014年1月,走访18个省市,跨越大半个中国,围绕当代教育话题的纪录片——《盗火者》,一部献给中国教育的纪录片在凤凰卫视正式播出,该片一经播出就引起广大关注,有人开始反思当下的教育模式,也有人持反对观点认为纪录片所倡导的,与“现实”脱节。

事实上,无论是站在赞同者角度还是反对者角度,亦或保持中立,当人们因为《盗火者》而对当下教育有所思索时,这部纪录片已经实现了它存在的价值。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上老师最喜欢提问的问题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由此得到什么理会?

一开始对这种问题还有标准答案颇为不解,不是问我个人阅读后的体会感受吗?为什么还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个人都得一个样吗?年少带着无限疑问的我,在课上向老师表达过疑惑,语文老师只是轻描淡写一句“答案就是这样没有为什么”便带过。

纪录片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讲到从小爱好阅读的杂志主编女儿乔乔被学校老师断定有阅读障碍,乔乔满怀信心写下的答案也被判为错误,并不难理解这种处境,我们的教育里一直都有一个标准化,标准到可以说是说一不二,这种标准对群体而言也许是一种公平,同时便于教育执行者的操作,却是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一大克星。

盗火者:几经周折的纪录片,豆瓣评分9.2记载当代教育新思

中国教育圣贤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标准化的当代教育恰恰与此相违背。著名作家周国平讲述了他与高中生比赛做试题的一次特殊经历:

盗火者:几经周折的纪录片,豆瓣评分9.2记载当代教育新思

对于将他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并提出连作者本人都答不好,甚至答不出的问题,周国平先生除了深深的无力感,也有他对这种不合理出卷模式的愤怒:“作者写的时候,他有这些想法吗?而且哪怕作者自己有他的一个想法,他的想法能够作为标准答案吗?”

盗火者:几经周折的纪录片,豆瓣评分9.2记载当代教育新思

这并非是唯一一个表达过对自己文章被语文考卷胡乱提问不满的作家,2017年浙江高考,阅读理解题鱼的眼睛闪着诡异的光,曾一度被考生们和各大网友所吐槽,作为文章的写作者巩高峰更是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脱离实际,不允许学生有自我思考空间的语文考卷,不单单在阅读题上备受争议,作文题同样存在着问题。从小学开始抄摘好词好句,想必是广大中国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件事,华丽辞藻,名词名诗,好词好句,文风满满正能量,这是一篇高分作文所不可缺乏的因素。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表达了他的看法:现在的作文有两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统一思想的需要。

盗火者:几经周折的纪录片,豆瓣评分9.2记载当代教育新思

另一个问题在于现在中学生都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考试语言,一套生活语言。我们的语文教育与现实的脱节所起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盗火者:几经周折的纪录片,豆瓣评分9.2记载当代教育新思

纪录片的负责人之一展示了他所收集到民国课本,文风简洁、有趣,通俗易懂,或许这也是思考当下教育很好的一个参照物。

盗火者:几经周折的纪录片,豆瓣评分9.2记载当代教育新思

正如纪录片的名字盗火者所表达的制作者们的期盼,希望能如古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不畏强权一心为了造福人类,给予人类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物品——火种。殷切期望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2的纪录片,能为更多人所知,能有所思所想,欢迎关注下集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