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发表绝对受用的小技巧

SCI发表绝对受用的小技巧想要探究复杂的课题,没点方法怎么行?想要拿下项目,没点人脉怎么行?想要SCI顺利发表见刊,没点技巧怎么行?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些SCI发表绝对受用的小技巧。

SCI发表绝对受用的小技巧

01、文章不要太长,以1.5倍行距为标准的话,15-20页为宜,包括参考文献

文章太长的话,重点不够突出,审稿人看了半天,感觉仍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对读者而言,有谁愿意拜读犹如懒婆娘裹脚般又臭又长的文章呢?一看到PDF格式超过20页的文章,许多审稿人或读者就放弃全文完整读下去,因为太浪费时间。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就那么几处,不可能都是精华。太过于啰嗦和繁杂只会让你的文章被拒。

02、引言部分中,一定要交代清楚你的研究与他人不同的地方

即所谓的抓眼球策略,让人有一种强烈读下去的冲动。当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有难度了。引言部分重点要描述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劲地罗列他人的工作。关于引言的写作,我们还要注意:

首先:阐述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要尽量的简洁明了,不要罗里罗嗦一大堆。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要用概括性的而不是叙述性的语言来描述。

其次:文献的总结回顾。要特别着重笔墨来描写。一方面要把该领域内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全面的概括总结出来,不能有丝毫的遗漏,特别是最新的进展和过去经典文献的引用。这是两个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

再次:然后就是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的缺陷性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

最后:就是总结性的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为引言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最后检查。

03、方法部分,尽量采用国际主流方法这个部分最简单了,没什么技巧可言,实事求是就是了。不过,有人喜欢跟风,说什么SPSS 过时了,大家都在采用R了。这有必要吗?难道R软件计算的平均数、标准差就比SPSS更准确吗?对一般科研人员而言,SPSS完全可以胜任数据分析的工作。况且,你习惯了用它,何必跟风去用R呢?在没有特殊统计分析的情况下,EXCEL都可以,何况SPSS呢。

还有些人,喜欢玩模型,成天这个模型,那个模型,到头来自己都不清楚在干什么。为了符合模型,总是想方设法调整参数。说到底,是在造假,把很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异端值全部剔除,这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了论证某个社区的幸福指数,调查了居民收入状况。结果发现有几个人的收入非常低,甚至是举债度日。但为了与有关模型拟合,就不负责任地剔除了这些非正常值。而事实上,我们的研究更应该关注这些群体。领导看到人人都很幸福的话,那还有责任和动力去为民谋利呢?

SCI发表绝对受用的小技巧

04、结果部分图表不要太多只要把数据的结果能充分呈现给读者就可以了,没必要大动干戈,搜肠刮肚地绘制所谓的精美图表。当然,图表设计精美的话,会给人带来视觉享受。但对科研人员而言,这个享受估计效果不大,因为要追求视角的话,看个美国大片绝对比看几个漂亮的图表来得更直接,也更实惠。对于图表的制作我们要把握几个要点:

(1)结构完整:表格的组成要素如下所示。表格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常为表题不切、过简或转行时未注意语气的停顿;主谓语标目不准确或主语标目缺如;有的排列混乱,合计项或谓语纵标目分层时未加横线等。

(2)内容突出:表格的排列应简单明了、内容突出。根据对主语标志处理的不同,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复合表应用最为广泛,但其自身对照表较难理解和编制。来稿中常见的问题是重点不突出、自明性差、重复或资料不全,令人费解。

(3)逻辑排列:统计表中的主语一般指被说明的事物,多为文字如组别、类型等 。有时也可以是体现主语的时序如年份或数字组段如时间、分值 。谓语一般指用以说明主语的指标,多为数字以及体现谓语的成分如例数、百分数、标准差或标准误等 。通常主谓语标目合起来可以构成一句完整的话。来稿中常见的问题是主语或谓语缺如、或主谓颠倒,例数或动物数写在主谓语标目后等。

(4)对比鲜明:作为分析用的表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比较。为更好地达到此目的,应将对比事项组别、指标进行必要的准确的归类,按比较的需要靠近排列。来稿中有的表格虽列出了很多数据,但由于标目不合理或未给出标目,读者难以理解,使表格失去了应有的、清晰的逻辑对比功能。

(5)表达准确:如比和率的运用,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区分,简单的以“%”代标目或将比误为率。而有的表虽列出了百分比或百分率的数值,但表题、表头、表身内均未列出总例数,给读者比较分析带来困难。

SCI发表绝对受用的小技巧

业务的女人和一个图

05、结论与讨论部分,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决不能呈现头重脚轻的格局与别人研究结论一致的地方,蜻蜓点水几笔带过即可。关键是要对与别人结论不同的地方展开讨论,只要你能想到的或文献中看到的可能因素,尽可能罗列殆尽。这样,一方面彰显了你知识的渊博,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你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有谁在这个地方不肯出力,那就等着中枪吧。至于结论,2-3个足矣。如果你的一篇文章有十几个结论,那与你同行的研究人员岂不是早就下岗了?

SCI发表绝对受用的小技巧

业务的女人和一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