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開發區「十大改革樣本」之旅遊篇丨打造大康養、大旅遊、大農業的旅遊格局

2018-10-16 07:2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薛文春 通訊員 呂惠欣

【開篇語】2018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1992年,借鄧小平南巡的改革東風,金華市區“跨江南進”奏響時代強音,金華開發區正式成立。作為浙中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金華開發區從誕生之日起,就擁有與生俱來的改革創新基因。浙江新聞客戶端將從教育改革、城市建設和產業集聚等十個方面陸續報道開發區的重大改革成果。通過一篇篇生動的樣板故事,觸摸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開發區的強勁脈動。

金华开发区“十大改革样本”之旅游篇丨打造大康养、大旅游、大农业的旅游格局

一直以來,金華開發區始終堅持“全域旅遊”理念,推動旅遊跨界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今年7月,召開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暨旅遊政策推介會。通報了研學遊成果,解讀旅遊新政策,共謀旅遊新發展。會上提出要著眼於長三角地區,做好農業和旅遊的結合,打造大康養、大旅遊、大農業的旅遊格局。

康養遊:金西迎來百億級旅遊項目

根據已經制定的金西區塊生態廊道建設規劃,金華開發區主要圍繞“一個點、一條江、三條溪”為主軸,打造美麗廊道帶。即以九峰山景區為中心,以衢江、 厚大溪、莘畈溪、羅埠溪一江三溪沿岸為主風景帶打造金西生態廊道。

同時,通過加強金西廊道兩側宜農區域規劃佈局,開展美麗牧場建設3年行動、廊道兩側種養殖業全面整治、美麗鄉村風景線創建等,將金西生態廊道打造成“特色風情旅遊、美麗宜居鄉村、生態循環農業”的樣板區,成為浙中生態廊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018年,金西區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邀請了多個專業團隊,謀劃探討具有金西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擬打造醫養結合的智能康養綜合體,別具特色的禪茶養生綜合體,以萬畝良田、萬畝茶園為依託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大力發展儒釋道宗教文化遊、溫泉養生遊、休閒娛樂遊、古村落觀光遊、山水生態遊等旅遊項目。將周邊旅遊節點,串點成線,把金西打造成金華的城市後花園,讓金西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

金华开发区“十大改革样本”之旅游篇丨打造大康养、大旅游、大农业的旅游格局

前三個季度,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已經與多個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在旅遊、養生和養老等方面合作開發金西寶地。 6月23日,與親和源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型醫療康養名城。8月8日,與中房交建聯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旅遊綜合體項目戰略框架協議,金西迎來百億級投資項目,標誌著金華開發區的統籌跨越發展翻開嶄新篇章。

此外,金華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旭輝率隊赴北京中青旅科聯和方正集團考察對接,推進金西文旅康養項目深化合作。9月18日,又與光大金控財金資本有限公司、中青旅聯科(北京)公關顧問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攜手合作,加快金華九峰國際旅遊度假區建設,推動浙江省全域旅遊發展,鞏固金華市全省旅遊產業龍頭地位。

金华开发区“十大改革样本”之旅游篇丨打造大康养、大旅游、大农业的旅游格局

研學遊:全省研學旅行“先行者”

這兩年,“研學遊”越來越熱。根據今年6月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旅遊局等10部門下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研學旅行已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當中。金華開發區是市本級乃至全省發展研學旅遊的“先行者”。圍繞“登九峰山、逛城隍廟、遊古村落、品湯溪菜、觀農業園”的旅遊路線,開發區吸引了大批的海內外遊客,研學旅遊也在此基礎上得到了發展。其中寺平古村和上鏡古村成為開發區“研學遊”的重點村落。

自2015年“海外學子走進寺平古村落”活動後,2018年開發區又承辦了“海外學子走進上境古村”活動。海外學子們住在上境古村的“家+”民宿中,和農家吃住在一起,感受上境人的熱情。同時,他們還走訪金西各著名景點、文化名村,體驗豐富的民俗活動,感受金西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

金华开发区“十大改革样本”之旅游篇丨打造大康养、大旅游、大农业的旅游格局

“五一”期間,寺平古村引進的“紅色紀念館”對外開放,吸引了1萬多遊客前往參觀。寺平村把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的其順堂,建設成愛國教育基地,使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更好地嫁接、融合在一起,在繼承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讓紅色文化對中老年人有個回憶,對青少年起到啟迪和教育作用。作為金華開發區發展“研學遊”的先行者,寺平村從2006年以來,先後榮獲省、市級榮譽30多項,最近幾年,又獲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首批傳統村落”、“國家級3A旅遊景區”和“國際研學(古村)基地”、“中國最美古村落”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今年9月27日,金華開發區秋季(研學)旅遊發佈會在蟻殼小鎮舉行。會上推出10條“時光之旅”研學路線。九峰山、寺平古村、上境古村、九峰牧場(萬畝茶園)、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3D體驗館……都是開發區的明星景點。包含了工業、科技、體驗、農業、古村民俗、運動休閒等方面特色。近幾年,開發區更是通過推行“春、秋兩季研學遊”,推陳出新,吸引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長把金西作為研學的首選地,年接待研學遊客量達10萬人次。

金华开发区“十大改革样本”之旅游篇丨打造大康养、大旅游、大农业的旅游格局

民俗遊:打造傳統文化體驗之旅

金華開發區轄內的古村落,不僅擁有絕美的古建築,特色美食和民俗活動也同樣讓人倍感新奇。洋埠鎮種植辣椒已有400多年曆史。這裡是羊角形白辣椒的發源地,鎮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白皮辣椒。洋埠特有的沙質土和濲水(現衢江水)的灌溉,使得種出來的辣椒有皮薄、色白、味辣的特點,深受老百姓喜愛。9月23日,洋埠鎮首屆“湖前·印象”辣椒旅遊節在湖前村舉行。辣椒旅遊節以“崇德尚睦,印象湖前”為主題,把洋埠白皮辣椒與古村研學定向賽、傳統小吃品嚐和農產品展示等融為一體,使遊客在遊玩的同時能領略到古建築和傳統文化之美。開幕式上,洋埠鎮還為“金牌辣椒”和“辣椒大王”得主頒發了獲獎證書。

坐落於湯溪鎮的寺平古村是第五批國家級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距今已有700餘歷史。該村始建於明代初期,古建築面廣量大,較為完整且極具地方特色的歷史建築和文物古蹟有82處。徽派建築風格的古屋遍佈全村,古磚雕工藝之精美,古建築保護之完整,令專家學者、遊客歎為觀止。為做大做強古村影響力,寺平古村依據《湯溪縣誌》記載和民間傳說,通過深度挖掘村莊歷史,推出了具有很強體驗性與參與性的中秋節“銀娘祭月”活動,再現了具有濃郁湯溪地方文化特色的祭月儀式,引得國內外遊客簇擁而至。當天該村所有民宿都被熱情的海內外遊客預訂一空,部分晚來的遊客甚至將住宿地點訂到了鎮上。

金华开发区“十大改革样本”之旅游篇丨打造大康养、大旅游、大农业的旅游格局

今年1月13日,湯溪鎮白鶴殿口村舉辦首屆民俗文化節,幾千名遊客紛至沓來,嘗地方小吃、看民俗表演、買生態年貨。有村民一天時間賣了好幾萬元,鹽滷豆腐乾、番薯粉絲、土雞蛋上午就脫銷了。此次白鶴殿口村民俗文化節,通過開通臨時接送車,首次把湯溪、寺平、上境、白鶴殿口等“旅遊村”串點成線,以全域旅遊吸引更多遊客。羅埠鎮擁有870多年曆史的古村徵巖頭村,通過開展甘蔗文化節推動鄉村旅遊,吸引人氣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