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要說我心中排名第一的古偶劇,非《上錯花轎嫁對郎》莫屬。

當年的玉湖和冰雁,出嫁當天相遇在煙雨濛濛的揚州城外,蓋頭一掀明眸相對,就成了我心中的一眼萬年。此後再提起江南美女,躍然出現腦海的就是兩人剪影,還有李玉湖那軟糯嬌憨又調皮可愛的吳儂軟語。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GIF來自電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

怪不得隋煬帝就是頂著千古的罵名也要大修京杭大運河,趕上“煙花三月”去揚州看瓊花、撩妹子。沒想到這一下就打通了帝國經濟的任督二脈,從此這河成了財富之河,水裡流的都是銀子。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圖片來自ins

揚州就位於長江和京杭大運河這兩條財富河的交匯處。到了唐代,揚州早已成了富貴風流的世界中心,而本就會吃的揚州人吃得是愈發的精緻奢華。

茶社

惺庵居士在《望江南》中寫:“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乾絲堆細縷,熟銅菸袋臥長苗,燒酒水晶餚”。寥寥幾句宛如一幅風俗畫,就將揚州人早晨吃茶配乾絲的場景躍然紙上。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圖片來自ins

教會大家在車站買橘子的朱自清先生,也曾詳細寫過揚州人吃茶的盛景:要早早去茶館,坐定了沏上茶,買一包炒得殼子爆掉露出黃亮的仁、又熱又香的白果。再買一份攤在幹荷葉上的五香牛肉,叫茶房拿點好麻醬油拌上慢慢吃。——這才是吃茶的“前戲”。

燙乾絲

朱先生這麼大陣仗等的重頭戲就要登場了:“先將一大塊方的白豆腐飛快地片成薄片,再切為細絲,放在小碗裡,用開水一燒,乾絲便熟了,潷去了水,摶成圓錐似的,再倒上麻醬油,擱一撮蝦米和幹筍絲在尖兒。”

聽起來是一道菜,對揚州人來說卻是點心一樣的存在,不過它還有另一種做法。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圖片來自ins

大煮乾絲

又名“雞汁乾絲”或“雞火乾絲”。做法相較燙乾絲略麻煩一點,豆腐切成如同火柴梗般的細絲,用沸水燙兩遍去除豆腥,接著配雞絲、雞肫肝、腰花、筍花等輔料,加雞湯、調料先用武火,再用文火稍燜片刻。裝盤時蓋一層熟蝦仁、豌豆苗、火腿絲等等(夏天可以放脆鱔、冬天加冬菇),看起來花團錦簇吃起來風味十足。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圖片來自ins

有些茶社還會有“蟹粉煮乾絲”,用乾絲、湖蟹黃、蟹肉、蝦仁、筍絲、青菜心等來燒煮。秋冬時節正值螃蟹肥美時,千萬不要錯過。

三丁包子

只吃一盤乾絲當然不能飽腹,好在揚州的麵點也是一等一的好吃。三丁包子以雞丁、豬肉丁和筍丁為餡。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五花肋條,肥瘦相間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所以三丁又被稱三鮮。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圖片來自ins

包子皮充分吸收餡料的滷汁,鬆軟鮮美還不粘牙。餡心軟硬相輔、味濃鮮香、鹹中帶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膩。飯量再小的小鳥胃,也要吃掉兩三個才能解饞。

揚州灌湯包

揚州人常說的一句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其中的“皮包水”說的就是這皮薄如紙晶瑩剔透的灌湯包。用精粉燙麵制皮坯,肋條肉做餡心,鮮骨髓湯打餡,要配十多種上等調料佐味,才能做出一籠鮮香肉嫩、皮簿筋軟、湯汁醇正濃郁的灌湯包。

李玉湖唱的揚州小調講的正是它的吃法,啜著濃濃的湯汁,嚼著醇香的肉餡,揚州人怎麼那麼會吃呢!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GIF來自電視劇《上錯花轎嫁對郎》

千層油糕

千層油糕與翡翠燒賣並稱麵點中的“揚州雙絕”。麵粉發酵擀成薄皮,抹豬油、撒白糖,嵌上糖漬過的豬板油丁,再經過摺疊—擀—摺疊等多道工序,最後蒸熟。上桌時要切成菱形塊,有數十層,層層糖油相間,香甜鬆軟,嗜甜人士的pick。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圖片來自ins

翡翠燒麥

“雙絕”一個負責搞定愛吃甜食的小朋友,一個俘獲牙口不好的老年人“芳心”。翡翠燒麥使用青菜泥加豬油、白糖為餡,燒麥皮薄透光,餡心碧綠透皮,看起來小巧精緻,吃一口會有甜味,北方人大概會被顛覆一下下。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圖片來自ins

獅子頭

一塊肥瘦相間的豬肉細切粗剁,加入荸薺丁、筍丁、藕丁、茭白丁、鱖魚丁等等,攪拌上勁,團成圓圓光滑的肉圓,經過文火慢燉,口感軟糯,瘦肉精而不柴,肥脂香而不膩,入口肉味十足還沒有糊嘴的油膩感。

淮揚菜強調“應季而食”,所以講究的獅子頭也四時有別:春天就用筍丁做輔中和油脂,夏天用清涼的荷葉淡去厚重的油膩,秋天螃蟹上市絕不可少,冬天有新醃的風雞肉吊出鹹鮮。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圖片來自ins

文思豆腐

《舌尖》認為這道菜的難做程度算得上是“對廚師的考教”:“下刀時,要依左右食指後退速度相應起伏。先切片,再切絲,整個過程必須一氣呵成,容不得半點閃念。細如毛髮的豆腐絲被放入清水中潤開,這種雲霧般的形態常被形容成中國山水畫。”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GIF來自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講到這裡,作為淮揚菜的起源地,揚州的美食我們可能連一成都沒有說到,還有什麼扒豬頭、鹽水鵝、燒老鴨、拆燴鰱魚頭都是不到當地絕對吃不到的美味~

真羨慕生在“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揚州人不光有美人看,還有美食吃。

煙雨濛濛揚州路,走一路吃一路

圖片來自ins

TIPS:

1. 富春茶社、冶春茶社、共和春茶社被稱為揚州三春,其中富春歷史最久,共和春最接地氣,人都很多,想吃要早早去排隊

2. 富春茶社自家用安徽魁針、浙江龍井、揚州珠蘭窨制而成的“魁龍珠”,一壺水煮三省茶是為特色;

3. 揚州怡園,花園茶樓的早茶是老揚州的選擇,物美價廉;

4. 揚州人的早點除了包子,麵條鍋貼也非常受歡迎,路邊人滿為患的小餐館絕對不會出錯。

這個一度奢華、喧囂的千年古城,在時代的浪潮下正在用自己的步伐,走出自己新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