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作《寒窯賦》道盡沉浮人間冷暖 得失存亡

呂蒙正少年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曾外出行乞,長年難得溫飽。當年在洛陽時,他白天跑到寺院裡混口吃的,晚上就在冰冷的破窯裡棲身,吃不飽,穿不暖,人見人厭,都議論他的窮賤。等到他考中狀元、官至宰相、位列三公時,穿的是綾羅錦緞,吃的是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又都爭說他的富貴。

呂蒙正作《寒窯賦》道盡沉浮人間冷暖 得失存亡

《破窯賦》系呂蒙正之《勸世章》,又稱《寒窯賦》由於受傳統觀影響太深,有人認為呂蒙正的思想過於保守消極,因此呂蒙正的許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呂文穆公傳》中這首破窯賦被看作是呂蒙正的經典之作。相傳當初是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呂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師。當時太子(後來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呂蒙正決定寫一篇文章,來告誡太子。於是寫了這篇《破窯賦》。這篇文章,雖然內容短小,但是卻包含了無窮智慧,聰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據說太子讀過此文後,一改常態,常虛心向他人請教

呂蒙正作《寒窯賦》道盡沉浮人間冷暖 得失存亡

寒窯賦

原文、譯文對照: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

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

天有無法預測的天氣(風和雨),人的禍福是無常的.

蜈蚣雖然有一百隻腳,但行走的速度卻比不上蛇,家雞的翅膀雖然大,但是飛翔比不上鳥.

馬雖然可以一天跑一千里的距離,但是沒有人駕馭也不能自己前往.

縱使是文章蓋世的孔子還是受困於陳這個國家;縱使是武功策略超群的姜太公仍在渭水釣魚等待賞識者.

盜蹠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

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鼙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

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

盜趾雖然很長命,但卻不是善良這類的人;顏回雖然很短命,可是實在不是兇惡這一類的人.

像堯舜這麼聖明的人,卻生出不賢的子孫;鼙叟這樣愚蠢無知的人,反而生出出類拔萃的兒子.

張良原本是平民百姓,蕭何的官位是縣吏.

宴嬰身高只有五尺卻做到齊國的宰相;孔明住在草廬卻能做到蜀漢的軍師.

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

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

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

滿腹經綸,白髮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

韓信連殺一之雞的力氣都沒有,卻被封為漢朝的大將軍;馮唐有安定國家的志向,到他年老時卻連半個官位也沒有受封到.

李廣有射殺猛虎的威名,但卻一輩子考不上科舉.

楚王雖然雄壯,卻無法避免在烏江割喉嚨結束自己的生命;漢王雖然柔弱,卻有萬里的國家.

有滿肚子的才能、學識,到老時仍考不上科舉考試之榜;才能駑下.學識淺薄,在很年輕時就登上科舉考試之榜.

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

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

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有的人是先充裕而後缺乏,有的人是先缺乏而後充裕.

蛟龍還沒遇到賞識他的人時,是隱藏自己在於蝦之間;君子一錯失機會,就很容易被小人管理.

天運氣不好時,太陽和月亮都沒有光芒;地運氣不好時,連草木都不會生長.

水運氣不好時,風和浪也不會平靜;人運氣不好時,好的運氣也不會流暢.

昔時也,餘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

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

上人憎,下人厭,皆言餘之賤也!

餘曰:非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以前我在洛陽時,白天投住在廟,晚上住在寒冷的洞穴.

衣服不能遮蓋身體,清淡的粥也不能滿足飢餓.

在上位的人憎恨我,在下位的人厭惡我,都說我是卑下的人.

我說:不是我卑下,是時機.運氣和命運的關係啊.

餘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

有撻百僚之杖;有斬嗇吝之劍。

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秧。

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

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餘之貴也!

等到我登上科舉考試之榜官到最高品,官位列為三公.

有可以鞭打百官的權杖;有可以斬嗇吝的寶劍.

出去的時候有豪壯而勇敢的人拿鞭子;回家有美女捧著稻苗.

想穿衣服時有綾羅錦緞;想吃的時候有山珍海味,

在上位的人寵愛,在下位的人擁待.人人都景仰羨慕,說我是高貴的.

餘曰:非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

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後始者也。

我說:不是我高貴,是時機.運氣和命運的關係啊!

人生在世,富貴是不可以讚揚的,貧賤是不可以欺負的.

這是天地循環的道理,結束然後再重新開始啊!

呂蒙正作《寒窯賦》道盡沉浮人間冷暖 得失存亡

評析:

呂蒙正為什麼用相當大的篇幅例舉了自古以來歷史上諸多名人各種命運起伏的得時與失時、成功與磨難的巨大落差?他為什麼特意要例舉這麼多數量,你想過嗎?很多人想人定勝天,實際是一半以上的人,勝不了天!很多人活在這世上,不會接受現實和應對變化。“馬有千里之蹄,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有的人雖然“滿腹經綸”,但“白髮不第”就是到老也當不上官,有的人雖然“才疏學淺”但卻“少年登科”,就是年紀輕輕就當官了,這就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命好”。《寒窯賦》正是提示我們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間的常態,提示我們要接受現實和應對天地時空的變化!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為衣食住行奔走勞碌著,很多人被工作、事業、經濟、婚姻、家庭、子女、疾病等事情煩惱著,壓抑著。還有一部分是有能力卻懷才不遇而鬱郁不得志的人!他們也許忘記了“破窯”的“人生在世,貧賤不能移”而輕易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或理想;他們也許忘記了“破窯”的“人生在世,貧賤不可自欺!”而處處指責和為難自己,而不是坦然接受或自強的去面對!在這複雜的世上,會遇到很多的不公平,很多的煩惱。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與事,我們是不可強求的。再怎麼順利的人,人生中也總有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多少前人承受不公或最終人生結局不佳,多少先賢尚且面對命運也無能為力;那麼,當我們再面對“天道不公”“鬱郁不得志”和“困境而不能自拔”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對這世界的常態多一份認識和坦然呢?是不是應該從“貧賤而移其志、貧賤而自欺”中走出來呢?

呂蒙正作《寒窯賦》道盡沉浮人間冷暖 得失存亡

因此,我們該對人生看開一點,不管貧賤與富貴,不管得時與失時,我們要好好的努力著,不要太過功利,也不刻意為難自己!我們不能期望事事如意,人在人困、人為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中,坦然面對坦途與坎坷!《賦》講的就是在順境莫過於得意,在逆境莫過於悲觀。最後那一段寫的特別有深意,呂蒙正說:“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焉。”其實這並非是什麼聽天由命的消極思想,他重視是人困人為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之理!把自己的人生和心態以及思想,溶入到一個更深的世界中去,那是珍惜生命、愛惜成果、善待自我、活在當下的一種人生體驗,更是一種深進天地循環變化的“與時進退,天人合一”的動態智慧!

呂蒙正作《寒窯賦》道盡沉浮人間冷暖 得失存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