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

我們遇到好事,就感嘆自己時來運轉;遇到糟心事,就抱怨上天不公。其實,無論好壞,都是我們自己吸引來的。

了凡先生說:“命由己作,福自己求。”

01

命運是什麼?

命運,即宿命和運氣,是指事物由定數與變數組合進行的一種模式,命與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人們的富貴貧賤、吉凶禍福,以及死生壽夭、窮通得失,乃至科場中舉、貨殖營利,無一不取決於冥冥之中非人類自身所能把握的一種力量,即命運是也。

北宋呂蒙正所作的《命運賦》中說:“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此乃命也!……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路人唾眾人欺,而及至遇行,腰懸調兵印、掌天下生殺大權。此乃時也、運也!”

就連萬世先師的孔老夫子都曾表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命運的確存在,但是我們就必須聽從命運的安排,遇到好事,就感嘆自己時來運轉;遇到糟心事,就抱怨上天不公嗎?

像起初的了凡先生一樣,得知自己的命運被孔先生算定之後,覺得“榮辱死生,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以至於“終日靜坐,不閱文字”?

不!

從古到今,多少英雄豪傑,仁人義士都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箴言。我們認同世間事,的的確確存在時運命理的,但是如果把自己一生的禍福安樂,全部寄託在希望上天垂憐,命途平坦上,那一生還有值得什麼期盼的呢?

02

所以我們知命,但不能認命!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所有人都想通過推測命理,來改變命運。

那麼,命運真的可以推測出來嗎?

能!

哲學上講,萬物均有規律,規律是可以熟悉的,人乃萬物之靈,更有規律,命運也是一種規律。

就好比“大數據”時代來臨,人們的個人信息不再是不可涉及的隱私,沒隔熱在網絡上的一切花銷都有跡可循,一個人的消費偏向能看出個人的喜好來,那麼這個人的行為動機和未來規劃,其實也是可預知的。而在可預知的規律裡尋求命運的運行軌跡,是可行的。

不認命就要努力去改變命運,可人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要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雲谷禪師說:“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你我皆凡人,生在紅塵中,總是持有一顆凡心,但持凡心就會被陰陽所束縛,氣數也會被陰陽束縛,造就不一樣的命數。

但是,“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因為那些極善之人,儘管命中註定吃苦,但是因為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能讓他變苦為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

而那些極惡的人,儘管生於富貴之家,但是他心存惡念、惡事做盡,這些造下的惡果終會使得他的福氣消盡,只剩禍患,那麼富貴長壽也就變成貧賤短命了。

03

所以,蓋數雖前定,命可轉移,勉人奮發,不認命,努力改變現狀。

不認命那就積極改命,首先要從改過開始。

改過最好的方法是從心地上徹底改過,因為“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所以,“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修正過錯之外,還要學習。

《了凡四訓》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

北京同雅文化《大學·中庸》宣紙線裝書

不用擔心天賦高低,《中庸》道:“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第三,要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也需要努力斬斷惡念,“勿以惡小而為之”。

謀事不能成者,多因自心有缺。心不改,則命不改。

《了凡四訓》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

《詩經》經典線裝書,北京同雅文化印製

如此,則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謂“斷惡修善”才能“禍消福來”,這是改造命運的原理。

改過、學習加上力行善事,如《湯·盤銘》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積少成多,終有量變達成質變的效果,最終達成逆天換命!

雲谷禪師說:“一切福田,不利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安生立命,無非看自己寸心何處而已。所謂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詩經》裡的“永遠配命,自求多福。”也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