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静宁县余湾乡富民强乡的“绿色实践”

♨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静宁县余湾乡富民强乡的“绿色实践”

网络促销已成新常态

♨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静宁县余湾乡富民强乡的“绿色实践”

♨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静宁县余湾乡富民强乡的“绿色实践”

大丰收

♨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静宁县余湾乡富民强乡的“绿色实践”

村民喜摘丰收果

♨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静宁县余湾乡富民强乡的“绿色实践”

新建标准化苹果基地一角


近年来,静宁县余湾乡按照“壮大产业促增收、夯实基础增后劲、破解难题惠民生、加强党建作保证”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努力促进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

精准扶贫拔穷根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余湾乡坚持把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制定了全乡紧盯“一个目标”(即紧紧围绕2018年全乡实现整体脱贫、到2020年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以上达到小康这一目标)、夯实“两项基础”(即认真开展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和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工作)、强化“三个支撑”(即项目支撑、金融支撑和“双联”支撑)、实施“四大工程”(即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技能培训)、达到“五个提升”(即致富能力、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社会保障和人居环境)的工作思路,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该乡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在阴屲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使该村整体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37.7%下降到3.02%。新开沙化道路3条12公里,硬化村社道路1条3公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处,并成立互助资金协会。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及村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处;全乡新植果园2500亩,开展果园标准化管理1万亩,为贫困户免费发放黑白地膜10吨,涉及贫困户222户972人;实施移民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拟对条件艰苦的阴屲村阳坡社与阴屲社89户446人进行整体搬迁,目前已完成项目申报和选址工作;硬化了3个贫困村村社道路,新修村社道路,田间道路22公里;积极衔接静宁县万里果业合作社,全面开展“精准扶贫,我们在行动”活动,帮扶贫困户25户,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机制;组织动员红六福公司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脱贫活动,在淘宝网、三维商城、华商街等电商平台进行苹果促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果农贮藏苹果3000吨,有力地树立了余湾富硒有机山地苹果品牌,建立了新的营销渠道。同时,与贫困户开展在苹果种植、果品贮藏、市场销售、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结队帮扶活动,争取早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协调组织市县8个联村单位、122名党员干部帮联全乡8个村支部262户、1024名低收入人口。全年重点落实“为每村培育一个致富带头人,为每户找到一条致富门路,使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的“三个一”工程,培养示范典型,使双联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助推了全乡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落实;与农行合作,在全乡各村建成“四融服务平台”联系点9个,审核办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73户1212万元。同时,加强与甘肃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衔接,引进甘肃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余湾设立代办机构,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保障,形成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多元金融服务体系;对全乡农民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市场意识等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去年全年培训群众295人(次),今年6月下旬培训有需求的劳动力450人(次)。经过技能培训,有效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了自主脱贫的能力。

致富金果满枝头

余湾乡地处静宁县东南部,是“静宁苹果”的优势产区,果园面积达2.5万亩,产值接近1.3亿元,人均果品收入达1.2万元。余湾乡党委书记凌森说,余湾乡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有关键“四招”:

一是产业融合发展引领转型升级。余湾乡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方式,打造一处集“地方历史文化”“区域民俗生活”“休闲旅游养生”“绿色有机苹果生产”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涉及王坪、韩店、苗岘、张沟4村1158户5473人,占地面积800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实现了苹果产业发展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由单一环节型向全产业链型的转变。

二是电子商务助推转型升级。按照“建设一个中心,成立一个协会,实现一个目标”的工作思路(即余湾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余湾乡电子商务协会、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充分利用产业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至目前,全乡共计发展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人网店51家(网店11家,微店40家),培训电商人才100人,开发产品有红六福富硒苹果、农土特产、手工艺品等20余种、网上销售额达48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协会服务,全民创业的电商发展格局,拓宽了营销渠道,增加了果农收入。

三是以栽培新模式促进转型升级。按照集中连片规划、流域整体推进的模式,在阴屲村移植苹果大苗1200亩,实施标准化管理果园2000亩,大力推广“树体改良、平衡施肥、地面覆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人工辅助授粉,高位嫁接授粉枝”等新技术,提升果园管理水平,实现一年移植,两年开花,三年挂果,五年进入盛果期目标,从而缩短产出收入周期,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并积极借鉴“政策支持引导、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产业融合共进”发展模式,在王坪村建成“1改2新3示范1推动”老果园改造示范园200亩,其中大苗移植100亩,矮砧密植100亩,探索新建苹果园再植病的省力化和操作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着力破解重茬建园再植病这一技术瓶颈,加快老果园改造进度。

四是以新科技支撑转型升级。为带动全乡苹果生产水平整体提升,在王坪富硒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建设中,全面实施提质增效技术,覆黑膜3000亩,根施有机肥3000亩,安装高效农业灌溉设施1000亩、杀虫灯20盏、诱虫罐6组、防霜机2台,栽植授粉树1000株,悬挂粘虫板2万张,并安装视频监控设施,探索建立了病虫害监测预警和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实现了苹果生产由绿色生产向有机生产的跨越。

观光农业增活力

余湾乡王坪观光农业示范园占地面积8000亩,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是该乡依托苹果特色产业,按照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思路,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方式,打造的一处集“现代果业生产示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科普教育和推广、农产品展示展销、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

在园区建设中,该乡立足全乡适宜区果园全覆盖的实际,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全面提升苹果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逐步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邀请果业、规划设计等专业人员及民俗文化专家,对园区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文化旅游发展前景进行调研和论证,科学制定了苹果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期规划,深入挖掘了苹果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了苹果文化旅游,让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拉动全乡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该园区按照“一次规划、逐步实施”的思路,将重点建成“4馆(苹果文化展览馆、村史馆、民俗文化馆、文化艺术馆)、3院(三家农家乐院落)、2场(停车场、文化广场)、2亭(观景休闲亭、垂钓休闲亭)、1廊(富硒有机苹果基地观赏摄影长廊)、1池(甜水湾垂钓池)、1泉(抱龙山圣泉)、1基地(富硒有机苹果基地)”等基础设施。通过积极举办苹果文化旅游观光节(每年4月举办“苹果花节”,9月举办“苹果采摘节”活动),着力打造“春赏花、夏消暑、秋摘果、冬赏雪”的旅游观光景点。同时,组织开展苹果文化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吸引域外资本开发建设苹果主题公园,将园区打造成为静宁现代农业的展示区、采摘旅游观光的首选地。

♨热烈祝贺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静宁县余湾乡富民强乡的“绿色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