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月明(一)

故鄉月明(一)


今年的二十四節氣之秋分,也是我國第一個農民豐收節。這樣的節氣,這樣的節日,正好和我國農業大國的傳統有了某種契合,從國家層面將傳統秋社慶豐收的內容確立了下來,這是值得慶幸的事。不管我們走多遠,我們的內心總要回歸,迴歸到一個屬於生命屬於精神的起點。當我們經歷大悲大喜後滿懷滄桑地回到生養我們的大地上,我們的出發才算有意義,我們的經歷才算有圓滿。而中國傳統的很多節日,我以為其實都和某種歡聚有關係,都和歡聚裡的某種圓滿和期盼有關係,都和生命的出發和迴歸有關係。

在中國古代,二分二至作為重要的節氣,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周朝的時候,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可想而知,中秋節一定和秋分這個節氣有關係。實際上中秋節最早就是由秋分的祭月節發展而來的。想想天地日月,在古人的精神信仰裡,佔據著何其重要的位置。現在依然,中秋節還是和一個民族的精神信仰有關係。國家有國家的慶祝,家庭也有家庭的慶祝。我眼中的中秋節,更多的是寄意於一種歡聚和圓滿,是寄意於幾代人之間的一種集體回念。

我以前只知道中秋,但不知道秋分,只知道賞月,不知道團聚。小時候過中秋節,不曾別離過,但記著中秋節,是因為有好吃的。工作以來,很少在中秋節這一天回到生養過我的土地上和父母一起過節。起初是因為中秋節不放假,後來中秋節成了法定假日,可我已經習慣了不回家,覺得過與不過都一樣。

事實是,你回家和父母一起過中秋或者在外獨自賞月,時光都會帶走一些東西,而且一去不復返。當我不再年輕,當父母已老,當有一天父親突然離開這個世界,我才發現歡聚成了我生命中的一個奢求。有些東西我們不敢觸碰時就學會了躲避,我也是。我突然有一種想法,是希望中秋節不放假。當然,我的想法很可笑。老人尚能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他們的願望無非就是在年頭節下近距離地看看自己的子女,縱然平時內心有多大的落差,這一刻都會拉平。現在的通訊很方便,可以打電話,可以視頻,但都是有距離的交流,而面對面的相視才是真正的迴歸。道理我們都懂,但卻又能找好多理由搪塞。

這個中秋節,我本打算不回家。早上起來,不經意看到的一篇關於空巢老人心酸的晚年時光的文章,讓我心生愧意。我給母親打電話,電話裡傳來她的聲音,淡定而又充滿關懷,聽不出悲傷。我說我今天回家,晚上就到。電話那頭停頓了片刻,接著是比剛開始高几個分貝的聲音,就好像秋天濃陰了好多日子的天一下子放晴了。母親說,她剛要去市場買肉。我說先不用,我來買,我就喜歡吃你做的手擀麵。母親說,要過節了,總要買點肉,炒幾個菜。這是幾十年的傳統,只要是節日,就要重視,就要有儀式,就是要美美吃一頓大餐。而我們恰恰是在這種簡單的儀式中長大的。雖然如今的生活裡,什麼時候想吃肉都可以,但節日裡的意義絕對不一樣。

經常和表弟小龍說起現世的艱難,就如古人說的,忠孝自古難兩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業,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生活。我們都是既普通又平凡的人,不要說為事業而犧牲親情了,就只為生活的奔波,我們早已遠離了我們的初心。我想我離老家還算近,他在千里之外,恰逢佳節,又是怎樣的心情。他告訴我中秋節回不來,問我回去不,我很含糊地回答,不回去了吧。我知道我這樣的回答,心裡是虛虛的。我走在熱鬧的大街上,明顯感覺到節日的氣氛,可我覺得那氣氛讓我更孤獨。我決定回家,回到母親身邊。回去看看我的長輩和親戚,不管我在外面過的怎麼樣,不管他們對我有什麼看法,我只要站在他們面前,我就是一個晚輩,是一個真實的自己。

小時候,我算是很特殊的一個學生。因為父親是教師的緣故,我和哥哥便有住父親宿舍的特權。哥哥開始讀初中了,父親通過關係買了一輛自行車,從此,夕陽裡的山路上就多了這樣一道風景:哥哥騎車,我坐在自行車的前樑上,父親坐在後座上,一路下坡,一直到學校。晚上,父親把他寬大的辦公桌讓給我和哥哥寫作業,他則坐在一張小課桌前備教案批作業。作業做完了,父親就讓我和哥哥自由閱讀。那時候的課外書不多,但有訂的報刊雜誌。有給我訂的《少年文史報》,有給哥哥和他自己訂的《警坦風雲》、《世界博覽》以及《雜文報》。自然,我後來也會涉獵到到哥哥和父親看過的報刊和雜誌。現在,我還保存著其中的一些報刊雜誌,《雜文報》我還裝訂成冊,如今就放在我的書房裡。到睡覺的時間,父親又給我們鋪床,我們鑽進被窩,哥哥自己睡自己的,父親卻一直坐在我身旁等我睡著。父親還做得一手好飯,如果碰上大雨或大雪的天氣,我們就不用回家吃飯,父親做一鍋土豆麵,糊糊的我最愛吃。父親也會織毛衣,我們很小就有毛衣穿,這在當時的農村是很時尚的,都是拜父親所賜。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一段溫暖的歲月。

我現在想,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就是童年的時光。我其實挺怕父親的,當我犯了錯的時候,他會嚴厲批評我,很嚴厲。父親不說讓我走開,我是不敢走開的,和現在的小孩決然不同。因為怕父親批評,我儘量不去犯錯誤,努力做一個乖小孩,至少在父親的眼裡。現在回想起來,父親對我的好要比對我的批評多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