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阿邦,既是工科学霸,

也是“茶美生活”倡导者。

本科学习食品类科学,

冥冥之中因与茶的缘分,

本科毕业后保送进入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专业读研,

师从了茶学专家杨坚教授,

多年事茶后,

继续师从西南大学茶学专家杨坚教授、龚正礼教授,

接受了正统的茶文化教育。

如今,他在南坪有一个“农家小院”,名叫“槚夫子”,

院子里的人,席地而坐,焚香品茶,诵读传统。

阿邦奉行“不止于茶”,

愿将过去、现在、未来连接起来,

打破时空,将“茶美生活”传递给世人。


放弃北漂,成为逍遥的无业游民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阿邦说,他刚从学校毕业那会儿,跟所有应届毕业生一样,认为薪水是检验成功的第一标准。

于是,阿邦成为了北漂一族。凭着一股子劲儿,坐上了理想的位置,拿到了令人羡慕的年薪。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研究生时期的阿邦与同学们


可是,某一天,阿邦发现这并不是他的理想生活。他说,正如你所见,兜兜转转,最后我还是回到原点,过上了有茶的生活。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离职一时爽,事后悔断肠”,不过这种感觉却与阿邦无缘。放弃北漂的阿邦忙着品茶、招待茶友,享受和茶有关的一切。

人生难得遇知音,但因茶与阿邦结缘的人,却不在少数。以茶为媒介,阿邦开始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探究茶的浪漫美学。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阿邦与他的小伙伴们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妙玉为贾母奉上的茶盘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样式,茶盒是成窑五彩小盖钟,茶叶是老君眉,水是旧年蠲的雨水。

茶是茶,茶文化却不止于茶,什么茶配什么壶最妙,什么季节和什么茶最搭,不是讲究,而是尝试过好的便不愿意将就。

古人四大雅事分别为焚香、品茗、插花、挂画,阿邦开始学习品茶之滋味、焚香之悠长、插花之自然,感受文人雅事带给心灵与身体的变化。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槚夫子·茶验社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阿邦在随笔《不止于茶》中写道:槚,与“贾”同音,《尔雅》释义为“苦荼”,用中华文明史上第一部词典来拈提茶,是我们对茶的恩敬。夫子,历来是对有学识之人的美称,槚夫子,是对在茶二要义上有学识之人的美誉,亦是小我在茶里的追求。


了解槚夫子的茶文化观,点击阅读槚夫子的《不止于茶》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健康日报的记者这么写槚夫子茶验社:“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木栅门推开,是个小小的院子,正在晾晒的茶叶、两三把随处散落的原木椅……这不像是一家茶社,更像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悠然农家。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槚夫子茶验社藏身于南坪N18文创小院中。

天晴时,阿邦会将茶具搬到院子里,在绿荫中喝茶,悠哉游哉;下雨时,阿邦便在屋内的竹席上设茶,众人席地而坐,乐呵呵的听雨声,聊乐事。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院落中所有的布置皆出自于阿邦之手,榻榻米草垫上是一整块实木桌板,上面镌刻着历史的痕迹,铺上茶席,摆上插花,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阿邦完美诠释了他所认定的茶美生活。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感受茶文化:寻茶问器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槚夫子·茶验社经常会有读书会举办,阿邦将其称为“槚夫子·书情家”,每期只许5-10人参与,大家围坐一起读经典。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第一季《红楼梦》,第二季《黄帝内经》,一群人读书,各抒己见,听别人心中所想,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然后将这份感悟应用到现世生活中去,指导前行。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阿邦说,“我们带领千余人品味不同的茶,用舌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茶,去理解茶文化,进而去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所以除了专业茶艺师的培训,槚夫子更多地是举办茶叶文化艺术展,组织采茶、品茶、制茶的寻茶问器的活动。

槚夫子与慈云寺禅茶会馆合作,开办“茶禅一味”品鉴活动。知古通今,了解茶的发展与演变,品饮四方,了解六大茶类与花茶,以及生活中的茶艺茶道和茶禅禅修。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中秋节的“指月集”。指月,直指心中的那片明月。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指月茶艺、以香敬月、以手祈福、以茶思情、就路还家,音声相谐,茶境和合“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茶酒集,将酒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在水的艺术里徜徉。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山水茶会”。阿邦期待在一山一水间,建立人与茶、与山川、与风物的链接,惜茶、惜物、惜己,感恩生活、自在当下。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槚夫子·茶验社的茶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阿邦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大学茶学专业,师从茶学专家杨坚教授、龚正礼教授。

正统茶学研究生毕业,让阿邦在挑选茶叶、研究质量等方面有着过人的优势,再加上同门的优质资源,让槚夫子的茶拥有远超同行的专业水准。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阿邦在随笔中写道,“以茶为核,以美为要,以生活为承载。”茶为核心,那该如何挑选茶?阿邦说,一般来说需要根据体质、季节、饮茶习惯推荐茶。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这个时节,秋分已过,天气日渐寒冷,五脏六腑中的肺会比较燥,建议多喝降噪的茶。

那么降噪的茶有哪些呢?阿邦说,白茶中建议饮用有一定年份的老白茶,全发酵的红茶或发酵程度高的乌龙茶以及温性的黑茶、陈年的普洱茶。

槚夫子有这些茶吗?有的。

云南普洱茶专家白文祥研发 1996年老普洱

——古韵生津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平生足未践思茅,普洱名茶是至交。

炼字未安吟苦处,一杯清洌助推敲。


凤凰单丛.乌岽单丛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西南大学茶学教授龚正礼研发——

云南荒野古树滇红工夫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花若蔷薇凝艳丽, 叶名栀子吐奇葩。

搜肠三碗情舒畅, 破梦一杯月半斜。


2011年 老白茶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东南碧玉帝王倾,细雨和风打磨情。

钟爱青山长作伴,可怜甘露永同行。

冬含冰雪过寒夜,春吐枝芽应暖晴。

圆润清香杏黄色,因茶赐县始成名。


茶茶后记:

最难忘的是阿邦在山水茶会拍的一张照片:一件茶白褂子,一顶儒雅小帽,一条短围巾,一腔复古柔情。纵情山水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放弃北漂,从工科男成为茶夫子,在重庆的农家小院开起了茶舍


阿邦,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助理,策划万茶荟(重庆)、春茶会(北温泉)、一爿心香(合肥)、孝文家茶私品会(北京)、马常胜2017(重庆)梵唱音乐会等重要茶会雅集;创编《拈花一茶》、《画境茶缘》等茶艺演出;创建了“湘约”茶空间、“槚夫子”茶验社两大品牌。


地址: 南坪东路18号N18小院7栋

以上的茶后续有望在茶小圈商城上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