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国又穷又弱,可独立后硬是从中国手中拿走一片地,还设了一县城

说起泼水节,我们就会想到傣族;说起傣族,我们就会想到西双版纳。可是,你知道西双版纳是什么意思吗?“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版纳”是指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域,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行政区”。可惜的是,现在西双版纳早就没有十二个行政区了,因为在清末的时候就被列强割了很多去。

其实,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在汉朝就与中国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密切的政治联系。他们的首领经常会派使臣经汉朝的“日南郡”(今越南广平)前往汉朝首都朝贡。到了隋,唐,两宋之时,西双版纳先后被中国的边疆政权南诏,大理统治。

这国又穷又弱,可独立后硬是从中国手中拿走一片地,还设了一县城


公元1296 年,元朝在今西双版纳及老挝北部地区一带设立“车里军民宣抚司”,这是中国的中央政权第一次将西双版纳纳入统治范围。1382年,西双版纳第8代召片领(广大土地之主,西双版纳最高封建领主)刀坎降明,明朝对西双版纳继续实行元制,命土酋刀坎为知府。

公元1384年,明廷在西双版纳设车里军民宣慰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清朝建立后,继承了明朝对西双版纳的统治制度(车里军民宣慰司)。进入近代后,法国先后征服中国的藩属国越南,老挝和缅甸,并建立了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还时不时对中国的领土上下其手,让西双版纳开始残缺不全。

为了尽早打消法国的蚕食中国领土的念头,1895年,清政府与法国商量划定边界,法国称干涉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有功”,除要挟清政府补充赔款外,还要求将西双版纳思茅县下面的勐乌、乌得等这片土地划归法属印度支那版图。

这国又穷又弱,可独立后硬是从中国手中拿走一片地,还设了一县城


清政府无奈,委派思茅县知事黎肇元为中法勘界委员,前往勐乌、乌得与法方公使巴威谈判。黎肇元在巴威等法方人员的诱骗下,擅自在法方所绘地图上钤印,并注明“界线系法员自画”字样,另绘原定本图一张及土司新绘图四张报总署查复。思茅县军民及普洱府文武官员得知此事,坚决反对将勐乌、乌得等地割让给法国。

普洱府参将刀丕文为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率军队与法国殖民军进行战斗,勐乌土司也请求清廷下令率军支援刀丕文,但清廷置之不理。法方随后将黎肇元钤印的地图带至北京向清政府要挟。1895年5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出于与法国“固邦交”和“维大局”的目的,和法国公使签署了《中法续议界务条约》,将西双版纳的勐乌、乌得等这片属于中国的土地拱手交给法国。

这国又穷又弱,可独立后硬是从中国手中拿走一片地,还设了一县城


当地官员和老百姓听到国土被割让的消息后,无不失声痛哭。同年7月,“交地委员”刀丕文、许占身、魏洪春奉命将勐乌、乌得交给法方。8月,车里军民宣慰使刀承恩率军前往争夺,途中被清廷截堵,痛哭而归。9月法军进占勐乌、乌得,当地傣、汉族群众撤离村寨后,进行游击武装反抗,历时十余年。

后来,傣族土司联系汉族李革庭、陈玉成等人密商反抗事宜,不幸事泄被捕,惨遭镇压。人们含着热泪,砍倒茶树,纷纷从勐乌、乌得迁入勐腊。

1945年10月,老挝宣布独立,随后声明西双版纳给割让的勐乌、乌得等地无争议,主权治权都属于老挝,并将这片原属于中国的土地纳入统治范围。还在勐乌、乌得等地设立一个县城——约乌县,属老挝的丰沙里省。当时中国忙于内战,无暇应对。

这国又穷又弱,可独立后硬是从中国手中拿走一片地,还设了一县城


1991年12月,中老两国签订《中老边界条约》,因年代已久,中国政府正式承认老挝此前的声明和主张。就这样,这个经济不行,军事不行,又穷又弱的老挝硬是在独立后拿走了原属于我们的勐乌、乌得等这片地。倘若你们现在去乌德大寨河边玩,还能清晰看到一块石碑,有“广济桥”三个中国字,这就是清朝曾经管辖过此地的证明。

然而约乌县交通不便,经济非常落后,所以这里的人民非常贫穷。反观与约乌县隔界相望的西双版纳,在党中央的带领,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逢年过节国家还会给这里的人民年货,节货,甚至还有红包,各种补贴,因此此地人民的家庭条件普遍比约乌县的百姓要好几倍。这也惹得约乌县的百姓非常向往中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