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服君赵奢只赢了秦国一次,就能炫耀一辈子?

小5小8


里程碑事件,划时代意义永远是能让人难以忘记的,它给人的荣耀也是经久不衰的!赵奢以八万赵军野战十万秦军,战而胜之,秦军十万将士从士兵到大将无一生还,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赵奢因阙与之战而名垂青史,完全可以炫耀一辈子的。

商鞅变法后,秦军在魏武卒的基础上训练并组建了秦国新军,号称秦锐士!在商鞅军功爵的激励下,在代代名将的率领下,秦军能征善战,不仅战斗素养高超而且战斗意志顽强!商鞅率领三万秦锐士一战击败八万魏军,收复河西之地。之后秦军多次东出,暴打山东六国,各国不论是分兵应战还是合兵击秦,都被秦军打得流花流水,割土赔款。天下畏秦而亲秦,称秦为虎狼之国,避之犹恐不及,谁敢招惹秦国,谁敢主动击秦?


当此之时,赵国经过胡服骑射后变得强大无比,北击匈奴扩地千里,东灭中山国,燕齐楚三国皆不敢伐赵,韩魏两国以赵国为领头羊。即便赵国強横,但是面对秦国依然乏力,实力处在下风。秦国攻取赵国的阙与,朝堂之上议论都是舍弃阙与而保赵国内地安全。赵奢力主击秦,以勇力闻名诸侯的廉颇不敢领兵拒秦,名将乐毅之子乐乘认为击秦必败!

赵奢喊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壮语,领兵十万击秦救援阙与。当然赵奢大话喊得高,但他也以谋略取胜,并非完全使用蛮力。赵奢离开邯郸三十里后安营扎寨,屯兵不前,作出不敢击秦的姿态。等秦军松懈后连夜领兵六万强行军至阙与山地北坡,秦军正在攻城,忽闻赵军援军到了,急忙分兵拒赵。赵奢与阙与守军内外夹击,最终全歼十万秦军,而自己也几乎全军覆没!尽管赵奢十万大军只有一万多生还,但是他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赵奢后来再没有领兵作战:一是阙与之战赵奢身负重伤,差点也死掉了,因此身体原因无法领兵作战;二是赵国需要赵奢活着,用他来激励赵军威慑秦军,赵奢被包装成战神来加强赵国的国际影响力!


大秦铁鹰剑士


赵奢不是炫耀 一辈子,而是可以炫耀两辈子。

如果不是他取得了阏与之战的这次胜利,他的儿子赵括不会被赵王那么信任,正是由于赵奢一战成名,才让赵王认为将门出虎子,大胆启用赵括。

那么,赵奢这次对秦胜利有多么辉煌,竟然让赵王如此厚待呢?

阏与之战大约发生于长平之战的10年前,秦军当时正在攻打韩国,假如这次战争秦军获胜,韩国将会提前10年失去上党地区(阏与在上党正北),而秦赵之间的大战也将会提前10年。

其实,面对虎狼之师秦国,很少有将领敢于临危受命,尤其对那些名将来讲,没有必胜把握的时候往往选择回避,来保全自己不败的神话。所以,当赵王决定救援阏与的时候,廉颇和乐乘都表示,阏与路途远,道路狭窄惊险,不能救援。(道远险狭,难救

这就是我为什么鄙视廉颇的地方,作为当时赵国地位最高的军事统帅,战国十大名将之一,在面对唇亡齿寒的阏与之战时,竟然选择避战自保。当然,这也能看出救援阏与的难度之大,已经超过了廉颇的能力范围。

但是,阏与又不能不救,如果阏与被秦军占领,赵国将要直面秦军兵锋。于是,赵王找到赵奢问了同样的话。赵奢认为,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军有能力打败秦军解阏与之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于是,赵奢被任命为三军统帅驰援阏与。

可以说,赵奢自率军出征的时候,就面临了两个结果。一,凯旋归来,荣誉加身,成为地位不低于廉颇的军事统帅。二,大败而回,一世英名尽毁,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赵奢真是很了不起,凭着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大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这不仅证明赵奢的军事指挥能力要超过廉颇和乐乘,更表示了为维护赵国安全敢于向敌亮剑的勇气和忠心。可以说,赵奢已经是赵王心目中最中意的将领。虽然此后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级别和廉颇一样,但在赵王心中,赵奢比沽名钓誉的廉颇不知道要高出几个档次。

所以,赵奢虽然是一战成名,这一战的意义却非同凡响,甚至可以说是检验赵国将领的试金石。

另外,因为这次赵国大胜,让秦国改变了战略进攻方向,开始将主力用来攻打魏国,解除了秦国对赵国的威胁。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赵奢一战成名,此后也无仗可打。直到赵奢去世后,秦国才再次大举进攻韩国,夺取了野王,并意图吞并上党。而上党百姓不愿意归顺秦国,转投了赵国,由此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历史风暴


赵奢的成名作是阏与之战,这一战廉颇和乐乘都没有把握打,但赵奢却让秦国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赵奢为将,比其他将领更有国家战略眼光,当然他是个很低调稳重的人,并没有炫耀自己的战绩,而且他不看好儿子赵括的纸上谈兵。赵奢原本是赵国的一个征收田租的小吏,在收租税的时候,遇到平原君家不肯缴税(这本是个常态),赵奢依法处置了平原君家的九个管事之人,赵胜震怒,欲杀死赵奢,赵奢就说了自己的理由,大意就是国有国法,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才能强盛,国家强盛了,作为贵族的赵胜更让人信服,于是赵胜愉快的原谅了赵奢,并把赵奢推荐给了赵惠文王,赵奢开始掌管全国的赋税。

阏与之战

公元前269年,秦国攻打韩国,包围韩国重要关隘阏与。韩国自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保住阏与,便求救于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想救,就找来廉颇,问能不能救援阏与,廉颇认为道路太远,又极其险窄,很难救援成功,赵惠文王又找来乐乘问,乐乘持和廉颇一样的观点。但赵惠文王不死心,又去问赵奢,赵奢认为廉颇和乐乘说的都对,但这就好比两只老鼠在一个穴中争斗,勇敢的胜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原文是这么说的: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关于两只老鼠的言论不过是赵奢给赵惠文王的定心丸,他已经知道赵惠文王要救阏与的决心,也知道阏与的重要性。所以急君之所急,愿意出战。于是赵奢就领兵去救了。当时,秦国攻打阏与的将领是胡阳,胡阳曾跟随白起作战,熟知白起的套路,也是个难缠的角色。胡阳料到赵国会出兵,于是分一部分兵攻打武安,这样正好形成掎角之势,牵制赵军。

赵奢知道胡阳的策略后,出了邯郸三十里就安营扎寨,不再前进,下令“有以军事谏者死。”面对秦军的击鼓呐喊声,果然赵军里面有人待不住了,进言去救武安,赵奢下令处死了他。赵奢坚持坚壁二十八天,之后又增加营垒。

胡阳派间谍来打探情况,赵奢好吃好喝的伺候,间谍回去报告胡阳,胡阳由此判断赵军无法救援阏与,而赵奢却下令军队快速前行,两天一夜到达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重新安营扎寨,秦军探知消息,火速回来。

赵奢军中有个叫许历的提出秦军强势赶来,赵军必须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之后他提出谁先占据北山,谁就会取得胜利。赵奢深以为然,立即派一万人迅速占据北山。等秦军赶到已经处于被动。赵奢居高临下对秦作战,再加上阏与守城之军出城配合,秦军大败。胡阳被杀,秦军死伤过半。


之后赵奢被封为马服君,许历成为国尉。赵奢治军严厉,不徇私情,但却对他的儿子有深深的忧虑,原来赵括从小聪明好学,但过于自负,书本吃的死透,却没有实践。而真正的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倘若赵括带兵,必败。

果然,八年后的长平之战之时,赵奢已经去世,赵孝成王换下频频失利又坚壁不出的廉颇,让毫无经验的赵括领军抗秦,大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但四姑娘之前写过几篇关于长平之战的文章,长平之战的失败其实赵括不该负主要责任。


萧晓四姑娘


秦国八万大军进攻赵国阏与。赵惠文王问了廉颇能否战胜秦军。廉颇称,阏与地形狭窄,不利于大军展开。他只有五成把握,没有胜算。

赵王又问乐乘,乐乘的观点与廉颇一样。

若依廉颇、乐乘的观点。赵国就要把阏与拱手送给秦军。


赵王不甘心,又问赵奢。赵奢称,阏与地形狭窄,与赵军不利,与秦军同样不利。在狭窄地形作战,就好比两只老鼠在小通道里打架,双方都无法迂回,任何战术计谋都用不上。只有硬碰硬。哪支军队战斗力更勇敢,战斗力更强。哪支军队就能获胜。


最后赵王任命赵奢为主将,救援阏与。在阏与之战中,赵奢全歼秦军,斩首八万。而赵军伤亡不大。(这说明赵军的战斗力远高于秦军)


秦国为报仇阏与之战失利之仇,不久后大举进攻赵国几地,廉颇帅军救援,再次大破秦军。

赵奢消灭的八万大军,不是战力平平的燕军,而是天下无敌的劲旅秦国锐士。更不是袁崇焕在宁远大捷中,消灭了几百人敌军,而是歼敌八万。

就连廉颇都没有胜算。建议放弃阏与,赵奢领兵,完胜秦军。虽然只有一仗,却是三十六计都无法用上的硬仗。当然能让赵奢吹一辈子的。


杨朱学派


战国时期名将辈出,在这些名将中,有一个人终身只领兵打过一次胜仗,却被载入史册并被世后所津津乐道。当然,他打赢的是拥有虎狼之师的秦国,而且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从此赵国骑兵成为唯一可以同秦锐士相抗衡的部队。

这个人就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阏(ě)与之战。

1、当时的秦锐士有多么强大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后,通过实行奖励军功的方法,使秦国军力大增,步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六国中最为强大。尤其收复河西的战役中,秦锐士横空出世,先后活捉公子卬、魏错龙贾,重创魏武卒8万人。

由吴起亲手打造的、战国“第一支特战部队”魏武卒完败于秦锐士,宣告秦国的虎狼之师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前330年秦锐士收复河西,开启挺进中原的序幕,到同赵奢所率的赵国骑兵遭遇,60余年中秦锐士从无败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没遇到过对手。

2、当时的赵国骑兵有多么强大

赵国通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战法、战术发生根本性变化,骑兵的作战能力六国中最为强大。通过剿灭中山国,击败林胡、楼烦,开疆拓土,宣告了“世界上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的诞生。

需要指出的是,赵国骑兵虽然强大,但限于赵国土地面积较少,自然资源有限,驯养战马成为非常奢侈的事情。加之人口资源不足,赵国骑兵的精锐不过万余人,而且这支因抗击胡人而生的精骑部队,多数时间在戍边防卫匈奴。

3、以逸待劳,欲擒故纵

尽管在赵王面前喊出“狭路相逢勇者胜”(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的口号,但领兵出战的赵奢最先做的是主动示弱,离开邯郸30里就不敢进兵,还下令:“谁敢进谏就处死谁。”后来一人请求援救前线,果然被斩首。这一驻留就是28天。

赵奢那时还没有《三十六计》一书,不过他使用的正是以逸待劳、欲擒故纵。秦军比较配合的上当了,派出的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假装很傻很天真,实施反间计,好吃好喝后送走对方。秦将由此认为,这是支怕死的部队,阏与早晚归秦国所有。

4、暗渡陈仓,釜底抽薪

看到秦军完全上当,赵奢下令全军卸下铁甲,轻装前进,只用两天一夜的时间就抵达阏与前沿阵地,让善射的骑兵压住阵角。布阵完毕,秦军才得知消息,随后全部大军赶向阏与。出其不备,轻骑兵急行军,暗渡陈仓,战役开端赵奢就占据了上风。

如果只这样安排还不足以取胜,一个叫许历的军士(战后升为国尉)冒着进谏被杀的危险,请求占据北山,赵奢依计而行。战后表明这个决定是对秦军的釜底抽薪,赵军居高临下,发动猛烈攻势,河西之战后的秦锐士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

5、马服君赵奢的胜利法宝是什么

查阅史料,赵奢平生只领兵打过这么一次仗,却一战封神。细细品味,阏与之战表现了赵奢高超的军事素养和实战水平,主动示弱麻痹对手,出其不意快速进军,彻底打乱秦军部署,先人一步占据有利地形,利用胡服骑射的赵国精锐一举战胜秦锐士。

赵奢的军事思想还表现在有高超的领兵技巧。史料以赵括母亲的话来作出说明:赵奢从接受军令后,就不再过问家事,专心进行军事部署和研究,对待伤兵他亲自捧着饭碗侍候吃喝,对待属下如同朋友,赵王赏赐的财物则分文不取,全都分给属下和军士……

阏与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赵国成为秦国进军中原的最大障碍。此战10年后爆发长平之战,正是畏惧赵国强大的战力,秦军才舍得集全国之力,甚至发河内郡15以上男丁参战……

如果,赵奢晚死10年,长平之战的结果将完全不同。当然,如果赵奢的儿子赵括,真正得到家父真传,结果也会不同。


指动济南


赵奢赢秦国这次,应该是阏与之战(今山西和顺,有地方作沁县,不够准确)。请问,现在知道这一战的有多少?恐怕不是太多,至少比长平之战逊色不少,何况赵奢的对手是胡阳,也没有长平之战赵括的对手白起有名。秦国后来统一了六国,所以之前打赢过秦国的,都可以拿来吹。不过,鄙人可以打包票,如果没有赵括和长平之战,知道赵奢和阏与之战的人会少得多。说白了,赵奢其实沾了儿子赵括的光,属于“躺红”。

提到赵奢,得从其出身谈起。他出身贵族,有不少传言说他是赵武灵王之子,此说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赵奢是王子出身。可惜,像他这样的王子,可以说不计其数,并不稀罕。赵奢能够发达和王子身份也无关,他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税官,还因为收税得罪了赵国第一权贵、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还好,赵奢有本事,居然说服平原君交税,还赢得了平原君的好感和信任,因此当上全国税务的领导,相当于今天的国税局局长。

本来,赵奢完全可以在这个肥缺上漫步走下去,一辈子无忧无虑做税官,安安稳稳度过一生。不过,上天注定了他不是一般人,是金子始终要发光。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九卿中排第二,地位很高)胡阳率军攻打赵国的要地阏与。赵王先召见廉颇:“可以去援救吗?”回答是:“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赵王又召见乐乘,乐乘的回答和廉颇一样。

廉颇是什么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经验丰富,战功显赫。乐乘也是燕国名将,乐毅的同族,同样久经沙场。他们两人都不支持援救,按说赵王应该死了这条心。可是,赵王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去征求平原君赵胜的意见。赵胜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可能是出于敷衍,也可能是出于对赵奢的信任,就让赵王问赵奢的意见。于是,赵王召见赵奢询问。

赵奢是聪明人,知道前面廉颇和乐乘的意见都不为赵王采纳,老板肯定是想听不同的建议。于是,赵奢回答道:“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得到想要的答案,很开心,于是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下令:“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杀。”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一个侦察员请求急速援救武安,赵奢却将其斩首。

赵军继续坚壁清野,停留28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好酒好菜款待后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回报后,秦将大喜:“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是赵国的土地。看来,赵军出兵的目的,只是防止我们继续向前。”

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下令全军轻装,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离阏与50里扎营。秦军知道后,马上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建议,赵奢原来的命令是谁进谏就杀谁,可这次却意外召见了许历。许历说:“秦人没想到我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匆匆赶来,士气很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恭恭敬敬的说:“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违反了您的法度,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这等毁了邯郸再说。”许历乘机再次提出建议:占领北面山头,以逸待劳,等待秦军。赵奢同意,立即派出1万人,迅速占领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夹击秦军。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

赵奢为什么能一战成名?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仗不好打。以廉颇为首的赵国军方主要将领,都反对长途救援。赵王和赵奢却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决定打这一仗,并取得了最后胜利,这本身就很值得赞赏。再加上在这一战中,赵奢显示出了严酷的军法,冷静的判断,出人意料的谋略。《孙子兵法》对一个优秀将军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赵奢基本都做到了。因此,他一战成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赵奢的儿子赵括。历史上,把纸上谈兵的赵括拉出来批斗,那么必然要有一个和他对比的形象,没有比他老爸赵奢更好的对象了。父亲一战获胜,名扬天下;儿子一战失败,几乎亡国;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因此,以后一提到赵括有多无能,就会说他父亲赵奢有多厉害,无形中也提高了赵奢的知名度。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赵括这么一个“名扬天下”的儿子,赵奢和他指挥的阏与之战,估计也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

司马迁《史记》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秦国很强,在商鞅变法后,以军功爵制度编练的新军就夺取了河西之地,拔除了魏国楔进秦地的钉子。在嬴驷时,秦国称王,这意味着秦国的国力已经与山东六国不相上下了。在秦武王时,以息壤之盟,甘茂东出函谷关,力拔宜阳。秦国东出势头正盛,山东六国不得不开始合纵以自保。

此后因为秦武王意外离世,经过数年的蛰伏期后,秦国在之前的基础上更为强大。公元前295年时,秦国开始执行争霸战略,攻韩、攻魏、攻楚、攻赵、伐齐,20年间未尝一败。在伊阙之战中,阵斩韩魏联军24万;攻郢之战中,以5万袭破楚军30万,迫楚迁都以避秦军兵锋,打下楚国半壁江山。攻魏之战,夺取大小61城,尽占河内,打造了东出桥头堡。合纵伐齐之战,将齐国打的差点亡国。

自此秦国一家独大。

(阏与之战时秦国版图)

秦国此时打遍天下,未逢敌手;远交近攻,屡试不爽。山东六国,惧怕虎狼之秦。秦国在对外交往中越来越咄咄逼人,天下谈秦色变。秦国当时的地位,犹如今日的美国。而赵国虽然军力强大,而国力不能与秦力拼,犹如今日的俄罗斯。

所以,秦王约赵王到渑池相会,赵王不敢不去,在宴会上秦王始终压赵王一头,因为蔺相如不要命地威胁秦王,才总算没在国际上丢脸。后来秦国又使诈,要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又被蔺相如使计完璧归赵。一连几次没有占得便宜,秦王就让白起在公元前280年攻取了光狼城,赵军战败。因为秦军此时正在攻楚,就撤兵了,但总算压过赵国一头。

秦国已经略定了楚国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国力大涨,因此欲借势攻赵。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嬴稷借口赵不履行以焦、黎、牛狐三城交换此前秦夺占的蔺、离石、祁三城的协议,遣中更胡阳率军围攻赵国的战略要塞阏与。阏与古为要塞,素为兵家用武之地,是邯郸(赵都)和晋阳(赵故都和陪都,今太原)间的战略要塞,是是上党北部通往平阳(今临汾)的一个交通要道。

可见,秦国越境拔城,用心恶毒,是要在赵国的腹地插进一个楔子。如果秦军功成,那么赵国代地、晋阳、邯郸都将受到威胁。

(阏与地形图)

阏与之地如此重要,但是秦军突来,已占先机,且秦国军力之强,在过去的20年间,已经为历次大战所证明。因此,赵惠文王急召宿将廉颇、乐乘商议,问阏与"可救不?"廉颇与乐乘回答如出一辙:“道远险狭,难救。”赵惠文王遍询诸将,只有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于是,赵惠文王以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

阏与之战是一次典型的示敌以弱、远程奔袭、以少胜多的战役,20年来从没有遭到失败的秦军,被赵军击溃,十万大军亡散多半,是秦昭襄王(宣太后芈月)执政以来最大的军事挫折,这场战争的意义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保住了阏与要塞,更打破秦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提振了山东六国抗秦的信心。这场战役的政治意义显然更强,坐实了赵国为六国合纵长的国际地位。赵奢因此功被封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齐名,成为马姓始祖。后世国难思良将,多有立武庙者,赵奢以此功也常位列名将之班。其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战精神,才是国难时敢于出击的力量之源。

(一朝散尽千金的赵奢)

赵奢此战,意义就如同如俄罗斯在美国多年的欺压下,于一场正面战斗中,彻底击败美国重兵集团带给世界的震撼一样,在国际上自然遐迩闻名。

秦国在阏与之战的失败,使得数年间,秦国不敢攻赵,而是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逐一剪除赵国的盟友,并在公元前263年再一次向上党地区发起进攻。秦国清楚,如果秦军东出,赵国骑兵刀悬北方,始终是其侧翼最大的威胁。公元前260年,秦国兵发长平,惨烈的长平之战爆发了。


而知而行


这个问题有意思。

赵奢一战成名,不仅仅是炫耀一辈子,更是光耀史册。在此之前,史书只有记载一次赵奢指挥的战役,是公元前280年伐齐之战,是役赵奢率部夺取麦丘。那么为什么阏与之战那么重要呢?因为这是秦赵之间一次大规模的交锋。秦军参战人数是多少,史料没有写;但是赵国参战人数是可以查到的。在《战国策》中有一段赵奢与田单的对话,明确赵军参战人数是在10万-20万之间。那么可想秦军之人数,恐怕也有10万左右,这个战役规模是很大的。

下面我来略说一下阏与之役的全过程。

1、阏与战役之缘起

根据《战国策》中的记载,阏与之役的直接原因,是秦、赵两国之间一次土地交换风波所引发的。

秦国在公元前282年及281年间,曾两度进攻赵国,占领了蔺、离石、祁三城。后来两国在渑池之会上达成和解,进入一段和平期。这时赵国就提出来,用焦、黎、牛孤三城来交换被占领的蔺、离石、祁三城。秦昭王一看,三城换三城,公平交易,便答应了。

赵国接收了三城后,却迟迟不把另三城移交给秦国。

就在这个时候,华阳战役爆发,秦、赵的和平协议实际上已经失效,两国军事冲突再起,赵惠文王更加不想把三城交出去了。秦昭王很生气,这笔交易没做成,白亏了三城。他便派公子缯到赵国,要求赵王履行交换协议,把焦、黎、牛孤三城交割给秦方。赵惠文王却耍起无赖,拒不交割。公子缯傻了眼,空手回去交差。

秦昭王勃然大怒,决意发动战争,指挥攻赵秦军将领是中更胡阳胡阳是秦国的一名客卿,他本是卫国人,在华阳之战中,曾经作为白起的副手参与指挥,战后被授于中更军爵,在秦二十等爵中列第十三级,被视为秦国军界的后起之秀

公元前270年,即秦昭王三十七年、赵惠文王二十九年,胡阳借道韩国上党,进围赵国的险要之地阏与城,阏与之役拉开序幕。

2、赵奢临危受命

秦军包围阏与后,赵惠文王紧急召见文武大臣,商讨对策。赵王询问救援阏与事宜,廉颇、乐乘等将领均表示:阏与距邯郸遥远,而且道路险阻,难以救援。但是赵奢表示不同意,他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将勇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关键是看谁更勇敢。于是赵惠文王任命赵奢为援军总司令,率部救援阏与城。

然而大军刚离开邯郸城三十里,就停下来不走了。赵奢还发布了一条严厉的命令:“有敢进谏者,斩。

为阻击赵国援军,秦军统帅胡阳分兵驻扎在武安以西。武安距阏与约二百里,跟邯郸城约七十里。胡阳驻军于此,也有伺机窥视邯郸之意。武安是邯郸西部门户,胡阳故意命令秦军摇旗呐喊,敲锣打鼓,演习操练,摆出进攻的架式。

当一名军侯进言救援武安城,赵奢以违反军令为由,将其斩首。赵奢不仅不走,还开始增筑堡垒,这更让人看不懂了。秦军总司令胡阳确实也深感纳闷,他感到有必要派一名间谍去刺探个究竟。赵奢对来者的目的心知肚明,可是偏偏装聋作哑,还请他吃饭,上的都是好酒好菜,吃饱喝足后才送他离去。

间谍回去向胡阳报告说,赵奢胆小怕事,无勇也无谋,就是个混饭吃的官僚罢了。胡阳果然中计,遂把主力悉数调回阏与,全力攻城。

这时距离赵奢出兵已经过去二十八天了,秦军显然已放松警惕。赵奢下令全军打点行装,卷起甲衣武器,快速向阏与挺进。经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抵达距离阏与五十里远的地方,安营扎寨。

3、两军相遇勇者胜

秦军总司令胡阳闻讯大惊,想趁赵军奢立足未稳之时发动攻击。秦军来势汹汹,当时赵军有一名军士,名叫许历,他求见赵奢,要发表意见。赵奢之前颁布禁止进言的军令,是要用来迷惑秦军,现在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不需要假戏真做。

许历提出两点意见:其一,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其二,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采纳其建议,马上派一万人马迅速占据北山,严阵以待。果然如许历所料,北山的争夺成为战役成败的关键。秦军抵达后,发现北山已被赵军占领,只得发兵进攻。赵军已占据有利地形,挫败了秦军的企图。而在这个时候,赵奢的大军全面展开反攻。秦、赵兵团皆为天下最精锐的部队,正如赵奢所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军是反侵略的一方,从将军到士兵,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而且在天时地利上也占有优势。这一战的结果,秦军大败!胡阳垂头丧气,无力再战,只得从阏与城下撤军,赵奢的军事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阏与之战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军遭到最大的败仗。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把六国的史书都烧了,赵奢指挥的这次战役战果有多大,找不到具体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秦军伤亡惨重,秦国人的作战是相当坚强的,倘若不是被重创,是不会轻易退兵的。赵奢凭此一役,成为赵国最著名的一位将领。这一战也可以看出赵奢的军事指挥艺术:首先他利用秦军傲慢的心态,故意示弱于敌,营造胆怯畏战的假象;其次,采取反间计,成功地欺骗秦军总司令胡阳;其三,一旦下定作战心,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乱敌军的军事部署;其四,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发扬勇敢精神,最终在一场狭路相逢的战斗中打败对手。


回望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守护大中华纵横捭阖的血脉精魂。欢迎关注“君山话史”。


君山话史


第一,赵王问了廉颇问了乐乘,他们都说救不了。赵王还不死心,接着问,问到赵奢这里,赵奢说您老擎好吧,我去去就回。阏与的围我马上就结开,那么邯郸就安全了。所以第一他牛逼在flag立下了,老将宿将不能做的,我赵奢没问题!

第二,这仗真不好打哇,秦军是谁?秦军都是嗷嗷叫的,杀一个人换一级爵位,家里都盼着儿子杀敌然后回家放鞭炮娶妻呢。这仗了怎么打?阏与易守难攻属于战略要点。赵奢呢,带着兵出城30里,扎寨了。这个扎寨的地方有讲究。离武安20多里,显得和邯郸成犄角状,好想要放弃外围,等着你来强攻邯郸,我再和你玩命。这招把老秦人迷惑了。那行吧,咱老秦人实在,不和你玩虚的。直接派先锋干你武安,先拿点军功,兄弟们好交代,顺便把沿路据点拔出。接着秦军拿了武安再准备挺进邯郸。至此赵奢的局已经布好,行不行就拿靠大家干了。后面就是邯郸,大伙和我抄家伙上。赵奢成功激起了士气。

第三,秦军一路军去干武安了,一路军逼近邯郸。老秦人一路走来,得谁灭谁,你赵奢小小粮官算鸡毛,喊你们廉颇出来受死!赵奢可不管武安也不管秦军,直接去干阏与!老秦人说:这孙子不对啊,我们都打到家门口了,这孙子不按套路来,把我们后路抄了。前面说了阏与地形好,秦军再回头和赵奢决战在阏与已经来不及调整心态和队形了。2伙人那就抡起来干吧,最终秦军太深入赵国,又失去了地形优势,再加上后路补给更不上。第一次在正面战场输给了赵国。

所以赵奢摆平国内,统一军队思想,布置好整个战略方向。这三点缺一不可。这仗够他吹一辈子了。


reb57529317


能够以一战成名并加封名将的将领并不在少数,比如战国早期的乐羊,秦国的司马错都是一战成名。关键是要看这场战役的意义和难度。

阏与之战毫无疑问意义重大,而且难度非常高,连廉颇和乐乘都认为胜率渺茫而不敢领军的情况下,赵奢独挑大梁并一战而胜。

赵奢此战,既像是在冒险赌胜,又似乎胸有成竹。可以说是谋略和战术的完美结合,先是隐蔽作战意图,麻痹敌人,然后出其不意,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再伺机寻求决战。不管从远大的战略角度还是战术的分析情况来看,赵奢都表现出了一代名将的风范。

最终阏与之战的结果是赵军大胜,秦国大将胡阳战死,秦军全军覆没。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军从来都没有在兵力占优,地形占优的正面战场上失败过,而且是如此大败。赵奢凭他过人的军事造诣和超高的指挥才能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秦国军队,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给了畏秦如虎的东方六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此后,赵惠文王为了表彰立下盖世功勋的赵奢,封其为马服君,与廉颇等人同位。这样的胜仗,这样的功勋。如此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不够炫耀一辈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