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曾經頭部現金貸現狀,有的已被賣、有的邊放款邊輸出科技能力

盤點曾經頭部現金貸現狀,有的已被賣、有的邊放款邊輸出科技能力


去年末,一紙“141號”文件令現金貸行業陷入生死時刻。如今時間過去10個月,那些月放款數十億,即使10億壞賬也能賺9億的平臺是否還在繼續放貸?或是已經尋到了另一條收益同樣可觀的出路?

近日,新流財經盤點了20家曾經的頭部現金貸平臺,逐一瞭解了他們的現狀,一起來看看:

盤點曾經頭部現金貸現狀,有的已被賣、有的邊放款邊輸出科技能力

從以上表格信息可以看出:

1、有部分平臺已經徹底停止放款。如手機貸、現金卡、發薪貸、簡單借款等。

這些平臺中,有的沒有了音信,官網已無更新,有的已經轉型成為貸款超市。

業內人士認為,能轉型成為貸款超市,多是因為前期積累了至少千萬級別的用戶才有能力靠流量變現。

比如,據媒體報道,轉型貸款超市的現金卡的運營主體淺橙科技就已經累計約 2500 萬註冊用戶,其中活躍用戶在 40-60 萬之間。億歐不完全統計,截至 9 月 27 日,現金卡轉型的貸款超市" 去哪借 " 共上架了 109 家現金貸平臺,其中不乏螞蟻借唄、微粒貸、百度有錢花、中郵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萬達普惠、眾安、國美易卡、小米貸款、51 人品貸等持牌機構。

貸款超市不需要放貸資質,但是靠流量變現也需要有穩定持續的新鮮流量,所以導流平臺若要長久發展,也需要有獨特的獲客模式和增加用戶黏性的運營能力。

2、不少平臺還在繼續放款,但是產品做了調整。如閃銀、貸上錢、達飛雲貸等。

自去年底的現金貸新政出臺後,“現金貸”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負面詞彙,不少平臺開始轉型成為“現金分期”,而現金分期和現金貸最大的區別便是額度更大、期限更長、年化利率也控制在36%以內。

不過,為了盈利,不少平臺在這其中也增加了一定的門檻,比如設置了會員模式,增加了購物環節來滿足監管層對“場景”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產品做了調整還在繼續放款的這類平臺大多有銀行、P2P、持牌消金、信託多渠道資金。

3、有平臺不僅繼續放款,還新增了其他業務,他們中有的向銀行等B端機構輸出金融科技能力,有的已經到東南亞市場開拓現金貸業務。

比如用錢寶和信用錢包不僅在繼續放款,所在公司也在輸出金融科技能力;閃電借款除了在正常放款,運營主體掌眾還新增了大額現金分期業務、佈局場景金融,進行金融科技海外輸出,在印尼、越南、菲律賓上線了小額借款服務。

從業者分析,能向B端機構輸出金融科技能力的平臺大多技術實力過硬,“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據基礎與大數據風控模型、反欺詐能力、AI能力等,因此可以幫助銀行等機構更快速有效地輸出個性化信貸解決方案。”

4、在以上平臺中,也有不少正在發力區塊鏈,如二三四五、明特量化,都將眼光瞄準了區塊鏈領域。

5、還有一類平臺雖然還在繼續放款,但主體公司已經更換。例如上海的現金貸平臺現金俠,目前已經出售給了寧德市廣豐物資有限公司。

今年以來,還有不少互聯網巨頭,如滴滴、今日頭條已經聯合銀行、持牌消金公司推出借貸產品,搶食消費金融蛋糕。

有從業者認為,這正是現金貸行業的發展趨勢,“持牌經營是王道,沒有牌照的平臺會逐漸被淘汰掉,有技術、流量實力的平臺可以和持牌機構開展聯合貸款。”

只要借貸需求一直存在,現金貸產品便永不會消亡。只是經過時間的洗禮,監管層的整治,如今的現金貸行業正在慢慢合規化,並劫後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