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騰訊再次殺入網約車市場,欲求獨立的滴滴能否頂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約車業務應運而生。而滴滴打車經過6年的高速發展,毫無疑問的成了此領域的絕對霸主。滴滴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僅次於BAT(B代表百度,A代表阿里巴巴,T代表騰訊)的TMD(T代表浸提頭條,M代表美團,D代表滴滴)中的一員,從此步入頂級互聯網公司的行列,漸漸有了與BAT分庭抗禮的資本。

阿里和騰訊再次殺入網約車市場,欲求獨立的滴滴能否頂住?

2018年對網約車來說是不平靜的一年,滴滴因為接連出現安全問題而被廣為關注,一時間關於滴滴的討論甚囂塵上,這也引發了人們對網約車領域滴滴一家獨大局面的思考。同時由於滴滴規模的越來越大,滴滴與騰訊和阿里的距離也越來越遠,想要謀求獨立的態度也越來越明顯。因此騰訊和阿里再次佈局網約車市場,騰訊系企業美團在今年3月率先進入網約車市場,開始了和滴滴的直接競爭。阿里巴巴也不甘落後,旗下的高德地圖也在7月開通“高德叫車服務,跨界殺入了網約車市場。然而就在本週,阿里旗下的哈囉單車在上個月改名為哈囉出行後也正式宣佈網約車計劃,並將與滴滴出行進行直接競爭。一時間,網約車市場再次風起雲湧,廝殺激烈瘋狂燒錢的局面恐怕也會再次到來。

阿里和騰訊再次殺入網約車市場,欲求獨立的滴滴能否頂住?

任玉明深圳騰訊公司總部騰訊

其實早在2012年網約車剛剛興起的時候,阿里和騰訊就佈局過網約車市場。當時阿里率先投資了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快的打車,之所以沒投資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滴滴打車,是因為滴滴的創始人程維曾在阿里工作八年,並且與阿里有恩怨。而隨後騰訊則順理成章的投資了滴滴。起初在阿里和騰訊這兩家大公司的支持下,滴滴和快的為了佔領市場,開始瘋狂的進行各種補貼,短短時間內紛紛投入了幾十億資金,當年馬化騰甚至提到一個月光補貼就花掉2個億,這也是當年著名的網約車燒錢大戰的來源。為了解決這種局面,2015年滴滴和快的最終決定進行戰略合併,而在後來公司的發展中阿里由於集團戰略的原因,漸漸退出了滴滴,此時滴滴慢慢向騰訊靠攏,漸漸成為了一家騰訊系企業。然而隨著滴滴規模的擴大,滴滴謀求獨立的意味越來越明顯,開始慢慢遠離騰訊,而騰訊也不得不做出新的戰略考量。

阿里和騰訊再次殺入網約車市場,欲求獨立的滴滴能否頂住?

吳軍 2015年6月4日 阿里巴巴重磅投資:12億元參股第一財經

就在2018年3月,騰訊系的企業美團的打車業務正式登陸上海,並於當天完成15萬單。此舉也表明,在與滴滴漸行漸遠後,騰訊並不甘心放棄網約車這塊巨大的蛋糕,於是就有了再次扶植美團開展網約車業務,從此美團打車和滴滴開始了正面競爭。

隨著騰訊再次進入網約車市場阿里也不甘落後,就在今年年7月份,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推出了重磅功能“高德叫車”。雖然也是網約車業務但是高德叫車和滴滴等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高德叫車不招聘司機和汽車,而是建立一個整合各種網約車的一站式出行服務平臺。高德叫車接入滴滴打車、首汽約車、神州專車、曹操專車等主流出行服務商,為用戶提供了多種不同價位的出行選擇。這種思想也繼承了淘寶的平臺模式,而不是像滴滴那種類似京東的自營模式。 但是高德叫車也有一個巨大的缺點,那就是高德叫車約來的滴滴車輛普遍比直接打開滴滴叫來的車輛費用高,畢竟高德作為一個平臺也要抽成,因此高德叫車也引來了消費者的大量吐槽。

阿里和騰訊再次殺入網約車市場,欲求獨立的滴滴能否頂住?

創意配圖:易到用車

顯然,阿里並不滿足與高德叫車這種平臺打車模式,於是阿里旗下螞蟻金服持股36.733%的哈囉單車於上個月改名為哈囉出行,並於本週正式宣佈進入網約車領域。哈囉出行的各種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阿里巴巴發展的策略。哈囉出行的業務也從以前單調的共享單車更改為哈囉單車、哈囉助力車和哈囉打車的的大業務模式。至此,哈囉出行也正是開始了與滴滴的正面競爭,說到底也是阿里為了豐富自己的業務模式而進行的戰略考量。

今年是滴滴出現安全事件最多的一年,而正是今年,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也正式進入網約車市場,紛紛對滴滴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雖然滴滴已經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在阿里和騰訊的支持下,美團打車和哈囉出行還是很有可能對滴滴造成巨大的威脅。雖然這對滴滴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消費者來說卻是利大於弊,畢竟整個市場被一家企業壟斷還是非常不好的,引入更多的企業加入競爭才能更好的完善這個領域,才能讓消費者得到更大的實惠。

你認為阿里和騰訊入局網約車市場會對滴滴造成重大的威脅嗎?最終又是誰會獲勝呢?歡迎留言評論發表你的看法。

阿里和騰訊再次殺入網約車市場,欲求獨立的滴滴能否頂住?

NBAFinalsWarriorsCavaliersBasketb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