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對中國資金援助的部分真相

背景資料一 高 層 表 態:

1

2004年11月28日,赴緬甸出席東盟10+3首腦會議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對日本記者說:“中國快到從ODA畢業的時候了,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順利。期待著中國早日從ODA中畢業。”

日本參議院2004年11月10日發表的ODA調查報告則稱,“對華經濟援助已無繼續的必要”。

日本前外相高村正彥在2004年一次講演中提出,2008年北京奧運會或2010年上海萬國博覽會的召開將是中國停止接受外國經濟援助的時機。

2

2004年1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對日本出現停止對華貸款議論答記者問時說:“眾所周知,對華日元貸款是一種有特殊政治和歷史背景的互惠資金合作。”

[萍 語]

針對日本出現停止對華貸款議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的是基於事實真相準確的說明!其中說了三個層次,一是歷史背景,二是政治背景,三是互惠資金合作!那麼兩國民眾又

是怎麼看待ODA的呢?

背景資料二 兩 項 調 查

1

21世紀環球報道

“哇,真沒想到,北京地鐵和首都機場居然是日本人的低息貸款修建的啊!”和其他受訪者一樣,一位女士在街頭與《21世紀環球報道》記者閒聊時表示了她的驚訝。她說,中國

的媒體很少說這事嘛,所以我也不太清楚。

對記者在北京街頭採訪的一些普通中國老姓而言,聽到這些事都有點吃驚:30年來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國,中國的外來援助中有66.9%來自日本。--

----

[萍 語]

這位記者大概只知道日本拿出了多少錢來對華經濟援助,但援助的起因,實質和過程卻避而不談,傾向性很明顯。同樣的調查其實也有中國的有關專家在日本也進行過。

2

近來密切關注日本對華ODA動向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熙德說,日本媒體在ODA問題上不正確的宣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日本民眾相信,20年來日本無償送給了中國3萬億日元,而實際上大部分是貸款,而且中國都在按期還款。他告訴記者,他曾在日本做過調查,當告訴很多日本大學生ODA主要是貸款時,他們都表示驚訝和不信。

[萍 語]

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正如許多中國人不太清楚ODA內幕一樣,日本的許多民眾與高官其實也一直把ODA認做是給中國無償資金援助。現在讓我們從頭來看ODA到底是如何開始的?其真正實質是什麼?

背景資料三 ODA 是 如 何 開 始 的

1 規定與起源

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援助是一切發達國家應盡的國際義務,世界銀行相關的規定是: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400美元以下的國家是提供無償資金合作,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3000美元以下的是低息貸款。2003年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1060美元。

1954年10月,日本加入了亞太地區各國的合作機構——“科倫坡計劃”,開始對外提供技術合作,接收各國的研修生,政府開發援助由此開始。

2 對華經濟援助啟動過程

原中國外貿部國外貸款管理司司長劉志誠,全程參與了中國政府第一批日元貸款的談判,他向記者介紹了談判過程。

1979 年5月,日本貿促會關西本部會長木村一三訪華。木村一三曾是日本老共產黨員,對華非常友好。在與交通部部長曾生交談時,木村提到,日本政府有一種援外貸款,中國政府可以爭取利用這筆貸款。交通部隨即用簡報將這個信息上報國務院。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閱後批示:此事可能是真的,請谷牧同志抓一下。

谷牧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國家建委副主任謝北一。謝北一主動找到日本駐華使館的經濟參贊,得到的答覆是真有這樣的貸款,為的是幫助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800美元的低收入國家。貸款利率僅為0.75%—1.5%,貸款期限30年,頭10年只付利息不還款,還有10年寬限期。貸款主要用於港口、鐵路、電站等國家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當時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350美元,急需建設基礎設施,正好是日本政府貸款的援助對象。

1979年9月,谷牧率團訪問日本,將第一批日元貸款的4個項目(即秦皇島港、石臼所港、北京至秦皇島鐵路和兗州至石臼所鐵路)最終確定下來。1979年12月上旬,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來華訪問時,正式宣佈對中國實施援助開發貸款。隨即,謝北一率團赴日本,簽訂了第一份貸款協議,中國接受日本政府500億日元貸款。

事實上,有關日本對華援助貸款問題,據2004年6月1日香港《大公報》報道,“1972年中日簽訂外交條約時,中國決定不向日本索取戰爭賠償,而日本承諾經援協助中國經濟建設。這項內容雖然沒有公開,卻是當時毛澤東、周恩來與田中角榮、大平正芳兩國政府首腦之間的默契。”

[萍 語]

對華經濟援助(ODA)既是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國家經濟和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做為世界發達國家在履行一項國際義務,順便也含有對中國放棄戰爭賠償的一種變相補償因素。提到補償,我們現在不妨回過頭來看一下相關的歷史和現實的一組數字!

背景資料四 數 字 歷 史

1

據餘傑《鐵與犁:百年中日關係沉思錄》中披露據不完全統計,在十五年的抗戰中,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財產直接損失為一千八百億美金,間接損失超過了六千億美金。

據國民政府教育部編制的《戰時文物損失目錄》和《文物損失數量估價表》統計,抗戰時期中國被日本掠奪和摧毀的文物,查明有據的計有書籍、字畫、碑帖、古物、儀器、標本、地圖、藝術品、雜件等共三百六十萬件又一千八百七十箱,古蹟七百四十一處。 其價值無法估量。

二戰結束之後,德國陸續歸還了納粹在歐洲各國搶奪的各種珍貴藝術品。但是,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拒絕歸還許多在中國搶奪的藝術品和文物。

日本對中國的瘋狂掠奪並非始於“七·七事變”,這種掠奪早在“七·七事變”前就已持續了六十多年。

中國在甲午戰後對日賠償有:軍費兩億兩,,限七年內分八次還清,威海衛駐軍費一百五十萬兩,中國為此多支付利息兩億八千零一十七萬兩,加上贖買遼東半島費用三千萬兩,總計白銀五億一千一百六十七萬兩。

中國對日本的第三次戰爭賠款是庚子賠款。本利合計白銀七千五百九十四萬兩。

中國對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支付到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宣佈中日之間所有條約、協定、合同等一律廢止。

2

從1931年至1945年,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共傷亡3500餘萬軍民,佔當時中國總人口的8%。其中死亡人數為2200萬。

3

1952 年4月30日,經日本國會審議通過,日本政府公佈了《戰時戰傷、病者、戰沒者及遺屬等援護法》,從1952年4月1日算起,決定再次發給舊軍人、軍屬、遺屬撫卹金。到1993年末為止,其已支付金額合計約達35兆日元。按目前90日元兌1美元折算額為3888億美元。

按說政府放棄了國家賠償的要求,並不意味著國國民也失去了民間賠償的權利。那些遭受過日本軍國主義之苦國家的國民,對日本政府和企業要求受害賠償,不僅在道義上天經地

義,在法律上也符合國際關係和國際法準則,但日本政府迄今為止卻沒支付任何賠償。反而是揮舞屠刀殺人如麻者、輪姦殘害婦女作惡者,卻得到日本政府鉅額的鼓勵獎償。這是

對戰爭受害者的極大汙辱。

4

日本累計對華援助ODA金額:

(1)無償資金援助。約 1,457 億日元(約合 65 億元人民幣)。

(2)技術合作。約 1,505 億日元(約合 83 億元人民幣)。

(3)有償資金援助。約 31,331 億日元(約合 1,651 億元人民幣);

以上總數合計美金約為300億。

(以上數字均為截止 2004 年度末累計,)。

5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前曾表示,如果中方索賠數目適當,將考慮對華賠償問題。但是中國政府著眼大局,放棄了國家賠償要求。

日本經濟界領袖人物、新日鐵公司董事長稻山嘉寬建議日本政府向中國提供日元低息長期貸款時,就提出中方沒有要日本的戰爭賠償,應以此作為一種補償。

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宇都宮德馬常說:“假使中國要日本拿出五百億美元的賠款,按當時的日本經濟能力來說,也需要用五十年才能支付清,那肯定會阻礙日本經濟的成長髮展,結

果也不會有今天的日本,這一點是不應該忘記的。”

[萍 語]

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有戰後賠償的性質在裡面”。按說補償的定義有兩方面界定,一是力度,二是誠意。

且不提ODA原本是日本政府推行的經濟和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提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援助是一切發達國家應盡的國際義務,我們姑且算做是日本對我們的侵略戰爭的變相補償吧,但我們經過分析發現,在300億美金中充其量可以看成的補償因素有兩條,一是無償資金援助65億人民幣(約10億美金)二是低息,按低息優惠幅度為百分之三算,300億不過是9個億美金,這兩項補償因素所給予我們的只是不到20億美金而已。

這二十億美金尚不夠中國抗戰中直接損失的一個零頭,連間接損失的六千億美金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日本對本國的戰爭參與者的撫卹金到1993年末為止,其已支付金額合計約

達美元折算額為3888億美元。而對中國抗戰期間被日軍傷害的三千五百萬傷亡民眾卻並未有任何賠付。可見日本的所謂補償是何等的輕微,

這還沒有算上自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對中國的瘋狂掠奪,是五億一千一百六十七萬兩白銀的甲午戰後賠款使日本戰後一夜暴富,(否則再有多少個明治維新日本永遠也騰飛不起來!

)這樣一算,日本的那點可憐的補償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了,

歷史的事實是甲午戰爭鉅額賠款,侵華期間的瘋狂掠奪和戰後中國的放棄賠款使得今天的日本得以成就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的基業。為什麼有些人就不肯正視這個基本的事實呢?20億美金如果看做是補償的話,與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損失是完全不成比例的!

再說誠意,日本從來沒有對侵華戰爭進行過真正意義上的道歉與反省,對我國還經常說三道四,時不時拿ODA來做藉口干預我國內政外交或國防建設,可以說ODA成了打壓中國的大棒。誠意何在?

其實,正如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的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所謂賠償不過是順水人情,因為我們經過仔細分析就會看清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的實質。

背景資料五 日 本 對 華 經 濟 援 助( ODA)是 免 費 午 餐 嗎 ?

日本政府給中方的日元貸款是其推行的經濟和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1

首先,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日方每筆貸款都指定要用於中國的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和環保等項目,而這些項目的完成為日本企業在中國開展經濟合作以及對華貿易提供了便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日本給

中國的日元貸款起到了為日本企業進軍中國市場鋪路的作用。同時,這些項目所需要的物資和器材,因大部分從日本進口,又使日本的企業賺了一大筆錢。

日本提供ODA是希望提高中國的基礎設施來促進日本在中國投資獲益,例如日元貸款幫助修建秦皇島碼頭,就是為了幫助中國對日本的煤炭出口。 中國至今煤炭等許多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正源源不斷的被日本拿去。

在提供日元貸款的同時,日本還常有一些其他的附加條件。最常見的附帶條件就是希望中國能用日元貸款購買日本企業的機械和原材料,從而會使部分資金迴流到日本企業,

也幫助日本企業打進中國市場。

日本對華經濟援助多用於日本企業的對華出口和日本的在華項目,救活了日本許多瀕臨倒閉、破產的工廠和企業,使日本企業得到了巨大經濟利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轎車、電器充斥中國市場,處於壟斷地位。

從國家看,從2002年起中國進入了向日本還貸的高峰期。當年,日本貸給中國1212億日元,中國償還日本962億日元;2003年,日本貸給中國967億日元,中國償還日本1054億日元。也就說從2003年起,中國償還日本的貸款,要遠遠大於日本貸給中國的數量。可以看出,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已經進入了收獲季節,而且這種收穫是十分豐厚的。此外,隨著美元的貶值和日元的升值,中國償還日本的貸款也越來越值錢。對於這一點,日本心裡十分清楚,只是暗自高興不講而已。

在接受日本提供長期貸款的國家中,中國的還款信用比其他國家要好,而且中國利用ODA資金的執行效率很好,建成的項目都能迅速盈利。日本提供給其他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貸款,

最後都因為所在國政局混亂或者經濟困難,而不能償還。而且日本國內目前的銀行貸款利息率是零,閒置資金放在國內根本無利可圖,借給中國還算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日本企業在華投資或者發展加工貿易還可以帶動舊設備出口,日本企業幾乎在整個90年代都在減少過剩設備、處理過剩投資和減輕企業債務負擔。日本需要靠外部的需求帶動經濟復甦

日本運用當年簽署的中日友好條約和中國經濟的弱小,於中國內部培養日本經濟影響力以牽制中國,以低價掠奪中國資源,和中國交易時運用中國對於經濟的理解,將產權不

給中國並始終依靠日本行業獲得大量利潤。

日本依靠二戰掠奪的財富已逐漸購買和了進入中國幾大產業中心。對中國安全和國內企業造成了遏制和威脅。直接形成惡性循環。中國已將日本的街道小廠給於初級積累培植成了世界名牌!!!如力邦漆等。致使中國的一些企業初級積累的機會因為成本及其他原因限於困境而大量倒閉。!

日本的一千家大公司中,已經有四百二十家將生產基地搬到中國。據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對世界三十一個國家進行“全世界商業成本比較”調查表明,中國排在第二十八位,接

近於成本最低的國家。據日本貿易振興會二零零一年版的《投資白皮書》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五點五的會員企業認為:“中國是海外投資的理想國。”許多製造業計劃在二零二零年之前將其生產能力的一半轉移到中國。

中國大陸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及每年平均百分之八左右的增長,都為日本企業提供了一個前程似錦的運轉舞臺。

現在是中國在支撐日本的市場景氣,拉動日本的經濟增長,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地方。離開了中國日本的很多企業就無法生存,

據日本財務省統計,2003年日本對中國內地、香港地區、臺灣地區貿易收支實現順差274億美元,摺合為3.26萬億日元,對三地出口增加267.32億美元,在當年日本經濟2.5%的增長率中佔有0.7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日本對三地的出口增長和貿易順差,日本經濟增長僅有1.8%。這還僅僅是直接拉動作用,如果將中國經濟增長帶動世界經濟增長間接帶動日本出口,以及日本擴大出口波及其他行業復甦等間接效用全部計算在內的話,因此,金柏松(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室研究員)估計說,中國對日本經濟復甦帶動作用大約有1個百分點,所以說,中國因素是此次日本經濟由長期衰退、低迷,到出現轉折、實現復甦的決定性力量。

2

其次,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幾十年來,日本始終以亞洲老大自居,認為日本是亞洲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是亞洲安全穩定的重要一極。更為重要的是,日本不僅沒有對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行為和所犯的罪

行進行深刻反省,反而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躍躍欲試,並且極力想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感到:通過政府開發援助、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與世

界反恐等,為亞洲和世界做出了貢獻,有資格這樣做。正如一名日本外務省高級官員說得那樣:“對於軍事上禁止使用武力的日本來說,政府開發援助在外交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3

再者,有利於提高日本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

通過政府開發援助,日本將一些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轉移到中國,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在本土進行技術改造、產品升級,以及高新技術、高端產品的開發和研製,

極大地提高了日本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幾十年來,日本之所以能夠在科技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與日本通過政府開發的形式,轉移技術含量低、研製高新技術和尖端產品的

做法,有很直接的關係。

[萍 語]

實際上,日本對華的ODA項目,說白了就是日本看準了中國潛在的巨大商業利用開發價值而實施的一項政府戰略投資行為,利用中國低廉的資源成本(人力與能源),優惠至極的寬鬆條件(中國的稅收已經比日本低得不能再低了。),不但把自己的包袱甩給了中國(低附加值技術,過剩設備、過剩投資和企業債務負擔),佔據了中國廣闊的市場,奪去了中國的寶貴資源,打壓了中國的企業發展空間,獲取了難以估算的鉅額收益和重新發展的戰略機會,同時還順便撈取幫助中國發展補償過去侵略中國戰爭損失的美名,可謂一舉多得,日本正是靠中國才走出了經濟衰退的惡夢,綜合看來,應該說日本在ODA項目上獲利頗豐。雖然中國也在ODA項目上有所收穫,這是事實,但與日本比起來則是差遠了。

[結 束 萍 語]

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的日益豐厚和外資的不斷湧入,現在每年不到十億美金的日本對華的ODA項目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微不足道了,正如李肇星外長說,“沒有日本援助,中國也行。中國人民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智慧、決心和自信,建設自己的國家”。

日本之所以從首相到媒體都在對華的ODA項目上大肆炒做,主要是ODA項目已經基本達到了日本國家經濟和安全戰略的即定目標,通向中國的大門已經打開,大量的市場份額已經被日企佔領,中國不可再生能源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日本,這個獲利的局面已經形成,並將繼續為日本可持續性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後勁,因此全身而退坐享其成將是日本今後的未來ODA政策走向,而利用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弱的ODA項目打壓中國是眼下日本正可以抓住的一個籌碼。

其實,我們應該多向民眾講清楚日本對華的ODA項目的具體項目與日本的戰略意圖和獲得的實際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