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的印尼之行,釋放出了什麼重要信號?


老實來說,上個週末是不平靜的。

先有證監會主席振臂高呼天朝A股“春天已經不遠了”,後有央行行長在印尼巴厘島對中國經濟形勢及當前的貿易摩擦表態、打氣。

相比於劉主席的春天論,易行長在《中國經濟增長穩定,同時下行風險巨大》演講中的言論無疑要客觀的多。

今天,解局君就好好來解析一番易行長精彩演講背後的隱藏事實,與你一起剖絲抽繭,共尋真相。

一 中國經濟將正式告別虛假繁榮,走上穩增長、高質量發展時代

在易行長的演講中,他開篇就直言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穩定,能實現6.5%的預期目標。這是啥意思呢?從近十年來的經濟增速來看,這其實是算低的,從兩位數的增速、到保8、保7,再到如今的6.5%,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步入了下行區間,我們迎來了經濟增速低增長的新時代。

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好事。

過去十年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奇蹟是建立在投資——負債的增長來驅動,這也直接造成了中國經濟槓桿率的高居不下,間接堅定了高層要堅定不移的去槓桿的決心。

這種投資——負債經濟模式,客觀來說是一種虛假繁榮,是存在巨大泡沫的。樓市的畸形發展擠壓了經濟發展的活力,而如今經濟增速逐步下降,這也意味著經濟發展將逐步迴歸理性,泡沫存在的空間會被進一步壓縮。

過去依靠樓市和基建放水帶來的經濟效益,會在新時期呈現出明顯的遞減效應,而此時也正是中國進一步完善調整經濟結構的最佳時機。

去泡沫、追求高質量的經濟發展觀念必將在新時代下成為主流,易行長在演講中所說的當前槓桿結構性的優化、地方債通過置換等措施降低成本等等,其實說白了,都是經濟發展向低增長、高質量化發展的信號彈。

高質量化發展其實就意味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從出口轉內需,在擠泡沫的同時著重培育內需市場,挖掘國內消費市場規模,培育新興產業,這些必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導向。

二 糧草充足,但不隨意玩大水漫灌

在今年,經濟圈、財經圈談及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冬天。

經濟發展步入下行區間,引發了市場、輿論的擔憂,在中國這個講信心比黃金還重要的國度,這是值得注意的。

針對坊間逐步悲觀化、以及央媽是否會通過以往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強行刺激經濟的輿論擔憂,易行長斬釘截鐵的定調——官方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本立場不會改變。

而且,針對當前的大環境,他也給市場吃了顆定心丸,他直言道:我們在貨幣政策工具方面還有相當大空間,包括利率、準備金率以及貨幣條件等等。

這番話的潛臺詞就是,寒冬儘管來臨,但是我們已經儲備好了過冬的糧食。但基於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立場,過去洋洋灑灑的大水漫灌不會再出現了。

畢竟,當初的陰影在那,由不得不心悸。

三 從去槓桿到穩槓桿,中國的相應手段並不是在開倒車

從今年年中,人民日報親自出面宣佈中國從去槓桿轉向穩槓桿開始,保持市場資金的流動性便成為高層頭疼的難題。

無論是之前的行政去槓桿、還是金融去槓桿,市面上的錢越來越緊張,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這其中作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民營企業更是出現了信用違約潮和信心低谷潮,國務院更是多次召開專門會議來應對這一難題。

所以,央媽在今年或降準,或窗口指導等等,其根本目的其實就是向金融體系提供足夠的流動性,而這些手段並非是去槓桿的倒退,而是適當並且必要的,畢竟,拯救實體經濟就是在拯救中國經濟。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運用這些手段的同時,中國也在繼續穩定的控制槓桿率。

四 釋放貿易摩擦談判善意,中國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

在談到中美貿易摩擦時,易行長說道:中國非常真誠地希望能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要勝過貿易戰,貿易戰將導致雙輸。

這是中國一貫以來的立場,僵持、雙輸的局面不是中國想看到的,我們更多的是想去解決。這也從側面釋放出了中國方面想和平解決爭端的善意。

釋放了善意,同時也亮出了我們的誠意。即易行長所說的:中國將加快國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並考慮以“競爭中性”原則對待國有企業。、、

要知道,以前沒有見到中國官方對“競爭中性”原則公開表態肯定。易綱的表態很可能是中國部級以上的官員首次表示中國將考慮以“競爭中性”原則對待國有企業。

西方對中國一直頗為微詞的地方就是中國國企的壟斷性,儘管之前官方也多次談及要打破國企特殊地位的現狀,從而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體系,但一直以來在落實上進展緩慢。

但這一次由一個正部級官員親口承認並釋放出改進的善意,這不得不承認,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決心在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