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有哪些关系?

三秦风A


历史上的“中原”和河南是有一定亲关系的。

就现代含义来说,“中原”一词,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河南省”或者“黄河中下游地区”。

一些史料显示,“天下至中的原野”,即平原、原野,为“中原”的本意;而“中原”被视为天下中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于是,相对于边疆地区的对应区域的称呼,即“中土”、“中州”。

古人常将“中国”、“中州”等词汇用作中原的同义语,认为古代“中原”,系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而中心就是是古豫州(现河南)。于是,文化较先进的华夏族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

但是,“孔孟”所在的“孔孟”之乡的“邹鲁”等地区,也是属于中原地区的,如果不属于的话,那么试想:“难道孔孟都是四夷之人吗?”因此,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华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扩展,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一些夏、商时期尚属夷蛮狄的周边地区,随着华夏文化的传播,成康之世的分封,也纳入中原文化区。实际上两周时期的中原地区除了今河南省外,主要还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

所以“中原”地区一词,又有狭、中、与广义,之分。

如果从中国古语和汉语的史料和典籍中来解释,可能有以下区分与含义:

一、狭义上,是“河洛”周围。也就是指,河南与山东西部一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陶(今山东定陶县)为天下中心的说法;随着华夏族向周围迁移,其活动范围扩大,古代豫州被视为天下中心。据《明实录·永乐十四年》里记载:“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二、中义上,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所谓“河洛、汾渭、洙泗”之地。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或指黄河流域。据《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之“中原”,即指黄河中下游流域。

三、广义上,是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淮河上游以北。据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千,北定中原”之“中原”即指黄河流域。包括今河南省大部、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江苏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等广大区域。

因此,古代中原地区的范围至少有:北界晋北、陕北、冀北一带;南至豫南、徽北、苏北一带;东到鲁西、鲁南;西至陇右、固原一带等。

从语言的口语、方言上来说:

从语言上也可以看出:如今的河南、鲁南、鲁西、苏北、淮东等地本是一家,因为他们都属于“中原官话”的东部方言区,这种“方言”分别为中原官话:“郑汴片”、“兖菏片”、“徐淮片”、“商阜片”等;现在,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的古中原汉人保留较多,此外有一少部分汉人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混血后裔。尤其是,山东内陆地区的人种、语言、民间习俗等,明显更接近河南地区。据考证,“中原汉族文化”主要起源于山西的“丁村文化”、河南的“仰韶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这三大文化发源地。

那么,既然“中原”一词并非是河南的专有词汇,为什么现在却只有河南常提及中原的概念,而其他省份,则很少提起了呢?其实,这也是有历史发展原因的:


一、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九州之中,历史文化厚重;

二、我国中部的发展与崛起,需要历史文化的复兴;

三、由于一些原因,需要用古代中原的辉煌历史文化,来扭转世人的地域偏见。

实际上,“中原”和河南,也确实有着一些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中原儿女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的灿烂画卷,大都产生并流传在河南,比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古豫州”的热土之上;而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英雄人物,像宋代爱国将领岳飞,铁面无私的开封府包拯等等,一些令人尊崇与敬仰的人物,也都是发生在河南地区。

不过,虽然“中原”和河南真的有着数不清的关系,但历史的长河中还有更多的灿烂画卷,也同时发生在其他省份与地区,这里就不一一的细说了,所以说“中华文明”与“中原文化”,是多个地区的先人们,共同付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超能博士


有关系,但河南只是古老中原的一小部分,自号“中原”自然是一叶障目、坐井观天,有点儿像韩国棒子,十分滑稽可笑。


中原是个历史地理概念,沒有狭义、广义之说,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总地来看,随着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原的内涵是不断扩大的。
但自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以后的743(1206~1949)年中,少数民族政权蒙元、满清统治中国长达447年,“中原”这一概念当然多存在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而“河南省”则是(行)省制度下很晚、很小的一个行政区划概念。


在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中原大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与河南省的关系都不是太大。中原大战
是蒋、阎、冯、李等民国新军阀,主要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发生的大混战。中原军区成立于1945年10月。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一二九师和地方部队组建野战军,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1949年2月整编为第二野战军),俗称“刘邓大军”、“中野”、“二野”,邯郸战役、鲁南战役后千里跃进大别山,纵横江河淮汉间,并与华东野战军(“三野”)发动“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四大主力之一。


在国家政治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区主要是自然地理区划和区域经济区划,河南省与湖北省、湖南省同属于华中地区(也称“中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曾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西南、中南(含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六大行政区,但1954年已撤销。现在的七大地理分区,不仅是中国众多权威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全国高校地理专业《中国自然地理》教材、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的统一说法,也是国家行政行为的规范用语。

如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指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长沙等省会城市地位,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但在河南省域内,不仅人文社科学者爱提“中原”和“中原文化”,连省部级官员也张口“中原”闭口“古都”。其目的自然是混淆视听,妄图独占齐鲁、晋冀、陕鄂、苏皖等地区的辉煌古代史,以抬高河南的历史文化地位。




比较著名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徐光春主政河南期间,搞出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以中原在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地位立论,并以河南置换中原,从而人为拔高河南历史文化的作用与地位;并在此口号下,在各地大建仿古建筑、姓氏宗祠甚至“黄帝故里”,也搞出了“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另一个就是其继任者卢展工搞出了个以河南全省为中心,涵盖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和安徽西北部的

“中原经济区”,并上报发改委批准。当然,这个“中原经济区”也只是喊喊口号,实则无疾而终,主要原因当然是河南交通、科技教育、工农业、自然资源等基础薄弱,对周边区域辐射力有限;而山东、河北具有沿海、北京的强大优势,经济基础也比河南好。

那么,历史上中原真地是今河南吗?你说呢?


“中原”这一概念是西周政权建立后出现的。其本义是“周王室之原野”,即关中丰、镐之地,类同“中国”。

出自《诗经•小雅•吉日》曰:“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随着雒邑的建成,周公礼乐和“分封制”的推行,尽管核心区是今陕西、山西、豫西但“中原”实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与“四夷”有别的众多姬姜封国。至战国时期,随着秦、楚、齐、燕、赵对四周的拓展、开发,相继废阡陌兴私田,变法图强,中原事实上是指战国七雄的主要冲突、交融地,以东西周、韩、魏为辐辏(故其先亡),但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交通杻纽韩、魏之地才是中原。早在春秋时期,今河南境内除洛阳为东周所在,宋、郑向来唯楚王之命是从,河北是明洪武划归河南制约冀州外,哪个地方又不是楚地呢?现在好意思称“中原”、“中原文化”吗?


秦、西汉、隋、唐时期,关中、晋洛是中原核心区;东汉、西晋、北宋时,政治中心已东迁,核心区变为豫东、河北、山东、苏皖地区;汉晋时衣冠南渡,南方经济、文化逐渐超越中原,尤其吴、越、江南岁赋半天下,中原核心区已南移长江一带。综上,自元以后,在各种朝庭奏议中,都有“中原汉地十八省”的成规;中原由西周丰镐之地逐步扩展到整个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涉及到长城以南、长江以北、关中平原以西含东部沿海的广阔地域——这与现当代史上的中原事件也是吻合的!

总之,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原也早已物似人非,即使创造辉煌中原文明的那些人群,是现在河南居民的祖先又如何?现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京津、东部沿海、东南沿海和长江经济带,还停留在“中原”的陈腐观念上,恰是“改革、开放”的阻力所在。心里总惦记着古人的棺材板,就不能“大力度、大视野、大手笔”地发展社会与经济,其实是本末倒置、南辕北辙。

就算能把河南省改名“中原省”,真能促进旅游业大发展吗?除了能麻醉我们的进取心,满足我们的虚荣心,有什么实际意义吗?这不是坐实“韩国”的美名,自我抹黑吗?


嘉会天下


有关系。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有一句广告语“中原之行哪里去?请来郑州亚西亚”。

又根据评论区里河南网友的意见,河南人爱说“中”,所以就是“中原”。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河北高阳人氏,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曾经担任过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建国以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考古教研室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等。 苏秉琦先生曾经将早期的中国划分为六大区系,这是史学界目前的共识,大家请看一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中原”包括了关中(陕西)、豫西和晋南。因为函谷关的限制,所以,晋南和豫西也属于关中的地盘。可以说,中原是以关中为主,所以河南的一部分也是“中原”。

“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龙首也”!

“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

这些古籍中记载的中原,经常是以关为中心,并且给了很高的评价。由于函谷关的原因,河南豫西的确属于中原的一部分。

欢迎大家关注大唐神都,将会带给您正确的历史观。


大唐神都



首先我们看看“中原”一词的出处。《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的漆水和沮水,即现在渭水支流石川河,古时也称“姬水”,是黄帝部落的重要活动区域,也是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所以黄帝和周族都以“姬”为姓。这是最早的关于“中原”的记载,指的就是“关中平原”。

“中原文化”脱胎于渭水文明,“河洛文化”滥觞于“三川流域”,所谓“三川”,指的就是关陇地区的渭河、泾河和洛河。在中国历史上,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长安是中原王朝的长期建都地,从炎黄部落、夏商始祖在渭水流域发端,到周秦汉隋唐在关中平原肇始,随着中原王朝的雄起和东进,“中原”的范围才进一步延伸到黄河中下游地区。


《辞海》中对“中原”一词的解释很清楚,就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人居住地”,包括现在的陕西关中、陕北、甘肃大部、宁夏、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的淮河以北地区、河北中南部(包括北京)、山东西部等广大区域。“中原”从没有什么广义狭义的两说论,所有的中国史籍记载从没有“中原”专指“河南”一说。到了近代,“中原”一词也泛指“汉地十八省”或“中国”。

关中的渭河平原(面积将近5万平方公里)、晋南的汾河平原(面积5000平方公里)以及豫西的伊洛平原(面积5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三角发源地,也是仰韶文化遗存最为密集的区域,但关中文明是主核。

仰韶文化的源头在华山,西安“杨官寨遗址”就是著名的“黄帝都城”。从仰韶文化的发源地——华山经过“黄帝之城”——西安“杨官寨遗址” ,到达“天下第一陵——”桥山黄帝陵,这个区域的黄帝时代仰韶遗存和夏商时期遗址最为密集,这个南北通道和“中华之源”——“大地湾文化”从渭水东进的东西通道所组成的“T”字形框架构建起了我们华夏族最初的文明基因:从炎黄开始,再到夏商周秦汉隋唐,无一不是以关中渭水流域为肇始之地,东进将文明的火种传遍神州大地。关中渭水流域是真正的黄河文明的摇篮。


下来我们看看古代先贤是如何论述“关中”和“中原”的关系的。

隋·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周都雍”即周建都雍州,雍是陕西的旧称)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的榆林镇、宁夏的固原镇、甘肃张掖的甘肃镇这三边镇)


明·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明·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没有头的中原还是中原吗?)

清·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新唐书》:“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

《史记》:“入关中者王之”。

《宋史》:“举天下形势而言,谓关中为上”。

宋·陆游:“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

明·胡子祺:“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

虞允文:“关中,天下之上游”。

明朝一代大儒王阳明曾感叹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人的道德名声最重要,您说呢?


关中自古号称“陆海”、“天府”,自秦修建郑国渠后,更是富甲天下。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献“连横”之计时称颂关中曰:“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鸿门宴之前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赞关中言:“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关中自古帝王州,长安自古帝王都”,中原王朝的核心一直在关中,河南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属于中原文化的附属,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历史上著名的“逐鹿中原”、“定鼎中原”、“北定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中的“中原”主要指的就是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中”之而为都,古人把国家的都城也称为“中”。

现在有人要说了,为什么现在搜百度百科也好,还是一般人的普遍感觉就是河南即中原,中原即河南呢?河南地区恰恰是历史上“中原文化”的辐射过渡地带。可以说“中原”专指河南是一种误读,是中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毒。河南在面积上只占中原的1/5左右,在文化上也并非中原的核心。

史前“河之南”洪水泛滥,野象横冲,一直是荒蛮之地,根本不具备产生文明的土壤。在文化上一直是华夏文化东进和东夷文化西进的交融之地。包括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等都属于大地湾文明的迁徙地而非文明的发源地。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二里头遗址等则是“石峁遗址”“陶寺遗址”“东龙山遗址”的文化延续。

古代读书人一提起“中原”,首先想到的是关中,是古都长安。自从解放后陕西由华北划归西北后,中原离关中好像渐行渐远,但中国的地理中心大地圆点在陕西泾阳,北京时间其实是以陕西时间为报时标准,关中地区是真正的中国之心。那是什么原因使当代河南独霸“中原”的名号的呢?这个原因真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和古籍上早有记录,“河南”古称“豫州”,仅此而已,其实和“中州”“中土”也只是沾边。

下来我们看看“中州”“中土”到底该如何解释?“中州”的权威解释应该有3层意思:

1、泛指“中原”;

2、归属中央的州郡; 唐·陈子昂 《谏雅州讨生羌书》:“ 张仪躡踵乘便,纵兵大破之。 蜀侯 诛, 賨邑灭,至今蜀为中州。” 这里明确记载“蜀为中州”。

3、人口面积中等州郡; 《新唐书·选举志上》:“京都学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通志·地理一》:“四万户已上为上州,二万户已上为中州,不满为下州” 。

下来再看看“中土”是什么意思?

1、指冀州 。 《淮南子·墬形训》:“正中冀州曰中土”。 高诱 注:“冀,大也,四方之主,故曰中土也”。

2、指中原地区。 汉·陆贾 《新语·怀虑》:“ 鲁庄公据中土之地,承圣人之后”。《后汉书·循吏传·任延》:“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 。元王恽 《灵岩寺》诗:“中土论名刹,兹山第一巖”。

3、指中国 。 《后汉书·西域传论》:“其国则殷乎中土。”《法苑珠林》卷十五:“西方写经同祖梵文,然三十六国往往有异。譬诸中土,犹有篆籀之变体乎!” 太平天囯洪仁玕 《诛妖檄文》:“我中土华人曷不乘时雪忿,勿为妖惑自縻。” 阿英 《胡沙随笔·卖碑记》:“他们自从踏入中土,现在是一个个都成了财翁”。


最后还是要说说“豫州”,古九州之一。《书·禹贡》:“荆河惟豫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豫州”是汉以来所设置的州名。初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豫东、皖北地。东汉治所在谯(今 安徽省 亳州市),三国魏以后屡有移徙,辖境亦伸缩不常。东晋、南朝时治所最北在悬瓠城(今 河南 汝南),最南在邾城(今湖北 黄冈西北)。辖境最大时相当今江苏、安徽长江以西,安徽省望江县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

可见,河南也不能完全代表“豫州”,只是“豫州”的一部分而已。河南就是“河南”,河南文化就是“河南文化”,“河南梆子”就是“豫剧”,也代表不了“中原戏曲”。河南就是“河南”,河南文化既代表不了积淀丰厚的“中原文化”,也不能类比“中州”和“中土”,因为你只是其中的一个分子而已,而且并非最重要的那个分子。

探寻历史,正本清源,我是清乐堂,欢迎关注交流,请多指正。


清乐堂


尧舜禹禅让共主制,大禹治水舜禅让,华夏定都禹州九州统。启开天下世袭制,太康(河南太康)失国,少康(洛阳杜康酒临颍少康酒)复国。夏桀残暴成汤灭!甲骨美名四海扬!殷伐蛮夷,周伐戎,殷商四处征伐国都空,禹州人姜太公助周灭殷商!西周祖后稷(山西稷山和河南许昌新郑说),中原人。西周三百年江山,幽王峰火戏诸侯东周迁洛阳定,武王时心原就是一定要把都成迁到中国洛阳。九鼎洛阳放镇九州!秦武王举鼎被压死!一生心愿到中国洛巩此生不悔!楚庄王问鼎中原,想以楚代周。鼎国之重器,或轻或重,有德者得之!禹铸九鼎时把全国各地的猛兽山川人文都镌刻在上面,为人民分清妖魔和神明,保佑华夏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在中原大地上人才济济,诸子百家的老子周口鹿邑人,河南云梦山鬼谷子,法家禹州韩非子;墨子鲁山尧山镇人,庄子.纵横家苏秦等等……!秦的基业商鞅变法,教化秦人走向富强,奇货可居吕不韦(禹州),据说秦始皇父亲,丞相李斯(驻马店)等等!可以说中原人的西部创业史!汉隋唐不用说,杨坚杨广弘农郡人(那时属豫州)杨氏发源地山西。文臣武将都是中原人,中国的天下,不是某些地方的天下!王莽篡汉赶刘秀,东汉落阳定!南阳人张衡地动仪,南阳张仲景……!愚公移山在济源。民族英雄闵冉,五胡乱华闵冉急发屠胡令,救我华夏险灭亡!民族英雄岳飞,岳飞北定中原去!郾城大捷,杨再兴巡查三百人杀敌二千,马陷小商河壮烈牺牲!杨再兴江西吉水祖籍河南汤阴!朱仙镇大捷。十二金牌急召回!被奸臣秦桧一帮诬陷被害!南宋苟延残喘一百多年!辛亥革命皇朝完,孙中山广东人,枭雄大总统袁石凯复僻名誉丢。蒋张不抗日,丢东北,民族英雄杨靖宇驻马店人!七七事变开枪第一人河南人,广东韩国老板瑞进电子厂员工下跪事件,一百多人唯独河南人有骨气不下跪走出厂丢掉了工作!举报了这个厂。这就是广东有些厂不招河南人的真正原因!古中原包括的地方多了,以嵩山为中心,九州之内介中原,三山五岳都是中原!不信来中原农村看看老房子,山墙都写东泰山西华山,偏房南衡山北恒山。现在中部六省包括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现在中原不小心就专指河南了哈哈!也包括附近省份交接处,都是中原官话区。中原和河南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清的关系!











华强部落


中原跟跟河南没关系,都是西安的!

世界的就是陕西的,陕西的就是西安的!

世界上有个韩国,中国里有个韩城!



云星午夜


中原在历史上与河南关系密切。先说中原有广义上的中原和狭义上的中原一一一。广义上中原地域广阔可延至晋省三市地方、冀省二市、鲁省二市,安嶶五市等地域。河南是中原核心圈如从狭义中原就是河南的18个市区、。在紧密些中原城市群济源、焦作、新乡、开封、洛阳、许昌、漯河、平顶山、郑州、更密切一一一。 所以说中原大地群星荟聚、城市密切非常了不得。广义中原从河南扩出领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安微省众多市县一一一。核心侠义中原河南省、郑州市周边八至九个市的区域,所以说河南与中原不可分紧密和密切真是像人们普遍映像中、河南就是中原、说起中原就知名河南一一一仅个人之浅解供参一一一。


木木39450530


有关系,因中原,安徽河南两地人该受罚。这时讲的玄息之意。但历史上真“宗源”与河南一点关系都没得,因有“宗源“人类祖宗发源地,在现四川境内之时,还没有河南一词一地的叫法出现。为何两地人该受罚,这里不作解释,关联天事。


星星临凡


请那些陕县以西的鬼方后裔,犬戎遗种闭嘴,你们的品种决定了你们无权评价我华夏族的事情,你们替你们那侵略中土世界的野兽祖先洗白的一切努力,都在你们是犬戎人这个事实面前尽露无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