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以現代的閱讀方式很難讀懂《周易》?

keuloo


現代人為什麼很難讀懂《周易》?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文言文導致的閱讀障礙。現代人從小接受現代白話文教育,日常工作生活中絕大多數使用白話文,文言文學得不多,自然存在閱讀障礙。更何況先秦的文言文又特別得難懂。可能你能熟練閱讀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甚至《古文觀止》也能不借助詞典通讀下來,但還是難以輕鬆讀懂先秦散文。特別是一些專用的名詞或者人名、地名,你古文功底再好,也看不懂。

二是《周易》本身就沒寫清楚。中華文明先天缺乏形式邏輯基因,比如諸子百家的文章,很少有邏輯推理,也缺少準確的概念;再加上古文沒有標點符號,句讀不同,文章的意思就不同,所以造成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論語》的文字應該不算難懂,但孔子他老人家自己也說不清什麼是“仁”,後學者只能瞎猜,並把瞎猜上升成了“學問”。《周易》也如此。

最後說幾句題外話,像《周易》等上古經典著作,有其歷史價值,但歸根到底不過是祖先對世界樸素而粗淺的認識,並不包藏著什麼驚天的智慧。對於今天的國人來說,可以當作古代思想史、科技史來研究,但不應該誇大其辭,甚至走火入魔,把古人含糊不清的看法當作終極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歷史與現實已經證明,只有放下身段,虛心學習其他先進文明,主動融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大潮,才會有未來的民族復興。

PS補充一句,那些對《周易》推崇備至的網友,不知道你們看不看得懂先秦的文言文?如果看得懂,你可以去大學中文系當教授了;如果看不懂,那你怎麼知道《周易》很牛逼?


江南俗士1


不論閱讀任何書籍,當然也包括《易經》,都要保持理性批判的思維。書中所講的道理擺在你面前,究竟對不對,要靠邏輯思辨來把握,決不是因為某個權威說過所以就一定是對的。

三聖作易,無非是借聖人之名來神話經書的內容罷了。所以當我們看到它們就要批判的看。世界上究竟出了哪幾位聖人?哪些聖人的言論是亙古不變的呢?我們讀歷史、學哲學、學自然科學,那麼偉大的思想家,哪家的言論又是放之宇宙而皆準呢?


牛頓算不算得聖人?愛因斯坦是不是聖人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算不算聖人?若要說聖人只能出現在中國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吧。

《易經》究竟有多神秘?在我看來只不過是自己為自己設障吧。如果我們拋開《易傳》著《易經反而更容易看清它的真相。有人告許你,乾代表天時,你需要問乾為什麼代表天?這個說法究竟對不對?能不能與《易經》經文中固有的內容相協調。而我們更多的人卻不是這樣的。聖人說過乾為天,那就一定是對的。他不考慮經文究竟在說什麼,或者不管經文怎麼說那都得說天才能行。


《易經》難讀完全是因為讀者迷信《易傳》的緣故。第一批易經的研究者們給我們畫了一個小圈圈,而我們的思就被侷限在裡面,卻沒有想過要衝破的。雖然傳統易學口口聲聲,易窮天地萬物之理。但我們從中從未學到過哪怕一條有效的自然法則。那麼為什麼人們還要繼續迷信它呢?就是因為我們讀書缺少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缺少邏輯思辨的思維。

道理究竟對不對,不是考證出來的,不是因為別人曾經這樣說過。一個道理要成為一個正確的道理首先要符合邏輯規律,首先在邏輯上沒有矛盾,講的通。還要經得住無限多事實的驗證。科學家創造新學說新規律,都是先在頭腦中經過了思辨的思考後,然後提供假說,最後才付諸實驗驗證。


所以我們讀易經,也要堅持思辨思考的原則,保有足夠理性批判的思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學有獲。

我是國學新邏輯,致力於理性解讀《易經》《道德經》等國學經典,探索未來中華文化新方向,歡迎關注交流!


國學新邏輯


為什麼以現代的閱讀方式很難讀懂《周易》?這是因為不瞭解《周易》這本書的結構。

《周易》分為兩部分。

上部是爻辭卦解,是解釋64卦的具體每一卦的內容和含義的。這半部基本上相當於一本字典,起卦得到的什麼卦,什麼爻,翻這本字典就可以了,所以你會看不懂(字典你能看懂嗎?)。

下部是孔子及其弟子學習《周易》的學習筆記,或則是他們對《周易》的理解說明(古稱解易“十翼”(理解易經的十個翅膀))。這個需要細嚼慢嚥,仔細體會。你能從領會到如何解卦的思想(很多種解卦術數都能在此十翼找到答案)!

要想讀懂《周易》必須卜卦,通過卜卦、解卦練習才能完全領會《周易》的奧妙和傳奇!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所以要想以閱讀方式讀懂是很難的(方法性的錯誤)!


周慶字蜀垣


說實話,倒沒覺得有多難。

解讀《周易》,應該像玩某些電腦遊戲一樣,不是說通一次關就夠,而是一次之後再次,不斷重複,逐漸發掘其中本質。

現代的書籍都很淺顯,是有固定順序的,看過一次,基本上都能理解個差不多。而《易》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固定的閱讀順序,經常需要從後往前倒著看才能理解,其中的牽連性既強,涉及內容又很廣。由於其內容裡實質性的連貫意思很難被讀出,靠現代的理解方式,很容易越看越糊塗。

比如說,卦七講【師出以律,否臧】,卦八講【比之自內,貞吉】,講完戰爭講團結外交,這很容易理解。但是,卦十【素履,往,無咎】卦十一【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卦十二【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就是不挨著的,講完做夢忽然又跳回講團結,這種跳躍性就跟玩人一樣。若是按照現在的閱讀習慣,中心思想肯定是連不上的,哪也不挨哪,自然會懵逼。

剛開始看,不要理會那些卦幾什麼乾屯蒙師,只拿那些當普通的序號就好。總之,先理解其考古學層面上對社會意義的分析,接著再研究它的哲學描述和玄學分析。那些拿《易》當卦書看的人,最好先學學什麼是“模糊統計學”。

還有,之前市面上雖然有現代文版的《易》,但是很多版本毛病相當大,除了最常見的缺字錯字包括以黑白方塊代替字體裡不存在的字,最糟糕的地方是,很多版本的斷句就跟嗑了藥那麼沒譜,如果以現在的閱讀習慣,先入為主去相信那些斷句,那肯定難以解讀,就算解讀出來,也是非常牽強的,純粹穿鑿附會,也因此,讀《易》需要人有一定的文言文水平。

我曾經在網上解讀過幾句諸如《論語》《道德經》之類的東西,發現了這個問題,就是說,古人經常用一段話、兩段話、三段話囉裡八嗦只講了一個意思,但是現在有很多人習慣於看一句解一句,這也使得解讀出來的內容與原意大相徑庭。

《易》是很靠譜的,但不能用現代慣有的方式去解讀。

而且,這種事確實是見仁見智,不論前人是多麼大的學問家,他解讀出來的東西未必是正確的。不要輕信其他人給出的現有內容,而要結合自己對古代社會學、經濟學、法學、哲學、玄學的知識,自己去看,這樣你就會發現,實際上現有的解讀內容不靠譜的特別多。

或許應該這麼想,他們自己都沒能解讀成功,跟著這些失敗者的思路,那不非掉到坑裡不可嘛。別懷疑,那些頂著什麼專家教授名頭的人,水平未必比你高。論文職稱都能造假,只有自己腦子裡的東西才不會騙你。

另外,在讀《易》時要時刻提醒自己,當時的社會制度與現在決然不同,不能用現代人的身份、尤其是平民身份去理解其中的思想。讀《易》的時候,起碼要把自己當成個一國之君,視線從上往下看,不然,很容易造成階級傾向混淆,也就把自己搞糊塗了。


純鈞LHGR


用現代閱讀方式很難讀懂《周易》,這是因為《周易》原本為一占筮用書,它與一般書籍,有以下幾點明顯不同,因此就覺得難學難懂。

1,結構:一般書籍都分章節敘述。而《周易》是以卦辭、爻辭寫成,卦相當於章,因共有六十四卦,全書即為六十四章;爻相當於節,因每卦六個爻,每章即固定六節,與一般書籍相比,綱目不太清晰,也缺乏層次感。

2,文詞:一般書籍文意連讀,詞句貫通。而《周易》文字簡約,相對獨立,文意並不連讀,詞句也不貫通,用字還常古僻晦澀。

3,層次:一般書籍是用文字來敘述道理的層次和相互之間關係。而《周易》是通過每卦中各爻的上下位置及其相互關係,來說明層次和相互之間關係。

4,結論:一般書籍常用文意連續的字句寫明結論。而《周易》卻是以吉凶斷語作結論。

5,排列:一般書籍的排列,可以是平行或者由淺入深的排列。而《周易》的章即卦的排列,是按因果或衍生關係的固定排列。

6,圖形:一般書籍除了相關插圖,通常均無圖形。而《周易》每卦均有卦象圖,通過該卦象的上下卦的卦象,來領悟和想象其隱含的思想內容。

以上分析主要是指《周易》本文,其《易傳》部分,翻譯成現代漢語後,並不太難懂。

掌握了《周易》寫作的上述特點和規律後,閱讀難度就會相對少許多了。


李保正聊易室


往往看著簡單的問題,卻不好回答。

這個問題恰恰說明了一個普遍的規律,你今天的閱讀邏輯不僅讀不懂《易經》這樣的哲學經典。其實也包括一切古文著作,甚至絕大多數的古文小說,如果你不通古文邏輯,你也不可能看懂古代的契約,公文昭告,甚至連地契和借條你都看不懂。

收到這兒,不由得讓我聯想到目前流行的穿越小說,其實都忽略了這個事實。也就是說,所有穿越到古代的主人公,假如不是文學系博士畢業。我估計在古代只能在功能瓦舍裡,和低級的傭人混口飯吃。或者在荒郊野外人少的地方,當個打家劫舍的賊。我相信所有目前市場上,穿越文學裡的絕大多數主人公,都不可能如作品中描寫得那樣,過著風光華麗的生活。

中國古文的發展有幾千年歷史,而古文發展的基礎是文字的創造,演變,進化,改變。比如中國文字是以象形取意,也就是說中國文字是由圖像慢慢進化演變而來。

僅以牛字為例,在週一朝就有三種變化。這之後還發生了,一字多用方法,也就是通用和假借。雖然這種情況是文字發展中的無奈,但是直到今天我們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字是字同音不同。
也就是說古文中經常會出現一個字一個意思,或一個字多個意思。所謂一個字一個意思,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比如看見,今天通常連起來讀,表達了一個動作。而古代只用一個字,看。

比如我們熟悉的老子道德經5000言,這5000個字沒有一個字是沒用的,每個字代表了一個獨立的意義,甚至是一個獨立的物品,一個獨立的情節,一個獨立的故事。假如今天的人寫道德經,恐怕需要50萬字才能表達清楚。

那麼反過來再看《易經》,大多數人認為易經佔僕類,但其實它是一本工具書。它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工具書。它包括天文,地理,立法,生活,飲食,衛生,醫療,軍事,學習,娛樂,傳承,甚至包括生育。想象一下,易經是五經之首。在中國的近2000年中,一直都是中國頂尖的精英才能讀懂到讀懂的。我們如果用白話文的方法,想要讀懂古代經典,我認為是天方夜譚。

忠告,期待穿越到古代作威作福的年輕人,穿越只是一種無聊的僥倖心態,最好不要發生在你們身上。因為以你現在的水平,如果真的穿越了過去,你們休想過上好日子,因為你們根本聽不懂人在說什麼,古人也不一定能聽得懂你們的話。所以你們一定會被當成牛鬼蛇神,或異族蠻人。成為奴隸,還是好結果。


姚宇


為什麼以現代的閱讀方式很難讀懂《周易》?

這個問題問得好。

一、現代閱讀基本上是“望文生義”。

為什麼以現代的閱讀方式很難讀懂《周易》?問題就出在“以現代的閱讀方式”來讀《周易》。

現代的閱讀,基本上是望文生義。就是主要以對以文字為基本要素而形成的詞、短語、句段的表面直觀的感覺,而得到文義。

文字的意義,已經在很大程度不再是原始的圖形或圖形進步的單個符號,或符號的組合意義,雖然我們的文字依然保留著那些文化元素,但很多字的意思都更多地抽象化了。

人們熟悉的是它們的抽象意義。

二、卦是用卦的圖形說話的。而現代人對此瞭解甚少。

《周易》包括此前的《坤藏》《連山》都應當是用卦圖說話、表達思想的。

就《周易》而言,如無周公組織人馬為其爻“繫辭”,即添上爻辭,今天的人會更難讀。所以有《周易》是無字天書的說法。

試想,如果沒有卦辭、爻辭,今天的人去讀64個卦圖,誰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當然,可以猜,但那離真正的意思會有多遠呢?

因此,對卦圖、卦象,從單個的卦的卦圖卦象的不理解,到對整個八卦的卦象體系的不瞭解,不理解,不熟悉,就成為人們對卦的理解的最大障礙。當然,也是對由64卦構成的《周易》的理解的最大障礙。

比如,周易坤為地,初六說,履霜堅冰至。是因為在遠古人類那裡,用坤錶示冬天。或者由秋進入冬天到隆冬的過程。六二說,直方大,不習,無不利。這是說冬天冰天雪地,大地寬大無邊,可以休養生息,而無需要做更多的生產活動,沒有什麼不利的事情。在卦象上,用的的“地”象,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方則直。方,也有化外之地的意思。用八卦的象來比較,除了坤象,其實還有艮象。在遠古人類看來,地上最典型的代表物是山,所以用山來代表地是一種很容易形成的常態。“不習”之“習”象與艮象聯繫更緊密。與鳥類取象有關。這就與坤為冬,萬物歸藏聯繫起來。卦象和卦(爻)義就相互溝通了。

三、現代的人對八卦的起源還知之不多。

對八卦的起源知之不多,對它的發展就研究不透徹,因此對它的作用瞭解就很少,自然對其意義的原始狀態、變化過程,最終相對固定的表義和運用等就無從掌握。

而我們偏偏得去面對它們過去的形式,並且去揭開它們過去想表達的那時的意義。這確實就很有難度了。

比如,對艮象。我們只知道《易傳》說的艮為石,還很不夠。還得知到“石”在發明艮象或完善艮象那個時代,它到底怎樣表現石頭(如天然山石、人工加工的石頭——如刀斧針之灰),如什麼樣、怎樣形成、什麼功能,後來如何變化(用石冶煉)的等,一直到離我最近的時期。

現代閱讀以透過文字獲得文意的思維和方法定勢,影響了人們必須通過閱讀卦圖才能獲得卦的意義的效果。

四、承承相應而缺乏獨立思考。

尤其是缺乏探究精神,不去尋根問底,而是儘快要得到“真章”,只好人云亦云,去追隨一些流行的說法。自然也有云裡霧裡的可能了。而且,快餐文化的流行,一些人對此的追求甚至更加功利化。方式上,又缺乏系統的學習,知識過於碎片化,那自然是難以真正讀懂的。


水煮周易


陷於厚黑者,以厚黑辨人;認同性惡者,以偽心防人。淺悟道者,以不可思為持;心向儒者,以循五常為守。兵家以謀略趨事,奸佞以機心待人;商賈守利,農人守時,工匠守巧。

處於一事,困於此勢;識於一隅,惑於萬方。

都以自己相信的堅守的認識為基礎,能識得的也只是自己想認識的。

引力解釋不了宇宙,常識有止;技術分析成就不了股神,常識有惑。事與願違,常識有不達;最毒婦人心,常識有不解。哈哈哈……

以識生識,假之又假。

絕症亦可愈,死地亦可生,非識之所及,非為之所成。天然之性而已。

縱孔子之智,不也研究了半輩子,只是寫出了自己的理解,周事而不能全道。大概只有真人,才能無偏差打開易經吧。


照境空


曲字是中國最古老的一本著作,這本著作的內容是:宇宙論、人生論、物質論,簡稱三論。因為當時不象後來這樣有這麼多漢字,把三論進行詳細的紀錄下來,所以,就把三論濃縮成一個曲字。這個曲字發展出來的第一部經典叫中,就是周文王臨終時所說的中,中發展出來的第一部經典叫易。由於中國人中的文化小人多如牛毛,為了各自的利,他們把易叫做《連山易》《歸藏易》《易經》《周易》等,這些名字都是錯誤的,弄得人們無所適從,易就這樣被這些文化小人搞爛了。孔子不是易的作者,孔子是唯一對易進行正確解釋的人,有點聰明的人可以查看孔子的經典,孔子在什麼地方說過《易經》二字?由於名字的錯誤而誤導了人們對易的認知,所以,不知道《易經》這個名字是錯誤的自然不懂易。要想讀懂一些易,必須要首先知道曲字或中字的造字法和會意,否則,就象黃鼠狼想吃天鵝肉一樣――痴心妄想!


興文192025802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周易》難懂是肯定的了,但是難懂的原因不是閱讀方式的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你看的那本書的作者自己就不懂《周易》,不懂《周易》的人寫出來的書自然是別人看不懂的。

迄今為止,可以說還沒有人讀懂了《周易》,可解釋《周易》的書籍卻汗牛充棟,自己不明白,自己也說不明白怎麼能讓別人明白。解釋《周易》的書籍別人卻看不懂,原因有二、一是自己不懂《周易》就解釋不清,只能鸚鵡學舌般將別人的東西再說一遍,再加上自己的解釋或者推斷,湊成一本書表示自己的成就;二是故弄玄虛,故意羅列一些生僻、虛幻的名詞或者詞句,讓人覺得自己高深莫測。無論哪種情況,對於《周易》的研究與弘揚都沒有益處,更不能啟迪初學者對於《周易》的認識,但本人相信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了,《周易》的奧秘一定會大白於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