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給人類社會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周易幻方家


易經的廣袤深邃,遠不止於她史無前例的“發明創意”:我們現在已經遠不止於賴以遮風避雨的“房地產”;現在無處不在的“商業流通交易”,甚至是我們人類最終歸藏的“墳塋”……這些創設的源頭,其實都來自《易經》……

《易》是真正意義上對宇宙、自然以及生命真諦的洞徹,基於這種洞徹而採取的生命態度和行為,是對自己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的最大化和最優解。

《易》的核心思想和智慧是什麼呢?其實八個字可以概括:易簡,中和,隨時,守正。

“易簡”,絕對不是粗疏和簡陋,不是草率行事、敷衍了事,而是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無為而無所不成的大智慧、大能耐。

“人以中庸為大德,卦以中和為大美”。《易》卦中居中的爻,也就是居下卦當中的第二爻和居上卦當中的第五爻,絕大多數都是吉的,如果大家學了卜卦、占卦,自然就會明白。

“隨時”,不是我們常說的“隨時恭候”、“隨時都可以”的“隨時”,站在《易》的角度看,“隨時”同樣是一個哲學概念、一種生活智慧,它的意思是隨著時勢的變化而變化,並且與時勢潮流和諧地交融在一起,而不是一成不變、因循守舊,更不是矇眼狂奔,一條道走到黑。

“隨時”是一種生活智慧。但是,“隨時”必須有“守正”來為它保駕護航,“隨時”才不會淪落為隨波逐流,更不會墮落為趨炎附勢、見利忘義。有“守正”為“隨時”保駕護航,我們在隨著時勢、時局的變而變的時候,就會記住有一樣東西不能變,就會守住這一樣東西不變,這一樣東西就是“正”。

《易》裡面最常見兩個字就是“貞吉”,“貞吉”在《易》的卦爻辭裡面出現有無數次,一次次的“風險提示”,就好像是老祖宗不厭其煩地叮嚀我們“守正才吉”,可謂用心良苦。


行之說易


《周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卜筮之書,又是一蘊涵著深邃的哲學和社會政治思想的理論著作。是中國文化之源、哲學之母,幾乎所有的重大經典之作都受到《周易》的啟發和影響,中國古代哲學的許多基礎理論,都植根於《周易》。《周易》被譽為大道之源。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它為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提供了一個世界觀和樸素的陰陽辯證法。與現代唯物辯證法,不謀而合。

唯物辨證法是由基本規律和範疇構成的科學理論體系。包括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五對基本範疇:原因和結果、現象和本質、必然性和偶然性、形式和內容、可能與現實。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辨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周易》則用兩個字來概括世間所有學問,就是“陰、陽”。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陰、陽”就是對相關事物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雙方的屬性的概括。陰陽之間是對立統一、互根互用的,它們始終處於運動變化中。

《周易》認為,宇宙的根本規律就是,陰陽兩個方面對立統一的變化。故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莊子》:“易以道陰陽。”

對於《周易》的方法論,運用最好的當屬中醫。唐朝藥王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從而指出了易學對醫學的指導作用。明朝名醫張景嶽則說:“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雖陰陽已備於內經,而變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些陰陽也。醫易同源,因此變化也。豈非醫學學者,靡不精通易理。而凡精通易理者,於中醫學說則多有發揮。醫易相通,相得義彰,豈非偶然。”

在其它領域裡,也有類似的說法。如:唐朝宰相虞世南曾言:“不學易不足以為將相。”

古代精通《周易》者,均成大家。如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等人。

《周易》無愧為六經之首,大道之源。


海娃國學



《易經》原本是部純粹的占卜之書。孔子根據其卦畫和卦爻辭的特性。賦予其深刻的哲理。使其成為《周易》。

與之類似的是菊花。古人根據其特性,賦予其鐵骨錚錚的傲骨——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周易•繫辭》有曰:“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何故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一者,少也,輕也。二者,多也,重也。孔子以《周易》卦畫之陰陽奇偶的特徵和規律,巧妙地反映了儒家開明而先進的民本思想——民為貴,君為輕。

《益卦·彖傳》有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我們再回顧《論語》之言:“子正,孰敢不正”,“上老老,民興孝”,“君君,臣臣。”先問責執政者,然後才能問責人民。只有執政者先守法,然後才能要求臣民守法。只有執政者先砸了自己的鐵交椅,然後才能砸人民的鐵飯碗。

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最能體現物極必反,事物的對立統一規律展現的,當屬《泰卦》與《否卦》。《泰卦》乃大吉之卦,而上六泰極否至;《否卦》乃大凶之卦,而上九否極泰來。

《乾卦·九三》爻辭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孔子賦予了其低調下流,上德不德和厚蓄薄發的高尚品德——“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周易》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推天道以明人事。


楊朱學派


易經對人類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是對人類影響最深遠的經典,在中國有幾千年的長河,一直都在推崇,其實提到易經,不是一個單獨經典,它包含了三個部分,就是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還有就是周朝的《周易》。這三部經典結合到一起,才是我們統稱的易經。

很多人對這一點是不太瞭解的,《連山易》和《歸藏易》由於年代久遠,這兩部經典裡記載的內容,我們現在已經找不到了,所以很多學者都挖空了心思,想要看一看,因為這兩部經典裡,可能藏著很多我們想了解的秘密,但是很遺憾,一直到現在,這兩部經典的內容也沒有被公諸於世。我們現在所學的易經大部分屬於周朝的周易,也就是周文王做的,這個裡面也講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道理。易經的地位在中國是非常高的,他一直被稱為群經之首,易經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一部經典在幾千年的時間裡一直被推崇為群經之首,這是值得思考的。

我們想想看,前段時間在網絡上流傳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講如何做廣告,上面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說以後的廣告法規定,任何一件產品,都不能自居什麼第一、榜首、首位、領導品牌等等類似這樣的字眼,要是用的話就觸犯了法律。從這個角度,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幾千年來一直被稱為群經之首,那就證明了它的價值。無論是在明朝的《永樂大典》,還是在清朝的《四庫全書》裡,都把易經放在第一步,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研究所有的學問,入門你就要先研究易經。

在中國古代,有這樣的說法:不讀易,不足以為將相;不讀易,不足以言太醫。那翻譯過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不管你是帶兵打仗的將軍,還是治理朝政的文臣,或者你是研究醫術的專家,你都必須要讀易經,如果不讀易經的話,你就沒有辦法在自己的領域進行深造。



陳居祥易經風水講座


《周易》最大的貢獻就是,造假。

《史記》,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孔子為之作《易傳》。

通行本週文王的《周易》與《易傳》合為一書。然而,《易傳》與《史記》之說矛盾,《史記》說周文王作六十四卦,《易傳》卻有先於周文王的五位聖人伏羲神農黃帝堯舜已經有了六十四卦的描述。

《史記》有“《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句家喻戶曉的成語,如今任何一本《周易》、即使《易傳》也找不出來。

考古發現有多個版本《周易》。阜陽漢簡周易,上博館本楚簡周易,儘管殘缺,但從殘本中就可以看出,與通行本不一樣。馬王堆帛書周易,保存完整,《周易》與《易傳》分離。無論《周易》還是《易傳》,與通行本都大不一樣。

《周易》,偽託聖人之名的欺世之作。


趙日金141


有三點:

一、總結了人類與天、地、及人類自身相處的經驗教訓。


二、不再被動的生存,開始主動運用提煉出來的規律性知識,來指導和干預未來。


三、提高了人類自身的文明程度,有了樸實辯證的認識論。


草根有讀


《周易》,亦稱《易經》,又簡稱《易》。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易"有變易(窮究變化)、簡易(執簡馭繁)、不易(永恆不變)三義,相傳系周人所作(一說“周”有周宻、周遍、周流之義),故名。內容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舊傳伏羲畫卦,文王作辭,說法不一。其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際。《傳》包含解釋卦辭丶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為《十翼》,舊傳孔子作。據近人妍究,大抵系戰國或秦漢之際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

《周易》通過八卦形式(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認為陰陽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提出“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等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舊有鄭玄注,已失傳。今通行本有魏 王弼、晉 韓康伯注,和唐 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等。)

《周易》的樸素的辯證法對人們認識自然,推動社會前進都將是有益的。


瞭然翁523


《周易》是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經晶,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無處不顯示出巨大的作用。清之前幾乎文人都知《周易》,而生活中實用無處不在。是故孔子說百姓日用而不知,趨吉避凶。聖人為之洗心。

《周易》首先是天地四方,過去未來的時空觀,始終顯示其變法改新的先進性,衍生出農曆,二十四節氣,月虧月圓,日食月食。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九宮洛書,河圖。奇門遁甲,陰陽風水。從古至今,百姓生活中處處應用,時時創新。植入中華民族靈魂深處。引道科學技術進步。這種時空觀下,人的主觀能動性,定位,時空變化。其作用十分巨大。特別是以乾坤西純卦為本,三十一對離卦合起六十四卦,歷代卦辭,爻辭,變爻的解讀,引發春秋百家爭鳴,諸子文章中易卦影子無處不在。

《周易》以道為本,一分為二,二合一,對立統一規律立於時空觀上,以人為本,萬物抱陰負陽的動態平微。體現了人類文明最先進的世畀觀,價值觀,時空觀,人生觀。道,儒法皆出了易經。確立公天下,民為天,統一穩定之政治模式,變,不變,變變的社會治理方法。現代社會,文明之誤區,周易可破解。


隴右行思見聞錄



鄺斌3


《周易》對中國哲學,人文學,倫理學上的貢獻就不說了。《周易》也就是易中的易數,使中國成為發明數字0最早的國家。二進制發明了人類計算機理論,5的折中數發明了優選法。陰陽平衡說發明了地質學板塊理論,毛粒子。易象說發明了二十四節氣,子午流注,中醫之氣,陰陽五行說。易道原理是研究現代物理學太陽黑子,太陽黑洞,太陽白洞,引力波,量子糾纏,量子躍進,波函數,波粒二象性,薛定諤的貓的最有價值的理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易道之易數,大數據,大數據成像,是引領現代雲計算,量子計算,大數據,大數據成像的先驅,還將會引領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這樣一部宏偉的鉅著,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還用質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