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打造雙創活力之城 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烏魯木齊,自古就被譽為“絲路樞紐、亞心之都”,不僅是蒼茫天山腳下的驕子,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魅力四射、風情濃郁的歷史文化名城,更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和新疆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打造新絲路創業創新活力之城。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天山南北風起雲湧。作為新疆創新創業的前沿陣地,烏魯木齊以“雙創示範”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各類雙創示範基地建設,不斷激發創業創新活力,開闢新型孵化載體空間,培育創新型中小微企業主體,完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體系,打造新舊動能轉化的新引擎,初步形成了以大眾創業帶動小微企業快速發展、以萬眾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良好態勢。

數據是枯燥的,又是最具說明力的。數據顯示,2016年,烏魯木齊市小微企業營業收入為8131228萬元,2017年小微企業營業收入為8319592萬元……

創新是第一動力,創新決勝未來。烏魯木齊將圍繞“雙創示範”建設為主線,構建專業型政府服務體系,繼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多維度在出臺製定雙創政策、搭建雙創載體、打造人才高地、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等多方面下大力氣,創業活力得到有效激發,探索打造雙創升級版,努力成為絲路經濟帶上一顆璀璨明珠。

金融播撒雨露甘霖 讓小微雙創之路越走越寬

金融是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雨露甘霖。而“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阻礙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短板。烏魯木齊從解決小微企業雙創的“痛點”入手,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不斷創新投融資方式,完善金融創新產品鏈,讓金融活水“動”起來,潤澤小微雙創成長。

烏魯木齊以“雙創示範”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中央財政投入的作用,保障創新創業資金確確實實支持小微企業成長。2016年,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我市“雙創示範”城市建設的獎補資金2億元已撥付1.9億元,資金到位率95%。重點支持的10大類重點任務和120個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烏魯木齊積極調動地方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並注重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讓財政資金在“雙創”行業放大槓桿作用。2016年市級財政安排1.82億元支持創業創新基地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及運營維護,對入孵小微企業和創客團隊給予融資幫助及空間使用的減免補貼,有力推動了各級各類兩創基地載體的建設發展。安排19.35億元用於支持小微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對各類公共服務平臺的軟硬件建設項目及服務支出、服務費用減免給予經費資助及補貼,對創業、就業培訓服務給予經費補貼。財政資金補助公共服務惠及小微企業數量12800戶次。2017年,市、區縣配套支持“雙創示範”城市建設及社會資金投入共計9.2841億元,中央財政資金帶動社會投入比例為1:5。

同時,注重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設立一系列政府投資基金支持創新創業,輸送“雙創”源頭活水。2017年政府投資基金投資本城市小微企業資金總額為7785萬元2017年政府投資基金投資本市小微企業金額較2016年增長比例為85.4%。同時,設立天使投資基金和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培育和創業投資機構及投資人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

為推進“雙創示範”,烏魯木齊創新融資模式“開渠引水”,充分調動社會資金的更多投入小微企業創新創業, 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

作為烏魯木齊市創新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典型案列,新疆軟件園圍繞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產業,以園區為基礎,以“圈園鏈”為手段,聯合18家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共同為園區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量身打造了一個融資平臺,園區以“金融圈園鏈”為核心,為入園企業提供包括銀團貸款、基金、信託、風投、租賃、保險、跨境金融服務等在內的一攬子融資解決方案。目前,協助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1.2億元。

這是烏魯木齊市創新金融扶持模式,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的一個精彩縮影。

烏魯木齊市加大小微企業信貸融資,2017年,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1247800萬元。同時,逐步完善小微企業風險分擔機制,2017年末,小微企業通過風險分擔機制獲得貸款餘額為55490萬元,風險補償資金池餘額為3180萬元,風險分擔機制建設指標值為25.3。此外,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2017年內本城市通過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新三板”掛牌,以及創業板、主板上市等方式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的小微企業數量為192戶。

隨著“雙創示範”城市建設工程的推進,烏魯木齊將進一步拓寬小微企業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渠道,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區域金融中心的核心區。

高效優質服務 讓創新創業更簡單

高效率、高質量的服務,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元素。烏魯木齊市圍繞“雙創示範”,敢為人先、改革創新,打造多層次專業化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小微企業提供“找得著、用得起、有保障”的精準服務,讓創業更簡單。

烏魯木齊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創業門檻,減輕市場主體負擔,進一步優化企業創新創業的公共服務和成長環境。實行“一門式”行政審批政務服務模式,市本級38個部門實現“一站式”限時辦結,累計取消、下放和調整審批事項241項,佔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的82.5%。

同時,烏魯木齊建立全市投資項目網上聯合審批平臺,實行“一網共知、多部門同步辦理、市區縣聯通”的審批模式,優化審批服務,提高審批效率;在新疆率先開展電子註冊、同城登記和簡易註銷登記試點,率先啟動“二十六證合一”改革,企業開辦時間將從原來的30個工作日以上壓縮到10個工作日以下。加快建立信用體系建設,塑造公平市場環境,為誠實守信的創業創新主體設立“綠色通道”,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雙創”鬆綁減負、清障搭臺,為投資創業營造更加便利的營商環境。

為提升服務小微雙創的水平,烏魯木齊整合雙創資源,強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能力,構建雙創公共服務平臺體系,為更廣泛的小微企業提供各類服務,促進小微企業健康、快速、高效發展。截至2017年12,烏魯木齊市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數量為134個,較2016年的118個公共服務平臺增長13.6%。

其中,打造的“1+8+N”雙創公共服務平臺體系是烏魯木齊搭建雙創服務平臺、支持小微雙創生動實踐。“1+8+N”雙創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堅持面向各類小微企業、創新團隊、各族創客創業者的創新創業發展需求,遵循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功能完善、服務協同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原則,統籌已有各類平臺服務資源,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組織開發1個綜合平臺(創新創業協同服務網),搭建8個功能型樞紐服務平臺,與全市已有的N個創新創業窗口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為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發展提供專業化協同服務。“1”即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綜合管理服務信息平臺。組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創新創業協同服務聯盟(暨跨境企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發運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孵化服務網和新型孵化基地載體、小微企業及創客、創業導師及人才庫、服務機構、孵化成果等創業創新孵化服務數據庫。“8”即構建政策信息、企業技術創新、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科技金融、人才創業、電子商務和國際合作交流等8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功能型服務平臺。“N”即完善各部門已有的各類雙創平臺,重點是健全70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和14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樞紐平臺及窗口平臺的協同服務資源,形成政策集成、要素集聚、服務集中、互聯互通的雙創公共服務平臺體系。目前,“1+8+N”雙創公共服務平臺體系的各項平臺建設項目已完成政府採購招投標工作,正在分項開發建設中。

為服務科技創新,烏魯木齊設立紅山科技創新券,組建完成科技創新券管理服務中心,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引導和支持各類創新創業專業服務機構為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以及創業者的創新發展提供優質便捷的創新服務。目前,已完成第一批44家雙創專業服務機構的評審入庫和第二批36家雙創服務機構的公開徵集。

隨著烏魯木齊服務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升,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催生市場主體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市場主體數量達34.6萬戶,同比增長12.5%。

創業孵化載體蓬勃發展 孵化培育能力顯著提升

創業孵化載體是雙創茁壯成長的土壤。烏魯木齊突出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建設新型載體,開闢雙創孵化服務新空間,形成了完整創業孵化全鏈條,努力打造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空間載體的新樣板,構建雙創生態體系。

烏魯木齊圍繞重點產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實施“紅山眾創空間行動計劃”(2016-2020年),重點打造了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小企業創業創新孵化基地、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商貿企業集聚區、星創天地、文創體育旅遊產業孵化基地等各類新型孵化載體186家,形成10個具有區域示範性的雙創基地和“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科技創業孵化鏈條。目前,烏魯木齊市擁有科技孵化器18家,其中7家通過國家認定備案;建成眾創空間33家,其中通過科技部備案15家。

同時,烏魯木齊圍繞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發展,加速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啟動烏昌石自主創新示範區創建工作,加快建設烏魯木齊高新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全域佈局打造了經開區、高新區和甘泉堡3個雙創先導區以及米東區、天山區、沙依巴克區等6個雙創拓展區,加快建設3個創新創業特色小鎮,建成6個北上廣深離岸孵化器和1家中哈互聯國際孵化器,為我國東西部產業轉移對接以及小微企業拓展周邊國家市場開闢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打造區域雙創基地沃土。

值得一提的是,烏魯木齊積極支持高校、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走出去”“引進來”,聚集全球雙創資源,建設一批國際孵化載體空間,不斷強化跨境項目孵化、投融資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創業孵化國際化水平。新疆軟件園“中巴軟件園創客空間”等項目進展順利;新疆智匯港創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已建成集活動聚合、培訓輔導、媒體驅動、投資拉動、產業鏈服務於一體的中哈互聯(國際)孵化器;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孵化基地深化與俄羅斯阿爾泰國立技術大學等院校合作,聯合打造跨境創新創業共同體。

這些雙創載體的建設,使得烏魯木齊創業創新空間孵化培育能力。2016年,科技企業孵化器畢業企業數量為248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34戶;2017年科技企業孵化器畢業企業數量為419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39戶。

激發雙創主體活力 增加區域創新能力

小微企業是創業的主渠道,也是創新的主力軍。烏魯木齊始終把創新擺在全市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在政策、平臺、人才等方面激勵創新力量壯大成長,使小微企業真正成為雙創主體,全面提升區域創新能。

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為促進小微企業雙創發展,烏魯木齊健全“1+N”地方配套扶持政策體系,優化小微雙創的政策環境,為“雙創示範”城市提供政策保障。“1”即雙創地方配套政策總綱《烏魯木齊市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全面推動大眾創新創業促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發展。“N”即雙創各領域相關配套扶持政策。目前,烏魯木齊市已出臺了《關於印發烏魯木齊市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關於印發烏魯木齊市紅山眾創行動計劃(2016-2020年)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實施意見》、《關於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烏魯木齊市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微企業、困難企業、紡織服裝企業認定暫行辦法的通知》、《烏魯木齊市“紅山眾創空間”備案評定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

同樣,小微企業科技創新離不開雙創平臺支撐。烏魯木齊市搭建不同類型的雙創平臺,涵蓋技術、信息、諮詢、培訓、融資、檢驗檢測、市場拓展等服務領域,支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目前已建成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8個,窗口服務平臺13個;自治區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50個。建立了研發資源共享、競爭情報研究分析等基礎條件平臺和製造業信息化、科技信用、合作交流、電子商務等專業化雙創服務平臺118個。同時,烏魯木齊地區擁有科研機構73家、高校22家;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12家,為中小微企業和創客創業者提供了產業創新發展、高端人力資源培訓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集成性服務,推動了我市創業服務升級和小微企業快速發展。

人才是第一資源。為留住創新人才,增加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烏魯木齊市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行業人才需求,加強與國家、自治區高層次人才計劃對接,實施“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引進培育工程”和“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培育“人才工程”重點培養對象181人,推薦入選國家和自治區各類人才計劃88人。同時,依託大連海創周、廣州留交會和南京留交會等人才交流平臺,積極與海外留學高層次人才溝通交流,吸引留學人員來疆創業就業。2018年上半年,全市已引進留學人才56人(柔性引進43人)、項目團隊17個(柔性引進13個)。

砥礪奮進開新篇,務實進取書華章。烏魯木齊昂首闊步新時代,踔厲奮發新作為,繼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主動融入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雙創升級版,建設新絲路上的國家創新型城市。(來源:自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