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不會開頭就不會成功,怎麼解決「開頭難」呢?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可見,開頭對於事情的推進來說非常重要,甚至直接決定事業成敗。

比爾蓋茨想過他的事業能做那麼大嗎?沒有。他只是因為對計算機程序有興趣,並且著手去幹而已。幹著幹著,遇山開路,遇水架橋,就走到了今天。扎克伯格、巴菲特、戴爾等等,他們都是這麼成功的。正因為他們開了個好頭,往往就順勢成就了大事業。其實這幾個人都是第一次創業,一沒經驗,二沒資本,三沒能力,但正因為開頭做得好,勢能積累得高,推向未來的雪球才會越滾越大。

我們可以從開頭的原理講起。

萬事開頭難,不會開頭就不會成功,怎麼解決“開頭難”呢?

可以借物理學原理來解讀一下。物體放在一個平面上,讓它動起來需要的靜摩擦力,大概是動摩擦力的1.5倍。顯然,靜摩擦力要比動摩擦力大得多,只要物體滑動起來,靜摩擦力變為動摩擦力,後面就容易得多了,不用那麼費力了。

而且物體一旦起動,就會具有慣性。慣性就是物體保持原本運動狀態的趨勢,一旦有了慣性,物體就自然向前運動起來。

從心理學來說,我們都有“損失厭惡”的心理。當你沒有起動的時候,你沒有任何付出,放棄和退縮是一種很輕鬆的選擇,損失為零。起動就會變得相當不容易,大多數時候會選擇放棄和退縮。當你為了起動付出了大量的勞動後,你就不願看到自己的付出付諸東流,白白浪費,放棄和退縮就變得十分困難。為了讓付出保值增值,不至於損失,人們就會傾向於繼續付出。這就像股票市場上,前期投入被套,一般人不會斬倉出局,而是選擇低位買進,加大投入,試圖解套。

萬事開頭難,不會開頭就不會成功,怎麼解決“開頭難”呢?

從行為學角度來看,當一個人觀念並不成熟時,行為的驅動力就不是很強。這就意味著在一件事還沒有開頭時,觀念還沒有成熟,開頭的行為就不容易被驅動。一旦一個人為了起動做出了許多心理準備,並付諸實施後,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固化自己的思維,形成較為成熟的觀念。這種觀念較為強大和穩定,就會較容易地驅動後面的行為。

前面,我們講了“開頭難”的原理。下面針對這些原理再講怎麼克服“開頭難”。

1、增加心理驅動力。行動需要靠心理和思維驅動。開頭起動的時候,更需要強大的心理和成熟的觀念。下面的問題就是怎麼增強正向心理和鞏固成熟觀念即可。

其一,增強第一驅動力。第一驅動力就是興趣愛好,因為它就像一輛汽車的發動機。愛會產生最大的心理驅動力,你會因為愛一個女人,下著暴雨出門去接她,在她遇到流氓的時候挺身而出,會為了她接受最苛刻的條件等等。同樣的,你會因為愛,讓你的事業開頭十分容易,做出很多難以想像的決定。所以,要想幹一個事業,先不要問能不能做成,而是要問“這個事業,我愛還是不愛”。

萬事開頭難,不會開頭就不會成功,怎麼解決“開頭難”呢?

其二,不斷強化。怎麼強化?就是在一個點上反覆用力。但我們現代人往往會注意力分散,在一個點上用力不夠,起動就變得困難重重。現在這個社會人們每天都很忙,忙啥呢?其實細細想來,也沒忙什麼。就是忙著去玩抖音、微信、微博、電影、電視劇、QQ、遊戲,正事也沒幹多少。一部《如懿傳》68集,每集45分鐘,你至少要花在這部電視劇上51個小時。加上片頭片尾廣告算52個小時。如果每天4個小時空餘時間都花在上面,13天時間就這麼花掉了。其它社交媒體啥的還不算。

我只想說,你為了事業的開頭花了多少時間思考呢?沒有思考就沒有強化。其實強化很簡單,你每天早晚各花十分鐘時間專門用於思考你想要做的事情上,你的思想觀念就會不斷強化。比如,想想“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件事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我能不能做成這件事?”“要分哪幾步?”這些問題想想,你做事的觀念和慾望會越來越強大。當這個觀念強大到一定程度後,你做事就會變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其三,尋找證據。寫文章要講論據,法庭上要講證據,說服要講言而有據。要去做一件事,就是要完全地說服自己,給自己一個充分的理由。而這就是要有充分的證據,而這些證據要靠你去找。比如說,你想去開店創業。那有什麼證據呢?“我有當廚師的經驗,對餐飲行業比較瞭解”“我的合夥人有開店創業的經驗,輕車熟路”“我的店能解決顧客的痛點”“我的產品很緊俏,是爆品,供不應求”等等,這些都是論據。充分的論據,能充分地說服自己。

萬事開頭難,不會開頭就不會成功,怎麼解決“開頭難”呢?

其四,理論證實,邏輯通順。有些事情,如果你能從理論和邏輯上說得通,那說服力就會更強,產生的動力更大了。比如,“我這個店的選址,符合省能原理,在主人流通道邊上,非常適合吸引人流量”“根據需要層次理論,當人們吃飽穿暖後,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要,如社交、愛與尊重、自我實現。而我的這個產品正滿足了這些消費升級的需求。”

另外,邏輯上要說得通,不能過於理想化,讓邏輯撕裂,根本無法實現。比如,一般開個米粉店,每天賣300份已經算不錯了,而你也想開個米粉店,卻認為自己每天可以賣1000份。如果沒有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那從邏輯上就錯了。這種邏輯錯誤,旁觀者清,自己看不到,別人卻能一眼看穿,從而大力抵制和反對。這就人為地增加了起動的難度。

其五,接受最壞結果。要起動一件事,總是會面對成功與失敗。對失敗的恐懼越強烈,起動的難度就越大。但如果你能接受最壞的結果,那恐懼感就會大幅度減弱,從而讓起動力大增。比如“創業失敗了也沒什麼,損失幾十萬還不至於讓我傾家蕩產,但是我不去做,就可能錯過一個大機遇,讓我後悔一輩子!”這樣一想,創業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另外,不要把失敗的後果搞得太難以接受,降低失敗的痛苦。比如,你要開有限責任公司,失敗了,大不了賠了入股的錢,不會附帶更多的責任,不致於把老底都賠光了,這種結果完全可以接受。而不要傾其所有去創業,老婆本、父母養老錢、孩子教育金,這些全搭進去創業,一旦失敗血本無歸,根本無法承受。這樣想來,起動的壓力太大,往往想著想著就退縮了。比如,參加公務員考試,這很難。但你想“失敗了,我也沒什麼損失啊。就算考不上,明天還可以再考啊,為什麼不去試試,拼一下呢?”這樣一想,最壞的結果也就能接受了,起動也就容易多了。

其六,多培養積極心態,多看成果,多看好的一面。積極心態的人,他們都是樂觀主義者,往往更容易看到成果。一個人如果總是能看到成果,往往就會受到巨大的吸引而增強慾望。一個人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能力,看到好的發展趨勢,就會信心大增。比如,每當想到創業成功後可以讓家人享受美好生活,到處旅行,過著財務自由的日子,自己就會興奮不已,恨不得立馬去做。

萬事開頭難,不會開頭就不會成功,怎麼解決“開頭難”呢?

2、增加損失厭惡。先付出一些再說,讓自己捨不得損失。比如說我是搞自媒體的,經常要寫文章。但是,大家都知道,寫文章是個極其費腦細胞的事,有時候也會感覺沒勁。在沒有起動的時候,總是容易給自己找各種藉口,什麼“今天太累了”“今天沒思路”“還有事情要先處理一下”“先刷下抖音放鬆下”等等。但是,如果我硬著頭皮寫一段,比如搭個框架,寫個十分鐘,這時候如果放棄的話,那這些功夫對我來說就是“損失”和“浪費”了。由於我不想就這麼浪費,怕損失,於是就會繼續寫下去。結果發現,沒多久一篇文章也搞出來了。

同樣的,你確實想要幹一件事。你就什麼都不用想,就去做,一旦付出了,搞出了個雛形。你就很難放棄了,出於怕損失的心理,你會不斷地做下去。說不定就這麼成功了。古今中外,那麼多成功人士,有多少人是全想明白了才去做的?不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有時候甚至是迫不得已,甚至是苦著熬著,最後才看到了曙光。其實,他們為什麼這麼苦逼地創業?說白了,就是不願讓自己的付出打水漂而已。如果有人告訴他,你放棄,所有的後果我來承擔,你看他還會痛苦地堅持不?

3、避免被幹擾。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是歷史證明過的。幹什麼事情務必要一鼓作氣。比如寫文章吧,在高考時,在大概十分鐘到二十分鐘時間裡,怎麼都能寫一篇千字文,這就是一鼓作氣。而在我們現實環境下,往往比較寬鬆,沒有壓力,還常常找藉口,常常被幹擾,就很難做到一鼓作氣。往往是拖了又拖,有時候一篇文章拖幾天。我們幹事業也是一樣,今天想幹這事,明天想幹那事,或者經常被幹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集中力量乾重要而緊急的事,最後“三而竭”,導致重要的事情就這麼黃了。

現在干擾我們的因素太多了,微信聊天、抖音小視頻、電影電視……當我們想幹大事的時候,這些東西總會跳出來干擾我們。要想幹大事,就需要有強大的自律能力,集中注意力,遠離這些娛樂和無聊的互動交流,避免被幹擾。

4、及時做出點成績。玩遊戲為什麼能那麼吸引人?因為玩遊戲有個及時反饋系統。你每打個怪,都能積累有數的經驗值。這個經驗值就是反饋,其實就是一種鼓勵。而我們現實生活中,這些量化反饋的系統卻不是那麼全面。開頭起動的時候,要給自己及時量化,也就是給自己及時的反饋。比如今天準備了多少?再準備多少步就能開公司了?最好是能做出點成績,那更是現實的獎勵,鼓勵自己繼續走下去,起步就更容易了。

我是開店諮詢師超哥,敬請關注分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