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需要

泳池里,一个小男孩紧紧地抱着着教练的胳膊,边哭边大声的呼叫着,“教练,我不要下水,教练,我不要下水”

教练抱着他,苦口婆心的劝说着,下水了才能学会游泳,你放心,我会保护好你的。

小男孩的爸爸在岸上说,你害怕什么呢,教练保护着你呢,听教练的话,把手松开,下水,你看谁谁谁(其他2个一起学的小朋友)他们都敢下水。

无论怎么说,小男孩死活不肯松手,不肯下水,一遍遍的叫着不要下水。

教练继续着劝说,爸爸在岸上不停地劝说,无济于事后,爸爸说,你再不听教练的话,我走了。

小男孩依然不撒手,除了哭喊着不要下水,还哭喊着爸爸不要走,爸爸不要走。

教练劝说无效,小男孩始终不肯撒手,教练将其带到岸边,交给爸爸。爸爸在岸边训斥着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有什么好怕的......

识别孩子的需要

又过了好一会儿,教练在泳池边铺上了垫子,让三个小孩趴在垫子上练习蹬腿动作,把腿蹬在水里。另外2个小朋友按照教练的指令,练习动作,这个小男孩又开始哭诉,不要下水,不要下水。教练无奈的说,学游泳哪有不下水的,你这样还要不要学了。他的爸爸也在威胁加训斥,有什么好怕的,你要再不练,我就走了,你一个人在这里吧。

小男孩苦苦哀求着爸爸,爸爸不要走,你走了我怎么办。

另一个小孩的奶奶,也走上前来劝说,不要害怕,没什么好害怕的,就是把腿伸到水里,你看他们两个。

无论谁劝说,小男孩就是不肯下水,哭的太厉害了,还要呕一番。

我蹲在泳池边,看管着儿子,听着小男孩声嘶力竭,实在看不下去了,跟小男孩爸爸说,你先让他上来缓一缓,不然,他会更恐惧游泳,更恐惧水,以后都不愿意来了。

他爸爸看了我一眼,眼神中透漏着多管闲事,但他还是把小孩叫到一边,威胁加训斥。

识别孩子的需要

做家庭教育久了,这种事情司空见惯,虽然我已经很注意自己的界线,也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越界,贸然的介入,会给孩子的父母带来不好的感受,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但这种情况,还是没有忍住。

我没办法看到一个孩子苦苦哀求到这种地步,还不能唤醒和打动一个大人(爸爸、教练)对孩子的理解。孩子对水的恐惧那么强烈,他的感受、他的哀求却被视而不见。

孩子为什么不肯下水?他那么害怕水的原因是什么?

他的害怕是真的害怕还是逃避的借口?

大人的反馈方式会让孩子产生什么想法?新产生的想法又会对他接下来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指导?

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指导方式?

要想弄清楚这些,就得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入手。

识别孩子的需要

一个人的心理,大的面包含认知、需要、情绪、意志、人格、行为,这是心理学家们、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得出的结论,

当然,人的心理复杂程度,绝非这几个面就可覆盖,但如果我们仅仅是了解了这几个面,在养育孩子时,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和困扰。

之前有几篇文章分别从从人格、气质、性格的角度,描述了其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尤其是内向性格,今天从需要的角度,来看看对孩子的影响。

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生存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又称为发展需要。

识别孩子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帮助。

再来看泳池边的那个小男孩,他死活不肯下水,并非胆小,怯弱,而是水带给他的恐惧很强烈,比其他同伴更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安全需要占据主导,反映在行为上,就是他紧紧地抱住教练的胳膊,无论谁劝说,都不肯下水。

而大人,对孩子的这种需要,视而不见,对孩子克服水的恐惧所需要的勇气的升降毫无知觉,毫不在乎。他们很容易用规劝、鼓励甚至愤怒和威胁来强迫孩子克服恐惧。

有些孩子,也许迫于压力会屈从父母和教练,有些孩子则会拒绝听从父母和教练,被贴上胆小的标签,这样的逼迫,反而会促使他们更加远离泳池,远离游泳。

对于小男孩的苦苦哀求,父亲只需要将他带到岸上,消除他的恐惧感,给他安全感,允许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逐步尝试,等他克服了这种恐惧,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识别孩子的需要

“需要”作为人的心理内容的一个方面,在育儿领域有很多应用。

尊重的需要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低层次的需要已经基本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更追求民主,人们更注重精神关爱,渴求互相尊重,孩子自然也如此。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希望得到同伴的尊重。

这也推动了,大人在教养孩子时,需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用更尊重孩子的方法、语言,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可。

识别孩子的需要

依恋的需要

孩子从出生起就有依恋的需要,依恋其抚养者,特别是母亲,他们才能在这陌生的世界上生存下去。依恋需要的满足与否,决定着他们安全感的高低。

识别孩子的需要

自我价值的需要

个体心理学的发扬者——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

每个人,包括孩子毕生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再小的个体,也有价值,放在孩子身上依然适用。他们虽然年龄小,经验不足,但他们无时无刻在想着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希望自己的价值能被父母看到和认可。

这一需要的满足与否,决定着他们的自信。

自我价值体现的越多,越被父母认可和肯定,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越高,自信也越强,反之亦然。

识别孩子的需要

无论是性格、气质类型、还是需要,这些内容,都属于人的心理的范畴,也都是理论性的内容,他们不是具体的方法,接下里还会写“安全感”、“情绪”等其他方面的理论内容。

之所以花时间和篇幅来写这些理论性的内容,是因为理论是方法的基础,方法从理论中来,弄明白了理论,方法也就信手拈来。

理论还是认知和思维的组成,接受了理论,也就丰富甚至重塑了认知和思维,在面对养育困扰时,会有清晰的认识,不在迷茫和焦虑。

识别孩子的需要

【更多儿童教育干货文章,可关注慧心父母公众号(ID:hxfumu)】

1、《基础心理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