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能否消灭杀熟实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相信大家近些年,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指在使用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如打车、订票)时,使用频次高的用户,反而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很少使用相关服务的“小白”顾客,却能享受到较低的价格。除此之外,网站还会根据你的消费状况与迫切程度制订不同的价格策略。

早些时候,滴滴、肯德基都因杀熟被诟病,但他们都做出了否认的回应。但为何iPhone6和iPhoneX、新用户与老用户之间不同的定价区别,都没能得到企业合理的解释。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显然是存在的,并且随着频繁的数据收集逐渐普遍。

区块链技术能否消灭杀熟实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前日,作家王小山发微博炮轰飞猪旅行APP大数据杀熟。王小山称:“一张机票,查1104,到订的界面变成2322,过几个小时变成2796,在别家订了,1300,返回飞猪,又变回2322,癔症。”

王小山还回忆称,此前从利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机票,同一航班,别家卖2500元,飞猪显示的售价却高达3211元。

这一举动,彻底将各软件之间心照不宣的大数据杀熟行为摆到了明面上来,曾几何时,所谓的“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此刻却被拿来当做谋取利益的工具。

区块链技术能否消灭杀熟实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不过,江山代有人才出,被称为价值互联网——区块链的出现或许是淘汰杀熟乱象的一把利刃。

纵观杀熟乱象,我们可以发现存在这样几个痛点,一个是大量的用户数据集中地流向了互联网巨头们,二是他们可以任意地使用这些数据,三是他们可以随意篡改自己的商品服务价格。

针对这些痛点,区块链的去中介化、加密特性与智能合约或许能够能够很好的掐住“杀熟”的软肋。

简单地说,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库,只不过这个数据库存储的位置比较分散。里面的所有数据都是以“链条”环环相扣的形式连接在一起的。

或许有人玩过这样一种游戏:在一群朋友中,第一个人会有一段自我介绍,第二个人不仅需要介绍自己,还需要将上一位人的介绍复述出来,第三位同学再重复第二位同学的做法。而且这些“介绍”并不会有有一个中介化的“owner”掌控,,而是拥有无限份“拷贝”,分发给区块链网络里的所有人共同保管。这就是“简化版”的区块链。

除了去中介化以外,区块链技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加密,也就是说链上存储的数据是不会被企业轻易获取到的。

以订酒店数据为例,很多人的订酒店数据存储在区块链(公有链)上,也可以是运行在国家相关机关(可信任)的私有链上,刚开始的时候系统生成一个专有密钥(钥匙)只有你自己才能打开专属于你的“潘多拉数据魔盒”,企业无法获取到你的个人信息。就像区块链上的比特币交易一样,数据库中所有信息受到保护,这样一来, 零散的数据可以安全互联并转换成结构化知识,而数据共享的经济激励则被放入区块链协议本身。那么在信息交易、储存以及更改的过程是不可篡改的情况下,大数据杀熟将没有立足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