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那個被你誤解的「夭」字

一、總被誤解的一個字

“夭”字是一個常常被誤解的字。我估計大多數人,都以為這個字的意思是“死”,因為我們都熟悉的“夭折”,就有“死掉”的意思。

實際上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還原那個被你誤解的“夭”字

年輕漂亮才是“夭”字的本意

“夭”字的準確意思的“年輕漂亮”。

注:圖片來源為頭條號圖庫搜索關鍵字“年輕漂亮”出來的圖片

二、最早的出處

“夭”字最早的出處,為《詩經·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意思是剛剛綻放的桃花,香氣撲鼻,非常漂亮,賞心悅目。

注意,這裡有兩個關鍵概念:一是剛剛開放的,二是漂亮。二個意思,缺一不可。

還原那個被你誤解的“夭”字

“剛剛綻放的桃花”是本意

所以,“夭”字在《詩經》流行的哪個年代,常常用來描述一個很美好的新生事物。

注:圖片來源為頭條號圖庫搜索關鍵字“桃花”出來的圖片

三、字形變化

在甲骨文裡面,大約在公元前17世紀左右,“夭”字是一個人的形象,頭部特徵明顯,這個人是舉著手打招呼的樣子。實際上,在甲骨文的年代,“夭”字就是用來形容一個“年輕漂亮”的人,這個人因為年輕漂亮而很有自信,於是,她見到人遠遠地就打招呼啦,“嗨!”

還原那個被你誤解的“夭”字

字形變化

到了《詩經》剛剛出現的年代,公元前11世紀左右,詩人開始用“夭”字形容桃花,因此《詩經》中留下了“桃之夭夭”的名句。

到了金文,或者叫鐘鼎文,也就是秦始皇還沒出現的青銅器時代,這個字的頭部被簡化了,但是這個美人仍然自信地揚著手跟你打招呼。

到了小篆時代,秦始皇手下的人,焚書坑儒的可能很是壓抑,所以在字形上把美人的手放下來了,有氣無力的樣子。唯獨保留了歪著頭調皮的樣子,能看出些許自信。

等到了隸書,“夭”字已經看不出人的樣子了。最大的特徵就是“大”字上面的一撇,仍能看出一絲歪頭的樣子。

還原那個被你誤解的“夭”字

小篆“天”字與“夭”字天差地

最後我們對比一下“天”字、“夭”字的小篆,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雖然現在這兩個字只差一撇撇,但在小篆的年代,它們之間是天差地別。

四、各種引申含義

既然知道“夭”字意為“年輕漂亮”,我們就看看由“夭”引申而出的字,這些字仍然保留了“年輕漂亮”的含義,這恰恰從側面證明了“夭”字的本意。

,“夭”字加了“女”字旁,意為“年輕漂亮的女子”。比如,“妖精”一詞,用來形容人的時候,意思是年輕漂亮的女子,其中最拔尖的,通常指性感的美女;“妖精”一詞用來形容鬼怪的時候,是指變幻成“年輕漂亮的女子”的精靈。

(注:妖是變成美女的;魔是變成威猛強壯的;鬼是變成嚇人慘狀的;怪是變成你沒見過的比如三條腿樣子的。)

還原那個被你誤解的“夭”字

妖精用來形容異常漂亮的性感女子

,“夭”字加了“矢”字旁,意為“年輕漂亮的持弓人”,通常用來形容男子。矯健,形容英俊健壯的小夥子,或者形容老人還能有英俊健壯小夥子的狀態。

,“夭”字加了“山”字旁,意為“漂亮的小山”,去過桂林,見過南方小山的應該就明白這個字的意思了。與其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北方的大山,或者珠穆朗瑪峰這樣的,就不是“岙”了。在南方,“岙”字慢慢有了變化,意為山間的平地,對的,巍峨的大山是不存在山間平地的,只有那些漂亮的小山會有山間平地。

還原那個被你誤解的“夭”字

逃之夭夭,意思是逃跑都帥呆了。

逃之夭夭,古人也會開玩笑,把《詩經》的桃之夭夭做了同音轉換,變成“逃之夭夭”,形容逃跑都很帥。就像周星馳代表作《大話西遊》裡面,紫霞看到孫悟空逃跑時,說“跑都跑得那麼帥,我真幸福!”,這個就是標準的“逃之夭夭”。

五、“夭”字慢慢產生“死”的含義

我們已經記住了,“夭”字是“剛剛綻放美麗的桃花”的意思,常常用來形容“年輕漂亮”。

於是古人就發明了一個詞“夭折”,直接的意思是:那朵剛剛開放的美麗的桃花,被從樹上折斷下來,拿在手中欣賞。引申的意思是,美好的新生事物被扼殺了。在後人沿用這個引申含義的漫長歲月中,慢慢人們忘掉了“夭折”的本來意思,所以,現在只剩下了“新生事物被扼殺”,有時候進一步引申為“小孩子死掉”,因為小孩子是新生事物,如桃花般美麗,小孩子死掉就如同剛剛開放的桃花就被從樹上折斷。

於是後來就有了“夭壽”等等用來形容早亡的詞語。這已經跟甲骨文年代本來的字義完全背道而馳了。

六、結尾

我這麼一通解釋,大家是不是覺得“夭”字很有意思呢,對的,“年輕漂亮”就是“夭”。這樣的篇幅用來給小朋友講解一個字,他們也會聽的津津有味,慢慢地,學習興趣就培養出來了。昨天我給家裡的小朋友講了這個字,他聽得可認真了。

最後,關注孩子的教育,關注頭條號“家有仲永”,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