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我成绩不好他们就打我,可我真的尽力了”

“这是我的信,你凭什么看!”

“你们不能这么打我,我犯了什么法律?

你不好好学习就是犯了法律,懂吗?懂吗?懂吗?”

“孩子,我这样打你骂你,都是为了你好。

而且,我的父母也是这么把我带大的。”

针对儿童习得暴力行为的原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做过一个实验。研究者从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中,各挑选了36名男孩和女孩,并分成三个组。

其中,有一组儿童会观察成人对波比娃娃施暴的场面。那个人会坐在波比娃娃身上,然后反复击打它的鼻子,又把它抛向空中,并在房间里踢来踢去。一边踢,一边谩骂,暴力场面持续10分钟后,实验者会把孩子带走。

最后,所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会被带进一个放置了攻击性玩具的活动室。研究人员等着孩子们对此作出反应。

实验发现,那些观察过暴力行为的孩子,其攻击性,远高于别的孩子。在这些孩子中,男孩平均表现出104次暴力行为,而女孩只有48.4次。同时,男孩的身体攻击倾向明显,而女孩的语言攻击倾向明显。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当一个孩子成长于家暴环境中时,他每次挨打,都会加深一个信念: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如果这个想法在他今后的成长中,没有得到修正,他就会从“受虐者”逐渐变成“施虐者”。

心理学里说,童年的影响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式亲子关系,唯“成绩”论,代替家长圆梦,重男轻女,缺乏与子女的平等交流,酿出了不少童年悲剧,在畸形的亲子关系中,伤害又继续在代际间传递。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我从小被我妈打了N次,青春期和我爸顶嘴,我爸把一壶刚烧开的水,往我身上泼。肩膀全烫伤了。我妈带我去医院,因为要花钱,我妈又在护士面前狂骂我。”

“他们吵架,内容和我没关系。可是我妈威胁我爸说他敢走出家门就马上勒死我,绳子都拿出来了。我爸抬脚走了,我妈把我拖到面前拿着绳子对着我比划了一个多小时。我长大后明白她是想让我爸回来看到她要勒死我,然后过来阻止,可是我爸没有回来。那一个多小时是我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

孩子往往会自行合理化父母的家暴行为,在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父母对孩子进行的伤害,无论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我们时常在新闻上看到骇人的新闻,7岁儿童被父母殴打致死,再大一点的孩子,有了独立意识,会想办法合理化父母的家暴行为,更有甚者走上自杀的悲剧。

前段时间,南锣鼓巷戏剧节反家暴话剧《洞》,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了家庭暴力的真相,观者无不深受触动,这部作品将于10月10-14日在鼓楼西剧场上演。

反家暴话剧《洞》

剧情介绍

忙于创业梦想的父亲、终日打拼的母亲,沉默顺从的女儿。父母在为家庭跻身更高阶层奋斗,沉重的生活压力、昂贵的学费,时时爆发的争吵,“普通”的一家背后有着深重的阴影,女儿懂事的背后隐匿着不安。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例行的晚餐交心会,吃饭就像上战场,要时刻应对父母的抽查,要会背诵父母的教导;父母陷入暴烈争吵时,要把自己缩到最小最小,防止他们拿自己撒气;一言不合心意,飞向自己的耳光;严格控制的回家时间;更不用说成绩不好时,在父母的暴力责罚下,一遍遍寻找自己思想根源上的错误,这些是小晨每天回到家,关上门,要面对的生活。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在这密不透风的控制里,小晨依然在给自己寻找快乐,她依然相信这个世界,她会向老师寻求帮助,认为那个虽然有些严厉但不侮辱人的温柔的老师会庇护她。她会给各地的朋友写信,给自己制造一点快乐,会做梦,梦想自己成为一个专栏作家,收养一只狗,边流浪边写作。可是这点小小的嗜好,父母也照样能嗅到一丝不受控的气息,找出来,撕毁。而她期盼的庇护是那样的软弱,在父母严密的控制面前不堪一击。

无法改变父母巨大期望的她,无法逃离控制的她,期盼不到庇护的她,只能默默承受辱骂和责打。在向外界最后的求助失败后,她关上了面对世界的大门……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演出评论

小白

剧场有男孩哭了,大概也曾体会过以”爱”为名义的“惩罚”吧,也许没台上那么激烈。一切暴力方式的“惩罚”,不会让人变强,只会让心越来越脆弱、叛逆和绝望官至遗忘了生命的意义。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郭郭

二刷《洞》。在来之前,在网上投到了原始事件中当事女孩留下的遗书,看着她讨伐父母的字字仇恨我感到最强烈的,是导演编剧的善意一一她超越事件表面的题材暴力。表象,关注的是暴力的诱因一一创业压力、父权、升学压力、学区房,以及它们背后的,价值观不同成功标准单一的社会现状或曰社会问题。作者并未评价观点自在人心。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小西

关注即价值,更何况《洞》的价值不只在于关注,更在于引发思考。只是会引发谁的思考昵?

小晨一个鲜活生命的离去,带来的并不全是哀伤,还有人类一贯的冷漠与不思考。这些对社会现实的呈现,恐怕才更有价值,因为正是这种对生命与尊严的漠视,才是深藏人类内心的恶魔,引发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如果人类少一点关注外界的仰视,多关注一些内心的声音,或许会好点。既然带领小朋友来到这个冰冷的世界,就请用爱温暖他们,不要用你的欲望束缚他们。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他们想你要的;你的追求可能是他们不屑的。继续心疼萱童鞋,辛苦了。嗯,因为演技太好"爸爸妈妈"的两位演员,估计不会太招人喜欢。

取材于真实故事的《洞》,真的以超真实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无休止的家暴带给一个孩子的恐惧与绝望的无底洞。拥抱那些因为家暴而无法与这个世界共存的灵魂!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演出信息

《洞》

反家暴话剧《洞》以”爱”为名义的“惩罚”,请拒绝!

演出时间:10月10日-13日19:30

10月14日14:30

演出地点:鼓楼西剧场


剧场夜幕中的一束光

更多精彩视频及文章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