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當大家第一眼看到上面這張類似定格的圖片時,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什麼飛機呢?A-10?!當然不是,其實它可是比A-10攻擊機“早生”30年的異國前輩。

不管是He-126還是Me-262,甚至包括當時仍然處於設計階段的MeP.1101 、Ta-183以及飛翼的Go-229三種正在研製中的新型戰鬥機,都屬於典型的空優戰鬥機。也就是說這些飛機都是用來進行空戰爭奪制空權的。但是,空軍除了執行爭奪制空權還有其他任務要執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地攻擊來支援陸軍作戰。這其中包括戰略、戰術轟炸和對陸軍一線作戰部隊進行直接的低空—超低空近距離戰場遮斷支援作戰。而後者一直是二戰中空軍的重要任務。

當二戰發展到1944年,納粹德國已經處於東、西兩線盟軍的強大夾擊之中。納粹德國一方面要面對西線英、美空軍的大規模戰略轟炸和地面攻勢,另一方面更要面對東線戰場蘇聯紅軍強有力的攻擊。到戰爭後期,納粹已經認識到對自己構成真正致命威脅的並不是西線的英、美而是東線的蘇聯。尤其是強大的蘇聯陸軍對納粹德國構成最知名的威脅。當時的蘇聯陸軍已經成為標準的重裝甲機械化陸軍。每當與蘇軍發生大規模交戰,面對如洪水般漫山遍野洶湧澎湃而來的蘇聯陸軍大規模重型機械化裝甲集群的強大攻勢,納粹德國陸軍都感到精疲力盡。雖然納粹德國陸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黑豹-G”中型坦克和“虎王”式重型坦克等武器,但數量太少。有限的“黑豹-G”和“虎王”在如洪水般洶湧而來的蘇聯T-34-85中型坦克和IS-2M重型坦克們龐大的絕對數量優勢面前,納粹德國陸軍的質量優勢顯得無比脆弱。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上圖為二戰蘇軍伊爾-2強擊機

同時,納粹德國陸軍還要面對蘇聯空軍的打擊。其中最另納粹德國陸軍恐懼的就是被他們稱為“黑死神”的蘇聯伊爾-2強擊機。伊爾-2強擊機給納粹德國陸軍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當初納粹德國剛剛入侵蘇聯時,在蘇軍徹底喪失戰場制空權的情況下,蘇聯伊爾-2強擊機依然能夠依靠自身強大的裝甲防護和優異的低空、超低空飛行性能在納粹德國空軍的眼皮底下支援蘇聯陸軍作戰。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蘇聯空軍伊爾-2強擊機以其堅實的裝甲防護生存能力和強大的對地打擊火力給納粹德國空軍和陸軍裝甲部隊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在納粹德國陸軍和空軍看來,蘇聯的伊爾-2強擊機比自己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強多了。而納粹德國空軍當時另一種主要對地攻擊機Hs-129已經陳舊不堪。面對強悍的蘇聯蘇聯陸軍重型機械化裝甲集群,納粹德國陸軍在自己竭盡全力抵抗的同時,一直渴望能得到來自自己空軍的強有力的直接的低空—超低空近距離戰場遮斷支援。於是,面對兇猛的蘇聯陸軍重型機械化裝甲集群的肆意打擊,納粹德國陸軍大罵空軍是無能的混蛋。其實納粹德國空軍一線部隊也非常希望能得到一種新型對地攻擊機來代替陳舊的Hs-129攻擊機和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上圖為德軍斯圖卡俯衝轟炸機

面對陸軍的罵聲,已經盡了力的德國空軍一線人員感到很委屈。結果他們的怒火被髮洩到自己的頂頭上司空軍司令戈林身上。戈林要同時面對來自陸軍和自己空軍下屬的雙重壓力。於是,戈林下令,要求亨克爾公司、容克斯公司共同研製一種新型對地攻擊機。由於當時已經有多種噴氣式戰鬥機出現,因此戈林要求新型飛機同樣要以噴氣發動機為動力。

作為專門的反坦克對地攻擊機,納粹德國空軍對新型飛機提出明確的設計要求,要求新型飛機要具備優異的低空-超低空性能。必須具備強大的固定反坦克武器。這種固定反坦克武器必須能夠摧毀任何蘇聯陸軍坦克。同時要求新型飛機自身必須具備厚重的防護裝甲以有效對抗地面防空火力。德國空軍的要求是新型飛機主要部位(注:座艙和油箱)的防護裝甲必須可以抵抗20mm口徑炮的射擊。機身其他部位必須可以抵抗7.9mm機槍的射擊。這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越了當時一些地面輕型裝甲車輛如日本坦克的防護力。

在設計人員的努力下,新型飛機的設計進展相對順利。於是納粹德國空軍在還沒有見到原型機的情況下就將新機命名為“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此時該機在容克斯內部尚未編號,於是暫稱為Ju-unnamed)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計劃進展相對順利。到1944年年底,“突爪鷹”已經進入最後設計階段。決大部分設計已經完成。按預定計劃,如果順利,將在1945年5月開始生產第一架樣機,在1945年6-7月第一架“突爪鷹”的樣機就可以進行首次試飛。“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的設計意圖非常明確,就是取代原有亨克爾—Hs-129攻擊機進行低空、朝低空反坦克對地支援任務。由於所處空域易受地面小口徑活力攻擊,因此該機非常強調裝甲防護性。同時要求該機機背強大的反坦克火力。特別是要求該機自身的標準固定武器也就是機炮必須具備強大的反坦克能力 。能夠擊毀當時所有型號的蘇軍坦克。結果亨克爾的設計人員經過努力率先達到了上述性能要求。

“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採用非常普通的氣動佈局設計。主翼為普通型梯形平直機翼。與機身形成“十”字型佈局,主翼翼尖呈45度上翹。尾翼與當時其他攻擊機不同,採用類似大型轟炸機的佈局,兩片垂尾佈置在兩局平直佈置的平尾端部。與當時納粹德國其他幾種在研噴氣式飛機大量採用木製材料不同。由於要執行險惡的低空、超低空近距離打擊,為了保證機體有足夠的強度和抗打擊能力,“突爪鷹”機體採用全金屬鋁合金材料。在座艙底部和飛行員背部以及油箱,佈置有15毫米厚的高強度特種鎳合金鋼防護裝甲。其中座艙的整個裝甲在座艙中構成一個“浴缸”形的防護帶。裝甲可以保護飛行員和油箱承受20mm以下火器的打擊。其他部位也部署有厚度不等的防護裝甲。因此“突爪鷹”具有當時所有型號飛機中頂級的裝甲防護能力。其防護力甚至超過了納粹德國的盟友日本陸軍的95式輕型坦克(注:德國人始終堅信日本人的所謂“坦克”就是鐵皮做的裝甲車)。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由於採用全金屬機體和重裝甲防護造成機體相對重,“突爪鷹”需要相當強大的動力系統。“突爪鷹”採用兩臺單臺推力為1910公斤的BMW003E-1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發動機佈置在主翼根部略靠近座艙的地方,兩個主翼看上去好像是在安裝發動機倉正中間。發動機在主翼略靠前,在主翼後各有一塊可控制的整流板。飛機座艙的佈置緊靠機頭,呈傾斜佈置,整個位置突出,加上採用氣泡形座艙蓋,飛行員的視野非常開闊。“突爪鷹”飛行員的視野在當時所有對地攻擊機中是最好的。座艙蓋和前防彈風擋可以抵禦小口徑輕型武器如步兵用輕機槍的射擊。同時座艙內設計了增壓裝置。

由於設計的主要目的明確為執行反坦克任務,因此設計人員為“突爪鷹”的武器配備了強大的武器系統。初期計劃是Mk103-30mm長身管機炮。但隨著蘇聯新型IS-2M重型坦克的服役,而且情報表明不久蘇聯最新型重型坦克(注:既後來的IS-3M/T-10M重型坦克)即將出現,30毫米機炮的威力顯得不足,另外當時蘇聯新型伊爾—2改進型強擊機已經換裝37mm炮。於是設計人員決定,一旦開始量產,“突爪鷹”的標準固定武器將換為一門德國最新型的BK-37型37mm機關炮,該炮已經裝備在當時改進型的納粹德國空軍JU-87“斯圖卡”雙座反坦克強擊機,配合新型鎢合金穿甲彈,BK-37型37mm機關炮在實戰中表現出極其強悍的反坦克殺傷力,即使是當時蘇軍最先進的IS-2M重型坦克也可以輕鬆的作到一擊必殺!同時還裝有兩門MG-20型20mm機關炮。另外還可以使用納粹德國空軍各種反坦克火箭和炸彈。因此“突爪鷹”的反坦克火力可以說極為強悍。

“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設計——機長11.85米;翼展14.6米;機高3.85米。動力裝置採用兩臺單臺推力為1910公斤的BMW003E-1型渦輪噴氣發動機。標準固定武器為一門BK-37型37mm機關炮,位於機頭座艙下部,兩門MG-20型20mm機關炮位於主翼根部發動機短倉後;採用單座單人駕駛。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為世界上第一種噴氣式雙發重型攻擊機。

個人一直在作一個假想,擁有劃時代技術的“突爪鷹”對地攻擊機一旦出現在歐洲的天空,那它和同樣是在低空過日子的蘇聯“黑死神”伊爾2和伊爾10攻擊機之間的碰撞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能遏制蘇軍那恐怖的鋼鐵洪流麼?(想想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死亡公路)

亨克爾公司的設計相對順利。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按計劃到1944年年底,“突爪鷹”將進入最後設計階段。將在1945年5月開始生產第一架樣機,在1945年6-7月第一架“突爪鷹”的樣機將進行首次試飛。納粹德國空軍滿懷憧憬的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反坦克利器。但是,一切都晚了。1945年5月,美軍攻佔亨克爾公司所在地。結果,作為納粹德國給予厚望的反坦克殺手的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連第一架樣機都沒有來得及製造。最終只停留在設計者的圖板上。納粹情報人員本來準備銷燬所有相關資料,但是還沒等他們來得及動手,美國人就來了。於是,與飛碟等項目不同,納粹德國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的全套技術資料都被美國繳獲並帶回國內。

戰後美軍對專用對地攻擊機的開發走過了一段彎路。二戰中美軍用P47一類速度超過600千米的戰轟機進行對地攻擊但效果卻並不十分理想,這是由於他們忽略了對地攻擊機的重要本質——低空低速和卓越的低空飛行穩定性。反觀德國,他們也在東線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的對地攻擊機,而像Ju87G和Hs129這一類飛機,雖沒有P47那樣的高速,卻有不錯的低空飛行性能和優良的武器,在反坦克作戰中取得了更大的戰果,這也是當時其它德國末日戰機在向高空高速方向發展的同時,以對地攻擊為職的“突爪鷹”卻選擇了更適合低空低速作戰的氣動構形的原因所在。

美國曾組織有關專家對得到的各種納粹德國尖端航空技術資料進行分析。結果,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得到的結果是美國人的冷遇。原因非常簡單。與其他那些“五光十色”無比前衛的納粹德國尖端航空技術的產物如飛翼Go-229噴氣式戰鬥機比起來,規規矩矩採用普通氣動佈局的“突爪鷹”顯得太普通甚至落後了。在一向追求時髦的美國人眼裡“突爪鷹”甚至還不如Me-262噴氣式戰鬥機。於是,美國人將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的技術資料丟進了資料堆。這一丟就是近30年。

二戰結束後,美國立即與蘇聯進入冷戰階段。面對在二戰中崛起的空前強大的蘇聯陸軍機械化重裝甲機集群那隨時可能發起的排山倒海般的攻擊,美軍除了在地面進行對抗外,還指望在空中進行打擊。於是美軍發展了多種對地攻擊機。但是,戰後尤其是上個世紀60—70年代,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發達國家在軍用航空領域陷入一個奇怪的“超音速至上”怪圈。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當時無論什麼軍用飛機,不管是做什麼用的,美國人都明確要求必須具備超音速能力。就連反坦克對地攻擊機也不例外。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於是,在“超音速至上”思想的引導下,美國和蘇聯相繼發展出自己的超音速對地攻擊機。美國F-105“雷公”。蘇聯人則是蘇-7“修鞋匠”。這些攻擊機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具備很強的高速性。面對自己的成績,美國人沾沾自喜。但不久實戰結果就驚醒了美國人。在1967年-1973年埃及和以色列的“準戰爭”中,埃及空軍的蘇制蘇-7超音速攻擊機出場。蘇-7是與美國的F-105“雷公”一個級別的超音速攻擊機。結果,由於速度太快,蘇-7根本不適合近距支援和遮斷攻擊。

同時期的越戰中,美國人自己的F-105“雷公”甚至當時最先進的F-4“鬼怪”雙發重型噴氣式戰鬥機一樣狼狽。而相反的是,在中東,埃及空軍已經嚴重落後的亞音速米格-17上陣,在對地攻擊中表現極為出色。一方面米格-17由於速度適中,另一方面米格-17的火力也非常強悍。尤其是其37mm機炮的效能非常明顯。同時米格-17還具備一定的裝甲防護能力。而美國的F-105“雷公”由於自身缺乏有力的裝甲防護,在面對當時已經普及的蘇聯ZSU-23-4自行高炮面前根本不堪一擊。在越南的美國的F-105“雷公”甚至被高射機槍就擊落了。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最終,痛定思痛的美國人終於決定重新研製一種重裝甲亞音速攻擊機來對抗蘇聯的坦克集群。這時候,美國人終於想起了當初被他們萬分瞧不起的納粹德國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於是,美國人找出已經塵封依舊的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資料,在原基礎上進行一定修改,主要是用新技術對原型機進行一定改進。比如用一門30毫米 GAU—8/A七管機炮取代原來的一門BK-37型37mm機關炮和兩門MG-20型20mm機關炮等。

這樣,經過改進的美國版“突爪鷹”在1972年5月10日首飛。在進行一系列試驗後,在1975年10月21日,在1945年二戰結束並被美國人繳獲、塵封整整30年後,當年納粹德國的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的美國版本終於裝備部隊。這就是至今仍然在美國空軍服役的美軍最強大的固定翼反坦克攻擊機——A—10“雷電”反坦克攻擊機。除某些改動外,今天的A—10“雷電”無論從任何方面看都與當年納粹德國的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發動機佈局和尾翼佈局都沒有多少改進。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這樣,在沉寂整整30年後,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終於在昔日自己的死對頭手裡復活並大放異彩。在服役後所經歷的歷次戰爭如海灣戰爭中,A—10“雷電”反坦克攻擊機以起強悍的反坦克火力、優異的低空-超低空近地支援性以及強大的裝甲防護生存能力而贏得“坦克終結者”的威名!德國“突爪鷹”的後代終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最終證明了在整整30年前納粹德國技術專家們那看似“荒唐”的空—地戰場支援理論的正確性。而美國人則對自己當初擱置“突爪鷹”資料導致整整30年沒有可靠的反坦克攻擊機的糊塗舉動後悔萬分。否則,美國人決不可能在蘇聯強大的坦克優勢面前心驚膽寒的整整30年!

A-10攻擊機技術來源竟然是二戰德國,打破了超音速至上理論

(飛翔在歐洲天空中的“突爪鷹”加上後世A-10攻擊機那標誌性的鯊魚嘴塗裝後,兩者在外表上就更為神似了。)

納粹德國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與當時其他項目相比並不突出甚至有些落後。但他卻是一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機。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是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噴氣式雙發重型反坦克攻擊機。他的出現開創了對地空中打擊的新時代。現在世界軍事史界認為,如果納粹德國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真能服役,那將對盟軍尤其是蘇軍地面裝甲部隊帶來巨大威脅。因為雖然不掌握制空權,但由於噴氣機速度方面的優勢,當時盟軍主力螺旋槳戰鬥機對該機的威脅也非常有限。而更讓人欽佩的則是30年前德國軍事技術人員對空—地戰場支援理論所賦有的極其敏銳的遠見。

當然,即使納粹德國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真的能少量服役,也不可能拯救反人類的納粹德國法西斯政權的滅亡。唯一能現實出來的只有二戰末期納粹德國的科學家們所爆發出那種令今天的人看來都感覺不可思議的創造力。

今天,作為納粹德國亨克爾—“突爪鷹”反坦克攻擊機直系後裔的美國A—10“雷電”反坦克攻擊機和其他納粹末日武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潛射彈道導彈.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地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和AIP潛艇等一起,對人類後來的軍事科技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們一起向世人展示出二戰末期納粹德國的科學家們所爆發出令人不可思議的創造力。這些成就至今仍然在人類一些最新武器裝備上散發著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