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理高考试题套路,找高效复习思路

2017年全国卷地理试题主要体现以下四点特色:“稳”“实”“精”“新”。


“稳”体现在稳定、稳重、稳妥。稳定基本题型与试题风格;重视基础性概念与原理;稳妥设置分值及评分标准。

“实”体现在真实、现实、实际,力求测得考生的真实水平,规避答题模式;基于现实生活、生产及生态问题选材设问;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切合考区考生的实际。

“精”体现在精当、精巧、精准。精当地确定主题与选材,视野开阔;精巧的构思与设问,视角丰富独特;试题语言运用精准。

“新”体现在新思路、新变化、新情境、新角度。试题材料选择我国传统文化,结合区域知识设题,切入点小,问题深入,注重原理,贴近生活,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区域考查别出心裁,设问角度不拘一格;考核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核心素养,实现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

看地理高考试题套路,找高效复习思路

在具体的知识及设题情境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彰显文化自信

全国卷Ⅰ第43题古村落“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考查的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古村落的保护问题,该题没有直接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桂林江头洲村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而是倒过来考查人(当地生活在古村落中的村民)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设问角度与设问形式都比较新颖,要求考生能够迁移创新,综合应用,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培养考生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全国卷Ⅲ第1—3题,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为载体,引导考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增强文化自信。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一帧剪纸反映的自然、人文景观去考查其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原理和联系,最终落脚到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上,既符合地理学科所要考查的学科素养,又始终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

看地理高考试题套路,找高效复习思路

二、时代气息浓,贴近考生,贴近生活

全国卷Ⅱ第43题命题角度新,要求考生从文化体验的角度,说明体验马帮文化应做的前期准备;第44题设问巧妙,细致入微,以“红色荒漠”的治理为背景,以景观图为信息载体,考查防止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的比较优势,十分贴近生活。

全国卷Ⅰ4—5题,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集聚在一起可互通信息,共享基础设施,使市场营销成本降低。观察生活,观察世界是学习地理必须具备的素质。

看地理高考试题套路,找高效复习思路

三、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加强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全国卷Ⅰ1—3题,要求考生观察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从两张不同的景观照片上可以看出来,一边是整齐的绿化带,一边是杂乱的灌木。材料给出“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当地冬季树木落叶,因此当地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试题要求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充分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考生用地理思维来理性分析、思考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的意识。

实际景观图,是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情境,通过地理的视角来设计试题,亲切又平和;试题引导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试题很好地把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而且也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看地理高考试题套路,找高效复习思路

四、关注现实,紧跟热点,重视对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考查

全国卷Ⅰ第36题,答题中要突出剑麻产业在新科技领域应用广的原因,并且指出中国兴建的剑麻公司对基落萨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题以坦桑尼亚为背景,契合“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体现关注现实、紧跟热点的命题思路;援非建设则体现了民族自豪感等高考命题价值取向。通过分析区位条件,总结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探讨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评价区域开发的条件与方式,促进区位的发展,体现地理学科素养,重视区域认知。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三套试卷中均有一组试题以文字材料为载体,其余三组试题的材料是图文结合的。试卷选材视野开阔,视角丰富,视点具体,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基于生活、生产、生态,运用地理视角认识古今中外的不同尺度的问题。

分析以上试题特点可以看出,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命制是依托考纲进行的,在抓主干知识的基础上细化了知识点;并且,试题的选材和命制角度灵活,往往是小切口切入,但需要较大的思维量。新颖的试题背景提升了考生兴趣,培养了考生的地理思维。这就要求考生平时积极关注课外地理问题,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开阔地理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

看地理高考试题套路,找高效复习思路

考生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的试题类型,通过题组的方式将知识有机整合,做到高效复习。

以动植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以河湖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以物质运动及能量交换规律为核心的整合题、

以人口与城市和交通联系为背景的人文要素整合题、

以工业区位为核心的人文要素整合题、

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整合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