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反骨韦十二”:他是韦昌辉家族的唯一战将,却回不了金田村

1949年解放后,也就是太平天国灭亡后近百年时,几位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学者来到了广西金田村考察。广西桂平县的金田村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可以说是它的发源地,也还是发祥地。

历史学者们和金田村里的妇孺老少聊起了太平天国的往事。虽已过百年,但金田村里的人还记忆犹新,说起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人时好像还是健在的邻居一样。最后聊起了从金田村走出去的唯一领导人北王韦昌辉和韦家往事。

悲剧“反骨韦十二”:他是韦昌辉家族的唯一战将,却回不了金田村

村民表达了对韦昌辉的称赞、埋怨和惋惜,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但说到韦氏家族时,有人愤怒和摇头,一老人带着历史学者们来到了一座名叫蚂蝗的石桥边,指着桥边的石碑要历史学者自己看。历史学者们目光停留在这么一句话上:

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

原来这是说的韦家的第二号人物韦俊。韦俊又称韦志俊,是韦昌辉的弟弟。韦家对太平天国的功劳是非常大的,金田起义时大本营就是韦家大院,所有军资粮饷都由韦昌辉家负担,韦家是当地富豪,只因被土著欺压而加入洪秀全的教会组织,然后毁家帮助组织举大事。

悲剧“反骨韦十二”:他是韦昌辉家族的唯一战将,却回不了金田村

金田起义爆发后,韦家上下数百口人全部投军,成为太平军中一大山头。但韦家不像石达开家族那么有能人,石达开亲族兄弟近十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且有将略,能带兵打仗。韦家可称战将的唯有韦俊而已。韦昌辉不怎么擅长带兵,多是在核心领导层里协助东王杨秀清处理一些军机大事。

韦俊所带的骨干大都是韦家精壮,清一色的既忠诚韦家老大又耐苦的老广西。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前期,可以说韦俊带的就是韦家军。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命令韦俊带领韦家军领导西征。1855年春,韦俊攻占武昌,这是太平军第三次占领武昌,韦俊奉命镇守武昌城,不断地击败了湘军的水陆进攻。韦俊将略优等,在太平军中算是能攻善守的高级将领之一。很多人都知道,罗泽南是曾国蕃部湘军最凶狠的大将,但在武昌城下被打死,成为了韦俊的手下败将,此后湘、鄂、赣湘军闻韦俊大名都丧胆。

悲剧“反骨韦十二”:他是韦昌辉家族的唯一战将,却回不了金田村

1856年秋,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开启了血腥的内部火拼模式。洪秀全借韦昌辉灭了东王杨秀清后,又要借石达开灭韦昌辉,于是石达开把护卫武昌的太平军调回天京内斗去了,一时武昌危急。更要命的是内斗中韦家深陷进去了,遭了灭门之祸,只有韦俊等在外的韦家人逃过一劫,但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此刻湘军乘机猛攻武昌,韦俊坚守无望,带着彷徨无奈和惶恐撤出武昌,好在石达开做天京事变的前阶段善后工作时,比较理智和仁慈,没有株连韦家军余部。

但是天京事变还在没完没了,洪秀全又要摒弃石达开了,石达开只好远走他乡。韦俊率部在江西和安徽间流动。1858年,洪秀全发现虽然干掉了所有威胁自己地位的元老诸王,但是太平天国一时被抽空,没有了栋梁支柱,他自己除了权术似乎啥都不会,于是开始启用后批次的太平军将领,或者说少壮派。

悲剧“反骨韦十二”:他是韦昌辉家族的唯一战将,却回不了金田村

作为手握精兵,又是韦家二号人物的韦俊被提拔上去了,成了右军主将。韦俊的资历比后起之秀的陈玉成和李秀成、李世贤都深得多,在金田起义时,韦俊排名可以进前20,而他们那时候还是受苦儿童,没参军。后来加入太平军时,陈玉成一直为韦俊部下小将,所以几位主将之间的矛盾就逐渐显露出来了。加之洪秀全又用权谋之术引导他们相互制衡,所以埋下了祸根。陈玉成最先凸起,最早封为英王,昔日的老上司韦俊转眼成了陈玉成的下属,而且他们又在同一地盘安徽,诸侯们都非常在乎自身的地盘的,陈玉成也不例外。

于是日子长了,必生咀唔,陈玉成部实力强大,又鄙视韦家韦昌辉在天京事变中的行为,于是经常指县为界,但是韦俊也得有生存空间,也不愿受曾经的老部下欺负,谈不拢就争,争不赢就抢,抢不到就火拼。情况越来越严重,忠王李秀成也卷进来了,他看不惯陈玉成的英气逼人,又想借韦俊削弱陈玉成,于是暗中支持韦俊斗陈玉成。

悲剧“反骨韦十二”:他是韦昌辉家族的唯一战将,却回不了金田村

但是无奈韦俊无论从实力还是社会舆论支持方面都远不如陈玉成,最后困在池州,进退两难之际想了个馊主意,那就是投降清朝。投降是成功了,但是部下的黄文金和刘官芳等老广西忠于太平军,不愿意投降,于是镇压韦俊,韦俊没能把池州作为见面礼献给清军。所以去到清军那边,他也没受到重用,只不过保全性命,换了点小富贵。

太平天国灭亡后,韦俊感觉呆在清军里的价值没有了,只想回到广西金田老家闲度余生,落叶归根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带着投降叛逆的头衔,心里好多疙瘩。于是他讨好乡里,要出钱修建蚂蝗桥、蔡江义渡。心想这样做金田村民就会原谅他,允许他落叶归根。但是村民们拒绝了他,修桥的钱宁愿村里咬牙拼凑也不求他。

悲剧“反骨韦十二”:他是韦昌辉家族的唯一战将,却回不了金田村

这才有了小编前面说的村民在石碑上刻上那几句话的前因后果。村民的心是可以理解的,中国人从来都痛恨不忠不义的叛徒,另外当时广西金田一带成千上万的民众加入了太平军,历经血战,都埋骨他乡,陪葬了心中的太平天国,而韦俊却做了叛徒而苟活于世间享富贵,必然为村民所不齿。因此村民可以原谅韦昌辉,但是无法原谅韦志俊。而且还送他一个外号:反骨韦十二。韦俊族里排行十二,小命韦十二。

不过小编最后要说,韦俊投降虽有无奈,但是还是留下了污点。纵观整个太平天国之兴衰,无疑可知其为一大历史悲剧,韦俊深陷其中,当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1884年5月8日,韦志俊卒于安徽宣城县孙家埠乡汪村,其孙光照、师洛等于民国十二年十月立碑,1980年7月韦志俊的坟和墓碑被发现。(《太平天国大辞典》367页)

悲剧“反骨韦十二”:他是韦昌辉家族的唯一战将,却回不了金田村

​历史车轮滚滚,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历史需要细读,但有时候又不忍细读。这是小编研究历史时的一句心得,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呢?欢迎评赞和关注永宣论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