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孫子兵法十三篇之一《始計篇》

國學經典——孫子兵法十三篇之一《始計篇》

始計第一

孫子曰:兵者①,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②。

註釋:

①兵者:軍事,戰爭。

②“不可不察也”四句:地,處境、境地。道:途徑、方法。察:考察、探究。《孫臏兵法·見威王》:“夫兵者,非士恆埶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戰勝,則所以在王國而繼絕世也;戰不勝,則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

故經①之以五事,校之以計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⑤,三曰地⑥,四曰將⑦,五曰法⑧。道者,令民與上同意⑨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也⑩。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⑾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⑿。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⒀。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註釋:

①經:度量,劃分。

②校:比較。計:計算、謀劃。

③索:尋找、探索。情:情況。

④道:本身有道義的意思,這裡講的是軍事作戰當中的思想政治基礎。《孫臏兵法·月戰》:“間於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戰不殫”。

⑤天:本義指自然界,這裡指自然生成的“天時”條件。

⑥地:地利。

⑦將:將領。《吳子·論將》:“凡戰之要,必先戰其將而察其才。”

⑧法:法律、制度,這裡指軍法。《尉繚子·制談》:“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則士不亂,士不亂則形乃明”。

⑨上:君主。同意:相同的意志。《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⑩畏危:懼怕危險。

⑾廣狹:地形的開闊與狹窄。死生:軍事戰爭中的死地與活地。《孫臏兵法·威王問》:“患兵者地也,困敵者險也”。

⑿智信仁勇嚴:智謀、威信、仁道、勇猛、嚴明。

⒀曲制:組織編制。官道:將帥兵吏的選用。主用:軍隊作戰所需糧食等必需品。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①?將孰有能②?天地孰得③?法令孰行④?兵眾孰強⑤?士卒孰練⑥?賞罰孰明⑦?吾以此知勝負矣。

註釋:

①主孰有道:哪一方的君主有道義,深得民心。即《孫臏兵法·篡卒》:“其利在於信”。

②將孰有能:哪一方的將領有軍事才能。《孫臏兵法·篡卒》:“其德在於道”。

③天地孰得:哪一方的天時地利條件好。

④法令孰行:哪一方的軍事法規能貫徹實行。《孫臏兵法·篡卒》:“其勇在於制”。

⑤兵眾孰強:哪一方的軍事武器裝備強大。

⑥士卒孰練: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有素。《孫臏兵法·篡卒》:“兵之勝在於篡卒”。

⑦賞罰孰明:哪一方的軍中賞罰機制嚴明。《孫臏兵法·威王問》:“夫賞者,所以喜眾,令士忘死也”。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①;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②。

註釋:

①留之:留用。

②去之:不用。

計利以聽①,乃為之勢②,以佐③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④。

①計利:有利的策略。以聽:被採納。

②為之勢:製造聲勢。

③佐:作為輔助。

④因利而制權:依據有利於我方的條件順應戰場的多變態勢,掌握主動權。因,依照、根據。《孫臏兵法·篡卒》:“其巧在於勢”。

兵者,詭道①也。故能而示之不能②,用而示之不用③,近而示之遠④,遠而示之近⑤。利而誘之⑥,亂而取之⑦,實而備之⑧,強而避之⑨,怒而撓之⑩,卑而驕之⑾,佚而勞之⑿,親而離之⒀,攻其無備,出其不意⒁。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註釋:

①詭:欺詐。道:原則。

②能而示之不能:意為能進攻卻佯裝不能進攻。

③用而示之不用:打算出兵卻佯裝無進攻意圖。

④近而示之遠:欲向近處進攻而假意向遠方進攻。

⑤遠而示之近:欲向遠處進攻而假意向近處進攻。

⑥利而誘之:以利誘惑敵人。

⑦亂而取之:敵軍混亂就趁機攻取。

⑧實而備之:敵人實力強大就做好防備。

⑨強而避之:敵軍氣勢強大就避其鋒芒。

⑩怒而撓之:敵人易怒就想辦法激怒他。

⑾卑而驕之:敵人謙卑就想辦法使他驕傲自大。

⑿佚而勞之:敵人精力充沛就想辦法使其疲憊不堪。

⒀親而離之:敵人團結親睦就想辦法離間他們。

⒁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進攻敵人毫無戒備的軍事方面,給其出乎意料的打擊。

夫未戰而廟算①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②!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③。

註釋:

①廟算:廟,為君主祭祀之地。算,原為“籌”,一種計算工具。這裡指戰事前對敵我雙方的條件進行透徹分析,而後製作詳細戰略籌劃。

②“多算勝”三句:指作戰前戰略謀劃的重要性。況:何況。

③見:預見。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一個國家的大事,關係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觀察、探究的。

因此,必須通過五個方面的分析,七種情況的比較,得到詳情,來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眾的意志統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

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高低,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

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仁愛,勇敢果斷,治軍嚴明。

法,指組織編制,責權劃分,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的調配等。

對於這五個方面,將帥沒有不知道的。瞭解就能勝利,否則就不能勝利。

所以,要通過對雙方各種情況的考察分析,並據此加以比較,從而來預測戰爭勝負。

哪一方的君主賢明有道,哪一方的將領更有能力,哪一方佔有天時地利優勢,哪一方的法規、法令更能貫徹執行,哪一方的軍隊實力更強大,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更有素,戰鬥力更強,哪一方的賞罰更公正嚴明,通過這些比較,我就知道了勝負。

將領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勝,我就留下他;將領不聽從我的計策,任用他必敗,我就辭退他。

聽從了有利於克敵制勝的計策,還要製造一種勢態,作為輔佐我方軍事行動的外部條件。

勢,就是按照我方建立優勢、掌握戰爭主動權,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措施。用兵作戰,就是詭詐。

因此作戰要做到有能力而裝做沒有能力,實際上要攻打而假裝不攻打,欲攻打近處卻裝做攻打遠處,攻打遠處卻裝做攻打近處。

對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實力強大就要防備他,對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撥他使其發怒而失去理智,對方自卑就使他驕傲自大,對方體力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離間他們,要攻打對方沒有防備的地方,在對方沒有料到的時機發動進攻。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制勝的訣竅,不可先傳洩於他人。

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多,就有八、九成的勝利把握;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少,那就只有六、七成的勝利把握,則只有前一種情況在實戰時才可能取勝。

戰前經過嚴密分析比較,就有大的勝算,反之則勝算較少,更別提戰前沒有進行分析比較的了。僅根據廟算的結果,不用實戰,勝負就顯而易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