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行業升級:哪3大領域?

環保面前 沒有旁觀者

Tips:

近年來,環保形勢不斷髮生變化,產業升級邁向新階段。從當下形勢來看,大氣汙染治理關乎減排目標的實現,一直是我國瞄準的重點方向;水汙染治理已經過渡到了綜合治理和流域治理階段,形成體系;土壤汙染治理則背靠剛剛發佈的土壤汙染防治法,可謂風頭正盛。

大氣環保向限排升級

我國粉塵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都是工業生產,分別佔到了83%和71%。如果將工業領域進一步細分的話,電力(特別是火電)、鋼鐵和建材行業是排放煙粉塵和氮氧化物的主要行業。這三個行業佔到所有工業這兩項汙染物排放的70%以上。

環保行業升級:哪3大領域?

為了實現減排的目標,2010年我國曾經執行了以拉閘限電為強制手段的限產行動。2015年之後,環保要求不斷提高,限產也因為環保之名更加順理成章,執行力度明顯變強。2015-2017年的三年間,環保限產儼然已經成為京津冀等區域的常態。

但是大幅度的限產減排有一個明顯的限制條件,即:在被限產的行業處於明顯的產能過剩、供大於求狀態使產品價格偏低、行業盈利羸弱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此時限產一方面有助於實現空氣質量好轉的目標,另一方面有助於這些行業供求關係的改善,利潤率向正常水平迴歸。

一旦這些行業供求關係好轉之後繼續限產,雖然對空氣環境的控制仍有好處,但會導致供求關係的反向失衡,造成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從而增加下游行業的成本,對國民經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016年以來鋼鐵和水泥價格的明顯回升已經制約了這些行業限產的空間。特別是2017年這些行業的價格和利潤率水平都已經創出2012年以來的新高,使2018年繼續大規模限產之路很難持續。這一點從生態環境部下達的2018-2019年京津冀地區環保要求就能看出,以前年度要求PM2.5和PM10都必須下降15%以上,而今年這一指標調整到了5%。

環保行業升級:哪3大領域?

在限產之路越走越窄的情況下,為了減少工業生產對大氣的汙染,進一步提高在產產能的排放標準就成為具備可操作性的政策選擇。以鋼鐵行業為例,鋼鐵行業的SO2年排放量僅次於燃煤電力,居第二位,佔全國SO2總排放量的10%;而全國鋼鐵行業現行排放標準中三大主要空氣汙染物SO2、NOx、煙塵排放標準依次約為200、300和50mg/m3,遠高於煤電超低排放的標準。

環保行業升級:哪3大領域?

這表明鋼鐵業還有很大減排提升空間,不僅是鋼鐵,玻璃、水泥、焦化、陶瓷等非電行業的減排現狀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非電行業排放標準的提高及進程的加快,非電行業限排將成為大氣治理的下一個主戰場。

水體環保向流域治理升級

水體汙染排汙在上游,汙染在下游的特點要求從流域的角度控制汙染排放。因此排放管理將從目前的單點控制向全流域管控升級。即:從全流域的環境容量來調整每個排汙口的排放限值。

以長江流域治理規劃為例,我國首次運用流域治理的思路對長江整體生態環境保護進行的頂層設計,其對長江流域水環境的重要影響就是從全流域角度進行排汙口的整改。具體來說,

一是全面取締各類保護區內的入河排汙口,建立排汙許可證制度;

二是開展水功能區達標建設;

三是集中整改違規設置入河排汙口及建立監管長效機制等四個方面的措施,全面推動長江入河排汙口整改,從根源上改善長江流域的環境狀況。

如此,才能實現2020年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環保行業升級:哪3大領域?

土壤環保向土壤修復升級

在這種情況下,土壤修復只能作為我國土壤環保中長期目標。目前應以控制汙染的進一步擴大,減小汙染源的進一步排放作為較為現實的工作目標。

但長遠來看,已汙染土壤修復將是環保行業中增長空間最大的領域。2017年,我國整體土地質量等級為5.09,剛剛達到中等水平,其中7到10等的低等地比例達到了27.4%。而且全國所有土地中,遭到侵蝕的土地總面積達到294.9萬平方公里,佔我國所有土地面積的30%以上。

環保行業升級:哪3大領域?

原標題:環保行業升級 三大領域將邁向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