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寵兒:中華民國二百文古銅幣(錯版幣)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收藏之道,無外乎少、新、奇三宗旨而已。藏物本無價,蓋因人而異,眾所周知,在浩瀚無垠的藏品中,錢幣收藏一直受到人們的熱捧。而錯版的銅幣更是萬中之一的概率,十分罕見。很多藏家苦苦追尋此版錯版幣,可是苦於市面上並無多見錯版幣。

收藏所遵循的原則是少、新、奇,也就是罕見的、奇特之物就具備一定的收藏意義,決定這類藏品價值的關鍵所在。目前市場炒作進入了全新的時代但還很難確定錯版幣真正有多大的收藏價值,遵循物以稀為貴。


收藏寵兒:中華民國二百文古銅幣(錯版幣)


此藏品為“中華民國二百文古銅幣(錯版幣)”,直徑:3.5cm。該幣是中華民國“川”字版嘉禾圖案的銅幣,其面值200文。中心圓圈內套有一朵海棠花,花心中鐫刻有一“川”字;反面以阿拉伯數字的“200”記值於四銳角之中。上鑄“中華民國”,下緣鑄有“每枚當貳百文”。此錢幣為錯版,與原版相比錯處在於背面圖案向左旋轉45度,極為罕見,收藏價值頗高。


收藏寵兒:中華民國二百文古銅幣(錯版幣)


在辛亥反動推翻滿清封建朝廷後的民國初年,由四川軍政府鑄造的銀幣和銅幣,雖說,事先民國政府名義上一致了中國,但因政局混亂而各行其道,構成了新的軍閥割據,且幣制尚未完全一致,招致了步調一致並自行鑄幣的場面而屢見不鮮。這枚數量珍稀、珍藏等級的藏品,今後還有很大上升潛力。

由於古錢幣正式流通前必須經過多道嚴格把關,因此出現錯版的概率非常小。因錯版在被發現後均會被及時更正,所以錯版存量很少。錯版藏品往往因錯得福,在拍賣市場中拍出天價。

雖然錯版幣備受收藏界推崇,但因其數量稀缺並未像古董那般形成固定的交易場所,也更增加了錯版幣的“神秘色彩”。近年來最轟動的莫過於2015年曾以735萬天價成交的一枚廣東省造大清銅幣“錯版幣”,一時間在收藏界引起巨大轟動,可見錯版幣的升值空間不容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