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死前,悔恨錯信東林黨——追溯它的「歷史根源」(六)

王錫爵走了以後,朝廷首輔的人選就落到了李廷機的身上。這位兄弟不負眾望,上任後頂不住言官的辱罵,沒過多久就回家休養,誰叫也沒用,基本算是不幹了,於是萬曆老闆又少了一位老員工。

崇禎死前,悔恨錯信東林黨——追溯它的“歷史根源”(六)

而頂替的于慎行也不如預期那樣給力,不到一年也走到了西天。就這樣,東林黨的頂樑柱葉向高同志光榮接替內閣首輔,也是唯一的內閣大臣。

不用自己動手,對手自動出局,這可是最好的結局。

顧憲成為東林黨的謀劃

此前,我們聊到顧憲成與李三才結成了親密的友誼,站在了統一戰線。這不是沒有根據的,依據當年明月在的《明朝那些事兒》記載,史書中有過這樣的記載:

“木偶蘭溪、四明、嬰兒山陰、新建而已,乃在遏婁江之出耳。”

“人亦知福清之得以晏然安於其位者,全賴婁江之不果出……密揭傳自漕撫也,豈非社稷第一功哉?”

這兩句話什麼意思呢?

第一句話中,木偶和嬰兒不用翻譯,關鍵就在於其它的五個詞語,它們分別是新建、蘭溪、四明、山陰、婁江。

這五個詞,代表著五個人。

崇禎死前,悔恨錯信東林黨——追溯它的“歷史根源”(六)

新建,是指張位(新建人)、蘭溪,是指趙志皋(蘭溪人)、四明,是指沈一貫(四明人),山陰,是指朱賡(山陰人)。

於是,將這些人名帶入,前半句的意思就是,趙志皋和沈一貫不過是木偶,張位和朱賡不過是嬰兒!

而第五個詞語婁江,是指王錫爵(婁江人)。

連接起來,我們就通曉了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趙志皋、沈一貫、張位、朱賡都只是小角色,最為緊要的,是要按住王錫爵,防止這老傢伙東山再起!

顧憲成,此時正貶為平民,閒賦在家,了不起也就是也書院院長。而趙、張、沈、朱四人中,除張位外,其他三人都當過首輔,明朝首輔,漢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這個平民院長,卻在自己的文章中,將這些當朝大員,一一比作為為木偶、嬰兒。

而從文字語氣中可以看出,他也確有把握,似乎在他看來,除了王錫爵外,此類大人物都不值一提。

此等對於朝堂局勢的判斷,真可謂是十分了得。

崇禎死前,悔恨錯信東林黨——追溯它的“歷史根源”(六)

第二句話的關鍵在於兩個詞語:福清和漕撫。

福清指的是福建福清,而首輔葉向高便是此地人,而漕撫指的是漕運總督,而李三才便任職漕運總督。

將這兩個詞弄清楚後,這句話的隱藏含義便呼之欲出了:

“只要王錫爵不出山,靠著葉向高與李三才,我們東林黨便足以掌控朝堂。“

而王錫爵之所以不出山……便是多虧了他的弟子李三才捅出來的,此可謂是為東林黨立下的第一功!”

在看似雜亂無章的萬曆年間,在無休止的爭鬥和吵鬧裡,正是顧憲成這一批人在黑暗中集結,慢慢地伸出手,操縱所有的一切。

早在之前我們就說過,在萬曆二十二年(1594),顧憲成曾經被提拔為吏部文選司郎中。這個職位雖然官不大,但是卻能掌管官吏品級遷升、改調等事務,是一個掌握著實權的部門。

從後來顧憲成的表現上來看,可以完全表明這位老兄可謂是“充分”行使了他的職權,大明的大部分官員至少都打過招呼,就算不打招呼,也得混得很熟。

明朝的官吏階級劃分如下:吏部有尚書(正二品)一人,左右侍郎(正三品)各一人,下設四個清吏司(文選、驗封、稽勳、考功),每司各有郎中(正五品)一人,員外郎(從五品)一人,主事(正六品)一人等官。吏部職權特重,為六部之首,而文選司又為各司之首。

有鑑於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顧憲成大人也不是一個完全不開竅的書生,至少在觀大勢方面,是十分出色的。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

在這個世界上,光說不做的人也能有大能量!

李三才的官職

說完了這些瑣事,現在就要來正式談談李三才這個人。

李三才先生的職務,之前已經說過,是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鳳陽,兼漕運總督。

都察院僉都御史多了去了,鳳陽也不富裕,巡查也撈不到油水,不巡也罷,真正關鍵的職務,是最後的那個。

自古以來,掌管江河漕運,基本上就算是幹了河大王的職業,每天坐著收過河費即可,而且最令人羨慕的是,此職業為大明王朝官方認證,值得信賴。

這個位置上的官員如果能夠把持住自己的貪念,不撈點外快,那麼很大程度上便可以擔得上清廉二字。

很可惜,從種種史料分析,李三才先生不太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貪念。

據《明史·列傳第一百二十》記載:三才才大而好用機權,善籠絡朝士。撫淮十三年,結交遍天下。性不能持廉。“

崇禎死前,悔恨錯信東林黨——追溯它的“歷史根源”(六)

最後一句想必大家都能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至於為什麼沒人監督呢?很簡單,這位李先生本人就是都察院的御史,其他幾位御史基本上看著同在一口鍋裡混飯吃,而且李三才的後臺又貌似比較堅挺,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剩下能夠檢舉李三才的似乎也只剩下他自己了,不過,從史料的情況看,估計他早就把這個覺悟好好的藏在了腦門後。

東林黨的擴張隨著王錫爵的復出無望而得到迅速擴張,李三才地位也愈發高漲。然而,不久後,明朝萬曆年間主掌朝政的浙、楚、齊三黨,輪番上陣,發起一場空前猛烈的反擊,他們攻擊的目標正是東林黨的大將——李三才。

崇禎死前,悔恨錯信東林黨——追溯它的“歷史根源”(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