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人物名片


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刘仁增,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十三五”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特级教师,省首批教学名师,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者,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福州市优秀人才,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人生如梦,没有梦就没有希望和憧憬,没有梦就没有追求和奋斗。

——刘仁增

在刘仁增的一篇自述文章里,他这样写道:“当老师,不是我儿时的梦想。似乎是命中注定,这辈子与教师有缘,且要经受磨砺。”是的,30多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在连江的某个偏远小海岛上,能走出一个在国内语文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省级名师。

重自我成长 成就一方名师

1981年,刘仁增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连江素有“西伯利亚”之称的苔菉镇。“喝的水要自个儿到数里之外去挑,住的是破败的庙宇,还好几个人挤在一起。想回家一趟,100多公里路途的碾转、颠簸之苦自不待言,就连一张车票竟也紧张难求。”但最让他忧心的,还是这里的教学资料严重匮乏,除了一本不知用了多久的教学参考书,一无所有。刘仁增回忆说:“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就下雨,教室漏一个大窟窿,我是头顶灰尘、脚踩雨水完成自己的教学处女秀的。”

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刘仁增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

没有老教师来指点迷津,刘仁增的课堂教学都是靠自己 “摸着石头过河”。在海岛上,他靠“狠”劲备课、靠“韧”劲学习、靠“恒”劲积累、靠“闯”劲写作,慢慢地,他对语文教学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着对教学进行了“三板斧”改革:一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教学,采取抓重点词句、段落的反复捶打来实现教学目标;二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他结合课文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大胆的实践;三是加强短文阅读的训练,他坚持在课文学习的同时,每天布置一篇短文,给学生阅读、练习。

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刘仁增鼓励学生深情阅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板斧”收到了奇效。他所任教的一个班级中,语文成绩曾是学区倒数几名的差班,但在两年之后的全县毕业班统一考试中,语文成绩从全区二十几名变成第一名。就这样,刘仁增自创的语文教学方法开始在县城里崭露头角。

刘仁增没有抱守经验教学,对专业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1996年,他被组织公派到全县首所私立学校福州树德学校担任小学部负责人,由此,他接触福州市属名校的机会更多了。每次观摩名师公开课,他不仅关注名师们用什么理念、什么技巧进行教学,还深入思考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有什么推而广之的价值。每次阅读名师论著,他总要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什么地方可以借鉴、需要改进,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刘仁增语文课堂越来越有特色,参与的课题研究越来越多,撰写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重要期刊上发表的也越来越频繁。他先后被评为福州市特色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福建省优秀骨干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 福建省“十三五”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从海岛学校、连江县城、福州市、福建省乃至国内语文学界,刘仁增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钻研和探索,成为了业界的一方名师。

创教学品牌 领跑课程改革

“一天,海洋王国要举行鱼类音乐会,鲸兴冲冲地前去参加。没想到,刚到门口,就被大鲨鱼拦住了,说鲸是哺乳动物,没有资格参加鱼类音乐会。鲸垂头丧气地打道回府,但越想越气,一张状纸就把大鲨鱼告上了海洋法庭。请你替海洋法庭写一份判决书,让鲸心服口服。”

这是刘仁增在教小学五年级语文《鲸》时,对课文做的文本设计,将一篇较为枯燥的说明文转化为具有童话情节的语境,并以写判决书的形式让学生认识鲸鱼。学生要写好这份判决书就要充分阅读课本,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重组,进而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刘仁增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语用教学观。

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刘仁增声情并茂的语文课堂

以语法学和语义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长期占主导地位,致使语文教学“得意忘言”的痼疾难以根除。怀揣一腔教育情怀,刘仁增踏上了语文教学改革之路。

他不像别人那样只停留在局部性、浅表性的微观层面,而是着眼于课程价值的重新认识,在全国小语界率先提出语用教学观,回答了语文课程为何教、教什么、学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并历经20多年的深度研究和扎实探索,建构出一个较为全面、成熟、系统、完整的语用教学体系,创建了具有闽派特色和全国性影响的教学品牌,得到学界高度肯定。

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崔峦、于永正、王崧舟、贾志敏、宋道晔等认为“将语用理论引入小学语文课程,让更多的教师树立语用意识,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语用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为课程改革不仅指点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也开辟了一条新的变革路径”。小学教学专家余文森、汪潮和施茂枝还特意撰文向全国推介语用教学。一线老师们也普遍反映,语用教学的思路人人可以借鉴,教学策略人人可以模仿,教学成果人人可以创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刘仁增语用教学相关著作

如今,语用教学观被写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引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刘仁增作为语用教学的首倡者和领军人,为闽派语文树起了一面旗帜,在我省中小学教师中独领风骚。

育优质团队 培养名优教师

教师的专业引领,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需要。

2014年12月,暴雨如注,一辆汽车小心地行驶在弯曲泥泞的乡村小道上,车里的刘仁增要到远离县城的黄岐中心小学送教。像这样的义务指导活动,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有人劝他“你已功成名就,何苦这么累?”他总是笑着说:“我喜欢。”每个学期他都要送教到农村,100多次深入60多所基层学校开展教学扶贫,乐此不疲。一校接一校,一地又一地,一个片区再一个片区,“蝴蝶效应”慢慢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蔚然成风,农村学校教研效率低的短板逐渐得到改善,一大批农村教师脱颖而出,茁壮成长,成为活跃在农村教育战线的重要力量。

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刘仁增在海峡两岸

基础教育展示活动中上示范课

刘仁增认为要让语文教学收获满园春色,师资的提升是重点,“既要上门传经送宝,又要关门指导引领”。2012年,连江县刘仁增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刘仁增抓内功、提素养、搞课题、练技能,多管齐下,内外兼修……五年间,他出版研究专集2本、教学光盘4碟,送教几十场、近百节优质课、40多场次讲座,发表60多篇CN论文,团队中有6人晋升高级教师职务,10多人被认定为省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2016年,福建省刘仁增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成立,他以“语用教学”为工作室“拳头产品”,努力打造一个弘扬闽派语文、彰显福建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至今成绩斐然。成员傅结龙获评2017年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韦敦芳获宁德市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范吉明入选福建省第二届名师培养对象,黄木弟、肖丽卿、张文彬等入选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多位成员有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三级带教培养梯队已经形成,让名师更尖、优秀更精、骨干更强。

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刘仁增在新疆上示范课

此外,刘仁增还多次接受 “国培”“省培”“市培”的任务,义务为宁夏、甘肃、青海等20多个省市教师开设30多个专题培训,被学员们誉为“最受欢迎的培训专家”,用学术高度为福建教师争得荣光。在省名师培养对象培训、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中,他都现场示范如何确定教学核心价值、如何设计教学板块、如何优化语言文字运用,200多场次的培训让10多万人次教师受益。在他的引领、带动下,近年来我省小语界普遍重视文本解读,强化语言学习,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重意轻文、华而不实的课堂生态。

杰出人民教师刘仁增:创语用教学模式 树闽派语文旗帜

年轻教师向刘仁增请教

三十七载寒来暑往,他从海岛渔村的无名小卒成长为名闻遐迩的教学名师。岁月流转,光阴变迁,不变的是刘仁增对教育事业一腔火热的激情,他用专业厚度构筑起了展示才华、奉献社会的语文教育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