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197斤番薯324斤冬瓜390.8斤——老農善種巨型蔬菜有心得

南瓜197斤番薯324斤冬瓜390.8斤——老農善種巨型蔬菜有心得

滕雁鳴與他的“冬瓜王”

南瓜197斤番薯324斤冬瓜390.8斤——老農善種巨型蔬菜有心得

滕雁鳴的農業筆記

南瓜197斤番薯324斤冬瓜390.8斤——老農善種巨型蔬菜有心得

滕雁鳴一家人與巨型蔬菜的合影

實習記者 倪慈丹 記者 周曉露

8月17日,場口鎮場口村村民滕雁鳴在自家菜地收穫了一個195.4公斤的大冬瓜(本報8月20日5版曾報道),堪稱富陽“冬瓜王”。8月19日,在寧波市鄞州區舉行的第六屆全國“冬瓜大王賽”上,老滕的冬瓜獨佔鰲頭,獲得1萬元獎金(本報8月22日7版曾報道)。

種出“冬瓜王”後,滕雁鳴“火”了。一週以來,他一直在接待從各地趕來的記者與農業局的工作人員們,連他的小外孫女也興奮地喊:“又有新的客人來家裡了!”

滕雁鳴究竟是如何種出“冬瓜王”的?帶著問題,記者前往場口陽光家園採訪了他。

面對質疑他反駁,“冬瓜王”不是用膨大素種出來的

記者見到滕雁鳴時,他正坐在樓下等著,“冬瓜王”被他放在車庫裡。為了通風,車庫門沒有拉到底,留了一條縫隙。滕雁鳴說,第二天,“冬瓜王”要被區農業局的工作人員帶走,放入冷藏庫裡保存,以便日後參加農業博覽會。

各地媒體報道“冬瓜王”之後,滕雁鳴也看到了一些新聞底下的評論,說他用了膨大素。面對質疑的聲音,他反駁道:“如果用膨大素能行的話,誰都可以種出‘冬瓜王’了。”

滕雁鳴說他的“冬瓜王”跟普通的冬瓜並不一樣,普通冬瓜是規矩的圓柱形,而“冬瓜王”更像是被壓扁了的圓柱形。“這個冬瓜長到60天前還是圓的,後來長著長著,冬瓜中間像是凹了下去。剛開始以為冬瓜生病了,結果冬瓜的重量一直在長,原來它是從外面開始生長,不是裡面出毛病了。”

它用的是何種瓜籽?滕雁鳴說是用白皮冬瓜的瓜籽種的,這種品種的瓜皮表面覆蓋了一層白色粉末,對冬瓜起到保護作用,能延長冬瓜的保存時間。但為了參加比賽,冬瓜一直在“奔波”中,表面的白粉掉了一些。滕雁鳴心疼地說:“冬瓜要送去比賽,我只能攔著不讓他們把冬瓜豎起來拍照,不然掉得更多。”

至於“冬瓜王”的口感,滕雁鳴說味道肯定比普通冬瓜更好吃,但今年自己是吃不到了。現在“冬瓜王”的名氣大了,滕雁鳴在場口農貿市場的冬瓜生意也更好了。他說:“別的攤鋪一個冬瓜要賣上幾天,我的冬瓜一天就可以賣上好幾個。大家都想買去嚐嚐鮮嘛。”

“種冬瓜不為了錢,就是為了自己高興”

滕雁鳴說,自己從2006年就開始種植巨型蔬菜了,之前種出過197斤的南瓜和株重324斤的番薯,還有一個190斤重的大冬瓜,但從來沒參加過比賽。

幾年前,滕雁鳴從網絡上了解到了評比“冬瓜王”的比賽,但因為信息來源有限,每次都錯過。“我種大冬瓜的時候,比賽不舉辦了。有比賽的時候,我又恰巧沒有種。”滕雁鳴說,他還知道浙江有個農業吉尼斯紀錄,但也因為不知道該怎麼申報,錯過了好幾次。

就連這一次的“冬瓜王”比賽,滕雁鳴也差點錯過。今年的比賽是在8月18日,直到8月8日,他才找到了參加比賽的途徑,“我剛開始在網上搜‘綠力冬瓜茶’,沒能找到冬瓜王比賽。後來找到了‘綠力’公眾號,才算報名成功”。

比賽結束,滕雁鳴憑藉“冬瓜王”獲得了10000元獎金,扣掉所得稅,拿到手8000元。但他說自己並不是為了錢才參加比賽的:“參賽純粹因為興趣。我靠賣菜每年收入有五六萬元,我跟我老婆每個月還有養老保險可以拿,我們用用足夠了。種冬瓜不為了錢,就是為了自己高興。”

自創冬瓜體重計算公式,只需要量腰圍就能算出重量

早年間因為一些原因,滕雁鳴只讀了7年書就中斷了學業。隨後,他當了一段時間村裡生產隊的會計,文化程度不高,但靠著自己的鑽研勁,滕雁鳴自創了冬瓜重量的計算公式。

根據冬瓜的腰圍,計算出體積,再稱出重量。經過幾次測量後,就可以算出冬瓜的密度。有了這公式,只要量一量冬瓜的腰圍,就能算出它的重量了。

“當時冬瓜摘下來的時候,根據我的公式算出來能有380斤。但一起去抬冬瓜的其他三個人都不相信,他們說最多350斤。後來一稱,果然在380斤左右。”滕雁鳴驕傲地說,如果不是因為參加比賽提前摘掉,他估計這個冬瓜能長到500斤。

滕雁鳴說每個冬瓜的密度都不一樣,他這個冬瓜大概一個立方米的重量是1300斤,他推測比賽中第二重的冬瓜還能再長個50斤。

40年來他記錄了30多本農業筆記

種出“冬瓜王”的秘訣在哪裡?說到這個問題,滕雁鳴領著記者走進家裡,從房間裡拿出了一疊小簿子和照片,他說這些都是他的寶貝。

最早記錄農業生產的情況是在1977年,那時還是在生產隊。幾年後,分田到戶,他又開始記錄種植情況。翻開簿子,裡面記錄著秋萵苣等蔬菜的生長過程,用薄膜保溫、害蟲防治等農業技術,還登記了部分農產品銷售狀況。

除了記錄自己的農業生產經驗,裡面還有一部分內容來自《浙江科技報》。“記錄下來,一方面是為了種菜種得更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練字。”

至今為止,滕雁鳴寫下的小簿子加起來已經有30多本,每本小簿子的封面上,他都寫了年份和登記內容。就這樣,日復一日地記錄和鑽研,滕雁鳴的菜越種越好。

對於自己種出來的巨型蔬菜,滕雁鳴格外珍視,特意讓女兒買了照相機拍下來。厚厚一疊的照片,都是家人與巨型蔬菜的合影,有兩個人才能抱起來的大南瓜,也有比人還高的番薯藤……

照片裡,滕雁鳴和家人的喜悅溢於言表,他們早已把這些巨型蔬菜當成了“全家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