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点击上方“GZphotos”蓝字关注我们

翻开一本相册

它或许会带你“穿越”回天真的孩童岁月

又或许会使你回想起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每一张照片

都有它背后的故事

那如果我们翻开的是一本“国家相册”

又将打开一段怎样的历史呢?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近日,“国家相册,致敬历史——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典藏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是我国馆藏量最大的图片档案馆,它珍藏着1000万余张1892年以来的历史照片,这是首次向公众展出藏品。走进展区,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安静地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袁苓、郝建国 摄

这是1948年北京昌平上下店子战役的现场照片。前方,一个战士刚刚倒下,离摄影记者袁苓只有五六米远。除了相机,袁苓还背着枪、手榴弹、干粮袋。他拍照的样子,被战友郝建国拍到了。那一年,袁苓和郝建国都只有23岁。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岳国芳 摄

1952年8月2日,全军运动会在北京举行。由于当时很多运动员都是文盲,所以当时起跑不用发令枪,而是让运动员在地上写出规定的几个字,谁先写完谁就可以起跑。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夏道陵 摄

1982年1月18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老百姓的发梢。作为上海最大的理发店,南京理发店每天要接待250多名女顾客烫发,最多一天要接待400人。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毛松友 摄

在那个朴素的年代,幸福似乎来得更简单些。上世纪50年代,湖南省浏阳县永福乡农民曾菊兰(男)和罗慈英(女)领到了结婚证书,幸福洋溢在他们脸上。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黄景达 摄

军大衣是中国时尚史上最无可替代的“标志性单品”,女性穿上也很好看。图为1964年3月8日,北京举行“三八”杯女子长跑接力比赛穿着军大衣的女观众。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张醒生 摄

1949年10月2日,北京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图为市民在观看游行宣传队。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盛继润 摄

1950年3月至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北京的道路、河湖、下水道及城市卫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整理。北京天桥附近有名的脏乱地区龙须沟,要将原来的明沟改为暗沟。图为参加龙须沟改造工程的工人在挖掘新的沟道。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高锐 摄

1956年2月23日,新疆石油公司黑油山钻探队试油工人正在第一口出油井高压“圣诞树”上开闸门,让原油淌进油罐里去。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顾德华 摄

1957年11月,故宫博物院修整组69岁的老技师多宝臣在修理乾隆年代的雕漆花篮式的挂屏。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吕洪民 摄

1958年2月,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在劳动休息时间说上一段相声,活跃一下田间地头的气氛。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牛畏予 摄

1963年9月,四川省新繁县新民公社社员史良成陪儿子学骑自行车。到1989年,全国共有自行车2亿2千万辆,平均每分钟即有63辆新车出厂。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黄田宝 摄

1972年秋,上海市舞蹈学校《白毛女》剧组的演员们来到上海市金山县金卫公社参加劳动锻炼,在农村也坚持练功。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王建民 摄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成功着陆后,航天员聂海胜出舱。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黄孝邦 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弄勇村弄顶屯的孩子们扛着生活用具去学校(右图,2012年9月3日摄),如今,水泥公路从学校修通到家门口(左图,2017年1月11日摄)。

中国魅力之大

吸引中外摄影师也

除了新华社的记者们

还有一些外国摄影师也用镜头记录下了

他们眼中的中国

久保田博二

久保田博二,1938年生于日本东京。一直以来,久保田坚持以美国、亚洲与日本为主题持续他的摄影创作,从政治、经济、民族、环境问题等各个角度观察记录世界。从1978年起,在之后的20多年中,他先后50多次来到中国访问拍摄。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1979年,上海,化妆间的京剧演员。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1979年,火车里的硬卧旅客。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1980年,宁夏自治区中卫市郊区,背羊皮筏的人。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1982年,海南岛省三亚,把捕获的鱼搬运上岸。

唐纳德夫妇

37年前,唐纳德夫妇来到中国旅游,并用相机随手拍下了1600多张中国的照片。走过上海、杭州、北京、天津,这1600张照片宛如80年代中国大城市的缩影。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到上海必走的南京路,37年前是这样的。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30多年前就已经有广场舞的存在了。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有秩序地过马路。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当时没有电子秤,计算器也很少,小贩随身携带算盘算账。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上白下红的公交车象征着一个时代。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小汽车也开始流行,这是当时最潮流的款式。

有的人用数十年

亲自记录一个时代

而有的人化身“时光拾遗者”

用7年时间拯救了一批中国老照片

苏文(Thomas Sauvin)

2009年,居住在北京的法国艺术家苏文结识了一名废品收购商小马。小马仓库里堆积了各种材料,其中就包括数量庞大的底片。于是,他从小马那里按公斤买回底片,开始了“北京银矿”项目。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苏文至今已经收藏了85万张底片,当中记录了从1985年到2005年间中国的民间影像。他按照不同主题或视觉经验进行了分类整理,还专门在ins上开了一个账号分享“北京银矿”项目的老照片,吸引了7万多粉丝围观。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必看的国展,必翻的国家相册!

//////////

我们始终要相信,照片是能讲故事的,一张照片即是一段历史。不论是重大的事件节点,还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点滴,只有当它们相互交融,才能凝聚成浩瀚的历史长河,组成一本真正的“国家相册”。

每一个难忘的时刻,每一个鲜活的瞬间,都值得被记录。

- END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GZphotos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