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有效互動 方能無懼「放水」之虞

宏观政策有效互动 方能无惧“放水”之虞

經濟觀察報 歐陽曉紅/文全球資產價格正在被重估嗎?又抑或週期臨近,該來的躲不過?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七年新高、港股大跌、歐美股市慘淡……剛過去不久的國慶長假,全球金融市場乍現驚魂一週。假期甫一結束,中國多部門就連放大招。

諸如,10月7日中午央行降準,晚上財政部降稅;雖然央行的年內第四次降準並不意外,但宣佈時點超出市場預期。加之,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提高出口退稅率,為企業減負;以及9日召開的全國國企改革座談會,提出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思路,紮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等。

殊料,節前那波全球市場震盪行情恐只是“序曲”。10日美國股市遭受重創,三大股指全線大跌。受此影響,11日亞太股市哀鴻遍野,A股失守2600點,創近4年新低。

如此,本輪史上最長的美股牛市是否疲態盡顯,拐點來臨?而市場聯動效應之下,A股緣何擊穿“熔斷底”2638點?這是全球市場不確定性的開始還是結束?事態尚有待觀察。但此次的中國宏觀政策“互動”,較之前7月的央行羞答答“降息”與宏觀政策“互掐”大相徑庭。彼時,央行與財政部“互懟”,此時,兩部門通力協作。一方面,表明宏觀決策部門的協調更為緊密;另一方面,暗示內外形勢逼人。

當然,貨幣政策邊際寬鬆可能也是美聯儲加息、中美貿易摩擦、去槓桿風險暴露、金融市場大幅震盪等狀況下,貨幣政策需要給出的回答。我們無需糾結“放水”還是“補水”。

按照央行的話說,此次“降準”屬於定向調控。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這期間,有人將美聯儲加息壓力視為美股暴跌因素之首,其次是“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漲”——該指標被市場視同為風險資產投資“風向標”,其價格上升暗示投資者對股票預期悲觀,可能引發止盈拋售的羊群效應。

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張瑜認為,美國經濟前景預期的拐點越來越近,從“2015年開始的加息上半程+逐步等待數據驚喜”到“現在進入加息下半程+等待拐點”。利率曲線倒掛是美股調整的前瞻指標,而當下美國的十年期和兩年期的期限利差已達到金融危機以來低點。簡言之,危機風險信號或已悄然釋放。

9月27日,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宣佈,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上調至2%—2.25%,該利率水平創2008年以來新高。隨後,巴林、沙特、阿聯酋、菲律賓等多國的央行也“跟進”加息。不過,中國央行選擇“按兵不動”,一則國內經濟承壓,金融形勢不適合加息,貨幣政策恐不宜收緊;二是或許不必因穩匯率而加息。

但問題在於,當中國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遇見美聯儲年內第三次加息;中美貨幣政策日趨分化,中美利差大幅收窄;再加上IFM(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全球經濟增速等諸多背景,國際金融市場恍若驚弓之鳥,機構投資者信心指數創數年新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瀕臨破7。好在人民幣前期已消化美加儲加息相關影響,未必會再度深調,或在7之內徘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我們來說,2018年可謂諸多風險交匯節點。全球債務攀升疊加有效需求不足,新一輪技術革命尚未顛覆舊制生產模式;外部環境壓力陡增;國內亦面臨內部一系列改革壓力,包括金融去槓桿+嚴監管背景下,金融機構的“擴表”意願下降,其資產負債表出現“衰退”跡象。

數據顯示,全球債務2017年總規模達182萬億美元,較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高五成,全球流動性風險昭然若揭。IMF認為,目前全球債務情況是通過改善資產管理實現良性演變,還是因企業效益下滑繼續惡化,似乎正處在抉擇的“十字路口”。

事實上,在此次A股大幅調整之前,國內流動性風險便有隱現——據統計,低於爆倉警戒線的股權質押貸款逾3萬億。市場調整之後,資產價格的重估恐令企業資產大幅縮水;其資產負債表風險更不容樂觀。據此,有專家醞釀建議設立萬億股市平準基金。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本次的A股調整幅度甚於美股,這暗示練好“內功”可能是第一要務。外圍市場低迷乃導火索,主因或是實體經濟表現不及預期,以及相關政策執行力度欠佳等。當然,換種角度看,這也昭示一定的投資機會。

而如果單方面認為“降準”有託市之意,難免差強人意。市場表現並不給力。但央行確有“維護市場流動性水平,穩定國內市場信心”之用心,以避免金融市場大幅波動。

不過,從寬貨幣到信用擴張有一定時滯性,“信用”也涵蓋“信心”。信心缺失何來信用一說?要讓貨幣之“水”澆灌實體經濟並非易事,貨幣政策的暢通傳導方為治本之策。而這需要甄別暗礁與引渠,更需重拾市場信心,宏觀政策真正有效互動起來。

改革開放40年來,目前的內外環境尤為複雜、嚴峻,政策失誤的概率可能會明顯上升。“穩中有變”形勢之下,部門之間更需要精細平衡利益關係,兼顧短中長期因素,且契合市場,方能無懼“放水”之虞,行穩致遠,亦步亦趨重構強大經濟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