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合資車越來越便宜國產車越來越貴?

DK9887


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80年代一輛20多萬的桑塔納就足以橫掃中國汽車市場,但隨著中國汽車人們頑強不息的奮鬥,中國汽車製造也有著驚人的成績,促成了1999年第一臺奇瑞汽車發動機點火成功,中國第一款吉利自動變速箱的問世。

一、走低端市場的國產車是“廉價”的代名詞

隨著合資汽車品牌的侵襲,國產品牌一度一蹶不振。沒有工業基礎,沒有完整的產業鏈,最重要是沒有汽車工業的行業標準和核心技術。

“受制於人”,就像萬里的烏雲一樣,壓的人喘不過氣,也看不到邊際。受此負累,伴隨著嘲笑,國產汽車只能在低端市場遊走。應付的外形、詬病的品控以及東拼西湊的裝配等,那時候人們的印象中,國產車就是“廉價”的代名詞。

二、國產車的“逆襲”

經過幾年的突飛猛進,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躍居世界首位,在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產品牌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營銷歷練,實現了蟄伏後的逆襲,並開始攀尋中端汽車市場的出路。

當然,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合資品牌感覺到了壓力,它們不能接受國產車進一步侵佔它們的市場份額,通過倒逼它們在中國發售的車輛上採用了先進技術,制定了超低的售價,甚至有些品牌的定價已經過於“真誠”了,特別是韓系品牌,一些入門車型的成交價已經低於國產車。這也正是合資品牌在擠佔市場份額戰略中的一個戰術,或者一個手段而已。

三、走不通的中級車

合資汽車通過掌握產業標準和核心技術,再加上價格的下探,壓的國產車喘不過氣,由此國產車即開始了再一次的轉型:開始走中高端路線。

通過研發和首購,一些國產車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那麼走中高端路線之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培育自己的市場。因此,以WEY、領克等高端品牌為先鋒,以比亞迪一體三型(燃油、混動、純電)徐徐圖進為代表,國產車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高端IP制定計劃。

白希文總結:

其實並不像常人所說的那樣,“國產車的質量、性能提升了,價格就水漲船高”,而是國產車已經在潛移默化中,進入了中高端汽車市場了。因此,定價上也一定要符合中高端車型的價值和市場預期。

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國內市場中,國產車和合資車之間的相互競爭,不但衍生出更貼近中國消費者的汽車類型和新興技術,一定程度上還促使產品價格在向著產品價值上回歸,最終,獲利方還將是消費者。因此,何樂而不為呢?


白希文


在國產車還沒有市場的2008年以前,合資車價格居高不下,普桑的價格十六七萬持續了好多年。後來隨著價格較低的國產車不斷上市,合資車才不斷的降低身段,慢慢降價,像卡羅拉,軒逸都是十四五萬起賣的,所以,合資車的被迫降價 我們的國產車立下了汗馬功勞。

目前,我們比較同樣尺寸的合資車會比國產車貴一倍的價格。很顯然合資車有很高的利潤也就意味著合資車有很大的降價空間。當合資車看到國產車的銷量突飛猛進,就一定想著與國產車爭奪市場,而爭奪市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價,所以合資車就不斷降價。當然由於中國車市的迅猛發展,合資車銷量也在大增,銷量增大單車成本兒就降低,這應該也是合資車降價的一個理由。

隨著國產車技術的成熟、質量的提升,銷量的大增,像長城,吉利,長安,比亞迪等逐漸有了自己的品牌價值,所以國產車也有了提價的資本。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韓系車的質量和品牌價值是無法與德系車,美系車,日系車,甚至法系車相比的。但韓系車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五大車系之一,就是因為韓系車一直在打價格戰。我們看到同樣尺寸大小的韓系車,總是比其他合資車便宜三到5萬的價格,所以韓系車總是能在激烈的汽車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位, 所以價格是很主要的競爭手段。


說錯了請原諒


這是一個好問題!

合資車越來越便宜、國產車越來越貴的現象是有的,實際上隨著國產車內咋品質的逐漸提升,國產車的價格提升是自然而然的。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產車的設計水平已經由最開始的仿造、山寨、臨摹、提升到獨立研發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以皮尺部著稱的某泰,也逐漸有了自己的設計。


2、國產車的三大件的內在品質也有了長足進步,早期國產車除了奇瑞、吉利等少數自主品牌,基本上木有自己的發動機,普遍使用的是瀋陽三菱的發動機,這個發動機技術老舊,不過穩定性不錯。變速箱一色兒都是手動,少數能配置4AT就算不錯了,現在的變速箱雙離合遍地開花,一些品牌也用上了6AT,甚至國內還有盛瑞8AT的出現。這都是進步。

3、國產車從以前的拼價格、拼生存逐漸向拼質量、拼服務、拼特色、拼內在品質方向過渡,實際上如果不看品牌,單純看國產車的做工、內飾設計、配置等,基本上看不到和合資車的差別,從早期的內飾一按嘎嘎響,到現在製作設計工藝全面提升。


4、國內百姓對國產車的品牌認可度逐漸提升,多年來,國產車的品牌認可度一直在逐步提升,長城哈弗H6連續15年打敗眾多合資車銷量第一,雖然銷量大不一定代表品質,但是至少說明國人對國產品牌的信服力增長。

5、合資車自身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國內眾多合資品牌的汽車德系、日系、美系、韓系,一直在水深火熱中競爭,已經出現白熱化現象。逼迫廠家降低成本、降低利潤。

6、汽車關稅的降低使合資車與進口車相比的價格優勢逐級縮小甚至持平。多年來進口車由於關稅的原因,對合資車一直沒有形成任何競爭壓力,可是隨著我國的關稅的降低,很多進口車性價比提升很大,這也會給合資車帶來一定的壓力。

7、汽車作為傳統炫耀的成分越來越小,百姓購車理念偏向於實用、夠用。以前,百姓認為汽車就是高大上的高端的大件,誰家買車了這都是炫耀的資本,現在,國人越來越認識到,汽車就是代步工具而已。


眾口說車


觀察得非常到位!合資車越來越便宜,國產車越來越貴!確實如此!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還動用了獨家車型數據庫。

比方說國產車,我這邊查到的2012年-2016年的上市新車均價,走勢是這麼個情況:

先說國產車越來越貴的原因:

第一、品質提高了

光是外觀,自主車企就更捨得花錢了,比亞迪不都請了前奧迪設計師嗎?研發上,我們的自主品牌開始走“正向研發”這條路,自己吸收技術造車的多了。具體到產品上,很明顯的一個特點,自主車配置更高,你花30多萬,才能在合資車上享有的配置,自主車十幾萬就有了,而且他們的供應商也都是大牌,在造車這件事上,投入的更多,必然會提高成本。

第二、產品更高端了

以傳祺為例,原來造個緊湊車就行,這幾年,人家連B級車、5米長的C級車都造了出來。SUV產品線上,大號的傳祺GS8也出來了,能不更貴?以前,20多萬的比亞迪有人買嗎?現在有啊!

第三、品牌更豪華了

做低端就沒法品牌溢價,賺點殘餘的組裝費,這有意思嗎?長城和吉利都想明白了這事,品牌遇到天花板了,就得突破!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兩大自主豪華品牌——WEY和領克!對啦,還有個紅旗,他們那賣價500萬的紅旗L5,確實也有拉高自主車整體售價的效果。

再說合資車,合資車價格越來越低很好理解:

第一、產品層面競爭激烈。只能深挖洞廣積糧,挖掘更多細分市場,原本沒人造出過牛逼的小型SUV,結果本田兩大小型SUV一上線,賣得那叫火熱!

第二、對合資品牌來說,高端用戶的體量已經飽和了,他們轉而就開始迎合中低收入群體!

你看寶馬5系的車主,達到這個收入層次的,就那麼多對吧?但你造個國產1系,剛畢業的小夥子,跟家裡要點錢,貸款就能開寶馬了!這個人群可是很多的!

第三、市場風向變了,用戶口味變了。80後是消費主力,90後也是中堅力量,他們腦路活,追求個性、對品質更有要求,更能接受新東西,DS、英菲尼迪,原本很小眾,但照樣也能吃到一塊蛋糕。這其實也算競爭激烈的一種,但是是深層次一點的原因。


奧迪客



題主所說的合資車越來越便宜其實不太準確,真正在新車或者換代車型上市後,價格下降較明顯的也就是韓系車型,而其他合資品牌車型的價格,基本還是保持在原來的水準。

不過像大眾、雪鐵龍等品牌的某些車型,的確喜歡在終端有比較大的優惠幅度,那也僅是一些中低端或者銷量不太好的車型,可能就因如此造成了合資車越來越便宜的假象。


在壹車熱評看來,合資車並不是越來越便宜,所謂便宜也就是那些簡配或者檔次較低等車型,賣的是合資品牌力。相反的是,國產車與合資車之間的價格差距卻在逐漸縮小,某些國產車的確越來越貴了,這是目前汽車市場的一個趨勢。

以前提到國產車,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便宜、質量差、開不了兩年就各種毛病。不過在經歷了20多年的抄襲、研發之後,現在主流的國產車企已經具備了很強的整車製造實力,特別是像吉利這種在收購世界品牌車企之後,自身的整體實力得到了質的提升。


以哈弗、吉利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已經開始逐步刺破20萬的價格瓶頸。雖然離真正刺破還有一段距離,但它們已經從以前一味地用低端、低價位的車型來佔領市場,逐漸轉變成用中高端和高品質的車型來贏得人心。

無論各位看官以前如何看低國產車,現在像領克、唐、魏派、瑞虎等車型,無論是三大件還是整車的設計、品質以及做工,已經基本不輸給同價位的合資車型。而反觀某些合資車型,依舊還吃著品牌力的老本,技術、配置等方面依舊和歐美同款車型有明顯的差距。這也就是欺負很多消費者不太瞭解汽車,購車時過分依賴前人所積累的口碑罷了。


在壹車熱評看來,現在的國產車企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陣營:

一個是以吉利、奇瑞等為代表的自主研發製造企業,他們已經基本擺脫了技術的制約,可以做到根據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去造車;

一批是以眾泰、傳祺、寶駿等為代表的車企,它們還在走20多年前國產車起步時老路,只有等它們在某天覺醒了,不再享用拿來主義的時候,這類車企才能更上一步;

最後就是以獵豹、力帆、中華等為代表不思進取,只求溫飽的車企,壹車熱評覺得這類品牌如果不是背後有一個牛逼的爹,早應該被市場所淘汰了。


綜上所述,合資車本身就有著多年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底蘊,它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競爭力依舊會很強勢,但現在國產車的崛起已經是不可爭辯的事實。所以說,如果國產車已經能做到不輸甚至超越合資車的品質,消費者逐漸接受國產車越來越貴也是遲早的事情。

關注壹車熱評,這裡可以瞭解到更多的汽車知識及推薦!


壹車熱評


合資車越來越便宜,國產車越來越貴其實很簡單,,比方說以前的寶來很墩實,防撞梁,發動機護板,機蓋隔熱層,應有盡有現在價格降低了,是啥都沒有了。反過來說國產車剛剛起步的時候能省則省,因為用好東西價格自然貴,貴了就沒人買,再加上當時技術不行,那時候等於說買國產車就圖便宜,圖便宜就得忍受它的不足,長話短說,國產車現在拼命的把品牌認知度和產品做好,得到大家的認可。漲價很自然了,合資車因為不用再去想品牌的支撐力了,因為他們早就有了品牌支撐力,然後又不想利潤減小,所以只能偷工減料,當時這種方法管用,其實這是在透支品牌影響力,有一天把牌子做倒了,就又會想辦法把產品做好來挽回顧客,這就是市場規律!


夢想與現實48028986


合資車在不減價就不行了,市場如果讓國產車佔領主要是國外市場,只要佔領30%壓垮國外企業那只是時間問題,如同我們的手機和家電市場一樣,國外企業只能減價要不就倒閉轉產,國產車現在的性價比現在已經很高了,發動機基本一樣國產車現在50萬公里沒大修的基本都能達到,好的廠家能到100萬公里,你合資好也就多個十幾公里,可以忽略不計,配置可就大不一樣,國產車配置那可就用逆天來形容,國人買車不注重配置只看什麼牌子,虛榮心嚴重,也就說明不懂車,不過隨著時間的驗證,事實能證明質量,國外企業也就怕這個證明,現在不降到時候減價遲了,國產車一般配置很高的要比同等合資便宜2-3萬,合資車減價以後的差距,現在國產主要是要彎道超車,道2020年實現無人駕駛車量產,新能源市場要到達20%這個國家政策以證明,安全達到逆天表現比如長城wei7-5,合資車能不著急嗎,還在高昂著目中無人那將是被市場淡化。


中國智能製造


縱觀當今汽車市場的售價,不難發現。合資品牌的車越來越便宜,自主品牌的車越來越貴,這樣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


這個就是近幾年,自主品牌崛起的速度比較快,不斷衝擊15萬以上,自主價格的天花板,導致很多自主品牌推出了旗艦車型,或者是旗下的豪華品牌,所以導致了其價格不斷提高。


尤其是在SUV市場的表現。自主品牌,可以說實現了彎道超車,憑藉著不錯的外觀超大的空間,豐富的配置,贏得了極大的市場,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合資品牌。這一點值得肯定。


其次,就是自主品牌通過,近幾年發力。不斷的研發新技術,投入新技術,以及自身的產品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導致了其售價有種升高的姿態。


最後就是自主品牌近幾年的興起。對合資品牌的市場衝擊比較大,所以導致不得不降低售價吸引消費者種眼光來贏得銷量的提升。


特別是吉利,增長速度可謂是日漸攀升,說吉利是自主領頭羊也不過分。

而且可以發現合資品牌,整體的配置較前幾年有了很大的提升。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車視覺


問題問的就是偷換概念,合資車越來越便宜,國產車越來越貴,他們對比對象依然是各自陣營,並不是互相比較!合資車越來越便宜,是因為國產車技術,質量越來越國際化,且更有價格上的優勢,合資車的銷量被壓縮,被逼無奈下才做出價格的妥協!但很多車型的降價是配置不變或配置升級,但有些不為人知的地方卻暗藏著簡配現象!

目前國產車的技術水平基本還達不到裸車售價超過20萬的水平,這只是相對於國產車而言,如果真的花費20萬買臺國產車,它帶給你的使用體驗,對比合資車,就會達到將近30萬的享受!因為30萬以內的合資車還不能給你什麼太高新的技術,尤其是一些國際知名大品牌的產品!當然了,國產車這個詞也是個寬泛的叫法,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呢,選國產車一定要選一線品牌,我認為現在可選的只有,長城,吉利,奇瑞,比亞迪,傳奇,長安,上汽,這些!寶駿,江淮,中華,北汽,等等就算第二陣營了,剩下的什麼華泰,眾泰之流我聯繫乾脆別考慮,車型完善度太差,買回來純屬跟自己過不去!品牌太多其實也不太好劃分,但消費者可以自己斟酌品牌的影響力和實力,其實也很好分辨,最簡單的就是看銷量,但也不能簡單的看銷量,要看最高銷量的車型在哪個價格區間,價格高且銷量高的企業,說明品牌影響力越高,比如哈弗H6和寶駿510,銷量都很高,但明顯不是一個技術和價格等級的產品,H6要高很多,所以哈弗品牌的影響力就是比寶駿大!這個規則同樣適用任何品牌對比,包括國際品牌!


只和人對話


在二十年前,我國幾乎沒有完整的汽車工業產業鏈,那時候大街上除了能見到的老三樣和達官貴人們的奧迪,其他品類的汽車能見度就非常低了,當然那時候汽車距離百姓們還很遙遠。這十多年我國的汽車工業製造能力、國內消費者的汽車消費能力都發生了鉅變,而正是這種變化才引起了市場上激烈的競爭場面,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都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長期立足。


相比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的發展就曲折的多了,對汽車有興趣的朋友大概略微瞭解過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吉利、奇瑞等品牌的發展歷程,最初由於自主品牌車型在品質、售後等各方面都完全不及合資的情況下,唯有低價才是保命的王道。我們今天再回過頭看看那個時候的自主品牌汽車,無不充斥著粗糙和廉價。曾經的合資品牌車型,本身由於技術優勢太明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又高,所以儘管用老平臺老技術的車型在國內推出,依舊有太耀眼的競爭力,自然而然價格就不會低。

經過這些年的不斷髮展,自主品牌的腰桿子挺直了不少,無論是設計、技術還是製造工藝,都已經有了與合資車競爭的資本,甚至有超越同價位合資車的優勢。所以嘛,綜合能力在不斷提升,價格自然不會一直停留在四個輪子+一張沙發的年代。反觀合資車型,由於國內空前絕後的市場競爭關係,以及不斷崛起的自主品牌,所以在生存方面也備受巨大的壓力。為了如今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合資品牌利用手裡的品牌價值,將門檻逐漸放低來吸收消費者,是最常見的做法。以上情況就是該問題的基本結論。

當然,這件事情也不完全絕對。比如目前自主品牌始終有突破不了的天花板,比如20萬的限度。之前有幾個品牌曾挑戰過20萬以上的車型,而確實都不算成功,銷量屈指可數。而合資品牌車型雖然價格在不斷下探,但受制於各種因素的制約,也不會降低到很離譜的狀態,比如你幾乎不可能用一輛博越的價格買到一輛同配置的CR-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