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房地產周期疊加產能周期將拉動經濟增長

任澤平:房地產週期疊加產能週期將拉動經濟增長

由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組委會主辦,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西城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17北京金博會”於2018年1月25-28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出席並演講。

任澤平談到了自己對中國經濟大的形勢的判斷,他認為2016—2018年中國經濟是L形的,2018年中國經濟還會延續L形的走勢,2018年宏觀是有分歧的,但是樂觀會變得更加。到了2019年,房地產週期和產能週期的疊加將會突破L形的一橫往上。任澤平認為,新的增長平臺可能是5%—6%,高的屬於是7%—8%,低的時候是4%—5%。

以下為演講實錄:

任澤平:我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觀點,叫新週期,怎麼從新週期看未來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我們的應對。

大家知道我在2017年初的時候曾經提過一個判斷,中國經濟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這是過去一系列觀點的延續,在2010年的時候,當時我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服務的時候,做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判斷,這個判斷是中國可能將會告別高增長的時代,未來將會出現增速換檔。後來這個判斷就被中央所採納。

後來我在2014年下海,到了2015年我提了一個判斷,應該是在2015年下半年提出中國經濟可能已經相當地接近底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可能是L形的,我們初步判斷2016—2018年重要經濟是一個L形的走勢。當然我知道在2016年的時候,對中國經濟能否走出L形充滿了分歧與爭議,事實大家看中國經濟的走勢確實走出了一個L形,或者說非常地有韌性。

在去年我們提出新週期的時候也引發了一些討論,我看在2017年底、2018年的時候觀點也開始得到越多的認知,更重要的被實際的中國經濟走勢所驗證。

開門見山談一個什麼樣的觀點呢?我們對中國經濟大的形勢的判斷,就是2016—2018年中國經濟是L形的,2018年中國經濟還會延續L形的走勢,2018年宏觀是有分歧的,但是樂觀會變得更加。到了2019年我們傾向於認為在房地產週期,以及產能週期的疊加將會突破L形的一橫往上,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圖景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我們新的增長平臺可能是5%—6%,高的屬於是7%—8%,低的時候是4%—5%,這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圖景。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以前中國經濟增長9%到10%,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中國年均增長9.8%,現在增長平臺切換。在增長平臺的切換更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增長動力的轉換。所以十九大報告提出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我們對中國經濟形勢的一個總的判斷。

其實放眼全球來看,全球也進入到了新一輪增長週期,整個世界經濟也是新週期,中國經濟應該是確認了底部,2017年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可能很多人問為什麼中國經濟新的一輪增長週期比世界、比美國晚了一些?這裡最關鍵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因為初期的剛性導致了初期的遲緩,以及我們在金融自由化方面,在監管過度寬鬆方面走了一些彎路。那麼我先來看一下世界經濟新的一輪增長週期,2017年是表現得非常地明顯,世界主要的經濟板塊、主要的經濟版圖都紛紛地從底部走出來。2012年的美國、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歐洲,而且大家看全球的新興經濟體,包括一些資源國家,它的股票市場總量很好,你看全球大類資產,股票強、債市弱、人民幣匯率也是強的、商品也是強的,整個市場的交易者是按照經濟多頭的預期來進行交易的。尤其是按照經濟復甦的預期在進行交易的。

我們來看為什麼世界經濟像美國復甦比我們要早,就是我剛才講的,實際上它的調整是最快,也是最充分的。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的家庭部門,以及美國的機構部門,尤其是銀行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因為有毒資產導致了嚴重的破壞,美國推出0利率,恢復了美國金融利率以及美國金融資產負債表。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科技巨頭沒有參與到上次的投機當中,美國從2012年前後開始走向復甦,這裡全球經濟都在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一輪美國經濟的復甦以及美股的牛市持續時間如此之上,在美國曆史上排在第二位,復甦的時間以及美股持續牛市持續時間的長度。當然現在很多人擔心,因為復甦時間越長,大家越擔心泡沫的積累,以及結構脆弱性的積累。這裡我要講一個我們的研究發現,我們發現新一輪的復甦成功是因為寬貨幣嚴監管。它跟2000年以後的復甦是不一樣的,那是寬貨幣寬監管,這一次是寬貨幣嚴監管,使得金融結構的脆弱性沒有以前那麼強,包括增加了泡沫破裂的嚴重程度,使得它的復甦持續時間長,這是我們對世界經濟總的描述。

但是我們來看中國,中國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大家知道2009年以後中國實際上採取了一個寬貨幣寬監管、鼓勵金融創新、金融自由化的過程,導致了我們金融結構的脆弱,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放在未來三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三大攻堅戰之首。

為什麼防範風險放在三大攻堅戰之首呢?風險有哪些呢?無非就是財政、金融,我們要加強金融監管,要進行財政的清理,事實上你會注意到財政問題和金融問題是一個問題。很多金融問題的背後都是財政問題,你比如說我們地方的融資平臺,其實它承擔的就是一個地方影子政府的職能。我們看國有企業,其實我們很多大型的國有企業也部分地承擔了公共政策的職能。

比如在2009年穩增長所承擔了這種職能,但是因為它存在著剛性的對付、隱形的擔保,如果捋一下這一輪中國經濟承擔的風險的話,也不難發現非常簡單,2009年我們四萬億刺激以後,我們的需求項目的攤點已經鋪起來了,我們的融資渠道開始變得緊張。加上2012年以後我們推動了金融的自由化,大量不符合監管規定的需求去了哪裡呢?就到了整個我們的影子體系。也就是2012年以後,我們看到整個影子體系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比如說我們的銀行理財,從無到有,現在將近30萬億,29萬億,我們做大量的委外,我們全資子公司、信託發展到了幾十萬億的規模,它通過層層的嵌套穿透了我們的監管,你看不到底層資產,因為它跑了原來不符合監管規定的地方,所謂進行了監管的套利。

而且我們曾經一度也出現了監管部門的“父愛”或者“母愛”,為旗下的公司更好地發展或者賺錢,所以說才走到了我們影子體系的今天這麼龐大的體系。但這個體系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呢?因為它積累了比較高的槓桿,因為很多的問題它只有高了才有風險,低了就不存在風險了。而且這些風險看不透他的底層資產,存在期限的錯配和流動性的錯配。我們也做了大量詳細的研究,我們把每一個通道的套利模式都進行了梳理。

今天尤其是從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特別了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我認為找到了中國問題的癥結,先是去產能,再去庫存,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從2017年到2018年去槓桿,其實不一定是要去槓桿,應該叫有效控制槓桿,不簡單是一個去和降的問題。是讓它結構更加優化的問題,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們終於找到了我們所對應的策略是什麼呢?就是嚴監管,貨幣的中性穩健。所以說大家留意,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試錯,其實從2015年12月份以後,中國找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正確的方案,找到了它的癥結,而且更重要的是什麼呢?這幾年我們終於具備了堅決的執行力,它的組織、人事,包括思想的統一。

比如去產能,以前中國的產能問題是老大難問題,通過引資體系輸血,形成了很多殭屍企業,我們用兩年時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包括去庫存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所以我建議大家對於未來三大攻堅戰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汙染防止、精準扶貧,按照去產能去庫存的執行力去理解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提出對中國經濟樂觀的原因,因為我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們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案,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具備了堅決的執行力,所以大家留意2016—2018年供給側改革疊加了L形的概念,2018年會有一個小幅的迷你的去庫存,2018年會有一個力量對沖它,就是產能週期。你看到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增長30%多,你看中國的產能投資基本是0增長,這可能是不可持續的,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見過,它將會在別的地方釋放出來,不再是傳統行業的副產,它很有可能比如說設備的升級替換,包括在新興行業領域把它釋放出來。我懷疑到了2019年更重要的隨著新一輪改善,大家會看到新一輪產能投資的崛起。

再加上房地產調控對於經濟的衝擊,第一撥衝擊是最嚴重的,2018年下半年開始衰減,2018年仍然存在向下與向上的力量的平衡,但是到了2019年我們會進入再度補庫存週期。新一輪的產能週期疊加房地產週期的向上,大家會看到中國新的一輪週期將會明顯地啟動。所以說我有一個觀點,就是戰略看多中國經濟,經過長達六年的出清,中國經濟增長逐步地擺脫低谷,2018年下半年之前所有中國經濟必須翻撥,不然將沒有機會。

最後談一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看法,簡單來看,有人問我對大類資產怎麼看?要不要買美元資產?我認為最好的投資機會,往後面看三年五年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一個14億人的國家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思路和他堅決的執行力。我認為將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當然中國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五大問題有待突破,第一個允許地方,或者支持地方進行創新試點;第二個國企改革要邁出堅實的一步,要把深層次的問題理清楚;第三個放活服務業;第四個大規模地降低包括制度成本、包括稅費的成本;最後一個,對於防範化解風險,在2018年以及未來三年,我們還會遇到一些阻力,遇到一些波折,我們要堅決地執行,同時避免引發新的風險。

這是跟大家報告的主要的觀點,我們對中國這一輪的新週期,以及改革轉型的前景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