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字”没写两天半,见人就自称“书法家”。那么,真正的“书法家”应该什么样呢?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呢?作为一个职业书法家,如果一生要50年从事书法专业,其40年应当是临摹阶段。而

综观网络圈子几乎是只交流书法创作,而很少交流临摹习作,完全忽视了这长达40年的临习阶段,颇为遗憾。本人安然以个人临习经验,分别论述这临习中六大临习阶段,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圈友指出。圈友也可以从中判断评估自己的临习水平已达到了或接近哪个阶段。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第一阶段:字形基本相似:临习的最初阶段(1年)

既然是临习,字形一定要尽量形似,因为只有“形似”,才算“临帖”。临习时一定要多注意笔画的起笔与收笔,力争接近原帖。成年人临习书法,只要临习方法基本正确,一年内要做到基本形似是没有问题的。如练到二年,即临到令人刮目相看。本圈子里也有这样的年轻人。

安然认为,字形,是指笔画和结构,而临习,首先要掌握其笔画,而后才是结构。而在临习之前,你必须要知道和了解的就是“用笔”,这是学书法最基本和关键的一步。可惜当代大多数初学者,甚至是所谓的“大家”,都不明白到底怎样用笔,其所临作品,形神不具!学书贵在用笔,若要引经据典,须有出处,那就是唐代书学家张怀瓘的论点:“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

然而初学书法者未必明白用笔之法,不管有法无法,先求其形,特别是基本笔画。大凡临帖前要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清笔画的方位,形态特点。诸如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务求字形基本形似。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第二阶段:基本笔画笔法正确:临习的初级阶段(10年)

何谓笔法?安然认为,这是有人临习书法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不会问和思考的问题。书而无法,甚是可惜!自晋唐以来,笔法可以说是“千古不传之秘”!直至今日真正懂得笔法要领者还是寥寥无几。所谓笔法,即是点画的书写方法和线条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包括了执笔法和运笔法。书法要贵用笔,用笔要贵用锋。提按顿挫见笔心,调锋铺毫在腕中。

晋人笔法:在中锋铺毫的前提下,以疾、涩之法运笔,处处以疾势而书。

唐人笔法:颜真卿和怀素论书法时说:“写字应用折钗笔法”。

宋人笔法:北宋大书家米芾曾说:“别家善书,只得一笔,而我独得四面”。

清人笔法:清初周亮工引用当时学书之人的话说:“八面锋尚且不够使,如何只用中锋?!”

以上是本人安然对各朝代笔法的运用和变化作个简略的总结和概括,而其变化和演变均建立在基本笔法上。因此基本笔画笔法正确,是学书至关重要的环节,否则,即使盲目下功夫,也收效甚微,甚至功夫越深,受病越大。因此环节乃学书过程中乃“重中之重”,要写明篇幅较大,本人安然将在讨论区另写一篇“基本笔法要诀”,希望能写的更详细、深入一些。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第三阶段:笔画要有质感:临习的中级阶段(20年)

今天在不知觉中,写到了临习的第三阶段。可能是我安然眼光苛刻了些,网络99%的书家未能过得了此关,当然也包括本人在内。注意:如没有二十年以上扎实的功底,请不要谈“质感”二字。

安然认为,书法用笔不外乎形与质这两个方面。所谓形是指字形;所谓质是指质地,包含份量、厚度、骨力等。形贵于变化,是流露在外的形式美,质贵于朴素,是潜在的质地美。书法的质感是要有沉厚的笔力来支持。因为讲究笔力,笔力充沛,沉劲入骨,才能给人以一种沉着端庄,精神内敛的形质之美。

蔡邕《九势》中所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功力颇深的书家用中锋写的字,背阳光一照,正中间有道黑线,黑线的周围是淡墨,点画沉着顿挫,精炼凝重而产生了立体的感觉。这就是说明你已经达到了临习的第三阶段:笔画的质感!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第四阶段:墨法自然:临习的中高级阶段(30年)

首先要提醒一下各位:如果您还没过得了以上本人总结的这三个阶段,同时也没有三十年的临习经验,请不要说自己的墨法已相当自然。因为本人认为,墨法自然是书法临习的中高级阶段。

安然认为,作品中的墨色或浓或淡、或枯或湿,可以造成或雄奇、或秀媚的书法意境。润可取妍,燥能取险;润燥相杂,就能显出字幅墨华流润的气韵和情趣。安然还认为:墨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不但应笔力遒健,布局和谐,而且要墨法自然!

安然还是先请各位看看本人整理和归纳的先贤对墨法的论述和经验:

唐人墨法:欧阳询在《八诀》中说:“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孙过庭的墨法,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概述。

宋人墨法:姜夔《续书谱》专设《用墨》一章。其中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元人墨法: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衄以圆之。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滞,仍不得重改。”

明人墨法:书家的墨法意识又不同于以前。丰坊在《书诀》中说:“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悬则筋脉相连而有势,指能实则骨体坚定而不弱。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须新汲,墨须新磨,则燥湿调匀而肥瘦得所。”另外,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也说:“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

清人墨法:清代书家周星莲在其《临池管见》中也将墨法与笔法相关联,他指出了浓墨用之不当易“死”,故力求其“活”;淡墨用之不当易黯,故力求淡而不失华采。

安然请各位想想,何谓笔墨?有笔墨,即存在笔法和墨法。而当代书家对墨法的重视及其艺术表现力,其自觉意识远远落后于笔法。书法虽是单色艺术,但墨色干、湿、浓、淡、枯、润、深、浅等的无穷变化使其美感大为丰富。因此,学书之人,必修墨法!

第五阶段:气韵生动:临习的高级阶段(35年)

何谓“气韵”?安然认为,气乃势也;韵乃韵味。安然又认为,书法中的“气势”,是运动的生命之源,其使点画之间有呼应,字字之间有顾盼,行列之间有映带,整幅作品一气贯注。故只有得势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上乘之作!

逐字分析,何谓“(气)势”?安然认为,一个笔画、多个笔画、字与字之间的笔画趋向和联系,这就是“势”。识势不清,关系不明。《艺舟双楫》写道:“字有筋、骨、血、肉,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前人论书:“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中来,有气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帝王书有英伟之气;大臣书有台阁之气;僧道书有方外气;山林书有寒俭气;闺秀书有脂粉气”。学书在法,而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

为了具体说明何谓“韵”,安然今天就例举一下前人的作品。一般练过行草书的都知道孙过庭的“书谱”,其作品的气势和墨法的运用炉火纯青,但其作品却历来不能作为“神品”,而只能算是“能品”。安然认为,其主要还在“韵”字上,不是其作品无韵,而是其“韵”不足,其“韵”不够!而二王神品能千年而屹立于书法艺术的顶峰,独得这“韵”字,其“韵”无穷!安然再问一下各位:何谓“神韵”?由此可见,这一个“韵”字在书法临习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所谓“气韵生动”,安然认为就是要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非具体笔画的状态及形质。如到此临习阶段,这要和以上提到的“四个阶段”有“质”的飞跃和区别,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传神之作”!

静气凝神,细观其韵。于平实中力注笔端,集楷书之工,隶书之静,行草之情,篆籀之韵于一体,如佛家长者静观人世体察物情,风神淡泊,体态安详,颇具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气象。

第六阶段:章法完美:临习的最后阶段(40年)

何谓“章法”?安然认为,在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作品内容的排列、题款、盖章等,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韵流动,起伏随势,寓情寄意,也都是章法组成部分。

安然就拿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来分析,其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终为神品。临习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

古人对书法创作中的章法留心很早,传为王羲之的《笔势论》中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 这里既讲到上下字之间的承接,左右的映带,也讲到了行距之间空间的分布,一篇的上下得所,和谐统一。似乎章法的各个要素都谈到了。

自己“书法家”是否够格 看看就明白了

2013年全国首届临帖展获奖作品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到底自己是不是“书法家”?是否够格?用年限衡量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