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网络产品链需求持续旺盛 海缆业务将成亨通光电未来新增点

随着5G进程顺利推进,光通信行业景气持续向好,作为国内唯一在光通信和电力行业形成从硬体产品到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亨通光电围绕通信、电力和新兴产业三大板块加快转型升级,形成“产品+运营+服务”全价值链优势,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半年业绩增幅或超一半

近日,亨通光电发布了2018年度上半年业绩预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8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到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亿元到5.7亿元,同比增加45%-75%。

去年上半年的利润为7.67亿元,今年预计有一半以上的增幅。对此,亨通光电表示,报告期内业务有快速的提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受益于光通信网络产品链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光棒、光设备器件等产品产量逐月提升,公司光通信等核心主营业务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再上新台阶。

其次是受益于国际海洋光纤通信与海洋资源开发的建设需求推动,公司承担国际海洋通信光缆突破1万公里,公司海洋光纤通信与监测的技术实力进一步提高。

再加上受益于全球海上风力发电建设需求推动,公司交付最高电压等级500kV大长度海底电缆,公司海洋电力与系统集成业务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最后则是公司国际业务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另外,在今年一季度,亨通光电的营业收入达63.28亿元,同比增长38.24%;净利润4.82亿元,同比增长73.48%。早期的良好态势或为其上半年奠定了盈利基础。

主营业务规模再上台阶

今年以来光通信网络产品需求持续保持旺盛,亨通光电新一代光棒、光设备器件等产品产量逐月提升,新一期800吨光棒扩产项目将逐步释放产能,光通信主营业务规模有望再上台阶。

在5G研发顺利推进,2020年有望正式商用的背景下,亨通光电加大5G产品研发投入,重点开发5G用FTTA光缆等新产品,并成功入选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作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亨通紧跟“制造强国”及“互联网+”国家战略,于2013年全面开展“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制造精益化”三化融合智能企业建设。亨通光纤光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产品制程的深度融合,推进工厂管控与制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最终实现产业链协同智能化制造。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工信部按照《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相关要求,重点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智能制造模式,对各企业开展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评价,以此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从而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近年来,亨通自主开发了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光通信产业链全套智能化装备及控制软件,大力推进5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导入精益制造模式,已有9个车间入围“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荣获江苏省首套(台)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等荣誉。

海缆业务有望成未来新引擎

根据研究机构Technavio测算,到2021年,全球海底光缆市场规模将达到51.4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率接近5%。根据CRU统计,2018年全球新建海底光缆总长有望达到93400km,恢复至1998-2002年历史上的爆发期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海底光缆市场广阔,并且已进入“黄金时代”。

亨通光电海洋通信和电力业务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近期公司中标智利2790公里海底光缆项目,承担国际海洋通信光缆突破1万公里;海缆方面,亨通光电近期相继中标中广核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220KV海底电缆项目和龙源大丰海上风电350KV海底光电复合电缆项目,累计中标金额超过4亿元,海洋通信电力与系统集成业务能力持续提升。

继马来西亚、科摩罗、马尔代夫项目海底光缆的相继成功交付,2017年亨通光电承担PNG5600公里国际大洋通信项目海底光缆供应,今年再次承担智利2790公里海底光缆供应,亨通光电在国际海洋通信市场上承接海底光缆订单突破了1万公里,这标志着亨通光电顺利进入国际海底光缆市场体系,有力提升了公司在国际海洋通信市场的影响力。

下半年,亨通光电想继续保持良好态势,除了抓住市场的需求增长以外,还需更多关注自身的产品质量。行业内的需求在扩张,但同时供应商也在增长,为了分得更大的蛋糕,行业巨头的夺食战不容忽视。

根据研究机构测算,到2021年全球海底光缆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1.4亿美元。通信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高速互联网服务的带宽需求增长是促进海底光缆市场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

亨通光电从2009年开始进行海缆布局,经过多年发展和技术积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海缆订单近年来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跨洋通信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这将推动亨通光电海底光缆业务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未来,随着市场的持续拓展,海缆业务有望成为亨通光电业绩增长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