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陀螺》影評!只有涇三高農村80,90後能看懂的電影!滿滿回憶

《紫陀螺》影評!只有涇三高農村80,90後能看懂的電影!滿滿回憶

席布魯(張智 飾)和他的夥伴們都是陀螺瘋狂的追捧者,誰有一隻漂亮精製的陀螺都會招致他人羨慕的目光。

席布魯的第一隻陀螺是用父親的鍁把做成的,當揮鞭抽動陀螺飛速轉動時,他開心極了,但不幸的是,這隻木陀螺被老師沒收了,他難過了好幾天。

他教音樂的老師米蘭(王藝 飾)同樣有著屬於自已的音樂夢想,但不幸的處境和無奈的婚姻讓她把夢想藏在了心底,面對心愛的學生席布魯的這個特殊愛好,她感同身受。

在她決定離開學校時,精心為席布魯繪製了一個有著美麗圖案的陀螺,手握這份珍貴的分別禮物,席布魯淚如雨下……

《紫陀螺》影評!只有涇三高農村80,90後能看懂的電影!滿滿回憶

《紫陀螺》經典影評10篇

《紫陀螺》是一部由張忠華執導,張 智 / 王 藝 / 許小周主演的一部劇情 / 兒童類型的電影,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觀眾的影評,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紫陀螺》影評!只有涇三高農村80,90後能看懂的電影!滿滿回憶

《紫陀螺》影評(一):這就是我的請回答

這部電影,我竟然看了三遍!!!在今天各路大製作大投資井噴的年代哈哈哈哈哈哈哈(玩笑而已,可以當真←_←)

看並且感懷完這部電影之後,久久不能平靜,竟然失眠了(可是我芳華18啊)感謝天感謝地最最感謝導演,我TM終於……遇到了我的請回答!這部電影我是和舍友看的(我西安人,在西安上大學,宿舍本地人多,基本都有在鄉下讀書的經歷,恰恰好是席布魯的年代),有趣的是我們一次次的暫停,大聲討論,一起附和“對對對,我當年也是。”“那個個性的毛線褲我也有”“小時候我也和男同桌畫三八線來著”在導演的鏡頭下我們好像回去了,好像就是布魯那個彪悍的同桌,又好像是那個略顯做作的班長,又好像我們都是布魯,傻傻呼呼,就是想削一個“hou”,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是真的走心了,笑過之後,感覺有點發冷,縮進衣服裡,,突然發現笑到臉疼之後,回顧四周,不免失落,原來我們都長大了,回不去了,那些夕陽下一起奔跑的小夥伴走散了。大家,都走散了……

【當然,你以為這部電影只有懷舊嗎→_→呵呵,我說我看過三遍,第一遍有經歷的西安舍友,第二遍西安城市上學妹子,第三遍山東妹子,前邊已經說過了,後兩個的反應你會覺得無動於衷嗎,當然不是,無一不去朋友圈安利,並且對這個導演感興趣了,我提起最後這倆位,是想說,他們的關注點會更大的放在電影本身,所以這部電影不只有懷舊,更有故事,值得去看!】

《紫陀螺》影評!只有涇三高農村80,90後能看懂的電影!滿滿回憶

《紫陀螺》影評(二):那些年的那些事

聽著他們的聲聲鄉音,感覺無限溫暖和樸實。這個電影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更沒有什麼商業噱頭。但是那些不著痕跡的表現,卻是最自然的流露。

每個孩子在童年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渴望得到但卻難以得到的玩具,在大人們的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孩子的整個世界。往往夜不能寐,日思夜想,而無數的日子就在這些一個又一個期盼中過去。是否得到在後來已然忘了吧,能記起來的,是在找尋路上遇到的的那些人,經歷的那些事。

而幸運的是,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沒有被掩蓋,反而歷久彌新,感人至深。雖然沒有華服麗飾,但是擋不住孩子們醇醇的笑容。

因為真誠,所以才有感動。

《紫陀螺》影評(三):那麼近,那麼遠

童年那麼遠,卻又那麼近。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我就一直覺得自己是大人,但我卻很幼稚的和同桌在課桌上畫著三八線,搶著好看的花仙子貼花,然後放學後排著隊唱著歌愉悅的走在馬路上,我還記得那時候還有所謂的勞動課,其實也就是摺紙做手工,那個時候我的同桌是個很好玩的男生,他借給我一本摺紙書,這本書輾轉在我的姐妹淘手中後來就不知所終,三年級後分班,我和那個好玩的男生沒有在一個班,無奈我們兩家住得比較近,我就開始了為期三年的躲避生活,因為每次他見到我都會要那本摺紙書,那種害怕和愧疚直到初中我們又分到一個班後才得以釋懷,因為他找到我說,我再也不要那本書了。

那個時候我總是穿著漂亮的花裙子在班級裡穿梭,可是我內心並不快樂,我隱藏了太多自我的東西,我害怕別人看透我,於是拼命的偽裝,接著就是一層又一層的偽裝,直到我自己找不到自己。小學的時候我還請過很多同學來我家吃飯慶祝生日,吃完飯後還留下一張合影,我笑的很抽象,因為我已經不認識那個小姑娘是我,而且我也不明白為什麼那次生日我會請那麼多同學,大家就像拍畢業照一樣排成三排,第一排蹲著,第二排坐著,第三排站著,一個漂亮的女同學還在拍完照後自己爬到了郊外的溝壑之上,隱隱約約的記憶把我拉扯到了那個平凡的五月。

其實我們一直內心敏感外表懦弱,不是嗎?小學時很多人都會謠傳某某男生喜歡某某女生,某某女生去了某某男生家裡之類之類的,然後自己在心裡也默默關注自己喜歡的那個男生,他今天穿了件漂亮的夾克,他上課回答老師提問時那麼坦然,他不愛說話,他參加運動會……其實那個時候的喜歡是什麼,自己也不知道。

往事總是流於表面,待你要往深了挖掘就發現記憶背叛了自己,你能感受到那時候的風,那時候的陽光,卻再也沒有那時候的感覺了。我想童年就是這樣的,他會給你回憶,卻不想讓你深陷其中。

現在回想起來,小學時我還真的是幹過很多傻事,但是也有過很多精彩的過往,我號召整條巷子的小孩進行爬樹比賽,我參加了學校的鼓號隊每次表演都可以有免費的麵包和飲料,我下課去操場跳皮筋結果被貪嘴小孩翻牆蹬下的磚頭砸爛了腳趾,我們的大合唱,我們的隊列隊形比賽,我們的朗誦會,我們的六一兒童節,想想,多麼美好啊。

所以當我看到朋友推薦的《紫陀螺》時,童年的情境一下子衝到了我的面前,那時我們也是肆無忌憚的站在走廊裡背課文,現在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一篇《口技》的文言文,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六年級我和小蕾坐同學,我的婆婆還是我們的數學老師,而FLY就坐在我隔壁的教室,現在想想都太可樂了。

喜歡《紫陀螺》,不僅僅是因為他從頭到尾的陝西話,而是覺得他把兒童的心理刻畫的很細緻入微,這種記錄式的講述讓我看到了我們那個年代的青蔥和可愛。故事到最後其實很感傷,美麗的音樂老師嫁給了一個紈絝子弟,席布魯在老師走時把陀螺當做暖瓶塞送給了老師,然後在塵土飛揚的大街上對著遠去的車高聲背誦課文,這是告慰,亦或是告白……

同慧好像一直都在關注兒童題材,這部電影也已經拍了好多年了,我不能說這是多麼好的一部作品,但是至少感動了我,給了我回憶的理由,所以,謝謝同慧,謝謝西北大學。

《紫陀螺》影評(四):帶我回到童年的《紫陀螺》

偶然機會在人人網上看到一個人發的視頻,寫的是“獻給80後出生在陝西農村的孩子,超經典”。經典聽過了真有些煩了,不過“陝西”二字還是很受用的,於是打開先試著看看,看了開頭孩子們站在教室外面讀書的場景我已經覺定看下去了,因為這就是我的童年。

兒時的夢最簡單,可能是一根冰棍,可能是一雙新鞋,可能是一支鋼筆。小時候最單純,你還沒有思想還沒有被慾望所佔據,你所能夢想的也只能是你所能接觸的那麼一點東西。《紫陀螺》用了一個普遍認同的名字,如果看過,你可以自己把它改成《紫猴》,因為陀螺在關中地區被成為“猴”。電影說的是一個叫席布魯(這個名字很有喜感,尤其用關中方言說)的小男孩,用老師的話說是個活寶。學習不好,還整天遲到不遵守紀律。這種孩子在學校裡當然不受老師的待見,於是罰站也成了家常變飯。他有一個夢想,就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猴。他央求父親給他做,父親哪裡來的時間,每天早出晚歸,風吹雨淋,為了一天能掙上還算不錯的十五塊錢。席布魯做了兩天的夢,都夢見父親給自己做好了猴,然而醒來都是空夢一場。他就決心自己去做,沒有材料(電影手法,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就從樹上拽樹枝下來。好說歹說,連哄帶騙借來同桌女孩的刀子來削猴,然而大拇指粗的樹枝削出來的猴只能被人取笑。被譏笑著回家發現鄰家爺爺門口有一個大木墩子,於是削了削做成超級大猴拿到學校給整天譏笑他的”八大金剛”們看,他說你看看我這是你們猴的爺了。八大金剛們“折服”了,可猴轉不起來,發不起來。接著又被嘲笑了,席布魯也給自己的兄弟們承認,他發了一天也沒發著。活寶能被笑倒嘛,和自己的兄弟虎子二人不小心把路邊一棵樹苗給撞到了,一不做二不休,給偷偷的弄回來。這回粗了,可等他削好之後發現,這是桐樹,桐樹中間有個洞,顯然不適合做猴。席布魯很喪氣,靠著牆發呆不小心把父親靠牆放著的鍁撞到鍁把打著頭了,這和牛頓那蘋果的效果一樣,席布魯也有靈感了,鍁把不幸成為犧牲品。席布魯同學日日夜夜連上課都在課桌底下削,終於削好了,激動的在課堂上拿出來欣賞,這老師能容忍麼,順便把班上男生的猴全收了。席布魯同學不屈不撓結果是他父親出去幹活人家說看你拿的傢伙,你是來混來了吧,鍁把短了一大截。八大金剛之首也給自己的兄弟一人發一猴,那是他爺爺給他做的。席布魯同學給自己的兄弟也每人一個,每個人的猴上面一個字,組合起來是“我們是好兄弟”。說道這裡,不得不提另外一個主人公,席布魯同學的音樂老師米蘭(這名字,米蘭球迷表示喜歡)。這老師整天在自己的屋裡聽得是歌劇還是女高音的,顯然是屬於陽春白雪型,可偏偏呆在農村小學,和這些下里巴人打交道。米蘭老師對席布魯好,席布魯磨刀子,削猴把手磨爛了,改成績讓父親在家長會丟人被打得臉腫了,米老師給他塗紅藥水。他和虎子每天早上早讀時站在米老師房子旁邊,米老師會讓他們幫忙抬水,抬水回來還有糖吃,兩人很高興,表示每天都要幫米老師抬水。孩子再淘氣也是來學校讀書了,背書是必不可少的,可席布魯整天心都在猴上,怎麼能背過。剛好語文老師有事,讓米老師給看著讓席布魯背。米老師眨眼睛,讓席布魯看著書念一遍,剛好語文老師能聽到,就這樣,兩個人有了默契,這一關算過了。米老師就主動承擔起以後席布魯背書由她考察的任務,兩人似乎成了忘年的朋友,小孩子有人鼓勵有人關心,自然成績就上去了,他不懂的為誰學習,那時候他更多的是為米老師學習。米老師給他的猴上畫了些畫,本來想用紅水畫,席布魯說班主任說那是給犯人用的,於是米老師將紅藍兩色墨水一混就成了紫色,用紫色給猴上畫了些畫,席布魯對此愛不釋手,這也就是紫陀螺的來歷。然而生活總有分別,米老師的男朋友不願意她呆在這小村莊,米老師也不能說不情願,只能說為了生活離開了這個村莊,離開了席布魯。搬家的時候米老師不在,東西一件一件被搬出來,有一個電壺沒有塞子,席布魯就把那個紫色陀螺塞在上面,追著遠走的三輪,終於追不上停下,嘴裡還念著“朝辭白帝彩雲間。。。”

有人說這部電影經典,我心理似乎有些不願意用經典形容,詞語太大太傷人品。我更願意用“真實”。小時候讀書的時候就是一氣往下讀,誰管那停頓,誰管那意思。小時候在家寫作業會坐在小板凳,趴在大板凳上寫。天氣好的時候也能看見老師在太陽底下這樣的批改作業。小時候會站在教室外面的窗臺前早讀。小時候會有一些“邪惡”的想法,比如偷誰家地裡的東西,偷完飛奔回家爬被抓住。小時候也看過有人在地上滾為了讓父母給自己買東西。小時候也會三五成群在地頭渠裡攏火,順便烤紅苕或苞谷吃。小時候有邪惡的想法用紅水把卷子上的成績由38改成88。也有頭被衣服矇住來一頓黑打。小時候也會看見父親從地裡回家會大聲喊“我爸回來了,我爸回來了!”小時候也會為了給老師幹活而感到榮幸,也有被老師懲罰站在教室外的經歷,可你那時候完全不在乎。這些都是真實的童年,只要你有經歷,你就會有共鳴。你都沒有想到,在自己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時候有這麼一部片子讓子徹徹底底的回到童年,回望你的童年。原來我們的童年那麼傻,那麼壞,可也那麼純真。

直到今天,我突然想到,這部片子不是和伊朗的《小鞋子》很相似麼?《小鞋子》裡孩子的夢想是一雙運動鞋,《紫陀螺》裡則是陀螺。小孩子的夢很簡單,不是金銀財寶,不是奢侈品,不是非份之想,只是簡簡單單的一點小夢想。這個夢現在看來太純真。另外,教育需要用心,需要用感情,而顯而易見,女性的耐心更大,更會鼓勵,更適宜年齡小的孩子的教育。不過男女搭配效果更好,我們也不就是這麼一撥一撥走出來的嘛。

這部片子可能只適合陝西關中農村的孩子看,因為這部片子拍的太真實了,簡直不像是故事片而更像是生活紀錄片。06年拍的片子讓我覺得就是九十年代初的樣子。看介紹導演是83年的,怪不得有如此之真實體驗。片尾註意到該片的劇本指導是葉廣芩,很有名氣的女作家,在周至縣掛職過,有陝西的生活經驗,又一個怪不得,怪不得故事講的還不錯。

《紫陀螺》影評(五):《紫陀螺》一別經年

今天,是我考試的日子,但是請假了,因為病情,我不知道如何說及這個會來得貼切。

這段時間,沒想過告訴任何人關於這件事,在醫院做一個周的檢查,沒有太多關心的話語,戀人,朋友都沒有,中途老師有發信息給我,讓我不要擔心,什麼都會好。然後在做檢查的一個周,我就真的為了這句來自老師的話語安心了一週,開心了一週。

對,師者,總讓我心存感激。

我很感謝,讓我在這樣的早晨看到這部片子。

起初並不對這部片子抱有希望,會觸動心絃還是別的感動,都沒有。電影名字《紫陀螺》,在瞬間的慣性思考後也覺得平平凡凡。僅僅是因為她的英文字幕讓我覺得這部片子應該有過人之處,慢慢看下去的時候我是開心的,男主角小布魯因為上課遲到,校門緊閉選擇翻越圍牆,兩次把書包扔進圍牆,被院內的班主任一次次的扔出來,當然,小布魯不知道,在爬上圍牆的一探究竟的時候看到班主任,被呵斥:下去,從正門進來。這這個時候我方才覺得會有噱頭,不論是關於笑點,還是關於童年,更不曾想是關於師者。

其實,樸實的電影畫面,農村,農民,農舍,濃濃的鄉土味道,這總讓我想起在農村度過的童年,以及那些年遇到的同學,老師,或者還有初戀。

或許我們90後會比80年代的他們懂得享受生活,他們為了新陀螺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與嘲笑,為了在我們看來毫無價值的東西上花了那麼多精力,但終究沒放棄。我們可以在童年玩玩具車,便攜遊戲機……同樣的,我們也會偷偷在上課的時候玩玩具,被老師沒收,被班長呵斥,被同學檢舉,我們有著童年天真的執著。

無論我們生在哪個年代,中間有多少時間間隔,但是我們坐著同樣的事,有著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也會分著吃東西,也會在男女同學之間劃出三八線,也會拉幫結夥,也會為兄弟的事兒義不容辭……

但是,無論如何,那是我們童年的記憶,同樣價值不菲,我們都撞上了一個死角,走不出來,擠不進去。

小布魯之前的成績並不算好,是屬於下層的,對陀螺的執著,導致期中考試一籌莫展,最終用老師“神聖”的紅墨水改自己可悲的分數回家見家長,並得到爸爸誇獎。小布魯很怕,因為小布魯的班主任告訴他們:紅墨水是給犯人用的。

其實,在小布魯心裡,他是希望自己有好成績的,因為在爸爸的回答“只要成績好,明天就給你削陀螺”中可見一斑,因為成績好,可以在得到家長鼓勵的同時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兒,這是多好的願望,小布魯心裡也在暗下決心,只是我們忽視了。

其實,往往就是如此,小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可以為了一句鼓勵一句承諾而努力拼搏,只要你經歷過,你便會懂得。

小布魯向爸爸要陀螺,卻常常被爸爸忽視,看到同桌為了向媽媽要錢買刀子採用地下翻滾的賴皮做法而得逞,小布魯心動了,他也希望藉著客人在場的關係向爸爸撒嬌,要到自己心愛的陀螺。

小布魯站在正與客人商量著事兒的爸爸身後是糾結的,內心理智在和情緒做著外人無法認知的激烈鬥爭,最後一直到客人離開,小布魯忍住了,那個時候我是為小布魯抱屈了下的,可是懂事的小布魯忍住了,他在客人離開以後對爸爸說,當然,又一次被爸爸忽視了。

兩個夜晚,小布魯做了兩個夢,為自己,為自己的朋友做了那麼美好的夢,最後 啪 的一聲碎了,小布魯還得自己撿起破碎的碎片,不哭不鬧的和朋友說著:大人總是拿我們小孩子當娃哄。

我知道,布魯一定埋怨爸爸的,為爸爸的忽視。但是,又能怎樣呢,骨肉至親的血肉之情,自己還那麼那麼小,能怎麼辦呢,難道也學著鄰家女孩子一樣撒嬌?不,布魯堅強著,為自己的自尊心。

有時候並非說男孩子不會撒嬌,不會使心眼,僅僅只不過我們要著自尊,開始學會懂事,僅僅那麼小,但這不關年齡的事。

男孩子不是不想依靠,只是沒了依靠,要學著獨立,世事教會我們堅強。

小布魯在學校常被留校,理由是書沒背完,作業沒寫……

並非是笨,這和聰不聰明無關。那麼是否要問問家長,學校,或者教育制度,社會責任?當然,我不深究這個問題,那是一個難理清的社會關係。

小布魯僅僅是需要一個好的引導,對的,女主角是應該出場了。

王藝飾演的米老師,對這個演員我是陌生的,或者說是第一次。

米老師,一個愛著音樂,愛著美聲唱法,愛著口琴,愛著學生,有著夢的老師,對,這是一個師者,真正的師者。

米老師她有著自己的音樂夢想,每天清晨會弔吊嗓子,聽美聲,會在一群四年級小學生當中認真投入的唱著美聲唱法,對,她是有著自己的音樂夢。我在看的時候真的希望之後能看到她免去世俗,放棄一些事,好好的為自己活一場。

我心疼這個角色,不帶任何情感的心疼,布魯再大一點,哪怕未成年,我更希望布魯是這個善良女子的歸宿,他會善待這個女子。

在布魯和夥伴王虎留校出去,校工鎖上大門,米老師的糟糕男友把摩托車一頭撞在破舊的校門上,不屑的按著喇叭,不禮貌的和校工說著來找米老師的時候,我開始為這個心疼這個女子,這個身背世俗的純淨女子。

男人是來接米老師回去的,不屑的說著話,當我聽到米老師說著只想帶孩子走。說真的,我憤慨了,為這個只會說著“我爸就要升局長了,誰還稀罕你拿那麼點薪水教師工作”之類話的男人。為這個善良女子的包容。

米老師顯然不愛他,相信你同我一樣,也不願過分猜想事情背後的故事以及米老師沉默退讓的理由。

男人來了四次,小布魯也看了四次,一次比一次距離更近,也更能讓我們感受到小布魯內心的憤慨。

男人第三次來到米老師宿舍,醉酒,說著胡話讓米老師回去,一副邋遢的糟糕樣子,你能不能想到他第二次照著鏡子和米老師說話的情景?米老師的嘆氣總讓我由衷的心疼,對於她的妥協和沉默。

醉酒的糟糕男人走向提著開水的米老師走過去,我擔心了,一地的碎壺膽,它像一個炸彈,炸開了小布魯的心,也炸開了我們的心。準備背書的小布魯聽著聲響,很想敲門進去,看看米老師,哪怕看一眼也好。他想把他在市場看到糟糕男人摩托車後座載著另一個女人的事告訴她,可是……

第二天,小布魯像往常一樣站在那裡,熟讀著該背誦的課文,看著米老師的房門。小布魯走過去叫門了,但是他失望了,他不知道米老師去哪兒了,他是不願想象米老師已經離開這樣的情景的。布魯安靜的站在牆角,似乎看到米老師站在房門沉思,但是也只是想象。

第三天,小布魯依然等在那裡,糟糕男人找了車子帶人過來搬走了米老師的東西,小布魯站在房門前看著很快被搬空的屋子,心涼了,他知道,那個愛他的米老師走了。

那個在他肚子痛被全班同學嘲笑的時候停下課給他拿藥,給他為了折樹擦傷的臉塗藥水,為他磨鐵片受傷的手上藥,給他水果糖作為獎勵,常和他說話,教他用瓜子做數學題,靠著欄杆聽他背書,為他吹口琴,和他一起玩陀螺,為他用藍墨水和紅墨水調出的紫色為陀螺染色畫花,總在他受傷的時候給他安慰的米老師,她走了,他愛著的米老師走了。

布魯什麼都來不及講,來不及做。

他還沒有自豪的站在米老師面前對她說:米老師,他們每天都打我小抄,我每天開始用你教我的方法提前預習,我現在會做很多很多數學題,我用你給我畫了花兒的陀螺打敗了四大天王,現在班主任不再罵我,爸爸不再打我了,還有曾經我那麼執著的陀螺我不大玩了,我變得乖了,我現在成績很好……

可是小小的布魯知道,米老師走了,真的走了,和那個糟男人回去了。

布魯擔心,擔心再也見不到米老師,布魯心疼,心疼善良的米老師會過得不好。

最後,布魯把心愛的紫色陀螺篤定的放在了男人帶走的溫水瓶上,紫色的線圈在瓶上泛著光,多美的一個溫水瓶塞,布魯多麼希望米老師可以看到,看到現在上進的布魯,看到布魯對她深深的祝福。

布魯追著三輪摩托車跑,一邊跑一邊哭,他知道,車帶走了米老師的行李,心愛的紫色陀螺,也帶走了他深愛的米老師。車越走越遠,小布魯看著車漸行漸遠的影子,哭聲也變得嗚咽,開始背誦那片自己放棄和夥伴玩耍去熟讀的課文:朝發白帝城,李白,朝發白帝彩雲間……

小布魯嗚咽著,無奈失望的叫著老師老師……

久違了,我的淚水。

曾以為自己那麼那麼冷血,那麼多年以來,也曾為我深愛的姑娘哭過,現在,我又哭啦,為小布魯,也為這位善良的師者,米老師。

《紫陀螺》影評(六):有趣、精心,小成本電影的突圍之路——從學生導演張忠華作品得失看零成本電影

電影好像一直是燒錢的代名詞,以前有了錢大家喜歡買房子買汽車的,現在改革開放這麼些年,兩手都要抓結果一邊還是軟了,於是錢主們現在都較著勁的砸錢搞精神文明,電影成本成倍的增加就是例子。

人家玩大片,更多對影像藝術有些小理想的青年可玩不起,人家邁克爾貝動不動就炸上幾條街玩咱玩得起麼,小成本、零成本與其像某些人說的是趨勢是潮流,不如說是無奈的標籤,是用廉價影像保持自己聲音的方式。王小帥、賈佔柯他們就用這樣的方式藝術到死,在國外捲了大小獎項論斤稱,到國內愣是發行不了,就算要死要活的發行了,票房基本上都是慘不忍睹,也難怪老賈會向謀子哥發飆,我靠,哥們家當都賠進去上部片子你丫的還跟我們搶院線,讓不讓人活了,你大爺的商業片也欺人太甚鳥。繼而小成本支持者開始炮轟大導演大製片大公司,最後發現轟也是閒得,人家才懶得理你,你藝術你的我們賺我們的,我跟你死磕我有病啊。無奈之下小成本的擁躉開始吧炮火射向無辜的影迷群眾。那次在天涯上看到擱什麼小成本導演呲牙咧嘴的向鏡頭說,在中國高濃度藝術電影無法生存,觀眾審美層次有限。當時我那一生氣,他的意思好像是說你們不看我電影是你們中國人沒水平。整的我以為外國的“高濃度”藝術電影都是搖錢樹一樣,結果後來才知道原來連藝術電影根據地法蘭西,那些藝術電影也鬱悶的要死,成天朝好萊塢撒野。其實,個人始終認為,沒人氣無法成為電影牛B的理由,頂多不影響電影的可能牛B,不是所有沒人看的電影就是藝術電影,人家《羅拉快跑》絕對藝術投入也小咋就票房滿滿呢,而且研究的人可以整成個“羅學會”了,叫好又叫座。因為人家遵循電影藝術的一個準則即是有趣,無趣的電影很難說有多偉大。可是這事情咋到中國就不一樣了,果然和王小波懷疑的那樣,中國人就喜歡無趣?

當然不是,前年的小成本《瘋狂的石頭》讓較著勁的燒錢拍爛片的中國影業著實瘋狂一把,300萬的成本居然捲了2000多萬的銀子,我想凱歌、謀子他們簡直可以自殺了,因為用這個比例換算,《黃金甲》的3.6億成本怎麼著也得收回20多億吧,謀子哥看了這個數字會不會脊背發涼。分析瘋狂的石頭之所以票房成功,口碑也不錯,有趣性依然是第一因素。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敘述,首先不會讓人買了電影票就是為了流哈拉子睡覺。但我在《石頭》這個劇裡還是發現了另一些大不同與中國小成本電影的特點,就是細節處理精心。下面分析。

中國的小成本電影有些給人感覺是細節處理的粗製濫造,注意,我不是針對劇本啊內涵啊或者藝術性思想性什麼的,那些太玄,應該讓周公去評價,作為審美的第一感受,細節的粗糙往往無法令人容忍。即使你內涵比紅樓夢還豐富,可是你這個人動作僵硬,那個剪接處理扯淡,看著看著也就煩了,因為這樣細節失準首先就影響了情節理解的連貫,也就影響影片的有趣,再加上缺少聽覺上的音樂配合,或者缺少打磨的臺詞的表現,或者沒有精心的後期調色和剪接,影片就會讓人產生“不好看”的感覺。我曾與專業電影工作者的談論中表達了我作為一個觀眾的這些疑問,可是人家神仙一樣的回答讓我覺得很傷自尊。原來還有一個名詞叫“原生態”電影,就是不需要好設備,不需要好剪接,不需要劇本,不需要配樂,不需要燈光,總之是N不需要,電影整個就是以表現生活最為真實的一面為主,例子參考經典原生態電影“小武”。啊哈,不好意思,這個哥們引證的恰恰是我這個半吊子觀眾最煩電影之一。原生態,真專業,那幹嘛還費勁拍電影呢,拿個帶攝像功能的手機到馬路上逮什麼拍什麼,最後再到澡堂子補個光屁股鏡頭或者整個偷情鏡頭什麼的就成了唄,多還原生活的真實,你可以把它解釋成我們就是生活在毫無關聯的錯位場景以及被荷爾蒙支配的原始衝動下的走卒,然後拿去國外參些展騙些獎,那就是最藝術啦。可是我個人目前還是停留在電影是綜合的商品藝術這個認識層面上的,既然他商品,他就不會無趣,既然他綜合,就不會排斥音樂、燈光、技術、設備、故事性、專業表演等等這些要素。當然,它還是藝術,所以它也需要美感和深刻的力度。這樣回頭來看,所謂“原生態電影”還真是尷尬,三個要素就沾上點深刻還只有幾個人看出來了,你憑什麼說那是電影的一種優秀形式,或者退一步說,你憑什麼說他比一些有趣的、精心的、注重細節品質的電影要優秀。

寫了了麼多,其實核心是在論述我作為一個很不挑剔的觀眾所看重的亮點電影品質——有趣和精心。同慧影視拍攝的DV我看了不少,這樣成本的電影我估計了一下怕相比《瘋狂的石頭》都是小成本,那麼就算是零成本吧,能用零成本的投入拍攝有趣的電影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我這麼說是因為我非常認同張導電影的有趣性,並且這種有趣性在同慧出品中是呈現連貫的狀態,他們電影都是是用著相似的敘述方式,這種方式是建立在張忠華對其童年經歷的個人體驗之上,是一種比較個性的表達方式,敘事藝術發展了這麼千來年,只要一種敘述方式與個性沾上了邊,那麼就非常值得尊重。但我認為重要的電影品質中不敢寫個性,因為我覺得做到個性其實談何容易,古今中外,你所堅持的方式很難是新穎的,所以即使有限度的重複也不會妨礙作品的優秀,亦是一種個性。具有了有趣和個性這樣的品質,同慧其實在電影的內功上其實是優秀的,但是接下來就是我看每一部同慧出品後最難以容忍的一點,細節的粗糙。這一點立刻讓同慧出品降格數個檔次,從一部優秀的電影降格為一部優秀的兒童電影,從一部優秀的兒童電影再降格成為一部優秀的兒童劇本,這著實是一種浪費。

其實,對於同慧而言,所堅持的思路是對的,也就是有趣為先,拒絕說教。試想下,所有小成本範疇的電影如果要活得生存首先需要得到更為廣泛的市場認同,票房絕對是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靠什麼獲得市場的認同,技術你無法和大片磕,人家拿幾卷膠片就把咱老百姓嚇的哆嗦;表演你沒法跟人家磕,人家戲裡一個跑龍套的得咱牙縫掛下半年的飯錢;廣告啊號召力啊什麼的更不消想了,你有本事讓那些爺一樣的電視臺記者打著架的來給你做報道;而藝術性這東西太飄渺,像個彩票,抽中了你就在這行成暴發戶了,絕對萬人敬仰,比如戈達爾同志就是偉大的佐證,抽不中嘛,就整天算贊助商的心情吧。可是你抽彩票中過幾次,那麼有趣性絕對是突圍的一根稻草。它如此易於得到好感,並且有趣從古到今是不於藝術矛盾的,優秀的藝術作品因為有趣而變得偉大,濫俗的藝術作品只要有趣至少好看,要是濫俗再無趣的話那就簡直無敵了,鳥籠山剿匪記裡那個傻大木拿爛片虐待人的場景還記得不,這類片子就是天生用來虐待人的。最關鍵的是,有趣並不總是和投資成正比,一個窮光蛋往往比富翁更有趣,他是取決於個人在這個方面天然的氣質和生活的態度的。所以,在許多無聊的專業人士對有趣不屑一顧的時候,同慧影視用有趣作為獲得廣泛認可的捷徑,實在很高。

《紫陀螺》影評(七):我希望他們不會找不到方向

看到身邊很多同學沉迷網絡或者忙著戀愛,張億童覺得他們沒有夢想。“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這些孩子們,能夠找到自己的夢想,我不希望他們迷失了方向”,這也許是這些年來支撐他完成創作的動力吧。

張億童關注兒童,關注鄉村,他對農村普遍存在的“留守現象”感到痛心。“那些孩子的教育問題需要人們更多的關注,他們的生活需要更多關懷。”的確,正如《紫陀螺》中小孩兒想要擁有一個漂亮結實的陀螺的簡單願望一樣,孩子們的心中有太多敏感脆弱的東西需要社會好好呵護。

“那是我的堂弟!”有觀眾感慨片中的男孩兒的表演十分真實,張億童笑著回答,“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最好的演員。導演要做的是讓演員找到某種辦法回到現實”。也許著就是為什麼許多人看過電影之後都認為影片帶有明顯的紀事風格的原因吧。

現場一名男觀眾還在電影中找到了兒時的記憶,同樣一名優秀的老師,同樣給他帶了深刻的影響。“一個老師當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位觀眾激動地說。面對“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這部電影會給更多的師範學子帶來啟發。

“比《一個都不能少》更加真誠”,某電影發行人評價道。

《紫陀螺》影評(八):《紫陀螺》只有農村80後才能看懂的電影,滿滿是回憶

《紫陀螺》只有農村80後才能看懂的電影,滿滿是回憶

席布魯上課遲到了,學校大門緊鎖,他準備翻牆進入學校,卻無奈被老師發現,隨扈老師開了大門,讓席布魯進來,在教室外面罰站。原來昨晚席布魯做了一晚上的陀螺鞭子,11點才睡。席布魯做好了鞭子,卻沒有像樣的陀螺,眼看班裡的“八大金剛”拿著拉風的陀螺,在他們兄弟面前炫耀,而自己卻只有鞭子,好生羨慕。席布魯做夢都想有一個,夢裡面老爸給他削了2個陀螺,一個是好友虎子的,一個是自己的。他也央求他爸爸給他做陀螺,他爸爸只是嘴上答應,卻因在外打工比較辛苦忘了兌現諾言。席布魯只好自己想辦法削陀螺,樹上找了一個成人大拇指粗的樹枝,上課偷著削,下課也削。沒有刀子,自己用好友虎子撿來的鋼鋸條磨刀子,磨了很長時間才磨成,也把手給磨的很慘。樹枝削的陀螺還是太小,被八大金剛嘲笑,後來在路邊偷了一個胳膊粗的小樹,結果削成之後,才發現是梧桐樹,還是用不了,最後拿了爸爸幹活用的掀把削好了,他不僅給自己削了,還給好友虎子,還有其他幾個要好的朋友削好了……

一個懷有音樂夢想的美女教師米蘭老師,在這裡給大家教音樂。米蘭老師非常喜歡音樂,一有時間就練習。家裡給找了一個局長的兒子作對象,但是這位局長公子卻壓根不懂音樂,米蘭老師就在婚姻中糾結。米蘭老師非常疼愛這些孩子,從不打罵孩子,很受同學們歡迎。特別是席布魯更是喜歡與這位美女老師來往,他幫老師提水,給老師背課文,後來好好努力學習,作業也被同學相互傳抄,米老師也經常給席布魯擦藥,席布魯在做完陀螺,米老師知道他一直堅持在做陀螺,而且不同於“八大金剛”是爺爺做的,席布魯卻是自己做的而且給自己的五個好友一人做了一個。米蘭老師深受感動,給布魯陀螺上畫出了紫色的花樣,本來是要用紅色畫的,因為布魯說班主任說紅色是給犯人用的,米蘭老師就用紅墨水河藍墨水調和成紫色的,這就是紫陀螺。《紫陀螺》的導演最初的名字是張磊,為了一個振興中華的願望改名張忠華,是其大二拍攝第一部影片。該片獲獎或展映記錄:中國成都大學生電影節簪DV藝術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中國共青團"五個一工程"優秀電影獎。

80後的童年生活

影片幾乎再現了農村80後的小學生涯。早讀背誦課文,課前唱歌也是各有各的調,當然不是唱不齊整,而是故意的。朗讀課文也是那麼機械程式化,最喜歡老師有事,誰說話就讓我記名字。和同桌劃分38線,不準過界,欺負女同學,合夥欺負另一個男同學,女生說話尖酸刻薄,喜歡美女老師等等。看到這些,我的眼前浮現出了我上小學的場景,一摸一樣的場景,那電影裡的孩童們,彷彿就是昨天的你我。那調皮搗蛋的孩童不就是你我麼。

80後上小學的時候,早上去學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早讀,早讀主要是背誦語文。凡是考試要求背誦的必須背過,老師會檢查,沒有背過的同學,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就站在外面。背過了經老師或者老師指定的學習好的同學檢查通過才能進來。懲罰的措施還有早上放學不準回家吃飯,用教杆打手心。罰站,不準回家吃飯,打手心等,這幾乎是老師處罰沒有寫完作業,沒有背過課文,老師慣用的手段。我就是經常被這樣調教的,席布魯還是一個學習不錯的孩子,至少比當年的我強,記得我上二年級時候,才考了28分。一年級考試的時候同村女孩讓我抄他卷子,我都不會抄,最後沒考上二年級,要留級,經母親一番周折找人說情才勉強上了二年級,那時候就是一個字玩。

上下課總是愛欺負女同學,故意越界,不是橡皮,就是尺子,你砸我幾拳,我砸你幾拳。最後甚至割起了女同學的頭髮,被老師狠狠的批評了一頓。二年級時候我們班主任他女兒代課,也長得很漂亮,我們和席布魯一樣也喜歡看美女老師,也幻想著讓老師做女朋友,老師走的時候,全班同學都去送了,我沒有。現在想起來都會發笑。所以特別能體會席布魯對美女老師的感覺。

小時候時常會把那些屬於我們的玩具帶到課堂,男生是彈珠、方包、陀螺等,女生是沙包、皮筋等。下課就衝出教室去玩,來不及了就直接在學校大門口的水渠上撒尿,大家都那樣,上課會數數自己的戰績。當然我是那個經常輸的那個。

說到陀螺,我和小布魯一模一樣,完全是自己做的,而且比別人做的更好看。我和布魯一樣,在自家架子車的用三角帶做的韁繩上抽下的絲,做鞭子,而沒有陀螺。讓我父親削,他說不會削,只好羨慕別人家長給自己孩子削的陀螺。也有父親讓鄰居叔叔削的陀螺,但是感覺不好看,還好同班一位同學自己削的,而且尖不是用鋼珠(鋼珠容易脫落),而是用一種特殊的釘子,陀螺的腰身很長,容易抽打,我就很喜歡,想讓他送我,結果只是玩了幾天。後來我從家裡拿了砍刀,直接去土崖邊砍了合適的小槐樹,一下削了幾個,也是用釘子。在我家水泥樓頂打的可歡快了,很是激動。最後索性用三環鎖子試著抽打,結果也轉起來了。知道後來家裡蓋房不知道那兩個陀螺去了哪裡,別的小孩也中途要過,但是我沒捨得給。

我相信農村的80後對這些都不陌生,因為這部電影慢慢承載著我們童年的珍貴記憶。

專制、愛

在影片裡你也可以看出陝西人表達愛的時候的方式,那就是專制。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甚至是專制獨裁,他們對於好孩子和壞孩子的評價就是聽話與否。其實他們對孩子是很關心的,好吃的,有利於學習的全部滿足給孩子。他們對於老師是那麼尊敬,孩子送到學校大罵孩子也不會怪罪什麼,他們相信老師。當然,那個時候的老師確實雖然外表嚴厲,看起來狠,其實也是真的為了孩子好,希望能好好學習。我到現在還得感謝打過我,不准我吃飯的老師,因為我確實記住了不少東西,一生受用。這就是農村兒童的成長環境,是一種嚴厲的愛,專制的愛。當然這不是很好的方式,也往往會對孩子造成一種傷害,當和藹可親的米蘭老師出現的時候,大家都非常喜歡,而且米蘭老師與班主任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事實證明米蘭老師的教育方式更能幫助兒童更好成長。

兩個題外話的專制。一個是班主任對於孩子們專制,一心逼著孩子們學習,到了期中考試收了陀螺,結果他們又製作了新的陀螺,這就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正所謂你有政策,我有對策。相反,米蘭老師卻用另一種關心和愛護引導孩子學習,而且小布魯還學得不錯。我們現在社會上不正是有很多像電影裡一樣的班主任們嗎,喜歡下命令,喜歡“以罰代管”,可結果呢?另一個是說話記名字。回憶這些誰說話就記名字的做法,記名字者有了一種權力,而這種權力就是班主任賦予的懲罰權力的威懾,記名字者往往會濫用權力,和自己關係好的說話不記,關係不好的,一開口就記下。這就也導致了權力尋租,那些經常被老師指派記名字的人,同學會巴結你,給你吃的,或者其它好處。有的同學和記名字者關係好,會故意誘導和自己關係不好的同學說話,使得該同學被老師懲罰。中國人或許在這個時候就學會了,官僚政治運作規律。

一條主線,幾個人物

整個故事就圍繞席布魯要削陀螺的主線,幾次的失敗,失敗後的反應,越挫越勇,直到最後的完成,故事也是充滿了跌宕起伏,讓人心絃緊繃。劇中人物也形象突出,各有特色。

班主任,代表了傳統老師的特點,對於教育已經疲憊,以簡單粗暴來回應學生。

木蘭老師,代表新式的教育工作者,一個有自己追求的女性,無奈被家庭婚姻束縛,不能大膽追求自己的喜好,卻被孩子感動。

虎子,席布魯的還有,他們在一起的玩伴,幹什麼事都會相互幫襯,學習也是比席布魯好,也比較乖,考慮周到,應該是好孩子一類。

八大金剛,就是學校裡的混混式人物,喜歡欺壓弱小,橫行霸道。

席布魯,雖然很調皮,不是學習不好,而是很聰明,沒用心去學,比較義氣,敢想敢做,意志堅強。

局長兒子,典型的官二代作風,文化不多,瞧不起人,就不多說。

看到那些學生,讓我想起來有個老師說得好,當初學的好的反而現在見了他都不問他,成了書呆子,反而那些學習不是很好的,見了自己很熱情,還經常聯絡。

而這些人物不就是你們小學班級那誰誰嗎?

恰逢六一兒童節,看完這部影片,引起了無限的追思。這部影片承載了80後童年彌足珍貴的回憶,時間若恍如昨天,而現在的我們卻也在懷念逝去去的青春。時光飛逝,我們不要等過了一個時間段而傷懷一個時間段,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不要為明日留下悔恨。在嘆息中,步入老年。

也希望我國的影片能多拍一些和人民生活貼近的片子,藝術來源於生活不是麼。藝術大師不就是因深刻的反映了社會現實麼。賈樟柯的《小武》,我今天看完後,感覺沒聽懂一句汾陽縣當地方言,也沒有字幕,但是依靠那些畫面,我非常熟悉,我也能明白大概。這部電影,據說是很有名的,經典影片。我想之所以受歡迎就是來源於生活。

在這裡,你將透過我的文字,用你獨具的慧眼和我一起發現、瞭解、探討社會、人生。且行且思。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紫陀螺》影評(九):那一年,你在我身邊

今天,是我考試的日子,但是請假了,因為病情,我不知道如何說及這個會來得貼切。

這段時間,沒想過告訴任何人關於這件事,在醫院做一個周的檢查,沒有太多關心的話語,戀人,朋友都沒有,中途老師有發信息給我,讓我不要擔心,什麼都會好。然後在做檢查的一個周,我就真的為了這句來自老師的話語安心了一週,開心了一週。

對,師者,總讓我心存感激。

我很感謝,讓我在這樣的早晨看到這部片子。

起初並不對這部片子抱有希望,會觸動心絃還是別的感動,都沒有。電影名字《紫陀螺》,在瞬間的慣性思考後也覺得平平凡凡。僅僅是因為她的英文字幕讓我覺得這部片子應該有過人之處,慢慢看下去的時候我是開心的,男主角小布魯因為上課遲到,校門緊閉選擇翻越圍牆,兩次把書包扔進圍牆,被院內的班主任一次次的扔出來,當然,小布魯不知道,在爬上圍牆的一探究竟的時候看到班主任,被呵斥:下去,從正門進來。這這個時候我方才覺得會有噱頭,不論是關於笑點,還是關於童年,更不曾想是關於師者。

其實,樸實的電影畫面,農村,農民,農舍,濃濃的鄉土味道,這總讓我想起在農村度過的童年,以及那些年遇到的同學,老師,或者還有初戀。

或許我們90後會比80年代的他們懂得享受生活,他們為了新陀螺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與嘲笑,為了在我們看來毫無價值的東西上花了那麼多精力,但終究沒放棄。我們可以在童年玩玩具車,便攜遊戲機……同樣的,我們也會偷偷在上課的時候玩玩具,被老師沒收,被班長呵斥,被同學檢舉,我們有著童年天真的執著。

無論我們生在哪個年代,中間有多少時間間隔,但是我們坐著同樣的事,有著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也會分著吃東西,也會在男女同學之間劃出三八線,也會拉幫結夥,也會為兄弟的事兒義不容辭……

但是,無論如何,那是我們童年的記憶,同樣價值不菲,我們都撞上了一個死角,走不出來,擠不進去。

小布魯之前的成績並不算好,是屬於下層的,對陀螺的執著,導致期中考試一籌莫展,最終用老師“神聖”的紅墨水改自己可悲的分數回家見家長,並得到爸爸誇獎。小布魯很怕,因為小布魯的班主任告訴他們:紅墨水是給犯人用的。

其實,在小布魯心裡,他是希望自己有好成績的,因為在爸爸的回答“只要成績好,明天就給你削陀螺”中可見一斑,因為成績好,可以在得到家長鼓勵的同時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兒,這是多好的願望,小布魯心裡也在暗下決心,只是我們忽視了。

其實,往往就是如此,小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可以為了一句鼓勵一句承諾而努力拼搏,只要你經歷過,你便會懂得。

小布魯向爸爸要陀螺,卻常常被爸爸忽視,看到同桌為了向媽媽要錢買刀子採用地下翻滾的賴皮做法而得逞,小布魯心動了,他也希望藉著客人在場的關係向爸爸撒嬌,要到自己心愛的陀螺。

小布魯站在正與客人商量著事兒的爸爸身後是糾結的,內心理智在和情緒做著外人無法認知的激烈鬥爭,最後一直到客人離開,小布魯忍住了,那個時候我是為小布魯抱屈了下的,可是懂事的小布魯忍住了,他在客人離開以後對爸爸說,當然,又一次被爸爸忽視了。

兩個夜晚,小布魯做了兩個夢,為自己,為自己的朋友做了那麼美好的夢,最後 啪 的一聲碎了,小布魯還得自己撿起破碎的碎片,不哭不鬧的和朋友說著:大人總是拿我們小孩子當娃哄。

我知道,布魯一定埋怨爸爸的,為爸爸的忽視。但是,又能怎樣呢,骨肉至親的血肉之情,自己還那麼那麼小,能怎麼辦呢,難道也學著鄰家女孩子一樣撒嬌?不,布魯堅強著,為自己的自尊心。

有時候並非說男孩子不會撒嬌,不會使心眼,僅僅只不過我們要著自尊,開始學會懂事,僅僅那麼小,但這不關年齡的事。

男孩子不是不想依靠,只是沒了依靠,要學著獨立,世事教會我們堅強。

小布魯在學校常被留校,理由是書沒背完,作業沒寫……

並非是笨,這和聰不聰明無關。那麼是否要問問家長,學校,或者教育制度,社會責任?當然,我不深究這個問題,那是一個難理清的社會關係。

小布魯僅僅是需要一個好的引導,對的,女主角是應該出場了。

王藝飾演的米老師,對這個演員我是陌生的,或者說是第一次。

米老師,一個愛著音樂,愛著美聲唱法,愛著口琴,愛著學生,有著夢的老師,對,這是一個師者,真正的師者。

米老師她有著自己的音樂夢想,每天清晨會弔吊嗓子,聽美聲,會在一群四年級小學生當中認真投入的唱著美聲唱法,對,她是有著自己的音樂夢。我在看的時候真的希望之後能看到她免去世俗,放棄一些事,好好的為自己活一場。

我心疼這個角色,不帶任何情感的心疼,布魯再大一點,哪怕未成年,我更希望布魯是這個善良女子的歸宿,他會善待這個女子。

在布魯和夥伴王虎留校出去,校工鎖上大門,米老師的糟糕男友把摩托車一頭撞在破舊的校門上,不屑的按著喇叭,不禮貌的和校工說著來找米老師的時候,我開始為這個心疼這個女子,這個身背世俗的純淨女子。

男人是來接米老師回去的,不屑的說著話,當我聽到米老師說著只想帶孩子走。說真的,我憤慨了,為這個只會說著“我爸就要升局長了,誰還稀罕你拿那麼點薪水教師工作”之類話的男人。為這個善良女子的包容。

米老師顯然不愛他,相信你同我一樣,也不願過分猜想事情背後的故事以及米老師沉默退讓的理由。

男人來了四次,小布魯也看了四次,一次比一次距離更近,也更能讓我們感受到小布魯內心的憤慨。

男人第三次來到米老師宿舍,醉酒,說著胡話讓米老師回去,一副邋遢的糟糕樣子,你能不能想到他第二次照著鏡子和米老師說話的情景?米老師的嘆氣總讓我由衷的心疼,對於她的妥協和沉默。

醉酒的糟糕男人走向提著開水的米老師走過去,我擔心了,一地的碎壺膽,它像一個炸彈,炸開了小布魯的心,也炸開了我們的心。準備背書的小布魯聽著聲響,很想敲門進去,看看米老師,哪怕看一眼也好。他想把他在市場看到糟糕男人摩托車後座載著另一個女人的事告訴她,可是……

第二天,小布魯像往常一樣站在那裡,熟讀著該背誦的課文,看著米老師的房門。小布魯走過去叫門了,但是他失望了,他不知道米老師去哪兒了,他是不願想象米老師已經離開這樣的情景的。布魯安靜的站在牆角,似乎看到米老師站在房門沉思,但是也只是想象。

第三天,小布魯依然等在那裡,糟糕男人找了車子帶人過來搬走了米老師的東西,小布魯站在房門前看著很快被搬空的屋子,心涼了,他知道,那個愛他的米老師走了。

那個在他肚子痛被全班同學嘲笑的時候停下課給他拿藥,給他為了折樹擦傷的臉塗藥水,為他磨鐵片受傷的手上藥,給他水果糖作為獎勵,常和他說話,教他用瓜子做數學題,靠著欄杆聽他背書,為他吹口琴,和他一起玩陀螺,為他用藍墨水和紅墨水調出的紫色為陀螺染色畫花,總在他受傷的時候給他安慰的米老師,她走了,他愛著的米老師走了。

布魯什麼都來不及講,來不及做。

他還沒有自豪的站在米老師面前對她說:米老師,他們每天都打我小抄,我每天開始用你教我的方法提前預習,我現在會做很多很多數學題,我用你給我畫了花兒的陀螺打敗了四大天王,現在班主任不再罵我,爸爸不再打我了,還有曾經我那麼執著的陀螺我不大玩了,我變得乖了,我現在成績很好……

可是小小的布魯知道,米老師走了,真的走了,和那個糟男人回去了。

布魯擔心,擔心再也見不到米老師,布魯心疼,心疼善良的米老師會過得不好。

最後,布魯把心愛的紫色陀螺篤定的放在了男人帶走的溫水瓶上,紫色的線圈在瓶上泛著光,多美的一個溫水瓶塞,布魯多麼希望米老師可以看到,看到現在上進的布魯,看到布魯對她深深的祝福。

布魯追著三輪摩托車跑,一邊跑一邊哭,他知道,車帶走了米老師的行李,心愛的紫色陀螺,也帶走了他深愛的米老師。車越走越遠,小布魯看著車漸行漸遠的影子,哭聲也變得嗚咽,開始背誦放棄和好友玩樂去熟讀的課文:朝發白帝城,李白,唐代詩人,朝辭白帝彩雲間……

小布魯泣不成聲,叫著老師老師………

那麼多年以來,很少哭過,之前也為了一個讓我心疼的女孩子哭過來著,一直覺得那麼堅強,現在,我又哭了,為布魯,也為米老師,這讓我覺得安心。

《紫陀螺》影評(十):這是上天贈予我的禮物

很是感動。

真實的像一部紀錄片,這完完全全就是我的童年啊。整部電影一氣呵成,看的不能自拔,只嫌太短。

席布魯說:他們的猴都是他爸他爺削的,而我的猴是我自己削的! 聽的我熱血澎湃。

米老師是山間的一股清流,她溫柔、美麗、大方,我估計每個男人小時的女神都是這種類型的。我不懂心理學,但是按我自身經歷和情感來推算,席布魯對老師的感情,不僅有對恩師的感激之情,還包含了對這樣一個完美的女性的愛慕之情,這是男人對異性意識的覺醒。米老師最後的命運讓我很難受,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哼。

剛剛大學畢業,來到完全陌生的杭州,窩在十幾平的出租屋裡,感覺如此孤獨和無力。感謝導演拍出如此美好的電影,給我懶散消極的身體注入力量,在我悲傷抑鬱的心裡蕩起暖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