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读志 小议“郑时”的初任和最后官职】

当今互联网发达,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大量历史文献书籍和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电子化,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才能有机会接触到、阅读到一些过去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到的皇家档案和历史文献资料,且这些资料查阅起来是非常方便和快捷。《明实录》是一部明代历任皇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全景式的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约两百五十年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量资料,《明实录》就如同我们现在每年编修的《舒城大事记》一样,是当代人记当代事。所记之事,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都是其他明史资料无法相比的。这部1600余万字的资料,现在互联网上就能全本呈现。里面同样记载了有关我们舒城的人和事,比如郑时。

对于郑时,清嘉庆和光绪《舒城县志》均有记载。但是,对他的初任和最后官职记载,却是大相径庭。初任职位,嘉庆志记为山西道御史,而光绪志却记为山东道御史。所以,这二者必有一错。即便对郑时的最后官职,光绪《舒城县志》在选举志科目表和人物志名臣传两处,记载也不一样。科目科目表记为“郑时,官兵部尚书,传见名臣”,而在人物志里却记为“历南(京)刑部尚书”。所以,这两者也必有一错。根据《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记载“调山西道监察御史郑时为河南南阳府内乡县知县。时从父南京吏部侍郎泰,卒,赐葬祭,时为谢恩,误入常朝班,不行礼,遂自劾,下锦衣卫狱,赎杖毕,仍调是任。”足可看出,郑时在被贬内乡知县前,应该为山西道御史,而非山东道御史,光绪《舒城县志》的记载应该为错误的。

根据《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记载“升南京兵部左侍郎郑时为南京刑部尚书,巡抚顺天等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怀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南京光禄寺卿章格为南京大理寺卿。”通过这条记载,足可说明,郑时最后升任的官职是南京刑部尚书,而非兵部尚书。(吴道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