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11|还在各种培训班里疲于奔命?NO!这才是幼儿教育的正确方式

7月30日,某知名公号作者就早前在文章中暴露让自己还孩子提前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一事发表正式声明,声明中对于“抢跑”一事的困惑阐述地比较明确:一方面,深知“超前教育”对孩子发展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幼升小竞争之激烈就赤裸裸地摆在那里,无法逃避;最后,面对各方的压力,作者隐约表达出需要停更休整的意愿。由此可见广大群众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话题关注度之高,似乎大家都渴望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你问我答11|还在各种培训班里疲于奔命?NO!这才是幼儿教育的正确方式

某一天一睁眼,就看到了一个很喜欢的公号发声明,事件的起因就是关于“幼儿园抢跑”。

说实话,没当过妈,永远不懂那种看着别的同龄孩子都已经语数外全面开花了,而自己家这位还停留在从一数到十时的焦虑。

残酷的现实就摆在那里:幼升小的压力越来越大,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稀缺,到时候这些孩子都会在同一个碗里抢食吃。

最近随着教育部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打击力度的增强,“到底要不要提前教?”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当下最火热的话题。

如果抢跑,违背了幼儿的发展规律,扼杀了低龄幼童玩耍的机会,对于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运能能力的发展都较为不利;

不抢跑,进入小学后可能会有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稍不留意还会滋生“自卑”的小火苗;

左右为难。

早期深受升学压力困扰的我多次动过移民的小念头,毕竟会说法语的人除了教人念念奢侈品的名字顺便给介绍几个法国代购、去高档餐厅帮别人用法语点餐装装13、以及去援助非洲兄弟们建设他们的祖国,就只有技术移民魁北克这一点作用了。(关于学法语有多坑爹这件事,以后可以深扒)

可刚当我表达出国外小孩的学习压力比较小这一观念时,就被已经移民加国N年的亲戚啪啪打脸!

“全世界哪的好学校都不好进!我们为了进温哥华的最好私立小学,三岁就开始各种准备没停过好吗?你知道那边的培训费用有多贵吗?”

紧接着,我被科普了一下午在加拿大想把孩子送进名牌小学有多难的血泪史。

后来我看了一下她家小孩的暑假时间表,瞬间让我明白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在哪都不容易。

你问我答11|还在各种培训班里疲于奔命?NO!这才是幼儿教育的正确方式

最近经常有读者问我:

“三岁的孩子该上什么补习班?”

“四岁的孩子该做哪些题?”

“逻辑思维课程买哪本书更好?”

大家似乎都在着急寻求一个解决自己焦虑的“标准答案”,无论怎样去解释——最好的老师是父母,灌输式教育、刷题策略是不符合孩子的思维发育的,但很显然,这些模糊的概念远没有直接列出一套书单来得有说服力。

当我提到需要家长先学习,再从生活中的细节去引导孩子get知识点时,更是被当场拒绝。现在教育孩子90%还是属于妈妈的“专属任务”,而现在的妈妈们,忙工作忙职业考试忙健身、忙应对油腻男领导难缠女领导、忙提防满大街虎视眈眈的小三们,如果还被要求抽空去学习晦涩的育儿知识,耐心地在家教导孩子知识点?很多妈妈们表示——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你问我答11|还在各种培训班里疲于奔命?NO!这才是幼儿教育的正确方式

最要命的是,教育这事不仅没有标准答案,还见效慢。

去考一个CPA,最多五年就会有一个答案,去考社会职称,一年会有结果,但是教育这件事,很可能会在20年后甚至30年后才能见到现在努力的结果,现在这浮躁的大环境,还有谁会愿意做回报期如此漫长的投资呢?

你问我答11|还在各种培训班里疲于奔命?NO!这才是幼儿教育的正确方式

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都有一个困扰:教育的本身是反对横向比较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只需要跟自己比较有进步就可以。但实际情况是,如果家长把孩子送进了一个补习班,如果上了几节课没有效果,家长就会立马质疑老师的专业性。

不仅实体教育机构有这个困扰,我们做课程也同样面临此类的尴尬,经常会出现同一类问题被反复提出来要求解答,问之前已经解答过了为什么还问呢?答曰:“试过了,没用啊。”距离上次回答这个问题才过去了不到一个月。

一个月对教育来说太短了,而对家长来说,太长了。

“立竿见影”才是现在焦虑的家长在追求的效果。

可人生是一场长跑比赛,不停地去拿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来回比较,除了人为地造成恐慌,毫无意义,毕竟博尔特也无法保证自己所有的比赛在每一秒都是绝对第一的。

如何放正心态,在生活中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怎么才能有效地刺激孩子的“求知”小雷达,让孩子自己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来一问一答小课堂,专业的意见,专家的解答都在这里:

知识是治疗恐惧的唯一良药,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赢得生命这场长跑的最终胜利,才是教育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