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很远大的人从哪里做起能成就大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志向很远大的人从哪里做起能成就大事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49集01

从自身开始,从修身做起,自己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才谈得上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志向很远大的人从哪里做起能成就大事

《群书治要360》第九十三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九《论语》。

曾子以为做士人不可以不弘毅,因为士人的责任重大,而且所行之道遥远。他以行仁为自己的重任;这种重大的责任要一直担负下去,到死为止。我们逐句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这个“士”不是普通的百姓。在古代把人分为四类,那就是士、农、工、商。士是指读书人。农工商都是生产者和营利者,而这个士既不生产也不营利,他是尽全力来学道,所以士专求学、专讲道,专讲做人的道理。而要把人道讲得透彻、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必须要通达天道。古人说“天道敏时,地道敏树,人道敏政”。但是对于天道,一般人很难体悟,从哪里学起?

士专门要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然这一句话,士、农、工、商都需要学习,但是农工商不需要通达,而士就需要通达;农工商学也需要学,只是没有士那么学得透彻、明白。

志向很远大的人从哪里做起能成就大事

《论语》上记载,子游到武城做地方官,孔子去考察,听到弦歌之声,就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说:“从前,我听夫子您说过『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没有学道的人既不能发布命令,也不能听从命令。只有学了道,作为君子、作为在位者,他就能够有仁爱之心对待百姓;做为被领导者的百姓,他学了道,也会听命于在位的君子。所以这个士就是全神贯注地,专一地学道、悟道、体道、讲道、行道。

他和商人不同,他是纯粹分利而不生利。

这个道有体有用,用就是行仁。而士既有通达的时候,也有贫困的时候。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通达的时候就需要用仁来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穷困的时候也要把自身修养好,尽力地宣扬仁道。如何宣扬?就是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按照仁道去做,这本身就是在影响别人,本身就是在弘扬仁道。

而且弘扬仁道、宣扬仁道是一日不死,一日不休。所以必须“弘毅”。“弘”是大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的见识学问,一切都要广大。像我们读书,必须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志向很远大的人从哪里做起能成就大事

孔老夫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虽多,亦奚以为?”你把《诗经》三百首都背诵得滚瓜烂熟,但是让你去办理政治,你不够通达,不知道如何处理,不能够把所学的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处事之中,那你背了那么多的诗,又有什么用处?所以这个“弘”就是广大,学问要广大,见识要广大,心胸也必须要广大,能够容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切都需要广大。古人说“一事不知,儒者所耻”,说明什么?说明儒者,学儒的人,他的见识学问很广博,没有他不通达的事情。

现在有很多的硕士、博士,对国家的政策没有见识,对社会问题提不出解决的方案,这些人就不能够称为“士”。古代的士读的都是圣贤之书,通达圣贤之道,所以他才会对社会的治理、国家的安定、天下的太平提出正确的应对之策。

“毅”,根据包咸的注解,是“强而能断也”,这个“强”不是“强暴”的“暴”字的意思,我们前面讲过《易经》上的干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这个意思。我们应该效法天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譬如我们看到

太阳每一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没有一天是中断的,这就是天的自强不息。

那么我们也要效法天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求学上进,没有休息,这才是“强”。“强而能断”,这个“断”就是有决断。所以这个弘毅的“毅”字,有强而能决断的意思,而要做对决断,必须要有智慧。这个“毅”字是既自强不息,又要有智慧决断。

志向很远大的人从哪里做起能成就大事

士为什么必须要弘毅?下面讲了原因,“任重而道远”,身上肩负的责任很重大,而且行走的路程很遥远。“士”担任什么重大责任?就我们人的位置来说,今天地球很乱,能够平天下便是你的责任。小能治国,把国家治理好,再小能够齐家,能够修身,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

很多人志向很远大,想要成就大事,促进和平。那么成就大事,成就世界和平,从哪里做起?《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想要担当大事,促进世界和平,必须从自身开始,从修身做起,自己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才谈得上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志向很远大的人从哪里做起能成就大事

现在世界冲突不断,世界和平遥遥无期,世界冲突的根源在哪里?上净下空老教授用一句话把世界冲突的根源给我们指出来了,这个冲突的根源在家庭。因为一个人在家和父母冲突,和兄弟不和,夫妻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当他走上社会的时候,怎么能够不与人发生冲突?

说得更彻底、深刻一点,冲突的根源在自身。为什么是在自身?就是自性和习性之间的冲突。我们的自性是纯净纯善的,但是习性是自私自利的,贪、瞋、痴、慢、疑,烦恼重重的。

当利益放到面前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利益别人,还是想到自利?如果想到自利,人人都要利己,唯利是图,这个冲突不就起来了吗?如果利益放到面前,大家都能够见利思义,想到别人的利益,把别人的需要放在前面,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这个冲突才能够真正地化解。

所以要促进世界和平,承担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从哪里做起?要从自己的内心做起。真正做到在普天之下没有我恨的人,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没有我不爱的人。

这样的人,才真正能够承担起促进和平的使命。所以“未能自度而能度人者,无有是处”。承担大任,还是要从改正自己的烦恼习气做起。

志向很远大的人从哪里做起能成就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