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助非洲600億美元的幕後原因

最近中非論壇刷了屏

最大的亮點莫過於

中國願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支持

600億

到底能幹什麼呢?

中國援助非洲600億美元的幕後原因


600億美元,按照當前匯率大約摺合人民幣4100億元左右。

中國援助非洲600億美元的幕後原因


按照各省區市公佈的《2017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4100億元大於國內最窮的兩個省區——西藏和青海的GDP總和,略低於海南省GDP;略超過西藏青海新疆甘肅4省區一般財政收入之和,超過黑吉遼東三省財政收入總和的80%,接近湖南省的全年一般財政收入。

從全國2017年度的數字上來看,410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0.5%,相當於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37%,相當於中央本級財政支出的13.73%。

然而這些錢其實並不是白給的,而是一種低息貸款。名為兩優。

“優貸”:中國援外優惠貸款,是中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具有援助性質的中長期低息貸款,主要用於中外雙方企業合作中經濟友好,有償還能力的生產型項目。特點:貸款利率低,期限長,100%融資;資金類型:人民幣,貸款資金直接進出口商賬戶,資金不出境。

“優買”:優惠買方信貸,是一種基於政府信譽的主權級別的政府貸款,用於對方政府或者企業採購中方設備和服務。特點:看所在國是否有由中國商務部、外交部、財政部聯合制定的優買額度。優買需貸款方提供商務合同金額的15%預付款,資金類型為美金。

中國援助非洲600億美元的幕後原因

這兩種貸款模式,前一種給人民幣,而且資金不出境,雖然是自由使用的,但基本上……只能用來買國內的東西。想把資金週轉出去買點別的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做買賣的同時,還順便推銷了人民幣。

等於是資金繞了一圈後,60%的援建資金都流回了國內,換成了中國生產的各種設備、產品以及技術援助。

至於貸款的償還,前一種主要由投資的項目,比如說鐵路、礦山、油井等工程的營收;而後一種,大多以非洲國家的石油、礦產等資源做擔保。不管怎麼說,肯定是不會虧的了。

不僅如此,基建做好了,鐵路公路通了,礦山油田開發了,大大小小的工廠投產了,中國的公司就可以組團去了,生活用品、家電、手機甚至電腦等等,也都可以在非洲開賣了。也是拉動內需,促進兩國發展的一種方法。

而且非洲經濟正在加速,從2009年開始,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2017年,中非貿易額達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

龐大的人口紅利,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正使非洲成為世界經濟一塊“最後的高邊疆”。去年中非貿易是1700億美元,應該用不了太長時間,這個數據會達到3000億甚至5000億。

應該說,中國製造已經在非洲站穩了腳跟,並正向縱深挺進。這就是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