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華文化之《道德經》第十六章

感悟中華文化之《道德經》第十六章

第 十 六 章

原文:致虛極,守靜篤。

譯文:把自己置於完全無知空白的狀態,以最安靜初始的狀態開始學習觀察。

原文: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譯文:萬物共同在這個世界生長變化,我們應該從萬物的重複性運作中找尋規律。

原文: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譯文:自然界的芸芸眾生,從生長於哪裡,最終也會死亡於哪裡,此謂落葉歸根。

原文: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譯文:歸根就回到最初始的靜態(在下一次外力作用下又復歸於生長),生長到死亡的過程就是生命重複的規律(生、長、盛、衰、亡)。

原文: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譯文:這種生命重複的規律就是常態規律,瞭解懂得了常態規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文:不知常,妄作兇。

譯文:如果不明白這種常態規律,任意妄為就會給自己帶來兇災。

原文:知常容,容乃公,

譯文:明白了常態規律就能看透包容萬物,能夠包容萬物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原文:公乃王,王乃天,

譯文:做到公平公正就能統御萬物,能夠統御萬物就成為上天的存在,

原文: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譯文:上天的存在就是道,道是永久的,沒有具體的形狀也不會消亡。

與現代科學不斷髮散細分的思維方式不同,道家思想採用的是找相同的歸納法。這世界千姿百態萬物繁衍,可以說誰也無法掌握所有的知識,所謂“學海無涯”就是這個道理。但萬物運轉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重複性的出現研究其規律性。

年有春、夏、秋、冬的重複;晝有朝、午、暮的重複;生命有生、長、盛、衰、亡的重複;…。只要細心觀察,在萬事萬物中我們都能找到重複性的規律所在。當我們掌握了這些重複性的規律時,就可以為己所用。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很多我們不喜歡卻又無法躲避的事物而感到無奈和憤怒。但只要能掌握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就能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些事物,並且這些事物最終會發展成什麼結果。其實包容心的基礎,就在於理解!

但如果不懂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強行與客觀規律抗衡。那麼最終的結果只會離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越來越遠。個人意志相對於大趨勢而言實戰太過於弱小,單純想依靠個人意志扭轉趨勢,無異於螳臂當車。大勢所趨,猶如洪水過境。雷霆萬鈞,裹挾一切。人力渺小,只能隨波逐流。敢有逆流而上者,縱使勇氣可嘉、毅力驚人,最終也只能落得個力竭身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