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為什麼把睡覺稱為“夢周公”,有什麼文化典故?

“夢周公”一詞原來出自於《論語.述而》篇的記載︰“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意思是,孔子說︰“我衰老得很嚴重,我也很久不再夢見周公了。”所以,“周公”和“夢”還真有關係。

中華文化:為什麼把睡覺稱為“夢周公”,有什麼文化典故?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周公曾輔助武王滅商,封於魯。周武王駕崩後,周公輔佐成王治國,他東征平定了管蔡之亂,又一舉消滅參與叛亂的五十餘小國,從此奠基東南。後來,周公制禮作樂,創立了不少典章制度,因而國家安定,對周王朝的建立及鞏固有很大的貢獻。

中華文化:為什麼把睡覺稱為“夢周公”,有什麼文化典故?

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示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的許多事蹟,都能作為後人的榜樣,所以孔子對他是推崇備至。孔子認為周公是儒家精神的典範,周初的仁政也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因此孔子終身倡導周公的禮樂制度。

中華文化:為什麼把睡覺稱為“夢周公”,有什麼文化典故?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孔子對周公的尊崇與敬重,讓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經常夢到周公。後來人們就以“夢周公”來表示對先賢的緬懷之意,又可稱為“夢周”如晉朝劉琨《重贈盧諶》詩:“中夜撫枕嘆,想與數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中華文化:為什麼把睡覺稱為“夢周公”,有什麼文化典故?

人們用這個典故來表示緬懷先賢,宋代蘇軾的《周公廟》就用了這個典故:“吾今那復夢周公,尚春秋來過故宮。”一師晝寐,及醒,謬言曰:“我乃夢周公也。”明晝,其徒效之,師以界方擊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見周公耳。”師曰:“周公何語?”答曰:“周公說:‘昨日並不曾見尊師。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