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十六章

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十六章

第 十 六 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

译文:把自己置于完全无知空白的状态,以最安静初始的状态开始学习观察。

原文: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译文:万物共同在这个世界生长变化,我们应该从万物的重复性运作中找寻规律。

原文: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译文:自然界的芸芸众生,从生长于哪里,最终也会死亡于哪里,此谓落叶归根。

原文: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译文:归根就回到最初始的静态(在下一次外力作用下又复归于生长),生长到死亡的过程就是生命重复的规律(生、长、盛、衰、亡)。

原文: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译文:这种生命重复的规律就是常态规律,了解懂得了常态规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文: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如果不明白这种常态规律,任意妄为就会给自己带来凶灾。

原文:知常容,容乃公,

译文:明白了常态规律就能看透包容万物,能够包容万物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原文:公乃王,王乃天,

译文:做到公平公正就能统御万物,能够统御万物就成为上天的存在,

原文: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上天的存在就是道,道是永久的,没有具体的形状也不会消亡。

与现代科学不断发散细分的思维方式不同,道家思想采用的是找相同的归纳法。这世界千姿百态万物繁衍,可以说谁也无法掌握所有的知识,所谓“学海无涯”就是这个道理。但万物运转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重复性的出现研究其规律性。

年有春、夏、秋、冬的重复;昼有朝、午、暮的重复;生命有生、长、盛、衰、亡的重复;…。只要细心观察,在万事万物中我们都能找到重复性的规律所在。当我们掌握了这些重复性的规律时,就可以为己所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很多我们不喜欢却又无法躲避的事物而感到无奈和愤怒。但只要能掌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就能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事物,并且这些事物最终会发展成什么结果。其实包容心的基础,就在于理解!

但如果不懂得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强行与客观规律抗衡。那么最终的结果只会离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越来越远。个人意志相对于大趋势而言实战太过于弱小,单纯想依靠个人意志扭转趋势,无异于螳臂当车。大势所趋,犹如洪水过境。雷霆万钧,裹挟一切。人力渺小,只能随波逐流。敢有逆流而上者,纵使勇气可嘉、毅力惊人,最终也只能落得个力竭身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