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曾以300兵力战胜50万大军,堪称军事界的神话,这件事是真实的吗?

CharliePuth的眉毛


人们在谈论历史上著名的波希战争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及他的300勇士。不错,古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的确是抗击波斯入侵的英雄,他亲自率领300勇士镇守温泉关,力抗波斯国王薛西斯的几十万大军,最后全部阵亡。后来,希腊人民在他们阵亡的地方竖立了一尊石狮子状的纪念碑,并刻上了这样的铭文“异乡人,你若到斯巴达,请转告那里的公民,我们阵亡于此地,至死尤恪守誓言”,何其悲壮。

列奥尼达和300勇士

但是令希腊人在这场战争中最终获胜的最大功臣,并不是列奥尼达及他的300勇士,而是希腊的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众所周知,当时波斯大军是分水、陆并进的,如果没有地米斯托克利指挥的希腊海军,在萨拉米大海战中大败波斯舰队,最终迫使薛西斯退兵,即使列奥尼达没有阵亡,而且守住了温泉关,波斯大军一样可以通过水路,从后方包抄温泉关,列奥尼达同样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

当初希腊人在马拉松战役中取得胜利后,暂时解除了来自波斯帝国的威胁,而参加过马拉松战役的地米斯托克利登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他与其卓越的战略目光,在雅典政坛上极力主张发展海军,但由于暂时见不到波斯帝国的威胁,雅典人民起先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于是地米斯托克利就极力鼓动雅典,对世仇岛国埃伊纳发动了战争,其结局是埃伊纳被征服,而通过对埃伊纳的战争,雅典建立起了一支强大海军。

地米斯托克利

当波斯帝国薛西斯再次发动对希腊的战争后,包括雅典与斯巴达在内的31个希腊国家结成同盟,此时雅典虽然拥有希腊最强大的海军,但地米斯托克利为了保持这个同盟的团结,他主动提出由斯巴达人出任海军统帅。虽然斯巴达人拥有最强大的陆军,但是斯巴达人却不善于指挥海军,所以他们处处要向地米斯托克利请教,因此地米斯托克利实际上还是掌握了海军的统帅权。

在温泉关战役后,列奥尼达阵亡,波斯的几十万大军直扑雅典,但地米斯托克利却坚信雅典海军的力量,他劝说大家放弃雅典城,在海上同波斯大军进行决战。虽然有一些雅典人反对这一主张,但雅典政府、军队以及大多数雅典人均听从了地米斯托克利的指挥,此后便发生了著名的萨拉米湾大海战。地米斯托克利指挥希腊海军,将大约六百艘波斯军舰诱入雅典外的萨拉米湾,然后予以一举歼灭,从而赢得自马拉松战役以来,雅典对波斯的又一次辉煌胜利,同事也奠定了以后一个多世纪的雅典海上霸主地位。

薛西斯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率战船1200余艘,辅助船3000余艘,总兵力号称50万人,水陆并进,再次大举入侵希腊。面对波斯军队的水陆夹击,集中在雅典城南萨拉米海湾的希腊联合舰队发生了动摇。他们认为光凭这一点兵力,对能否打败波斯大军毫无信心,甚至有些城邦的人打算把船驶离萨拉米海湾,回去保卫自己的家乡。

在这关键的时刻,地米斯托克利挺身而出,他建议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作战方略。在会上,地米斯托克利慷慨陈词,指出必须把战船集中在萨拉米海湾和波斯海军决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他说,波斯战舰虽多,但船体笨重,因为港窄、水浅的萨拉米海湾,能够充分限制波斯海军的优势,而且波斯水手们也不熟悉海湾水情和航路。而希腊人正相反,战船体积小,机动灵活,非常适合在这个狭窄的浅水湾中作战,加上水兵们在本国海湾作战,熟悉水情、航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庞大的波斯舰队

因此,提米斯托克利断言:"我们的舰队在窄海中作战,可以以少胜多。如果撤出萨拉米湾,在开阔的水面上决战,全希腊都要同归于尽。",尽管地米斯托克利说得很有道理,军事会议也先后开了两次,众人还是听不进去。

眼看战机就要失去,地米斯托克利焦急万分。突然,他脑际灵光一闪,想出了一条妙计,为什么不请波斯人来帮一下忙呢?于是,他叫来自己的一个贴身卫士,交给他一封密信,让他去向波斯王告密,说现在希腊海军人心浮动,不敢交战,都想逃出海湾。薛西斯见到密信,十分高兴,立即下令严密封锁海湾,不准放过一条船。

萨拉米大海战

公元前480年9月23日凌晨,波斯舰队完成了对希腊舰队的包围。海湾西口,200艘埃及战舰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腊舰队的退路,海湾东口,800多艘波斯战舰排成三列,将海面封锁得严严实实。此战薛西斯是志在必得,他把指挥权交给海军将领阿拉米西亚,自己在萨拉米海湾附近的一个山丘上搭起帐篷,准备悠然观战。而站在他身边,手拿纸笔的史官,也正准备如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就在希腊人为是战还是逃的问题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反对过地米斯托克利的将领突然从门外闯进来大叫道"停止辩论吧,准备战斗吧!波斯人已经完全把我们包围了。"。众人见事已至此,这才决心听从地米斯托克利的命令,在萨拉米海湾同波斯海军决战。

波斯舰队遭遇飓风袭击

被逼到绝境的希腊联合舰队,在地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迅速展开了阵形。科林斯舰队开往海湾西口顶住埃及人的冲击,主力舰队分为左、中、右三队,集中在海湾东口,与波斯主力抗衡。本来希腊海军只有战船358艘,而波斯庞大的海军却拥有1207艘战船。但在战役开始前,由于不熟悉天气、航情,波斯海军在实施包围行动时,先后两次遇到飓风的袭击,竟有600艘战舰随风飘碎,战斗力一下就先损失了一半。

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示出来。雅典的新式三层战舰长40-45米,170名桨手分别固定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体积小、速度快、机动性强,吃水浅。而波斯老式挂帆战船,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差、吃水深。提米斯托克利发挥自己船小快速的优势,机智地指挥雅典战船不断地向波斯战船作斜线冲击,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敌舰的长桨撞断,然后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冲撞波斯战舰的腹部。

萨拉米大海战

波斯战舰就这样一艘接一艘地被撞沉,经过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从后面增援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战况,它们笛鼓齐鸣,向前猛冲。由于正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援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地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波斯舰队进退两难,被冲撞得七零八落,毫无还手之力,海军统帅阿拉禾西亚见败局已定,只得狼狈后撤。

波斯国王薛西斯在山头上,从头到尾目睹着这场海战的经过,无奈地看到波斯战舰沉没的沉没,被擒的被擒。八个小时的激战,波斯舰队200艘战船被击沉,50艘被俘获。面对失败的现实,薛西斯不得不开始考虑整个远征军的前途。一来海军已经战败,陆军最基本的后勤供给失去了保障,二来希腊海军可能会乘胜直扑赫勒斯邦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截断他的归路。于是,他命令残存的战舰迅速撤到赫勒斯邦海峡,几天后,薛西斯留下一部兵力在希腊继续作战外,自己率领其余部队退回到小亚细亚。

希腊舰队大胜波斯舰队

萨拉米海战是希波战争中,继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之后,具有决定性的一战。从此之后,希腊开始由防守转为进攻,最终把波斯军队赶出了希腊本土。地米斯托克利在萨拉米海战中英勇机智的表现,使他名扬希腊半岛。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希腊人奖给他一辆漂亮的战车,又给他戴上了一顶象征最高荣誉的橄榄花环。第二年,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消灭了薛西斯留在希腊的陆军,大约同时又在小亚米卡尔海角消灭了波斯在那里的残存海军。公元前449年,希腊军队在塞浦路斯彻底打败了波斯,双方订立和约,至此,持续了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终以希腊获胜而告终。

地米斯托克利

萨拉米湾海战以后,地米斯托克利的个人声望和权力也达到顶峰。但是,雅典人害怕出现另一个军事独裁者,结果地米斯托克利被放逐。被放逐的地米斯托克利起先住在阿尔戈斯,不久他又到了小亚细亚。后来,雅典人对波斯发动了进攻,波斯人抵挡不住,波斯国王强迫地米斯托克利,率波斯海军与雅典军队作战,地米斯托克利觉得无法面对自己的祖国与军队,于是饮鸩自尽,这也就是为什么世人只知列奥尼达和300勇士,而很少有人知道地米斯托克利。


刀墓手札


我其实蛮想说这不TMD扯犊子吗,我们看看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也有一说70万全军覆没,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看到没即使是以少胜多,那人数的比例也是在一比六七之间,而我们看看斯巴达战役是几比几,是1:1666.66,什么概念,一个人要打1666个人,那300人简直个个都是一刀9999的存在好不好,就是贪玩蓝月也过分了吧,再说了,他们不可能有什么aoe技能吧!

所以我觉得这神话是吹出来的,就算是现代部队放在那,也迟早会被车轮战给轮死的,毕竟要解决上厕所,吃饭,睡觉的问题。

不得不说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还真是有够猛的,yy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我们。(rng牛逼)


创意制造汇


斯巴达300勇士的故事是有的,只是被历史上各种文学作品吹捧,把战绩夸大了无数倍。类似三国关羽一样,本来就是三国众多优秀武将中的一个,却被历朝捧成天下无敌的“武圣人”、“关帝圣君”。

故事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斯巴达300勇士的拼死战斗,目的仅仅是阻挡和延缓斯波斯军的推进速度,以帮助希腊联军全力逃亡,可惜希腊人却拱手把雅典城让给了波斯人。斯巴达勇士实际上是希腊“弃卒保帅”的弃子。

斯巴达300勇士的故事原本是这样的,波斯新皇帝薛西斯上台,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双方军力对比为:波斯方面,陆军是30—50万,海军约1000艘战船;希腊各城邦联军,陆军是10万以上,海军约400艘战船。

温泉关战役只是希波战争其中的一个小战役。此战双方投入力量为: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的皇家卫队300人和希腊联军7000人;波斯方面,军队2万人以上。

温泉关,一面靠山,一面靠海,只有一条狭长隘口,没法展开大兵团作战,人多也没用。温泉关战斗只打了两天,第三天就被波斯人绕道捅了斯巴达的“菊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为了掩护希腊联军撤退,带领300皇家卫队断后,300勇士就这样陷入了苦战,直到全部壮烈牺牲。

实话实说,温泉关战役是希腊方面失败了,希腊联军逃跑了,斯巴达卫队被全歼了。等波斯联军长驱直入,兵临雅典城的时候,雅典人不战而逃,留下的雅典空城被波斯军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看明白了吧,感觉斯巴达300勇士是被希腊给卖了,死得好不值啊!还好希腊海军比较给力,萨拉米斯海战将波斯海军打得溃不成军,波斯皇帝薛西斯决定撤军,希腊才缓过来一口气。

战争胜利后,希腊人感觉很惭愧,就大肆宣扬斯巴达勇士的英勇,给战死的300斯巴达勇士很高的荣誉,而他们的故事,则成为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以讹传讹,才有了300勇士战败50万波斯军队的神话。


尔朱少帅


既真实,也不真实。

首先是波斯人的兵力,同历史上的很多东方民族一样,波斯人也有着夸大其词的毛病。后来的伊苏斯战役出动二十万、高加米拉大战出动一百万大军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万王之王”薛西斯一世征希腊的战役也不例外,波斯人出动的兵力在不同的记载里有三百万到二十万不等,某些希腊作家也出于或吓唬希腊人,或赞扬希腊人的目的夸大了波斯军力。但是按照目前的学界研究,认为波斯军队有8到10万步兵(包括征发来的各民族杂兵)、1到2万骑兵是比较恰当的说法,上限也就15到20万,50到100万几乎没有可能。

要谈清楚斯巴达的兵力,首先要搞清楚斯巴达的军制。作为古典军国主义国家,斯巴达具有浓厚的“全民皆兵”特征,但是关键看怎么定义这个“民”——在斯巴达的语境里,只有公民才算民,这些人是具有斯巴达公民身份的城市自由民与奴隶主,可以蓄斯巴达的长胡子与披上代表着荣誉的红色长袍,他们装备精良,配备沉重的爱奥尼亚式头盔、青铜胸甲,战时成为军阵中坚重步兵。由于斯巴达仅仅是一个非常小的城邦,重步兵人数根本没有多少,说他们在温泉关战役中出动了三百人,那基本上就是全员出动的水平了。

比斯巴达公民次一等的,是住在斯巴达城邦郊区或农村的农村自由民或者小奴隶主。他们组成了斯巴达社会的第二个层级:边民。相比较斯巴达重步兵,边民同样有上阵杀敌的责任,但是他们的装备比较落后,只有轻型的头盔或者布甲/皮甲,承担近战刀盾兵或方阵枪兵的职能。斯巴达的边民军队数量大约有三千到四千人。

构成斯巴达社会底层的则是悲惨的希洛人,又译为“黑劳士”。他们在斯巴达社会中完全处于被统治和奴役的地位,不仅承担着斯巴达城邦农业生产与手工业制造任务,战时还要成为斯巴达的炮灰。而斯巴达在训练公民少年兵的时候往往更是残酷无情地将黑劳士列为屠杀的对象以训练少年兵的胆量。黑劳士的炮灰兵数量又比边民多一个数量级,大约有数万人之多,战时多担任投石/标枪手。

在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公民步兵出动了300人不假,这些人以其精良的装备和娴熟的战斗技巧死死扼守住温泉关要隘,职业军队加上盾墙的威力迫使依靠大量装备五花八门、训练层次不齐以种田为主业的征召兵作战的波斯军队损失惨重。但是同时,这批斯巴达人还有1000到2000人左右的黑劳士标枪兵随行,还有2000人左右的阿卡迪亚辅助兵在侧,加上其它小城邦诸如迈锡尼、柯林斯等杂七杂八的助战部队,倒真的是合上了诗人西摩尼德斯在温泉关之战后为阵亡者所写的 “四千名伯罗奔尼撒人曾在这里∕对三百万敌军奋战” 的诗句。


军武次位面


首先要肯定一点,温泉关战役确实是真实的。斯巴达等希腊联军在这里英勇抗击过波斯大军,并且几乎全军覆没于此。

油画——列奥尼达和300勇士

现代的温泉关

关于希波战争的书籍,唯有希罗多德《历史》描写最为详细全面,而且还十分客观,希罗多德没有因为自己是希腊人,就把波斯人看作是野蛮人。从第六卷开始,《历史》的写作风格变得越来越明晰,即使还是有一些“插叙” ,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即希波战争而展开的。先是讲到了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城市不满于波斯帝国的统治,在雅典的支持下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起义。499 BC,伊奥尼亚起义爆发,大流士先后派出了许多将领去平定这次起义最终,起义者最后的根据地——伊奥尼亚的明珠米利都于 494 BC 被攻陷,伊奥尼亚起义最终失败。这些事件都使得波斯人明白,要想稳定住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必须解决掉他们的后台——希腊本土城邦。

平定伊奥尼亚起义之后, 大流士立即策划了两次进攻希腊本土的攻势。一次是由玛多尼奥斯率领陆军从北路, 即沿小亚细亚→色雷斯→马其顿→帖撒利→雅典的路线进攻(约 492 BC) 。但是这次进攻由于玛多尼奥斯的舰队在阿托斯山附近遭遇风暴而沉没, 再加上当地人的袭扰,最终没有完成。但波斯的势力已经抵达了希腊人的家门口了。这就为未来薛西斯的进攻铺平了道路。另一次进攻就是更有名的马拉松之役(490 BC) 。虽然从希腊人的角度上说,波斯人这次也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但大流士自己也许并不那么悲观。毕竟这次战役之后,进攻希腊的南路,即小亚细亚→基克拉戴斯群岛→希腊本土这条线上最重要的一个据点——纳克索斯岛已被波斯人控制。 基克拉戴斯群岛的岛民如果不敢参与抵抗, 那么希腊人的海军力量将大打折扣。 毕竟, 从波斯文的记载来看, 马拉松之役的两位波斯军将领——阿塔弗列涅和达提斯,都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得到了大流士王的重用。

波斯大军入侵路线图

从考古发现的波斯人的文书可以知道,从 486 BC 的 12 月开始,波斯人开始用“薛西斯王在位之元年”纪年,所以大流士应该是在 486 BC 的 11 月底逝世的。终年约 64 岁。这位继位的波斯大王就是对希腊本土发动最大规模入侵的薛西斯一世,他在《圣经》中是以正面人物的形象出现的。

薛西斯大王出兵征服希腊是必然的,除了波斯人有此需要之外,一部分希腊人也是这么希望的。比如490 BC 和大流士的军队一起在马拉松登陆的雅典前僭主希庇亚斯, 他本人也许没有活到薛西斯王的时代, 但他的后代还是希望能打回雅典去,夺回自己家族的统治权。另外,被斯巴达王克里奥美尼以出身可疑为借口驱逐出斯巴达的戴玛拉托斯 ,当然也希望能重新回斯巴达去当国王。 另外希望波斯王出兵的还有帖撒利的王族 ,他们这么想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镇压帖撒利民众想和雅典一样建立民主制度的企图。

按照希罗多德的记载,整个波斯帝国为了这次远征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整整耗费了4年的光阴。481BC的春天,薛西斯大王和他前所未有庞大的远征军踏上了征途。波斯大军兵分两路,主力为薛西斯大王亲自率领的步骑兵,另一路是由腓尼基、埃及以及小亚细亚各城邦组成的海军。波斯大军刚刚到达色雷斯,当地的各部落立即向这位万王之王投降。然后是北部的马其顿王国投降,这个国家目前还是个被希腊人瞧不起的蛮夷。希腊中部的帖撒利,这里的城邦以出产良马闻名,他们也投靠了万王之王。这时能够拯救希腊的,唯有斯巴达和雅典。然而这两个城邦对于抵抗波斯大军的战略以及联军的领导权归属各有看法。雅典人希望联军在中部的温泉关布防,而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军则希望在南部的科林斯地峡布防。最终军事会议没有达成一致,鉴于马其顿和帖撒利都宣布臣服于薛西斯,希腊本土的门户已经大开,少数城邦派遣军队北上温泉关,希望利用那里的有利地形拖住波斯大军。

参加这次战役的城邦,希罗多德有详细的描写。

城邦/ 人数 城邦/ 人数

斯巴达 300 菲琉斯 200

曼提尼亚 500 迈锡尼 80

铁该亚 500 铁斯匹亚 700

奥科美诺 120 忒拜 400

阿 卡 狄 亚 1000 罗克里斯 全军

科林斯 400 福西斯 1000

合计参加战役的有5200 人以上。这里没有雅典人,因为他们动员了全部海军正忙于月神岬战役。这里的 300 斯巴达人,全部都是重装步兵。斯巴达重装步兵出动的时候,他们统治下的 “黑劳士”是一定会作为辅助部队跟随的。生活在公元前 1 世纪的历史学者狄奥多洛斯(Diodorus of Sicily)在他的《历史文存》十一卷 4 章说拉栖底梦人在这 300 重装步兵外还出动了 1000 人。这 1000 人可能就是 “黑劳士”。把这 1000 人也算上的话,那么从伯罗奔尼撒半岛来的总人数就是 300+500+500+120+1000+400+200+80+1000=4100,正好符合诗人西摩尼德斯在温泉关之战后为阵亡者所写的纪念铭文: “四千名伯罗奔尼撒人曾在这里∕对三百万敌军奋战” 。把所有的希腊人算在一起,在温泉关等待波斯大军的希腊联军总人数,应该有差不多 7000 人。这 7000 人的主力,当然是那 300 斯巴达重装步兵。而全军的统帅,自然就是斯巴达王列奥尼达。

希腊重步兵

波斯主力步兵

薛西斯大王不相信这么一点人居然就敢和自己的大军作对。于是他等待了 4 天,看看抵抗者到底在玩什么花招。4 天之中,他向斯巴达人派出了使者,希望他们放弃抵抗,马上投降。这一段记载不见于希罗多德的《历史》 ,而见于普鲁塔克的《道德论丛•拉科尼亚箴言集》 。在那里,普鲁塔克说薛西斯大王许诺:只要列奥尼达投降,他将成为全希腊的国王,而不仅仅是斯巴达的国王。列奥尼达对此是这样回答的:如果你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你不会贪求从别人那里攫取什么东西。至于我,我宁愿为希腊而死,也不愿成为一个君王来统治我的同胞。这种态度和斯巴达人一向反对个人专制是一脉相承的。薛西斯有鉴于此,派出了第二个使者,要求他们马上放下武器。列奥尼达这次说出了一句更有名的回答: (有本事就)过来拿(我们的武器)吧!

关于豪言壮语,希罗多德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也是在这 4 天的等待中,一个当地的特拉奇斯人对一个斯巴达人狄耶涅科斯(Dienekes)说:波斯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们射出的箭可以把太阳遮盖起来。狄耶涅科斯回答道:那么我们就在荫影下和他们战斗。4 天过去了,对方一点没有准备撤退或者投降的意思。薛西斯认为他们一定是蠢得发疯了,于是下令开始进攻 。其实这4天薛西斯大王是在等待他的海军,因为海军在月神岬被希腊海军缠住了。

电影中的薛西斯大王,其实人家在《圣经》里是个好人

关于温泉关战役的后续情况,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我就不多写了。虽然此役以希腊人的失败而告终,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气概,却无疑给波斯人极大的精神震撼。以至于薛西斯命令把本方战死者的尸体尽快掩埋(这违反了波斯人信仰的祆教的教义) ,以免这样大的伤亡让全军丧失斗志。他还下令把列奥尼达的头砍下来,挂在一根旗杆上示众。这说明薛西斯对列奥尼达的憎恨到了一种非理性的程度。因为波斯人习惯上是最尊重英勇的战士的,即使他是敌人 。

雅典卫城遗址

这场战役在我看来尽管荡气回肠,却对于整个希波战争的进程丝毫没有影响。波斯大军还是如愿南下了,雅典城随即沦陷并被薛西斯大王焚毁。真正改变了希波战争结局的战役,就是雅典人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彻底摧毁了波斯的海上力量,而薛西斯大王坐在王座上看着自己的庞大舰队灰飞烟灭却无能为力。庞大的波斯陆军在贫瘠的希腊本土根本筹集不到多少粮食,大部分军粮需要海军输送,而失去海上力量的波斯大军无法再希腊立足。

观看海战的薛西斯大王

希波战争时代的海军战术

心灰意冷的薛西斯大王在萨拉米斯海战后的第二天返回了小亚细亚,留下姐夫玛多尼奥斯和十万大军驻守。479BC的普拉提亚决战中,波斯大军全军覆没,玛多尼奥斯战死沙场,希波战争结束。


Pandur


温泉关战役这件事当然是真实的,但是问题中提到的人数(双方的)自然是不真实的,或曰不准确的,如果不说是吹牛逼的;战胜和堪称军事界的神话这两个说法也和事实不符。

问题中提到的斯巴达300兵力是指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率领的三百名斯巴达重装战士,他们力抗波斯大军,最终几乎全部奋战至死,史称“斯巴达三百勇士”。

(有观点认为三百勇士很可能是国王的亲兵甚至是家族成员)

(斯巴达三百勇士固然是不折不扣的勇士,但本次战役确凿无疑是希腊方面的败仗)

但是希腊方面在温泉关的兵力总数并不是只有斯巴达的300人,还包括,底比斯(忒拜)的400人,还有希腊其他城邦的部队6000多人——一说还有普通的斯巴达军队成员,总体上,希腊联军总数约7000人左右。

具体各城邦出了多少人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记录,但这一记录和别的记录不一定能完全吻合,可能的原因有记录的错漏,还可能包括是只计算了重装步兵,还是计算进了轻装步兵等兵种这些原因,但总之,

希腊一方的军队人数远远不止300人。

问题中提到波斯有50万大军,已经相当内敛,希腊人当初最有想象力的说法是波斯发兵200万,加上后勤奴隶等一共500万,真敢想敢说,就问你服不服。

波斯军队的数量可能是20万左右,按照当时的动员能力和后勤补给,已经非常逆天,退一万步讲是50万,考虑到包括了海军和陆军,从战略上也需要在很多地域展开,不可能全部投入温泉关战役。

(希波战争地图,温泉关Thermopylae又称德摩比勒隘口,是希腊北部的重要枢纽关隘)

因此,我们估计,在温泉关,希腊联军约7000到10000人,波斯军队可能在10万左右。

因为温泉关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轻装投射步兵为主的波斯军队只能逐次投入兵力与守军交锋,换言之,无奈地使用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硬撼重装步兵,所以,希腊军队人数虽少,却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固守并对敌军造成一定的杀伤。

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战役的结果,公元前480年8月11日,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主动令其他联军中的大部后撤,亲率斯巴达勇士拼死抵抗,最后全部阵亡。

(波斯帝国的国王薛西斯一世没有电影中那样的脸上的金环,反而蓄着长须,但他确实非常高大英俊)

温泉关战役一直是西方历史文学中长久不衰的主题之一,这个关于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希腊英雄的悲壮故事被多种文字书写和演绎,以诗歌、传记等各种形式流传下来,人们赞美和歌颂这些勇士的精神,也通过各种侧面的强调和演绎,为温泉关战役和斯巴达三百勇士赋予了很多附加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附加的意义和价值,某种意义上也不乏误读,此处不再展开。

如果我们冷静而理智地审视温泉关战役,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可能不够热血和精彩,但有意思的事实:

1、本次战役从希腊方面来说,确实各怀私心:雅典为代表的势力希望别的城邦在温泉关牵制和迟滞波斯军队,事实上除了斯巴达参加温泉关战役的希腊联军大多是温泉关附近的城邦;而斯巴达一方面想要当希腊联军的盟主,一方面不想投入过多兵力,列奥尼达和斯巴达300勇士某种意义是一个牺牲品,而列奥尼达最后还留下底比斯军队,也有一点削弱曾经的劲敌的嫌疑。

2、本次战役希腊方面牵制和迟滞波斯大军的战略目的达到了,这生命和鲜血堆出来的3天时间拖住了波斯陆军,为希腊海军与波斯海军决战赢得了时间(事实最后的结果也是希腊海军胜利了);但是,波斯军队并没有被大量杀伤(杀伤波斯军队2万到3万人的说法不可靠),单论本次战役也并不是希腊方面的胜仗,希腊方面没有“战胜”,也谈不上“堪称军事界的神话”。

当然,列奥尼达和斯巴达300勇士即使是斯巴达城邦内部和希腊城邦之间勾心斗角、各图私利的牺牲品,即使他们并没有取得对波斯大军的胜利,也不能改变他们是彪炳青史、千古流芳的大英雄这个事实,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谈古论金


温泉关战役是真实存在的,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第三次波希战争期间,但300斯巴达人对战50万波斯大军不准确,因为希腊城邦投入此战的不只是300斯巴达人,还有很多民族人员组成的部队,根据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W•舒森伯格的考证,希腊一方在温泉关的参战总兵力在4900人左右。

公元前486年,大流士病死,征服希腊的计划留给了他的儿子和继任者薛西斯。为了给父亲复仇、彻底征服希腊,薛西斯精心准备了四年时间。他在波斯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里征集士兵、装备和粮草,最终组织起了一支数量极为庞大但成份极为庞杂的军队。在这支军队里,有头戴软帽、身着束腰外衣、盔甲和裤子,手持短矛、柳条编织的盾牌和威力强大的复合弓的波斯人、米底人、西卡尼亚人;有头戴青铜头盔,手持盾牌、锋利的长矛、短刀和满是铁钉的木棒的亚述人;有手持弓箭和短矛的大夏人、帕提亚人、克兰斯米亚人;有头戴高尖角帽,手持弓箭、短刀和战斧的斯基泰人;有身穿棉布长袍,手持弓箭(其所配的羽箭箭头为铁制)的印度人;此外还有帕里坎尼人、西斯塞人、帕克提亚人、阿拉伯人、埃塞俄比亚人、利比亚人、帕夫拉戈尼亚人、里戈延人、玛帖尼人、马里安戴尼亚人、叙利亚人、佛里吉亚人、吕底亚人、色雷斯人、菲斯蒂安人、卡巴里安人、莫斯奇安人、提巴列尼人、马凯隆人、莫叙诺依科伊人……总计来自46个臣服于波斯的国家、100多个民族的士兵参加了准备征服希腊的大军。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估计,这支庞大的军队规模空前——总人数高达260万(包括90万海军和其它欧洲盟军在内)。若再算上仆人、工匠以及其他追随者,则人数更超过500万。尽管对后人来说,希罗多德所说的数字显然过高,但薛西斯的军队数量极为庞大却是肯定无疑的事实。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大军在小亚萨尔迪斯完成集结,分为陆、海两路开始向希腊进发。其中陆军由薛西斯亲率,队形顺序为:最前面是超过军队总数一半的普通部队,其后是1000名精锐的波斯骑兵和1000名精选的矛兵;再往后是10匹圣马、一辆由8匹马拉的神圣战车;接着是薛西斯乘坐的战车;在薛西斯身后的部队依次是1000名由波斯贵族子弟组成的矛兵(矛尖全部向上)、另一队1000名精锐骑兵、10000名手持金银装饰的短矛的步兵,最后是10000多名骑兵。

薛西斯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要在希腊进行任何决战,因为他的军队数量如此庞大,所以他认为自己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收容投降的希腊人。与他的父亲一样,薛西斯也在军队出发前派出信使要求希腊人送出传统的投降标志——泥土和水,否则将被消灭。面对可能给他们带来毁灭的波斯大军,大多数希腊城邦选择了退让,他们沿着陆地和大海步步后退。

但有两个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对波斯人的最后通牒坚决予以回绝。薛西斯派到这两个城邦的信使遭到了和他父亲派到这两个城邦的信使一样的命运:雅典人将他们扔进一个深坑,而斯巴达人则将波斯信使推进了一口井里——能够找到他们所要的泥土和水的地方。

由于每个希腊城邦都清楚的知道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击败波斯人,所以他们暂时结束了内部纷争,坐在一起召开大会,试图组织一个泛希腊联盟来共同防御波斯大军。在会议上,斯巴达人倡议修筑一道横越科林斯地峡的城墙(斯巴达人自己的城邦是唯一没有城墙的,他们依靠勇敢的公民进行防御),以保护希腊最南部。而科林斯以北的城邦则认为薛西斯可调动爱琴海周围的部队从北部攻击希腊,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立早期防御。会议采纳了他们的战略,并将战线选择在温泉关。希腊人的意图是通过在该处进行先期防御,争取时间使他们组成联合舰队与波斯舰队进行海上决战。

从地形上看,希腊人将战场选择在温泉关是非常关键的决策,因为温泉关山口特别狭窄,但又是波斯陆上大军必经之地。这样一来,从山谷另一边突进的波斯军队在作战时就无法展开,数量优势将无从发挥作用;更糟糕的是,波斯人还将被迫与希腊人进行后者擅长的近身格斗。

向温泉关急行军的希腊联军包括300名斯巴达人、80名迈锡尼人、500名泰基人、700名泰斯庇斯人在内的总兵力在4900人左右。希腊联军的统帅是斯巴达国王利奥尼达斯。作为大力神赫拉克力斯的子孙和斯巴达的两位国王之一(斯巴达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王位),利奥尼达斯毫不畏惧强大的波斯军队,他以决定要为保卫希腊流尽最后一滴血(当时有这样一个传说,就是利奥尼达斯和他手下的300名斯巴达武士之所以慷慨赴死,是因为接到了一个神谕:斯巴达要么失去一位国王,要么看着自己的城邦被毁)。

在前往温泉关山口的路上,利奥尼达斯让自己手下的300名斯巴达武士作为全军的前锋,以此鼓舞其他希腊城邦部队的士气。幸运的是,他们日夜兼程的辛苦没有白费,终于赶在行军缓慢的波斯人前面到达山口。

温泉关山口宽度只有15米,可谓天险。在山口还有损毁的城墙和城门(原本是祭祀太阳神用的),希腊人重新修好了它们。但在勘察地形时,希腊人发现山口虽然难以逾越,但在整条防线上还隐藏着一个致命弱点:有一条羊肠小道能够通过山脉,而且直通后山。如果波斯军队得知这条小道的情况,那么就能从这里迂回温泉关山口前出至希腊联军的后方实施包围。意识到这个危险,利奥尼达斯迅速派遣1000名丰塞安人去保卫那条小道,以防波斯军队发现后由此进行迂回。不幸的是,丰塞安人觉得这条小道两边的山岭上无险可守,防守任务太过艰巨,竟未做认真准备,而是寄希望于波斯人永远发现不了这条山间小道(其实,几乎所有的希腊人都存在这个侥幸心理)。

薛西斯的大军越来越近,一位执行侦察任务的波斯骑兵最先发现了希腊人的营地。但令波斯侦察兵惊讶的是,许多斯巴达人裸体进行训练,而休息者则在平静的梳着头发。其实,对斯巴达人来说,战前梳头意味着在战斗中将以死相拼。但对这点,无论是波斯侦察兵还是他的国王薛西斯都是无法理解的。

波斯军队在距温泉关非常近的特拉齐斯城邦的平坦地带扎营。在这里,薛西斯让他的军队停留了4天,希图以强势军力震慑希腊人,使他们自动撤离。但等到第5天,即公元前480年8月17日,仍未见到希腊人有撤离的迹象,这位波斯国王就再也没有耐心了。于是,他命令由米底人和西斯塞人组成的前卫部队向希腊人发起第一波攻击。

米底人和西斯塞人付出了沉重的人员伤亡,但还是被希腊人击退。为了惩罚抵抗者,薛西斯再次命令发起强大进攻。潮涌般的波斯军队信心满满的向前冲击,自以为能够轻易取得胜利,但他们并没有取得比米底人更大的战果。

薛西斯并没有预料到希腊人在温泉关所具有的战术优势。狭窄的战场使波斯军队的数量优势失效,也使他们平常训练的战法无从发挥。据说波斯男子只被教授三件事:骑马、说实话和射箭。但在温泉关山谷,骑兵没有充裕的地方发挥冲击力;更要命的是,在狭窄的山谷里根本没有地方组织数量众多的弓箭手放出密集箭雨。而希腊人则躲在山口他们修好的城墙后面,极难被发现又难以攻击。

波斯军队既没有受过肉搏战的训练,也没有进行肉搏战的装备。他们更喜欢采取的战术是在山谷里与希腊人拉开一定距离,由躲在柳条盾围起来的掩蔽所后面的射手放箭。他们几乎没有盔甲,进行肉搏战的武器也只有短剑和短矛。反观希腊人特别注重防护,他们全身披挂重装甲,手执3米长的长矛。在肉搏战中,希腊重步兵的重装甲可以有效抵御波斯人的矛、剑攻击(军事历史学家很少提及装甲的重要性,实际上士兵内心里都渴望自身有良好的防护),而他们的长矛能在波斯人短剑和短矛够着他们之前先刺中对手。此外,希腊人还有一个无形的优势:他们是为保卫家园而战,同仇敌忾;而且希腊人纪律严明、忠于职守。

在严重的人员伤亡面前,波斯士兵的战斗意志在一点点消退。为此,焦急而又无奈的波斯指挥官们不得不用鞭打来驱赶自己的士兵同顽强的希腊守卫者们作战。

在战役的第一天,斯巴达人及其他希腊人在温泉关山口抵挡住了波斯军队的疯狂攻击。作战中,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斯巴达武士从城墙后面跃出,勇猛的同波斯人战斗,然后又假装撤退,引诱波斯人进入陷阱后予以重大杀伤。据说薛西斯当天因为他的军队伤亡惨重、畏缩不前而3次跳脚。

温泉关战役的第二天重复着同第一天相同的景象。不同希腊城邦的士兵开始轮流抵挡攻击,而波斯人则因失败而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不过对希腊人来说,虽然他们的人员伤亡远少于对手,但毕竟无法改变兵力占绝对劣势的情况,所以他们的唯一希望就是在温泉关尽量将波斯人拖得时间就一点。然而,就在双方军队僵持的时候,一个令人希腊人绝对没有想到的意外情况发生了:一个名叫埃菲阿尔泰斯的希腊叛国者出于贪欲告诉了薛西斯那条秘密小道。

得到这个情报后,薛西斯大喜过望,立即派出一支波斯军队在夜间通过这条小道,因为暗夜以及高大的橡树能够隐藏部队的行动。在接近山顶时,疏于防备的丰塞安人才被惊醒。但一切都太晚了!就在丰塞安人疯狂的聚拢队伍的时候,波斯人已经箭如雨下。遭此突然攻击,丰塞安人未做顽强抵抗就节节后退。而波斯人并没有兴趣追击他们,而是快速折下,从后方奔向温泉关山口。

当希腊的瞭望哨告诉利奥尼达斯,波斯人迂回包围过来的时候,守卫温泉关山口的希腊联军几乎没有时间撤离了。希腊各城邦将领紧急开会,大多数将领认为应分散突围,以免全军被歼灭。眼见大势已去,利奥尼达斯同意他们撤回各自的城邦,但利奥尼达斯和他手下的斯巴达武士决定继续坚守温泉关。同他们一起留下的,还有忠诚的泰斯庇斯人。利奥尼达斯还将400名底比斯人作为人质(利奥尼达斯认为他们涉嫌同情波斯人)。

后人对利奥尼达斯的决定常常感到不解,认为他过分迷信那个要他必须牺牲自己的所谓神谕了。实际上神谕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形势让他无从做出别的选择。因为他知道假如在温泉关的希腊联军都撤退的话,那么他们将全部被后面追来的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的波斯骑兵俘获并遭到屠杀。利奥尼达斯的继续坚守,正是为了给其他城邦军队一个安全撤离的机会,使他们回去后在未来能够继续战斗。

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在希腊所有城邦中自由最少的斯巴达,现在却在温泉关成为希腊自由的最后保卫者(希腊文明的所有伟大之处——科学、艺术、诗、戏剧、哲学等等都与斯巴达毫不相关。斯巴达的军事化社会组织和教育制度决定了全国就像一个大兵营,斯巴达的年长者决定哪个婴儿生或哪个婴儿死。斯巴达人从小就被灌输战斗、服从概念,男孩在7岁时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成年男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营生活。斯巴达人一起吃饭、平均分配,过着集体生活。他们被禁止从事那些被视为“多余的”文科)。

温泉关的斯巴达武士现在腹背受敌,薛西斯命令自己的军队完成合围后立即投入进攻。波斯将领们再一次用皮鞭驱赶着士兵前进,许多波斯士兵被他们的同伴踩踏而死,还有一些被推在一边,掉进海里淹死了。自始至终,斯巴达人和泰斯庇斯人与波斯人进行着拚死战斗,将越来越多的恐惧和死亡带给波斯士兵。希罗多德记载道:“没有人能够知道(波斯人)到底死了多少人。”

在最后的决战中,斯巴达武士战斗到长矛的矛杆全部折断,然后他们用剑战斗。剑折断了,他们就用拳打、用牙咬……。利奥尼达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和诺言,在兵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率领斯巴达人打退了波斯人的4次围攻,直至全部倒下。

温泉关战役中,利奥尼达斯和他手下的300名斯巴达武士全部战死,另外还有700名泰斯庇斯人,而波斯人则总共战死约2万。为了隐藏这个可怕的损失,薛西斯下令将绝大多数战死者秘密埋葬,只将1000具战死者的尸体带走。

在斯巴达,人们为利奥尼达斯举行了隆重葬礼。但是利奥尼达斯却没有得到合适的埋葬,薛西斯下令将他的头割下来绑在树桩上示众。而其余战死的希腊人则被埋葬,目的是为了掩盖为什么如此少的人却能挡住他的军队那么长时间。

从战略上看,希腊人在温泉关的防守几乎没有延缓薛西斯的进军步伐。但是利奥尼达斯及斯巴达武士的英勇奋战,为他的同胞换来了宝贵的7天时间,并对波斯军队的军心士气造成沉重打击。温泉关战役对希腊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希腊人最终击败波斯人赢得第三次波希战争时,他们建立了一个温泉关纪念日,并且在昔日的战场上竖立了纪念碑,其中一座的碑文是“4000人抵抗曾经站在这里的300万人”;而另一座纪念利奥尼达斯和300斯巴达武士的著名碑文这样写道:“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

后人给温泉关战役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温泉关的价值不在于得到或丢失多少土地,也不在于有多少人被杀或被俘获,而在于它的精神。长眠于温泉关的斯巴达人和泰斯庇斯人告诉了希腊和全世界一个不朽的真理:在面对强敌侵犯时,勇气是多么的重要!(S)


联合防务


斯巴达曾以300兵力战胜50万大军,这句话基本算不上事实。但历史上,波希战争中的温泉关之战确实是战争史上最为悲壮的史歌,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300名皇家卫队血战三天英勇战死,成就了勇士们的最高荣誉。

但有一个基本的史实,希腊一方并非只有300名斯巴达勇士参战,人数应当在7000~20000之间,而波斯一方也不是50万大军,应该只有10万~20万。温泉关之战中波斯一方暂时获胜,但在之后的萨拉米湾海战中,波斯海军受到重创,失败而归。波希战争是波斯帝国夺取希腊城邦土地和水而发动的数次战争,其中,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之战中,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率5万波斯军与雅典开战,结果波斯损失6000多人,而雅典仅牺牲192人,这成了大流士一世一生的痛。第三次出征希腊还未开始,大流士一世去世,儿子薛西斯继承遗志,用四年时间来准备对希腊的战争。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率领波斯军队在赫勒斯邦海峡登陆,迅速攻下了数个希腊北部的城邦,然后进军温泉关,试图攻破南部城邦的天然壁垒。在温泉关,早有希腊盟军驻扎。

早在公元前481年,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在科林斯缔结联盟,共同抵御波斯军。但波斯军选择进攻的时间恰到好处,正好遇上卡尼亚节和即将到来的奥林匹克节,在这两个节日中,斯巴达规定不进行任何的军事行动,但波斯军入侵是大事,倘若不进行必要的防御,只会有更多的希腊城邦投到波斯的怀抱中,所以数十个希腊城邦在科林斯缔结联盟,准备在温泉关与波斯军展开陆军之战,但能集合到的希腊联军却实在是少,斯巴达作为陆军最高统帅,出兵最多,由国王列奥尼达率领300名皇家卫队亲赴温泉关。实际上斯巴达出兵远不止这些,为了进一步说明,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斯巴达城邦的社会等级:

  • 斯巴达人:多利亚人占有斯巴达城后,成为斯巴达的全权公民,全民皆兵,男孩子从七岁开始接受军事训练,女孩子也要进行各种锻炼,以保证将来生下强壮的孩子。斯巴达人靠剥削奴隶为生。
  • 边民:被征服的边区的住民,有自由权,但区别于斯巴达公民,主要务农和从事工商业,必要时成为战士。
  • 希洛人:斯巴达人征服拉哥尼亚后,建立斯巴达城,后又侵占邻邦美塞尼亚,这些地区的原住民就成了希洛人,也就是斯巴达人的奴隶,一直遭受斯巴达人的残酷镇压和剥削,并需要服军役。在战场上当炮灰,胜利的果实却不允许分享。

所以,实际上列奥尼达所率领的是由300名斯巴达公民组成的皇家卫队、1000名斯巴达边民和至少1300名希洛人。这是斯巴达城邦的军力,再加上希腊各个城邦的军力,按照希罗多德的记载,大约有7000人,但很显然,他并没有算上奴隶军,这种刻意的忽略在后面更为严重。

列奥尼达率联盟军在温泉关驻守,应战波斯军,温泉关易守难攻,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关口。薛西斯率军驻扎下来后,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说降活动和收买活动,但没有收获,不得不开战,第一天,薛西斯派出米底亚人和色雷斯人的军队打头阵,输得一塌糊涂,接着,薛西斯换上1万名“不朽者”,仍旧攻不下来。第二天,薛西斯又派出了5万军队,还是失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谁胜谁负还不一定,然而,希腊这边却出了叛徒,为了赏金主动交代有一条隐秘的小路可以到达温泉关的关口背后,于是,波斯军顺利的包围了希腊联军,联军开始失去信心,无心应战,列奥尼达不得不安排部分联军撤退,但是来自斯巴达的2600人却留了下来,还有700名佛西斯和其奴隶军(约为700人)以及被列奥尼达强制留在身边的400名底比斯人(仍旧是在遇见波斯军的那一刻选择投降)。

除去底比斯人,实际上有4000名战士留下来共同对付波斯大军,在这场混战中,薛西斯的两个兄弟死去,而列奥尼达也血战到死。4000名战士全部被杀。

在列奥尼达倒下去的那一刻,恍惚看到了强忍悲伤的妻子,彼时,在出战前,她问:“你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他深深地看了看妻子,平静地说:“嫁个好人,生几个好孩子。”


萧晓四姑娘


这件事是真的。在世界历史上这样的战例还是挺多的。

比如中国东汉年间,一位叫做耿恭的将军,就曾在小小的疏勒城率几百汉军抵抗数万匈奴人,堪称中国版的斯巴达300勇士。

我简单介绍一下。

公元75年匈奴两万大军在左鹿蠡王的带领下攻打车师。耿恭当时手下只有几百人,还是派了三百人前往车师救援。在路上这支援军遇到匈奴主力,全军覆没。

降服车师后,匈奴大军杀往耿恭所在的金蒲城。耿恭知道金蒲城难以长期抵御匈奴人,于是前往疏勒城。

疏勒城背靠大山地势险恶,让匈奴人难以展开兵力。凭借地理优势和汉军的勇气,耿恭在这里进行了一年多的战斗。他们抗住了数万匈奴人的轮番攻击,也拒绝了匈奴人充满诱惑的劝降。

最后,耿恭及其部下只剩下了26人。就在弹尽粮绝,陷入绝望的时候,汉朝的军队到了。汉军救出耿恭等人,将他们带回玉门关。路上又有十三人死去,最后只剩下十三人回到了祖国。


历史风暴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问斯巴达300勇士的故事是真的吗?可以说是真的,因为在公元前480年,确实有一支由斯巴达王列奥尼达一世所率领的由300人组成的斯巴达军队在希腊中部的温泉关和波斯军队大战,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除了这300人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故事,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说大家所熟知的斯巴达300勇士的故事也有很多不真实的地方。


温泉关战役的背景与参战人数

温泉关战役是公元前480年第二次波希战争期间的一场重要战役。而第二次波希战争则是波斯帝国针对十年之前第一次波希战争的一个迟到的报复,在第一次波希战争期间,2.6万波斯军队在同样著名的马拉松战役中被大约1万雅典军队击败,入侵希腊地区的企图遭到挫败。

温泉关战役示意图,希腊地图中间红字Thermopylae处即为温泉关战役发生地


因此在准备了十年之久的第二次入侵希腊的行动中,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派出了远远超过第一次战役的军队,但其数量却并非题主所说的50万。其实关于波斯军队的人数,在欧洲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为凸显斯巴达勇士的英勇,曾经在很长时间都被夸大到100万人以上,比如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就声称波斯军队人数达到了212万。但这些数字明显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欧洲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个数字基本已经没人相信了。而经过近代史学界的研究,现在基本认定当时的波斯军队总人数应该在10万到15万之间。

而在希腊方面,当然也并非像传说中所说的那样只有斯巴达300勇士,而是也派出了7000人左右的军队。这7000人来自希腊多个城邦,其中大约有3000~4000人左右是伯罗奔尼撒联军,包括300名斯巴达重装步兵。还有3000人左右是来自塞士比斯、马利斯、底比斯、佛西斯等城市的军队。而在温泉关战役发生的同时,200多艘希腊战船还在温泉关不远的海域同1200多艘波斯战船进行着阿提密西安海战,所以温泉关战役其实也是波斯入侵希腊海陆综合战役的一部分。

温泉关战役的过程

而在当时希腊军队敢于以寡敌众,其实也跟温泉关的地势有关系。因为温泉关是一处依山傍海的狭窄沿海通路,可以说是当时波斯人想征服希腊地区的一个必经之路,而因为其地势相对比较险要,所以利于守方布防。

现在的温泉关所在地,其地势易守难攻

当时波斯的大军在公元前480年的8、9月之间陆续抵达温泉关,与早已在此严阵以待的希腊军队接战。在双方开始交战的前两天时间里进行了连续的战斗,期间斯巴达王列奥尼达率领的300名斯巴达重装步兵负责把守一条重要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波斯的大兵团要想前进,必需从这里通过。而斯巴达勇士表现的非常出色,在前两天的战斗中成功地阻止了波斯军队的前进。

但在第2天的战斗结束之后,一个名叫厄菲阿尔忒斯的当地人为从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那里获得赏金,向波斯人出卖了周边一条小路的情报,使波斯人可以绕过希腊人的防线,从后方对其形成包抄。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希腊军队全军覆没,列奥尼达下令希腊军队的大部队立即分头撤退,而自己则率领300名斯巴达勇士继续留守,以拖住波斯军队,为后方再次组织抵抗赢得时间。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留守在当地的希腊军队除了300名斯巴达勇士之外,还有700名塞士比斯人、900名希洛人和400名底比斯人。也就是说当时留守的希腊军队,其实人数也在2000人以上。而到第三天清晨,大约一万名波斯军队开始向希腊留守军队发起进攻,而为了尽可能多的杀伤敌军,希腊军队则从自己所占据的优势地形冲到了更为广阔的道路之上,直接与波斯人近战。

希腊军队作战时常用的方阵

希腊军队首先使用长矛与波斯军队作战,在长矛都被打断之后又用短剑作战。而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皇帝薛西斯的两个弟弟都在这场战役中阵亡。而希腊守军也基本全军覆没,列奥尼达本人被波斯弓箭手射死。最终波斯军队成功占领了温泉关,但却在整个温泉关战役中付出了阵亡两万人的沉重代价。而希腊军队在整个战役中的阵亡人数可能也达到了4000人。

描写斯巴达300勇士的名画《温泉关的列奥尼达》

温泉关战役虽然没有后世传说的那么离奇,但以斯巴达王列奥尼达为首的斯巴达300勇士和其它希腊军队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视死如归,以寡敌众给波斯军队造成沉重伤亡,并极大地迟滞了波斯军队的进军,为希腊海军在雅典附近集结,最终在萨拉米湾海战中击败波斯海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波斯海军被击败之后,无法向陆军提供补给,使波斯在希腊的军事行动无法维持,最终导致了波斯在第二次波希战争中的失败。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温泉关以斯巴达300勇士为代表的希腊烈士确实阻止了波斯军队征服希腊,拯救了希腊文明,甚至是后世的欧洲文明,因此温泉关战役和斯巴达300勇士才成为了后世始终被欧洲人所铭记的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