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張小平越多,社會越有活力

張小平越多,社會越有希望,越有活力。

一個人的離職,居然掀起一股輿論狂潮,確實讓人沒有想到,更是揭開了人力資源管理的神秘面紗。

張小平的去職,足矣影響到登上月球這樣的大事,這不是誇大,而是他曾供職研究所的書面文告。

這讓人看到了人才的作用,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寶貴。

一個好的體制機制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相反一個落後滯後的體制機制會嚴重束縛人的各種能力,甚至得天下英才而戕害之。

別怕,張小平越多,社會越有活力

一直以來,總是對人才提各種各樣奉獻付出的要求,卻忽略他們作為人的主體需求。

知識和能力是有價的,需要從物質金錢等多個方面予以充分肯定,人的尊嚴和價值也是需要獲得認可的。

很多人把張小平的離開歸結於待遇問題,這也許只是一個表象。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啥時候都不是問題。

體制內人才面臨的最大束縛是不被尊重,沒有自主性,沒有價值感。龐大的官僚體系治理下,所謂人才成為附庸,可有可無,愛來不來,不聽話會有各種各樣的收拾你的辦法。

只要聽話就行,能力才是次要。

所以,人才變成庸才,蠢才。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到了國外研究所,很快就做出成就的關節所在。

不是人不行,是土壤出了問題

別怕,張小平越多,社會越有活力

如果有更多的張小平背經離道,投入到民營企業的懷抱,勢必倒逼體制內的單位去改變,去創造,去努力。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是為我們國家做貢獻,人才走到哪裡能發揮更大作用就讓他去哪裡。

這樣不就極大激發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力了嗎?難道不是好事一樁。

至於那些保守落後的體制,在競爭中被淘汰,不也是對社會的貢獻嗎?

既然阻礙了社會活力的迸發,那麼被淘汰就是其必然結局。

實現登月計劃的難道非要這些體制內的單位來實現不可?

如果有一天,能有一家民營企業把中國人送上月球,那才是最值得驕傲和慶賀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