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用綠色金融槓桿「撬動」碧水藍天工程

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這是美麗中國應該呈現的面貌,也是廣大群眾長期以來對美好環境的期盼和嚮往。當前,我省正在打造碧水藍天工程,通過環境保護,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這場環保攻堅戰,離不開綠色金融的助力與支持。昨日,我省召開首次“金環”對話會,解讀新出臺的《關於深入推進綠色金融服務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大會現場,省環保廳、財政廳等9家政府相關部門、16家金融單位,還共商引導和激勵金融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之計,以更大力度服務我省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創新綠色信貸推動產業升級

近年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總體上產業結構偏重、汙染物排放量大,僅靠末端治理不僅成本較高且效果有限,難以實現環境質量的根本性好轉。一些地區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綠色化改造的融資渠道偏窄,資金成本高,嚴重製約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因此,我省需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在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針對當前形勢,新出臺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綠色信貸創新。鼓勵在蘇銀行通過合理分配經濟資本、信貸資源等有效方式優先支持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支持銀行機構開闢綠色信貸研發、審批、推廣專項通道;並將全省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定期開展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綠色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

同時,我省將堅決抑制汙染性投資,建立環保項目貸款風險分擔機制。銀行機構不得違規為環保排放不達標、嚴重汙染環境且整改無望的落後企業提供授信或融資。對符合條件的綠色信貸進行適當貼息,貼息後貸款利率原則上不高於同期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

藉助證券“力量”培育綠色產業

“產業融資難、融資貴、綠色金融產品缺失”是當前打造碧水藍天工程中的難點。記者在大會上了解到,針對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領域激勵幫扶政策不足,我省將幫助地方和企業解決環保融資難問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推動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拓寬企業環保投融資渠道。

其中一項關鍵措施是,我省將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和再融資。將以環保產業園區企業為重點,加大對省內綠色產業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對取得證監局確認輔導備案日期通知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取得證監會首發上市申請受理單的一次性獎勵40萬元,對成功上市的企業一次性獎勵200萬元。

據瞭解,為了向社會資本讓利,我省還將支持對建成的城鎮汙水處理、垃圾處置、工業固廢處置等環境基礎設施的未來收益權開展資產證券化,按發行利率給予不高於30%的貼息,增加資產流動性,改善企業負債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對綠色債券進行貼息,支持各地發行長江生態修復債券等綠色債券,對成功發行綠色債券的非金融企業年度實際支付利息的30%進行貼息,貼息持續時間為2年,單支債券每年最高貼息不超過200萬元。

設立發展基金推進多方資本合作

在綠色金融已經上升為國家級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的大背景下,我省為引導更多金融資本進入生態環保領域,參與環境綜合整治、汙染場地修復、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推動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聯合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記者瞭解到,為激勵金融資本探索公益性生態項目的盈利模式,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我省將支持省生態環保發展基金會同地方政府、相關行業設立區域性、行業性生態環保子基金,促進省內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環保產業發展、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對省生態環保發展基金投資省內環保、節能、資源循環利用、新能源等成長期科技型綠色企業出現損失後給予損失金額30%的風險補償,單個項目最高補償200萬元。

同時,我省將創新PPP項目運作模式,鼓勵將黑臭水體整治、汙染場地修復、礦區生態修復等項目和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健康養老等有穩定收益的項目打捆實施,優先納入省級PPP項目儲備庫,優先選為省級試點PPP項目,對其中符合獎補條件的落地項目,獎補標準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

江蘇經濟報記者 朱彬彬 張韓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